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壶瓶枣低温贮藏期间红变规律及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郝一帆 何文华 +8 位作者 孙洁 杨妮 温芳 李志刚 石建春 王愈 郝晓玲 高灵芝 宋长利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8,共11页
为探究枣果采后贮藏过程红变原因,该研究以半红期壶瓶枣为试材,测定枣果冷藏过程中色素物质、酚类物质以及褐变相关酶的变化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从分子水平研究低温贮藏过程中壶瓶枣色泽变化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有效延缓了枣果叶绿... 为探究枣果采后贮藏过程红变原因,该研究以半红期壶瓶枣为试材,测定枣果冷藏过程中色素物质、酚类物质以及褐变相关酶的变化并进行转录组学分析,从分子水平研究低温贮藏过程中壶瓶枣色泽变化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有效延缓了枣果叶绿素、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可溶性糖的降解,减缓了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上升,有效抑制了枣果转色。贮藏过程中枣果红变与果实着色物质以及褐变反应相关,通过GO(gene ontology)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发现低温贮藏枣果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成分(cellular component,CC)和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部分,其中与枣果转色相关的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在卟啉和叶绿素代谢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反式肉桂酸4-单加氧酶基因(LOC107411586、 LOC107417662)、黄酮醇合酶基因(LOC107415994)、类黄酮3’,5’-羟化酶1-like基因(LOC107403962)参与氧化还原过程,调控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查尔酮异构酶样蛋白2基因(LOC107413997)调控多酚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原叶绿素还原酶基因(LOC107432449)参与新陈代谢过程,与卟啉、叶绿素a合成相关,这些基因在枣果贮藏红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可为壶瓶枣采后贮藏色泽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贮藏 红变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枣裂果多糖咀嚼片配方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河麟 郭河燕 +5 位作者 石玉琴 辛镇忠 王翔 杨佳丽 王腾飞 王愈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8,共12页
为优选壶瓶枣裂果多糖咀嚼片最佳配方并提高裂果枣中功能活性物质的利用,以水提醇沉法得到的壶瓶枣裂果多糖和益生菌菌株粉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甜味剂和压片辅助材料,制作一款壶瓶枣裂果多糖咀嚼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主成分分析试验... 为优选壶瓶枣裂果多糖咀嚼片最佳配方并提高裂果枣中功能活性物质的利用,以水提醇沉法得到的壶瓶枣裂果多糖和益生菌菌株粉作为主要原料,并加入甜味剂和压片辅助材料,制作一款壶瓶枣裂果多糖咀嚼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主成分分析试验优化其配方,并对其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壶瓶枣裂果多糖咀嚼片最优配方为:益生菌菌株粉添加量20%,多糖添加量23%,微晶纤维素添加量17%,木糖醇添加量15%,硬脂酸镁添加量1.5%。其规范化得分为0.914,与预测值0.911相近。4.0 mg/mL的多糖咀嚼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1.11%±0.24%,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37.29%±0.46%。以最优配方制备的咀嚼片外观整洁、组织紧密、口感及色泽较佳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为裂果枣功能活性物质的深度挖掘及功能食品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果 多糖咀嚼片 益生菌 配方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壶瓶枣多糖工艺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靳学远 刘红 秦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86-3387,3393,共3页
为有效提取壶瓶枣(Zizyphus jujube cv.Huping)多糖,研究了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水质量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以及超声波辅助提取壶瓶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壶瓶枣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80 W、超声时间22 min... 为有效提取壶瓶枣(Zizyphus jujube cv.Huping)多糖,研究了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水质量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以及超声波辅助提取壶瓶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壶瓶枣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80 W、超声时间22 min、料水质量比1∶10,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zyphus JUJUBE CV Huping) 多糖 超声波辅助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壶瓶枣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耀雷 黄立新 +3 位作者 张彩虹 谢普军 张琼 丁莎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9,85,共5页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壶瓶枣粉品质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二流体喷雾干燥及超声波雾化干燥对壶瓶枣肉进行干燥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产品含水率、色差、水溶性成分、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真空干燥...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壶瓶枣粉品质的影响,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二流体喷雾干燥及超声波雾化干燥对壶瓶枣肉进行干燥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产品含水率、色差、水溶性成分、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的产品均呈不规则块状,且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对壶瓶枣肉中水溶性成分影响较大,产品色差(ΔE)偏高;二流体喷雾干燥和超声波雾化干燥的产品含水量最低,分别为2.39%和2.58%,均呈颗粒状,粒度在30~200μm范围内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度均为75μm左右,说明超声波雾化干燥和二流体喷雾干燥的干燥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含水量 水溶性成分 色差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喷雾干燥壶瓶枣多糖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张耀雷 黄立新 +3 位作者 张彩虹 谢普军 张琼 丁莎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70,共7页
以干燥后多糖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含水量和平均粒径为指标,对壶瓶枣多糖的超声波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比分析了超声波喷雾干燥、二流体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壶瓶枣多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 以干燥后多糖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含水量和平均粒径为指标,对壶瓶枣多糖的超声波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比分析了超声波喷雾干燥、二流体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壶瓶枣多糖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35℃,进料量16 m L/min,进气压力0.10 MPa,此时出风温度89℃,壶瓶枣多糖产品含水量4.91%,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50.83%,平均粒径9.14μm。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单糖组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种干燥方式对多糖的活性、单糖组成和官能团没有影响,且多糖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1∶38∶5,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50%左右。通过对多糖产品的微观形态及粒度分布分析可知,冷冻干燥产品以块状和棒针状为主,超声波和二流体喷雾干燥产品均成颗粒状,但是超声波喷雾干燥的产品粒径分布较窄,粒径在2~20μm范围内呈正态分布,优于其他2种干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超声波喷雾干燥技术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袋对‘壶瓶枣’果实微域环境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保明 丁改秀 +3 位作者 王小原 秦国杰 仓国营 温鹏飞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果袋(专利号:CN 101697698 A)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e‘Huping’)微域环境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11—2012年对白熟期至完熟期的壶瓶枣进行套袋,期间测定袋内、外的光照强度、温度及相对空气湿度。...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果袋(专利号:CN 101697698 A)对‘壶瓶枣’(Ziziphus jujube‘Huping’)微域环境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11—2012年对白熟期至完熟期的壶瓶枣进行套袋,期间测定袋内、外的光照强度、温度及相对空气湿度。完熟期采样,研究套袋对壶瓶枣裂果率、外观品质及含糖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套袋明显导致袋内光照强度下降;阴雨天时,袋内相对空气湿度明显增加、袋内温度明显降低;晴天时,对袋内相对温度、空气湿度无明显影响。套袋后,裂果率降低44.65个百分点,枣皮光滑;枣果可溶性糖含量降低1.57个百分点,可滴定酸降低0.01个百分点,维生素C含量升高0.09 mg·g-1,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论】套袋能明显改变壶瓶枣果实微域环境,降低枣裂果率,改善枣果外观品质,对其内在品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袋 微域环境 外观品质 内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枣多糖的分离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耀雷 黄立新 +2 位作者 张彩虹 谢普军 游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研究壶瓶枣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壶瓶枣粗多糖用D900型大孔吸附树脂和DEAE-纤维素-52柱层析分离,以去离子水和0~1 mol/L的Na Cl溶液梯度洗脱,并考察其不同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 目的研究壶瓶枣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壶瓶枣粗多糖用D900型大孔吸附树脂和DEAE-纤维素-52柱层析分离,以去离子水和0~1 mol/L的Na Cl溶液梯度洗脱,并考察其不同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结果分离纯化得到3个中性多糖组分(ZJP-1、ZJP-3和ZJP-5)和2个酸性多糖组分(ZJP-2和ZJP-4),并对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ZJP-2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较强;ZJP-4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较强;ZJP-5清除以上两种自由基能力均较强。结论 D900型大孔吸附树脂和DEAE-纤维素-52的分离纯化效果较好,而且分离所得的5种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纯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壶瓶枣多糖及其脱色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耀雷 黄立新 +3 位作者 张彩虹 谢普军 游凤 许乐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2,共6页
对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壶瓶枣多糖及其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蛋白质和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系内温度60℃,液料比为20∶1(m L∶g),时间为30 min,此时真空度为80 k Pa,外界温度为70℃,蛋白质和多糖得... 对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壶瓶枣多糖及其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蛋白质和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系内温度60℃,液料比为20∶1(m L∶g),时间为30 min,此时真空度为80 k Pa,外界温度为70℃,蛋白质和多糖得率分别为0.13%和2.60%。与传统热浸提相比,其得率分别提高了18.18%和23.22%。对10种脱色材料的筛选结果表明D900型大孔吸附树脂是理想脱色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D900型大孔吸附树脂脱色优化工艺参数为D900添加量3.5%,时间20 h,p H值11.7,温度40℃,此时脱色率、脱蛋白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81.94%、38.19%和87.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内部沸腾法 蛋白质 多糖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枣多糖的纯化及结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耀雷 黄立新 +3 位作者 张彩虹 谢普军 张琼 丁莎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7,共5页
采用Sepharose CL-6B凝胶柱纯化壶瓶枣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Zizyphus jujube Mill.cv.Hupingzao,简称ZJP)ZJP-2和ZJP-5组分,并对纯化后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纯化后得到ZJP-2b和ZJP-5a两种组分均一的壶瓶枣活性多糖,分... 采用Sepharose CL-6B凝胶柱纯化壶瓶枣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Zizyphus jujube Mill.cv.Hupingzao,简称ZJP)ZJP-2和ZJP-5组分,并对纯化后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纯化后得到ZJP-2b和ZJP-5a两种组分均一的壶瓶枣活性多糖,分子质量分别为89.21、61.60 k D,均具备多糖的特征吸收峰,且均以β-构型的吡喃糖为主;ZJP-2b中单糖组成主要为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32.4∶9.5∶9.4∶14.7∶9.7,而ZJP-5a中单糖组成主要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和半乳糖,其物质的量比为20.2∶42.9∶2.2∶7.5∶14.5;当质量浓度为3.5 mg/mL时,ZJP-2b和ZJP-5a的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0.51%和57.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多糖 纯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枣自然损伤的高光谱成像检测 被引量:8
10
作者 薛建新 张淑娟 张晶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0-226,共7页
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450-1 000 nm)对壶瓶枣的5种自然损伤(缩果病、裂纹、虫害、黑斑病、鸟啄伤)进行识别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了5种自然损伤及完好枣一共663个壶瓶枣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相应的感兴趣区域(ROI),得到... 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450-1 000 nm)对壶瓶枣的5种自然损伤(缩果病、裂纹、虫害、黑斑病、鸟啄伤)进行识别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了5种自然损伤及完好枣一共663个壶瓶枣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相应的感兴趣区域(ROI),得到了样本的光谱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连续投影算法(SPA)从全波段中分别提取了9条、10条特征波长,利用Kennard-Stone算法将各类样本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500个)和测试集(163个),并对其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判别模型,结果表明使用SPA-LS-SVM建立的壶瓶枣自然损伤模型的整体判别正确识别率为93.2%。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由SPA提取出的10条特征波长(535、595、657、672、685、749、826、898、964、999 nm)所对应的单波段图像进行数据压缩,分别采用Sobel算子、区域生长算法Regiongrow并结合主成分图像识别出163个壶瓶枣样本的边缘与自然损伤特征区域,得出平均正确识别率达到90.8%。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对壶瓶枣的自然损伤进行光谱判别和图像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损伤 高光谱成像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枣不同发育期果皮显微结构与裂果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改秀 王保明 +5 位作者 王小原 乔慧琴 陈丽 仓国营 牛兴艳 温鹏飞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948-951,共4页
调查结果显示,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半红期以前裂果率极低。随着果实的发育,枣果皮进入半红期和全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出现典型的衰老、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变形、皱缩,横向变短、纵向增长,有色物质较多,壁加厚、轮廓... 调查结果显示,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半红期以前裂果率极低。随着果实的发育,枣果皮进入半红期和全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出现典型的衰老、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变形、皱缩,横向变短、纵向增长,有色物质较多,壁加厚、轮廓不清;表皮细胞出现龟裂,为果皮水分渗透敞开了通道;皮下层厚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果皮厚度的变化。受皮下层细胞变形、皱缩的影响,果皮厚度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变薄,导致果皮破裂应力降低,增加了裂果的风险。果皮结构及形态上的变化可能是造成枣裂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果 石蜡切片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和近红外光谱的壶瓶枣无损检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薛建新 孙海霞 +1 位作者 周靖博 张淑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571-573,共3页
以壶瓶枣为对象探讨用机器视觉和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壶瓶枣内外品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壶瓶枣投影面的边缘提取图像,然后使用最小外接矩形法求得图像的像素点个数,以此求得壶瓶枣投影面的面积。采用MSC对壶瓶枣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 以壶瓶枣为对象探讨用机器视觉和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壶瓶枣内外品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壶瓶枣投影面的边缘提取图像,然后使用最小外接矩形法求得图像的像素点个数,以此求得壶瓶枣投影面的面积。采用MSC对壶瓶枣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成支持向量机(LS-SVM)3种建模方式对壶瓶枣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使用LS-SVM模型获得了最优的预测结果,其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901和0.328。研究表明,机器视觉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对壶瓶枣内外品质进行综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近红外光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枣汁浸提和澄清工艺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愈 张志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61-63,共3页
在确立枣汁基本生产工艺的前提下,通过对影响枣汁提取因子的分析,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经多次重复试验,寻求浸提壶瓶枣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液量1:7、温度55℃、浸提时间8h、pH值5.5;为获得优质、经济的澄清枣汁,还进行了联合酶制剂的澄... 在确立枣汁基本生产工艺的前提下,通过对影响枣汁提取因子的分析,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经多次重复试验,寻求浸提壶瓶枣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液量1:7、温度55℃、浸提时间8h、pH值5.5;为获得优质、经济的澄清枣汁,还进行了联合酶制剂的澄清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适于澄清枣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百克枣汁需用果胶酶3000U,纤维素酶900U,中性蛋白酶500U,酶解温度50~60℃,酶解时间180min,pH值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澄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防裂剂处理对壶瓶枣果肉和果皮中有机酸和Vc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琪 丁改秀 +3 位作者 王保明 韩杨 张鹏飞 温鹏飞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607-1610,1630,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不同防裂剂处理对壶瓶枣完熟期果肉和果皮中有机酸及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果肉和果皮中均可检测到草酸、酒石酸、奎尼酸、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富马酸7种有机酸,不同防裂剂处理的果肉和果皮中有...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不同防裂剂处理对壶瓶枣完熟期果肉和果皮中有机酸及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枣果肉和果皮中均可检测到草酸、酒石酸、奎尼酸、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富马酸7种有机酸,不同防裂剂处理的果肉和果皮中有机酸含量差异显著。果肉中,与对照相比,处理3、处理4苹果酸分别增加82.16%,28.08%,柠檬酸分别增加18.57%,62.29%,处理4酒石酸增加70.70%,且差异显著;果皮中,与对照相比,处理2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含量分别降低25.15%,31.42%,30.19%,且差异显著;果肉中Vc含量差异不显著,果皮中Vc含量显著降低。防裂剂Ⅲ和Ⅳ对枣果肉和果皮中有机酸和Vc含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裂剂 果皮 果肉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枣干燥预处理及提取工艺对其多糖得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耀雷 黄立新 +2 位作者 张彩虹 谢普军 游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1-725,共5页
本文考察了不同的干燥预处理手段(烘箱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及减压内部沸腾法中各因素(真空度、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等)对壶瓶枣多糖及蛋白质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原料枣粉的色差和多糖、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对含... 本文考察了不同的干燥预处理手段(烘箱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及减压内部沸腾法中各因素(真空度、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等)对壶瓶枣多糖及蛋白质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原料枣粉的色差和多糖、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对含水量无明显影响;真空冷冻干燥所得的枣粉色差小、多糖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综合考虑,选用真空冷冻干燥作为原料预处理手段;减压内部沸腾法最佳工艺参数为体系内温度60℃,液料比50∶1(mL∶g),提取时间30 min,此时外界温度为71℃,真空度为80 kPa,此条件下多糖及蛋白质得率分别为26.05 mg/g和2.14 mg/g;与传统热浸提相比,有效物质多糖得率提高了16.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减压内部沸腾法 多糖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保1号”对壶瓶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晋华 郝艳平 +3 位作者 李建忠 张志伟 刘贤谦 檀柔柔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388-391,共4页
为了研究"枣保1号"在防治枣黑顶病时对壶瓶枣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于2013年在太谷县万亩红枣基地的示范枣园喷施了"枣保1号",在壶瓶枣果实近成熟期测定Vc含量、硬度、可食用率、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含水量、蛋白质... 为了研究"枣保1号"在防治枣黑顶病时对壶瓶枣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于2013年在太谷县万亩红枣基地的示范枣园喷施了"枣保1号",在壶瓶枣果实近成熟期测定Vc含量、硬度、可食用率、总糖含量、总酸含量、含水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百果重9个营养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枣保1号"可以极显著或显著提高壶瓶枣果实的Vc含量、硬度、可食用率和总糖含量4个品质指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51%、23.15%、2.09%和14.70%。试验结果为"枣保1号"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顶病 保1号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防裂剂对壶瓶枣细胞壁结构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丽 丁改秀 +4 位作者 王保明 王松 柯晓炜 刘海霞 温鹏飞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1940-1942,共3页
以易裂品种壶瓶枣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期喷施生物防裂剂I和防裂剂II,测定其可溶性果胶、原果胶、纤维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探讨其生物防裂剂对壶瓶枣细胞壁结构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果实品质的提高及贮藏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以易裂品种壶瓶枣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期喷施生物防裂剂I和防裂剂II,测定其可溶性果胶、原果胶、纤维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探讨其生物防裂剂对壶瓶枣细胞壁结构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果实品质的提高及贮藏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前防裂剂处理与对照相比,会增加可溶性果胶含量,防裂剂II对可溶性果胶的影响更大;在转色期到成熟期防裂剂I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了原果胶的含量,而喷施防裂剂II原果胶的含量却基本没有发生变化;防裂剂I和II与对照相比,在枣果实膨大期之前和转色期之后都会促进纤维素含量的增加,防裂剂II处理的效果更为明显。采前喷施防裂剂处理可对枣果实发育期间细胞壁物质的含量造成影响,与原果胶和纤维素相比,防裂剂对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影响较大,防裂剂II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裂剂 细胞壁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保1号对壶瓶枣3种主要病害的防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晋华 门丽娜 +1 位作者 张志伟 刘贤谦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1311-1314,共4页
为了研究枣保1号在防控壶瓶枣黑顶病的同时对缩果病和裂果的综合防效,于2014年7—9月,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小白乡红枣基地选取试验枣园,喷施了4次浓度为0.75%的防控剂——枣保1号,在枣果近成熟期调查枣黑顶病、缩果病、裂果的发病率和... 为了研究枣保1号在防控壶瓶枣黑顶病的同时对缩果病和裂果的综合防效,于2014年7—9月,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小白乡红枣基地选取试验枣园,喷施了4次浓度为0.75%的防控剂——枣保1号,在枣果近成熟期调查枣黑顶病、缩果病、裂果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喷施枣保1号在极显著降低壶瓶枣黑顶病的同时,也可以极显著地降低缩果病和裂果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3种病害的平均防效分别达74.49%±1.16%,76.40%±11.48%和67.07%±7.95%。说明枣保1号在防控枣黑顶病的同时对缩果病、裂果也有很好的防效,为枣保1号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1号 黑顶病 缩果病 裂果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瓶枣和骏枣制干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红艳 冀爱青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4,共1页
壶瓶枣和骏枣是山西省主要栽培枣品种,这2个品种枣果适宜鲜食和制干,我们分析了3种制干方法对干枣品质的影响,目的是指导当地枣制干生产。
关键词 制干方法 品质分析 品种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枣砧木对壶瓶枣幼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凤 《山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1期39-42,共4页
对比分析了以酸枣为砧木的壶瓶枣嫁接苗和壶瓶枣自根苗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等多项光合作用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气温、光强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嫁接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总水平均... 对比分析了以酸枣为砧木的壶瓶枣嫁接苗和壶瓶枣自根苗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等多项光合作用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气温、光强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嫁接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总水平均优于自根苗,并且无明显"午睡"现象,蒸腾散热能力强,气孔导度、叶片厚度、叶绿素a/b值都明显高于自根苗,说明酸枣作为砧木对壶瓶枣幼苗的光合器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自根苗更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及同化产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苗 自根苗 光合作用 砧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