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再生纤维软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来奎 江宏兵 +3 位作者 李晓箐 易新竹 洪宇娟 韩碧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壳聚糖电介质复合物与髁突软骨细胞体内形成纤维软骨情况,以期为工程化软骨再生修复颞下颌关节软骨缺损奠定基础。方法:合成磷酸化壳聚糖电解质复合物(chitosan-polyelectrolyte complex,CS-PEC)制备三维凝胶支架,并与髁突软... 目的:探讨壳聚糖电介质复合物与髁突软骨细胞体内形成纤维软骨情况,以期为工程化软骨再生修复颞下颌关节软骨缺损奠定基础。方法:合成磷酸化壳聚糖电解质复合物(chitosan-polyelectrolyte complex,CS-PEC)制备三维凝胶支架,并与髁突软骨细胞复合培养后植入裸鼠体内,分别于4、8周取出新生物,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新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软骨细胞在CS-PEC支架中形态铺展良好。植入体内4周后,支架保持原有结构,可见肥大样软骨细胞出现,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中央新软骨形成区Ⅱ胶原为阳性。8周后,支架降解,见新生软骨形成,阿新兰染色显示软骨基质形成,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软骨形成区Ⅱ胶原为阳性,周围纤维样细胞中Ⅰ胶原阳性;对照组无新生软骨形成,软骨特异性标志Ⅱ胶原及软骨基质特染均为阴性。结论:CS-PEC复合材料有望成为软骨再生的支架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 纤维软骨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对乳糖酶的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锐 陈振宁 +2 位作者 方桂珍 马英梅 戴晓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138-142,148,共6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固定化乳糖酶,优化了固定化条件,分析了固定化酶的性能。结果表明:向0.5 g羧甲基纤维-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 g/L的酶液2 mL,固定9 h;再加入体积分数... 以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固定化乳糖酶,优化了固定化条件,分析了固定化酶的性能。结果表明:向0.5 g羧甲基纤维-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中,加入质量浓度为1 g/L的酶液2 mL,固定9 h;再加入体积分数为0.5%的戊二醛,交联3 h时,固定化效果最好,酶活力为0.023 5 U/g;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50℃,pH值为7,游离酶的最适温度为30℃,pH值为9;固定化酶的pH值稳定性优于游离酶,热稳定性低于游离酶;重复使用3次时,稳定性较好;固定化米氏常数(Km)为0.705 1 mmol/L,较游离酶有所减小,表明底物与固定化酶亲和力增加,利于酶促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壳聚糖 电解质复合物 乳糖酶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复合物-聚乙烯醇基抗菌全热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李文丽 王维 +5 位作者 刘胜凯 邵瑞琪 石海婷 王芝绅 刘梁森 徐志伟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聚电解质复合物是具有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所构成的高度亲水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是制备亲水性薄膜的理想材料,已被用于水处理领域。本文以聚乙烯薄膜为基材,将季铵盐和藻酸盐引入铸膜液中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最后将其涂于聚乙烯膜基材一面... 聚电解质复合物是具有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所构成的高度亲水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是制备亲水性薄膜的理想材料,已被用于水处理领域。本文以聚乙烯薄膜为基材,将季铵盐和藻酸盐引入铸膜液中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最后将其涂于聚乙烯膜基材一面,制备了负载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全热交换膜。对全热交换膜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探究了聚电解质复合物对全热交换膜的热稳定性、水蒸气透过率和气体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季铵盐-聚乙烯醇基复合膜和藻酸盐-聚乙烯醇基复合膜相比,季铵盐-藻酸盐-聚乙烯醇基聚电解质复合物全热交换膜的综合性能最优,最大热分解温度高达281.3℃,水蒸气透过率高达2 758.4 g/(m^(2)·d),气体阻隔性高达1.15×10^(8) m^(2)·m^(3)·Pa,并且抗菌效果显著,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引入,协同提高了全热交换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和气体阻隔性,为全热交换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全热交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热交换膜 电解质复合物 季铵盐 藻酸盐 水蒸气透过率 气体阻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对药物表观渗透系数的测试(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朱丽英 晏晓琴 +3 位作者 张红漫 林东强 姚善泾 江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5-370,共6页
药物渗透系数是考察复合物膜的药物释放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以溶解性不同的两种药物扑热息痛和5-氨基水杨酸(5-ASA)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其在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中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 药物渗透系数是考察复合物膜的药物释放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以溶解性不同的两种药物扑热息痛和5-氨基水杨酸(5-ASA)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其在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中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的渗透性能与其溶胀性能密切相关;复合物膜中壳聚糖和纤维素硫酸钠的配比、相对分子量和pH值对膜的渗透性能和溶胀性能影响显著,以扑热息痛作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在模拟胃肠液中对药物的渗透性能.通过调整该复合物膜的配方,可以使该膜分别实现胃、小肠和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复合物 壳聚糖 纤维素硫酸钠 溶胀 渗透性 药物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靶向CD47抗体-壳聚糖-透明质酸纳米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合成及理化特性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余俊 聂秀 +4 位作者 黄邦杏 余兰 肖桂香 彭丽 董小川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532,共7页
目的利用壳聚糖(chitosan,CS)、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有效吸附CD47抗体,合成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靶向纳米给药载体。方法在水和PBS溶液中,以壳聚糖作为聚阳离子,透明质酸作为聚阴离子,二者发生电荷中和,合成壳聚糖-透明质酸聚电... 目的利用壳聚糖(chitosan,CS)、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有效吸附CD47抗体,合成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靶向纳米给药载体。方法在水和PBS溶液中,以壳聚糖作为聚阳离子,透明质酸作为聚阴离子,二者发生电荷中和,合成壳聚糖-透明质酸聚电解质复合物纳米颗粒(chitosan-hyaluronic acid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nanoparticles,CSHA-PECS)。以扫描电镜、动态光散射及迁移率电泳验证合成的CS-HA-PECS的表观特征及理化特性。将CD47抗体吸附于CS-HA-PECS表面形成稳定的CD47/CS-HA-PECS靶向纳米颗粒。结果成功合成CS-HA-PECS,其在水和PBS溶液中均具有长期的稳定性;CS-HA-PECS的聚合过程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受到电荷混合比和聚合物浓度等参数的影响;CD47抗体可稳定高效地吸附于CS-HA-PECS的表面,形成稳定的CD47/CS-HA-PECS纳米颗粒复合物,其平均粒径在375~620nm之间,Zeta电位为正。结论成功合成了CD47/CS-HA-PECS靶向纳米颗粒,为动脉粥样硬化靶向纳米给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透明质酸 电解质复合物 CD47抗体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卡拉胶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的基础研究
6
作者 丁汀 袁杨 杨晓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用天然多糖壳聚糖和卡拉胶合成壳聚糖/卡拉胶聚电解质复合物(PEC),探讨了PEC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机理,考察PEC聚电解质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和做药物释放载体的可能性。
关键词 壳聚糖 卡拉胶 电解质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液晶聚合物-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凝聚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阳明书 李强 +1 位作者 王新宇 漆宗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等当量电荷比的大分子复合物———线型聚丙烯酸(PAA)/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复合物。DSC,X射线衍射及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在-60℃至复合物热分解的温度(约200℃)范围内该复合物...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等当量电荷比的大分子复合物———线型聚丙烯酸(PAA)/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复合物。DSC,X射线衍射及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在-60℃至复合物热分解的温度(约200℃)范围内该复合物有一明显的从晶相到液晶相的相转变过程(发生在约41℃),液晶态一直持续到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是一很宽温度范围的热致液晶。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还表明,该复合物在氯仿溶液中,当浓度不低于20%(质量)时是一溶致液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表面活性剂 复合物 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离子诱导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解离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振海 尚亚卓 +2 位作者 黄永民 彭昌军 刘洪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5-1142,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大离子与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大离子的电性、直径、表面电荷、浓度等对其与复合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电解质所带电性相同的大离子对复合物作用不明显,只有当大离子所带...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大离子与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大离子的电性、直径、表面电荷、浓度等对其与复合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电解质所带电性相同的大离子对复合物作用不明显,只有当大离子所带电荷较多时,才会引导少量表面活性剂从复合物中脱离.当大离子所带电荷与聚电解质所带电荷电性相反时,大离子的加入会诱导复合物的解离,表面活性剂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甚至导致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完全解离,从而形成聚电解质/大离子复合物;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诱导作用越明显.大离子的直径及浓度对其与复合物之间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所带电荷数相同的大离子而言,直径越小,其与复合物的作用越显著,越容易引导表面活性剂从复合物中解离,若大离子的表面电荷密度相同,大离子直径越小,反而与复合物的作用越弱;大离子浓度越高,越易引起复合物的解离,复合物中聚电解质链上结合的大离子数增多直至饱和,相应的会出现电荷反转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表面活性剂 复合物 解离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复合物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舒晓正 朱康杰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91-496,共6页
近年来聚电解质复合物在药物控释领域受到重视。对聚电解质复合物在响应型药物控释、细胞免疫隔离移植、多肽蛋白质药物的缓释及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电解质复合物 药物控释 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固态复合物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碧野 高峰 童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8-21,共4页
聚电解质与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通过分子自组装可生成聚电解质 -表面活性剂固态复合物 (PE-Surfs)。PE- Surfs具有较好的热学、力学及光学性能 ,已在可控渗透膜、光电响应性有机薄膜及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和发展... 聚电解质与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通过分子自组装可生成聚电解质 -表面活性剂固态复合物 (PE-Surfs)。PE- Surfs具有较好的热学、力学及光学性能 ,已在可控渗透膜、光电响应性有机薄膜及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通过改变聚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种类可制备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能的功能材料。文中对 PE- Surfs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表面活性剂 复合物 功能高分子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基木质素基季胺盐-羧甲基纤维素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春海 臧健 +3 位作者 卑莹 任世学 马艳丽 方桂珍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2,共5页
以三甲基木质素基季胺盐(TLQAS)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原料通过静电吸附制备聚电解质复合物,并表征其结构。首先制得三甲基环氧丙基氯化胺单体,再与碱木质素接枝反应,合成TLQAS;在不同pH值和物料比条件下进行三甲基木质素季胺盐和羧甲... 以三甲基木质素基季胺盐(TLQAS)和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原料通过静电吸附制备聚电解质复合物,并表征其结构。首先制得三甲基环氧丙基氯化胺单体,再与碱木质素接枝反应,合成TLQAS;在不同pH值和物料比条件下进行三甲基木质素季胺盐和羧甲基纤维素作用,制备三甲基木质素季胺盐-羧甲基纤维素(TLQAS-CMC)聚电解质复合物,测得其含氮量2.11%;通过FT-IR、DSC、XRD对聚电解质复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LQAS-CMC聚电解质复合物存在;聚电解质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提高,热稳定性增强;XRD显示复合物排列无序,TLQAS-CMC复合物具有一定的吸水膨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基木质素季胺盐 羧甲基纤维素 电解质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复合物对OCC再生浆强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高升 蔺亚娟 +1 位作者 杨甲一 陈夫山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7-70,共4页
研究了阳离子聚合电解质聚酰胺环氧氯丙烷(PAE)和阴离子聚合电解质羧甲基纤维素(CMC)以不同电荷比混合所形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PECs)对旧瓦楞纸箱(OCC)再生浆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电荷比的PAE与CMC预混合后形成的PECs的粒径及多分... 研究了阳离子聚合电解质聚酰胺环氧氯丙烷(PAE)和阴离子聚合电解质羧甲基纤维素(CMC)以不同电荷比混合所形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PECs)对旧瓦楞纸箱(OCC)再生浆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电荷比的PAE与CMC预混合后形成的PECs的粒径及多分散性、Zeta电位等的变化。结果表明,PECs带电特性、粒径及其多分散性与PAE和CMC的电荷比有关,不同电荷比得到的PECs对旧瓦楞纸箱再生浆性能影响不同,当q(CMC):q(PAE)为0.30时,对纸张增强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复合物 旧瓦楞纸箱 PAE 羧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复合物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卅 林欣欣 陈立班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6-39,共4页
介绍了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制备及研究方法,对影响聚电解质复合物形成及其结构的因素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其性能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电解质复合物 离子基团 电解质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复合物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溶解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嗥 郑晓亮 曹维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21-323,共3页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formed from diazoresin(DR) as cationic polyelectrolyte and alkaline hydrolysate of 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PSMNa) as anionic polyelectrolyte does not dissolve in water or organic solv...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formed from diazoresin(DR) as cationic polyelectrolyte and alkaline hydrolysate of 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PSMNa) as anionic polyelectrolyte does not dissolve in water or organic solvents due to its ionic crosslinking structu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olubility of this complex was greatly enhanced in aqueous solution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The solubility of DRPSMNa complex in 0.1 mol/L and 0.15 mol/L SDS aqueous solution was determined to be 0.024 g/mL and 0.033 g/mL respectively. It was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complex from DR and SDS, which does not dissolve in water, can also dissolve in SDS aqueous solution.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T d ) of diazonium groups for different complexes was determined by DSC and shows that the T d of DRPSMNa after dissolution in SDS aqueous solution changes to 146 ℃ from the original value of 133 ℃. It was proposed that during the dissolution of PEC in surfactant aqueous solution, the complex is separated to its two components via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EC and surfactant molecules at first, then the components dissolve in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复合物 表面活性剂 溶解机理 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的聚电解质复合物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奚延斐 张京川 +3 位作者 田文华 雷学会 宋琦 郑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40-244,233,共6页
本文用六水哌嗪和甲撑双丙烯酰胺合成了聚酰胺一胺(PAA),并由藻朊酸(AA)、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甲基丙烯酸(PMA)按不同比例与PAA形成六种聚电解质复合物(PEC)。同时采用动态凝血时间试验和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_a单克隆抗体(SZ-21)放... 本文用六水哌嗪和甲撑双丙烯酰胺合成了聚酰胺一胺(PAA),并由藻朊酸(AA)、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甲基丙烯酸(PMA)按不同比例与PAA形成六种聚电解质复合物(PEC)。同时采用动态凝血时间试验和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_a单克隆抗体(SZ-21)放免试验综合评价了这六种PEC的血液相容性。其中由藻朊酸和聚酰胺一胺(2:1)形成的PEC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胺 电解质复合物 血液相容性 六水哌嗪 甲撑双丙烯酰胺 动态凝血时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复合膜 (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分析形貌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莉华 于炜婷 马小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33,共4页
以气体致孔法制备壳聚糖(Chi)-海藻酸(Alg)聚电解质复合膜.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观测并分析复合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LCSM无需样品处理即可原位观察Chi-Alg聚电解质复合膜在不同层面上的内部形态结构,通过调整添加剂NaHCO3的... 以气体致孔法制备壳聚糖(Chi)-海藻酸(Alg)聚电解质复合膜.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观测并分析复合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LCSM无需样品处理即可原位观察Chi-Alg聚电解质复合膜在不同层面上的内部形态结构,通过调整添加剂NaHCO3的用量可以得到平均孔径分布在30~165μm的复合膜.该聚电解质复合膜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有望与细胞、药物及活性因子结合,在组织工程皮肤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复合 海藻酸 壳聚糖 显微镜分析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 形貌 生物医用材料 NAHCO3 形态结构 原位观察 样品处理 孔径分布 活性因子 组织工程 添加剂 气体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聚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17
作者 陶蕾 石刚 倪才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51-1955,共5页
为了克服壳聚糖薄膜力学强度差和在体液内降解太快的缺陷,首先用"一步法"合成了—COOH含量及疏水性可控的苹果酸与乳酸共聚物(PML),再将共聚物与壳聚糖(CS)复合,通过溶液浇铸-挥发的方法制备改性复合薄膜。通过红外(FT-IR)、... 为了克服壳聚糖薄膜力学强度差和在体液内降解太快的缺陷,首先用"一步法"合成了—COOH含量及疏水性可控的苹果酸与乳酸共聚物(PML),再将共聚物与壳聚糖(CS)复合,通过溶液浇铸-挥发的方法制备改性复合薄膜。通过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力学性能测试、降解实验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等方法对复合膜进行分析,研究L-苹果酸(MA)与D,L-乳酸(LA)的投料比(nMA∶nLA)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nMA∶nLA为1∶1.5时,该共聚物与CS的复合膜拉伸强度达到54.8MPa,断裂伸长率为10.7%,质量损失50%所需时间为28天,细胞相对增殖率为98.7%。研究表明:通过共聚物与壳聚糖之间的聚电解质相互作用,有效形成了结构均匀、性能改善的薄膜,复合膜的柔韧性提高,降解时间适当延长,性能可由共聚物的投料比来调节。复合膜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好,作为手术后防组织粘连材料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苹果酸-co-乳酸) 电解质复合 防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为模板合成多级孔结构材料
18
作者 史成香 孙平川 陈铁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采用以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介晶为模板引导无机硅源前驱体组装的方法,首次合成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SBA-1的单晶颗粒。改变合成条件可调变多级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的形貌及结构,由此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介孔二... 采用以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介晶为模板引导无机硅源前驱体组装的方法,首次合成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SBA-1的单晶颗粒。改变合成条件可调变多级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的形貌及结构,由此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样品,并通过直接掺杂法合成了多级结构的介孔杂原子分子筛,并将其应用在催化反应中。将此方法应用于介孔沸石的合成中,成功合成了介孔沸石Silicalite-1。结果表明,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为动态模板制备的多级孔结构材料具有单晶体的特征,同时还具有二次孔,有利于物质传输以及物料扩散。与单一孔道的介孔及沸石材料相比,具有多级孔结构的材料在催化、吸附等应用中均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 多级结构 介孔二氧化硅 介孔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季铵化壳聚糖-聚乙烯醇互穿网络型复合碱性聚电解质膜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舒俊 刘赛 +4 位作者 常和 刘海 郑根稳 文胜 龚春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2,共6页
通过对溶胶-凝胶法所制的纳米SiO_2进行季铵化改性得到季铵化SiO_2(QSiO_2),再将其与季铵化壳聚糖(QCS)和聚乙烯醇(PVA)的共混膜基体进行复合,经戊二醛交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QSiO_2添加量的互穿网络型QCS-PVA/QSiO_2复合碱性聚电解质膜... 通过对溶胶-凝胶法所制的纳米SiO_2进行季铵化改性得到季铵化SiO_2(QSiO_2),再将其与季铵化壳聚糖(QCS)和聚乙烯醇(PVA)的共混膜基体进行复合,经戊二醛交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QSiO_2添加量的互穿网络型QCS-PVA/QSiO_2复合碱性聚电解质膜。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交流阻抗等考察了膜的结构、热稳定性和OH-离子电导率等。结果表明,无机粒子的加入使得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提高,离子电导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QSiO_2质量分数为5%时,其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最高0.0644 S/cm,是未添加QSiO_2的纯膜电导率(0.022 S/cm)近3倍,有望作为碱性聚电解质膜用于燃料电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化壳聚糖 碱性电解质 乙烯醇 二氧化硅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壳聚糖复合物的相变行为及分子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郭元强 童真 +1 位作者 陈鸣才 梁学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7-190,共4页
应用静态热机械分析(TMA)、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聚乙二醇(PEG)与壳聚糖(Chitosan)形成复合物的相变行为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复合物中壳聚糖含量高于15%时,复合物表现出固态相转变行为;PEG与... 应用静态热机械分析(TMA)、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聚乙二醇(PEG)与壳聚糖(Chitosan)形成复合物的相变行为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复合物中壳聚糖含量高于15%时,复合物表现出固态相转变行为;PEG与Chitosan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氢键,束缚和限制了复合物中PEG熔融态的平动自由,致使复合物在高温态下表现出固体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壳聚糖 复合物 相变行为 分子间相互作用 氢键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