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苦子干碱性杂岩体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亚伟 廖小莹 +5 位作者 刘良 校培喜 曹玉亭 杨文强 康磊 梁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24,共24页
苦子干碱性杂岩体是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岩带的主要组成之一,主要由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SiO2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50.26%~54.11%、59.74%~60.43oA、69.5... 苦子干碱性杂岩体是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岩带的主要组成之一,主要由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组成。霓辉正长岩、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SiO2含量差别较大,分别为50.26%~54.11%、59.74%~60.43oA、69.59%~72.13%;霓辉正长岩与石英霓辉正长岩的里特曼指数相近,分别为7.83~10.97、8.51~9.05,明显不同于碱性花岗岩(2.49~3.71)。这3种碱性岩石都表现出富集轻稀土,以及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其中异常高的Sr、Ba和∑REE含量暗示可能还有富集地幔物质的加入。利用原位锆石LA—ICP—MS同位素测试方法,获得石英霓辉正长岩和碱性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9±0.1Ma和11.9土0.4Ma,代表了岩石的结晶年龄;石英霓辉正长岩锆石εHf(t)值为-9.78~3.24,碱性花岗岩中锆石εHf(t)值为-13.54~5.78,均显示岩浆源区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依据这些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研究的综合分析,笔者初步提出西昆仑塔什库尔干苦子干碱性杂岩体的形成是由于青藏高原在~25Ma期间主体拆沉作用发生后,造成软流圈物质向北逃逸,并受到北面塔里木克拉通岩石圈山根阻挡而上涌,进而发生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因此,该杂岩体是青藏高原大规模拆沉后浆活动的远程效应,且标志着研究区在~11Ma期间已处于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塔什库尔干 苦子干碱性杂岩体 壳-幔混合作用 藏北新生代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晚二叠世大岭岩体岩石成因: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5
2
作者 温淑女 庞崇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4-662,共9页
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海南岛大岭闪长质岩体形成于255. 7±1. 9 Ma,锆石的εHf(256 Ma)值为-4. 7~-0. 2,变化范围较大。计算结果表明,低εHf(256 Ma)值锆石的εNd(256 Ma)值为-5. 6,这与岩体全岩εNd(256 Ma)值(-5. 8... 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海南岛大岭闪长质岩体形成于255. 7±1. 9 Ma,锆石的εHf(256 Ma)值为-4. 7~-0. 2,变化范围较大。计算结果表明,低εHf(256 Ma)值锆石的εNd(256 Ma)值为-5. 6,这与岩体全岩εNd(256 Ma)值(-5. 8)以及海南岛中-新元古代结晶基底火成岩的εNd(256 Ma)值(-7. 42~-4. 19)范围相一致;但高εHf(256 Ma)值锆石的εNd(256 Ma)值为-4. 19~-2. 25,明显高于岩体和结晶基底火成岩的εNd(256 Ma)值,暗示存在一个来自相对亏损(εHf(t)> 0)地幔源区的端元组分的贡献。结合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大岭闪长质岩浆很可能是相对年轻的富集交代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基性岩浆与中-新元古代结晶基底火成岩来源的酸性岩浆发生混合的产物。因此,壳-幔岩浆混合成因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海南岛大岭闪长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锆石微区Hf同位素组成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侵入岩 年代学 锆石HF同位素 -岩浆混合作用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