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生脉饮澄清工艺及不同澄清剂对药品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震远 郝豪奇 +9 位作者 江思琪 白雪 陈乃振 姜明月 郭田甜 韩培 吴天琦 王常棋 张微 高延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6-392,共7页
目的:优化生脉饮澄清工艺条件,提升药品品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取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将壳聚糖溶液添加量、澄清温度、搅拌速度、作用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澄清度值与五味子醇甲保留率的总评归一(OD)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出... 目的:优化生脉饮澄清工艺条件,提升药品品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取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将壳聚糖溶液添加量、澄清温度、搅拌速度、作用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澄清度值与五味子醇甲保留率的总评归一(OD)值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澄清工艺条件。取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下生产的3批药品进行验证试验,并与其他3种澄清方式(ZTC 1+1Ⅲ型澄清剂、101-澄清剂、明胶澄清剂)进行对比,明确其优化效果。结果:生脉饮最佳澄清工艺参数条件为壳聚糖溶液添加量4%、澄清温度59℃、搅拌速度240 r/min、作用时间25 min,OD值平均达0.748。所生产的生脉饮药液清澈、明亮,透光性强,药物品质明显优于其他3种澄清方式。结论:壳聚糖絮凝法优化生脉饮口服液澄清工艺方法可靠,参数精确、稳定。壳聚糖絮凝法优化生脉饮澄清工艺条件可提升药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饮 澄清工艺 壳聚糖絮凝法 ZTC 1+1Ⅲ型澄清剂 101-澄清剂 明胶澄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制备的蛹虫草多糖特性及体外生物活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顾丹丹 侯静宇 +1 位作者 张金秀 王立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6-83,共8页
本研究以蛹虫草发酵液为材料,采用壳聚糖絮凝法和水提醇沉法分别制备了絮凝多糖(XDT)和醇沉多糖(CDT),并对两种方法制备所得多糖的得率、各组分含量、平均粒径和复溶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刚果红实验对其微... 本研究以蛹虫草发酵液为材料,采用壳聚糖絮凝法和水提醇沉法分别制备了絮凝多糖(XDT)和醇沉多糖(CDT),并对两种方法制备所得多糖的得率、各组分含量、平均粒径和复溶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刚果红实验对其微观结构、官能团和空间构象进行表征,利用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评价其降血糖活性,以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絮凝法制备多糖得率为3.58%,是醇沉法的1.91倍;两种多糖在扫描电镜下的微观结构存在差异,在红外光谱下吸收图谱相似,但XDT比CDT具有更多的三螺旋结构;XDT的平均粒径更小,复溶速度更快;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表现为XDT>CDT;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实验表明,低浓度时,两种多糖的抑制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随着浓度增加,在相同条件下,XDT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CDT;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实验表明,在相同处理浓度下,XDT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CDT。综上,壳聚糖絮凝法制备的蛹虫草多糖得率更高、平均粒径更小、复溶性更佳,XDT具备较强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多糖 壳聚糖絮凝法 水提醇沉 结构特征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口服液澄清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章国磊 王静 +3 位作者 李珺铭 焦丽丽 李慧 吴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21-3124,共4页
目的优化人参口服液澄清工艺。方法以总皂苷、冻干粉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冻融法、醇沉法及壳聚糖絮凝法对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壳聚糖絮凝法在质量分数为1%、用量为6%时澄清效果最佳,总皂苷、冻干粉保留率分别为88.78%、83.13%;采用冻... 目的优化人参口服液澄清工艺。方法以总皂苷、冻干粉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冻融法、醇沉法及壳聚糖絮凝法对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壳聚糖絮凝法在质量分数为1%、用量为6%时澄清效果最佳,总皂苷、冻干粉保留率分别为88.78%、83.13%;采用冻融法、醇沉法时,总皂苷保留率分别为91.19%、86.57%,冻干粉保留率分别为97.70%、89.65%。壳聚糖絮凝法可在有效保留总皂苷、皂苷单体、冻干粉含量的前提下改善澄明度,提高稳定性,口服液在90 d内性质稳定。结论壳聚糖絮凝法可作为人参口服液最佳澄清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口服液 澄清工艺:冻融 醇沉 壳聚糖絮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