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亚磷酸壳聚糖海绵复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吕振京 孙国栋 +3 位作者 焦延鹏 周长忍 林永新 李志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61-1365,共5页
目的:探索壳聚糖/亚磷酸壳聚糖海绵复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植入动物骨缺损处的成骨能力。方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构造骨缺损模型兔后随机分为3... 目的:探索壳聚糖/亚磷酸壳聚糖海绵复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植入动物骨缺损处的成骨能力。方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构造骨缺损模型兔后随机分为3组,即A:组织工程骨植入组;B:支架材料植入组;C:空白对照组,于术后4、8、12周取骨缺损标本,进行大体标本、影像学、组织学观察成骨情况。结果:术后12周,3种检测手段均发现A组新生骨已经完全将骨缺损填充,并有部分皮质骨将骨缺损两端连接。B组虽有部分骨痂形成,但无连续骨质。C组术后仅有少量骨痂形成。A组成骨能力明显强于B、C组。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能修复大段的骨缺损,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以作为骨移植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亚磷酸壳聚糖海绵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健群 张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7-820,共4页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以及作为载体能够包封及保护生物因子的能力。本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理化性质为基础,对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合成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作为一种复合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以及作为载体能够包封及保护生物因子的能力。本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理化性质为基础,对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合成及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该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HA/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3
作者 潘洁 汪德州 宋文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5-621,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口腔低速手机于9只SD大鼠的颅骨制备2个对称的5 mm直径临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植入nHA...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口腔低速手机于9只SD大鼠的颅骨制备2个对称的5 mm直径临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植入nHA/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照组(植入Bio-oss颗粒)和空白组(仅制备缺损而未填充材料),每组6个颅骨缺损模型。于术后当天、术后4周和术后8周进行颅骨CT三维重建,检查颅骨缺损修复效果;于第8周处死大鼠,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各组大鼠颅骨缺损区域骨小梁数量(Tb.N)、缺损区域骨小梁间距(Tb.Sp)、缺损区域骨小梁厚度(Tb.Th)和缺损区域新生骨量与缺损总体积的比值(BV/TV)。结果:肉眼观察,实验组大鼠颅骨缺损区域边界清晰,颗粒间隙内可见新生骨质;对照组大鼠颅骨缺损区域见颗粒状骨粉堆积,无明显吸收;空白组大鼠颅骨缺损中心区域有明显凹陷,无明显骨沉积。CT三维重建检查,在第8周,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有明显的的新骨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新骨沉积。micro-CT检查,在第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颅骨缺损区Tb.N、Tb.Sp和Tb.Th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V/TV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颅骨缺损区Tb.Sp、Tb.Th和BV/T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A/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 修复 Bio-Oss颗粒 组织工程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丙交酯-乙交酯纳米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乳铁蛋白壳聚糖微球/nHA/Co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文洲 马宁 +2 位作者 阿兰 刘学敏 金明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95-197,201,共4页
目的:制备载乳铁蛋白壳聚糖微球/nHA/Co复合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材料拟修复骨缺损。方法:通过乳化交联法法制备载乳铁蛋白壳聚糖微球,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改良酸酶法提取Ⅰ型胶原,应用京尼平交联制备复合材料,SEM检测材料的微观... 目的:制备载乳铁蛋白壳聚糖微球/nHA/Co复合材料作为组织工程材料拟修复骨缺损。方法:通过乳化交联法法制备载乳铁蛋白壳聚糖微球,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改良酸酶法提取Ⅰ型胶原,应用京尼平交联制备复合材料,SEM检测材料的微观结构,测定壳聚糖微球对乳铁蛋白的载药率和包封率。结果:复合材料及各组成成份扫描电镜观察均具有较好的微观形态,壳聚糖微球对乳铁蛋白的载药率为(1.06±0.06)%,包封率为(88.2±2.9)%。结论:载乳铁蛋白壳聚糖微球/nHA/Co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微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壳聚糖微球组织工程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和体外检测 被引量:18
5
作者 曾春 蔡道章 +4 位作者 全大萍 布丽斯 卢华定 李晓峰 史德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的转化生长因子鄄茁1(TGF鄄茁1)缓释系统,并对其载药、体外释药及降解特性进行检测,评估应用生物可降解壳聚糖微球作为TGF鄄茁1控制释放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三聚磷酸钠(TPP)作为交联剂,以乳化交联法制备具... 【目的】通过制备新型的转化生长因子鄄茁1(TGF鄄茁1)缓释系统,并对其载药、体外释药及降解特性进行检测,评估应用生物可降解壳聚糖微球作为TGF鄄茁1控制释放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应用三聚磷酸钠(TPP)作为交联剂,以乳化交联法制备具有控制释放功能的负载TGF鄄茁1的壳聚糖微球;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板蛋白,应用相同的方法制备负载BSA的微球。应用扫描电镜、微镜粒度分、药物包封率测定、体外药物释放动力学检测等方法分析微球的特性。【结果】制备的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TGF鄄茁1包封效率90.1%)。持续7d的药物释放试验表明,BSA与TGF鄄茁1两种蛋白均可以从微球中缓慢释放,其中TGF鄄茁1的释放率低于BSA的释放率。溶菌酶溶液降解作用下,4周的体外降解过程中,可见微球质量持续下降并伴有明显的微球形貌改变。【结论】应用乳化交联法可制备负载TGF鄄茁1的壳聚糖缓释微球。这种新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在细胞因子的控制释放及软骨组织工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缓释 组织工程 体外检测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聚乳酸/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仿生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郇松玮 姚平 +4 位作者 刘宁 赵剑豪 吴昊 黄浩 查振刚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评价左旋聚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L-latic acid)/chitosan nano-fibers/nano-hydroxylapatite,PLLA/CSNF/nHA)复合仿生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修复新西兰兔桡骨... 目的:评价左旋聚乳酸/壳聚糖纳米纤维/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L-latic acid)/chitosan nano-fibers/nano-hydroxylapatite,PLLA/CSNF/nHA)复合仿生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修复新西兰兔桡骨大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二次相分离法制作PLLA/CSNF/nHA仿生支架,并与新西兰兔的3代BMSCs复合。制作新西兰兔桡骨1.5 cm段状缺损模型27只,实验组缺损处植入PLLA/CSNF/nHA/BMSCs复合物、对照组植入PLLA/CSNF/nHA仿生支架、空白组不做处理,于术后第4、10、16周通过大体形态观察、放射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评价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末次观察,实验组已完成缺损修复,材料完全降解;对照组部分修复,仍残留部分缺损;空白组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PLLA/CSNF/nHA复合支架的仿生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联合BMSCs在生物体内可以加快新骨生成,完成新西兰兔大段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损 壳聚糖 左旋聚乳酸 仿生支架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静电法结合冷冻干燥法和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明胶多孔微球
7
作者 黄芳 芮文斌 +3 位作者 徐丹枫 祝宇 沈柏用 彭承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85-890,共6页
目的·应用高压静电法结合冷冻干燥(冻干)法和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明胶多孔微球,探讨微球多孔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以三聚磷酸钠(STPP)为交联剂,利用高压静电法结合冻干法和离子交联法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壳聚糖多孔微... 目的·应用高压静电法结合冷冻干燥(冻干)法和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明胶多孔微球,探讨微球多孔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以三聚磷酸钠(STPP)为交联剂,利用高压静电法结合冻干法和离子交联法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壳聚糖多孔微球和壳聚糖–明胶多孔微球,比较壳聚糖–明胶不同体积比、冷冻温度、饱和STPP的85%乙醇溶液交联固化时间对微球多孔结构的影响,光镜、扫描电镜、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观察壳聚糖多孔微球和壳聚糖–明胶多孔微球的形态、表面及内部结构、粒径。结果·高压静电结合冻干法和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及内部均有较多微孔,表面与内部孔径相通。饱和STPP的85%乙醇溶液交联固化后的壳聚糖–明胶微球结构能在中性溶液中稳定存在,冷冻、冻干与交联反应的先后顺序,交联时间及二次冷冻温度影响多孔微球的孔径。明胶可以和壳聚糖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也可以作为致孔剂参与多孔结构的形成。结论·高压静电法结合冻干法和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明胶多孔微球具有较大的孔径(100~200μm),适合细胞的生长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壳聚糖 三维培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构建新型骨组织工程三维复合体 被引量:2
8
作者 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 王腾飞 +3 位作者 陶颖 王晓帅 徐磊磊 宋兴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体外实现兔脂肪干细胞(r ADSCs)、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及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P)的三维复合,构建既能抗结核又能填补、促进骨缺损的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以HA/β-TCP为支架材料,通过缓慢滴加细胞型方式,将复乳-溶媒挥... 体外实现兔脂肪干细胞(r ADSCs)、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及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P)的三维复合,构建既能抗结核又能填补、促进骨缺损的新型骨组织工程复合体。以HA/β-TCP为支架材料,通过缓慢滴加细胞型方式,将复乳-溶媒挥发法制备的利福喷丁聚乳和定性分化诱导的r ADSCs(茜红染色表征)体外制得新型骨组织工程三维复合体,并对其进行显微结构及药物缓释表征。结果表明,载药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大部分分布在18~28μm,载药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在一定浓度下不影响r ADSCs的分化诱导,层状膜形分布的成骨诱导后r ADSCs牢固包绕利福喷丁聚乳酸缓释微球,分布在HA/β-TCP上,载药支架材料有着良好的药物缓释,体外维持最低抑菌浓度长达46 d。新型骨组织工程的三维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具有缓慢、持续的释药特性,且具有具有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结核 利福喷丁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宋菊青 施雪涛 王迎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1-465,共5页
一直以来,由创伤、肿瘤切除和先天畸形引起的临界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都存在极大的挑战,包括自体骨移植在内的传统骨缺损治疗方法,由于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已经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而组织工程的发展改变了骨修复的传统治疗模... 一直以来,由创伤、肿瘤切除和先天畸形引起的临界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都存在极大的挑战,包括自体骨移植在内的传统骨缺损治疗方法,由于供体不足和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已经不足以满足临床需求。而组织工程的发展改变了骨修复的传统治疗模式,基于人工和天然生物材料的各种组织工程复合支架被用于修复受损骨。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骨膜在骨缺损修复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组织工程支架的整合性和血管化。除了自体或异体骨膜移植,研究者将组织工程的理念融入到骨膜修复中,从结构和功能上模拟天然骨膜。从组织工程骨膜的不同设计理念出发,简单回顾了4类组织工程骨膜的研究进展,包括结构仿生型、微观结构仿生型、血管化型和外力刺激型,这些将为骨组织工程构建和骨膜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开启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损治疗 组织工程 图案化 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磷酸镁钙微球体外成血管和促成骨研究
10
作者 吴未 BAKHET Shahd +4 位作者 ASANTE Naomi Addai KAREEM Shefiu KOMBO Omar Ramadhan 李宾斌 戴红莲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0-838,I0009,共10页
磷酸三钙(β-TCP)陶瓷替代材料由于其与骨矿物成分相近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常以纳米颗粒、支架和微球等形式用于骨修复。本研究制备了五种不同的磷酸三钙/磷酸三镁(TMP)(TCP、25%TMP、50%TMP、75%TMP和TMP)... 磷酸三钙(β-TCP)陶瓷替代材料由于其与骨矿物成分相近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常以纳米颗粒、支架和微球等形式用于骨修复。本研究制备了五种不同的磷酸三钙/磷酸三镁(TMP)(TCP、25%TMP、50%TMP、75%TMP和TMP)复合微球并作了相应表征。随着复合微球中TMP含量增加,微球释放的Mg^(2+)和Ca^(2+)的累积浓度增加,且TMP可以调节复合微球的降解速率。以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模型,评价了该复合微球的生物相容性、成血管和成骨作用。结果表明,与TCP、TMP和75%TMP相比,25%TMP和50%TMP复合微球具有更好的细胞相容性,对HUVECs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因此,含25%TMP和50%TMP的复合微球对血管生成和成骨具有更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TCP TMP 缺损 陶瓷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和力学仿生的三因子时空可控递送抗菌水凝胶体系用于骨缺损修复
11
作者 汤臻 郭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6-536,共1页
目的创伤、肿瘤和其他疾病导致的骨缺损仍然是骨科面临的巨大挑战。过去,研究者过多地关注骨缺损本身,而忽略了骨膜在骨缺损治疗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基于骨膜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构建一种结构和力学性能仿生的自愈合水凝胶,精确控制和... 目的创伤、肿瘤和其他疾病导致的骨缺损仍然是骨科面临的巨大挑战。过去,研究者过多地关注骨缺损本身,而忽略了骨膜在骨缺损治疗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基于骨膜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构建一种结构和力学性能仿生的自愈合水凝胶,精确控制和顺序递送VEGF、PDGF-BB和BMP-2,并证明其对大鼠颅骨愈合的协同促进作用。方法通过在壳聚糖微球(CM)中适当封装BMP-2和PDGF-BB,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两种生长因子的持续递送。采用季铵盐壳聚糖(QCS)的氨基与Pluronic^(■)F127(PF127-CHO)聚合物醛基之间的动态席夫碱键合合成了水凝胶。通过控制PF127-CHO的浓度,制备出具有不同交联度的水凝胶,其力学性能可调。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注射性和黏附强度,以及快速的自愈能力。将不同交联程度的水凝胶通过希夫碱动态自愈合组装成“三明治”结构的水凝胶支架,实现促血管和成骨生长因子在时空上的连续递送。结果快速释放VEGF和持续释放PDGF-BB的低交联外层促进血管化,高交联内层提供了结构支持,且其中壳聚糖微球包裹持续释放的BMP-2促进了成骨分化。水凝胶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避免手术植入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风险。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具有“三明治”结构,3种生长因子的时空可控递送QCS/PF水凝胶体系,实现了VEGF、PDGF-BB和BMP-2的可控顺序释放,以促进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植入 感染风险 注射性 缺损修复 生长因子 壳聚糖 季铵盐壳聚糖 自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HA微球支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重草 郇志广 +1 位作者 朱钰方 吴成铁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1-607,共7页
生物材料表面微结构对于成骨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以不同粒径(<60μm)的羟基磷灰石(HA)微球状粉体为原料,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了一系列(HA0、HA10、HA30、HA50)生物陶瓷支架。不同支架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能,由于微球粒径不同形成了不... 生物材料表面微结构对于成骨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以不同粒径(<60μm)的羟基磷灰石(HA)微球状粉体为原料,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了一系列(HA0、HA10、HA30、HA50)生物陶瓷支架。不同支架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能,由于微球粒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微结构,对其生物学性能造成不同的影响。相比传统非微球颗粒打印的支架(HA0),HA微球构成的支架能够提供更多细胞粘附和生长位点,24 h的粘附实验显示HA30支架能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伪足伸长;培养5 d的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微球支架上的细胞数量与HA0支架出现显著性差异,表面微球结构与细胞尺度相当的HA30支架具有最好的促增殖效果。因此,3D打印技术在可控制备HA支架宏观结构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生物陶瓷粉体的颗粒形貌,调控3D打印支架的表面微结构,从而优化其生物学效应,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 3D打印 支架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壳聚糖可塑性支架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志辉 邱添源 +3 位作者 杜留熠 杨军星 柳康 王博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5-1112,共8页
利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2种原料,采用阴阳离子静电复合原理,通过滴注法层层自组装成可搭载药物的缓释微球,再按一定比例与海藻酸钠-壳聚糖溶液混合制成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将缓释微球结构嵌入疏松多孔海绵状结构中.研究了缓释微球的组分... 利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2种原料,采用阴阳离子静电复合原理,通过滴注法层层自组装成可搭载药物的缓释微球,再按一定比例与海藻酸钠-壳聚糖溶液混合制成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将缓释微球结构嵌入疏松多孔海绵状结构中.研究了缓释微球的组分比对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的孔隙率、收缩率、亲水性及降解性能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微球结构相对完整,多孔海绵状结构孔径为140~200μm;支架浸出液细胞毒性检测实验组对照组未见差异.缓释微球体积所占比例即组分比为10%的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孔隙率最高为68.2%~70.8%,亲水性最好,收缩率最低为4.4%~5.2%;支架降解速率随缓释微球组分比升高而减慢,组分比为20%的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综合性能更优;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冻干成型前为液态,具有良好可塑性.缓释微球型支架材料为缓释系统与多孔支架材料有机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支架 海藻酸钠 壳聚糖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