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化辣根过氧化酶的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学才 黄婷婷 +3 位作者 徐健君 罗利军 邹小勇 蔡沛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2,共4页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四乙氧基硅烷(TEOS)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壳聚糖/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杂化膜对辣根过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金电极和固定化酶膜...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四乙氧基硅烷(TEOS)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壳聚糖/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杂化膜对辣根过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金电极和固定化酶膜构建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并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对传感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于研制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时,杂化膜不仅对底物的响应时间快(小于10s),而且能较好地保持酶的催化活性。求得酶促催化反应的表观米氏常数为0.87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 制备 表征 辣根过氧化 固定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固定化糖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聂志强 侯红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93,共3页
利用正硅酸乙酯与壳聚糖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壳聚糖/SiO2杂化膜,用来固定糖化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O2含量为4%的杂化膜相对酶活最高,达到了77.91%。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5.2,固定... 利用正硅酸乙酯与壳聚糖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壳聚糖/SiO2杂化膜,用来固定糖化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O2含量为4%的杂化膜相对酶活最高,达到了77.91%。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5.2,固定化酶的耐受热性及pH稳定性较游离酶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SIO2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载葡萄糖氧化酶的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谭学才 王健伟 +3 位作者 徐健君 黄婷婷 邹小勇 蔡沛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OS)通过原位溶胶_凝胶法制备壳聚糖 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此膜对葡萄糖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电沉积普鲁士蓝的... 利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OS)通过原位溶胶_凝胶法制备壳聚糖 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复合膜,用此膜对葡萄糖氧化酶进行固定,用红外光谱法、扫描电镜法对膜进行了表征。以电沉积普鲁士蓝的玻碳电极和固定化酶膜构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和记时电流法对固定化酶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用于研制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器时,杂化膜比单纯的壳聚糖膜对底物的响应时间快并能很好地保持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 制备 表征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军丽 王汉雄 叶文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8,共5页
在纳米S iO2颗粒表面引入羟丙基氯活性基团,得到功能化S iO2颗粒,再将羟丙基氯化的S iO2颗粒交联固定在壳聚糖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纳米S iO2杂化材料(简称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方法对杂化材料... 在纳米S iO2颗粒表面引入羟丙基氯活性基团,得到功能化S iO2颗粒,再将羟丙基氯化的S iO2颗粒交联固定在壳聚糖上,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纳米S iO2杂化材料(简称杂化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方法对杂化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热重(TG)分析研究杂化材料的热性能;考察了杂化材料的沉降速率和对金属离子Ca2+和M g2+的吸附能力。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微粒为纳米尺度的无机S iO2加强化的微粒,S iO2颗粒分散在材料中,形成均匀的表面;TG分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的热性能有所提高;沉降实验测得壳聚糖和杂化材料作为吸附剂的沉降时间分别为130.3,68.5s,表明杂化材料的沉降速率比壳聚糖的沉降速率快了近一倍;杂化材料对金属离子Ca2+和M g2+的吸附量分别可达到0.289 3,1.445 6mm 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二氧化硅 壳聚糖 材料 金属离子 吸附 环氧氯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目标杂化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一琨 詹茂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3-38,共6页
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目标杂化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膜。实验表明,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聚合制备的纳米SiO2 PI杂化膜在SiO2含量达到20wt%时,仍然是透明的,而且根据电镜观察,SiO2粒子在PI基体中均匀分散。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 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目标杂化聚酰亚胺(PI)复合材料膜。实验表明,采用溶胶 凝胶法原位聚合制备的纳米SiO2 PI杂化膜在SiO2含量达到20wt%时,仍然是透明的,而且根据电镜观察,SiO2粒子在PI基体中均匀分散。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杂化PI复合材料膜的耐热性、动态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吸湿性降低。分析表明,SiO2前驱体在反应初期即被"固定"在聚酰胺酸大分子链的羧基(-COOH)上,然后在酰亚胺化过程中原位生成纳米SiO2粒子,SiO2粒子表面上的大量高活性硅羟基(-Si-OH)与PI大分子链上的羰基(>C=O)形成氢键而实现目标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目标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制备 分子结构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二氧化硅/羟基磷灰石杂化材料的体内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梦霞 马永能 +3 位作者 董怡帆 肖将尉 赵娜茹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及壳聚糖/二氧化硅/羟基磷灰石(CS-SiO2-HA)杂化材料的体内反应性。方法分别将CS-SiO2和CS-SiO2-HA杂化材料植入C57BL/6小鼠腓肠肌内,设置对照组(腓肠肌钝性分离后直接缝合),分别于植入术后14、2... 目的分析壳聚糖/二氧化硅(CS-SiO2)及壳聚糖/二氧化硅/羟基磷灰石(CS-SiO2-HA)杂化材料的体内反应性。方法分别将CS-SiO2和CS-SiO2-HA杂化材料植入C57BL/6小鼠腓肠肌内,设置对照组(腓肠肌钝性分离后直接缝合),分别于植入术后14、28、42、56 d摘取包含植入物的腓肠肌,冰冻切片,HE染色及免疫荧光观察材料诱发的局部炎症、肌纤维性坏死与再生。结果组织学观察可见,肌内植入初期(14 d),CS-SiO2及CS-SiO2-HA杂化物均诱发炎症细胞渗出,以CS-SiO2-HA组的炎性渗出更为显著。28 d后渗出细胞数量开始下降;56 d时,CS-SiO2组的肌内炎症反应几乎消失,但CS-SiO2-HA仍可见少量渗出。免疫荧光的检测进一步证实,CS-SiO2-HA杂化物较CS-SiO2导致更为严重的肌纤维坏死,所触发的单核/巨噬细胞等炎性渗出范围更广、持续时间久。CS-SiO2及CS-SiO2-HA杂化物移植2月后,肌内炎症基本消失,肌纤维修复完成。结论 CS-SiO2-HA和CS-SiO2杂化材料在体内均可诱发短期、局部的炎症反应,CS-SiO2的体内相容性优于CS-SiO2-HA杂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二氧化硅 羟基磷灰石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交联对聚醚酰亚胺/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影响
7
作者 孙俊芬 陈莹 +1 位作者 曹伟烨 颜志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5,共3页
利用相转化法和溶胶凝胶法共同制备了聚醚酰亚胺/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膜,并进行乙二胺交联处理以提高其耐溶剂性。该杂化膜以溶菌酶为被吸附物质,研究了杂化膜交联后的吸附性能,并进行了红外光谱、扫面电镜、接触角、力学性能等的表... 利用相转化法和溶胶凝胶法共同制备了聚醚酰亚胺/氨基化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膜,并进行乙二胺交联处理以提高其耐溶剂性。该杂化膜以溶菌酶为被吸附物质,研究了杂化膜交联后的吸附性能,并进行了红外光谱、扫面电镜、接触角、力学性能等的表征。结果表明,杂化膜对溶菌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同时抗拉强度提高,耐溶剂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氨基纳米二氧化硅 交联 乙二胺 溶菌酶 耐溶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不对称孔道结构的小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合成及其高分子杂化膜的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童诚 吴文韬 王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6-955,共10页
利用手性阴离子酸表面活性剂,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具有不对称孔道结构的小介孔二氧化硅(SiO_(2))粒子.将小介孔SiO_(2)粒子引入聚偏四氟乙烯(PVDF)和聚酰亚胺(PI)中构建了两种有机/无机杂化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 利用手性阴离子酸表面活性剂,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具有不对称孔道结构的小介孔二氧化硅(SiO_(2))粒子.将小介孔SiO_(2)粒子引入聚偏四氟乙烯(PVDF)和聚酰亚胺(PI)中构建了两种有机/无机杂化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积分析等表征了小介孔SiO_(2)粒子和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微结构,并通过超滤实验和气体渗透实验分别考察两种杂化膜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含有大量亲水基团的小介孔SiO_(2)粒子具有规则有序排列的孔道结构,该孔道结构呈现螺旋扭曲和不对称性.构建的两种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极性显著提升,进而有效增强了PVDF杂化膜的膜通量和抗污染性能及PI杂化膜对CO_(2)气体的分离性能,克服了高分子膜的博弈效应(Trade-off效应).另外,SiO_(2)的小介孔孔道还可以在PI杂化膜中引入优先通过CO_(2)分子的限域传质通道,加速了CO_(2)气体在杂化膜中扩散.但过多小介孔SiO_(2)粒子的加入导致其在高分子基质中团聚,削弱杂化膜的极性和亲水性,从而降低了两种杂化膜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介孔二氧化硅粒子 不对称孔道结构 有机-无机 气体渗透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对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阮文祥 廖俊斌 +3 位作者 王国庆 张先伟 王建黎 计建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采用溶液接枝法合成了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IL-Si O2),并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PVDF/IL-Si O2)杂化膜,考察了IL-Si O2含量对杂化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流动电位、接触角和水通量等手段... 采用溶液接枝法合成了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IL-Si O2),并利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PVDF/IL-Si O2)杂化膜,考察了IL-Si O2含量对杂化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流动电位、接触角和水通量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杂化膜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VDF/IL-Si O2杂化膜表面带有正电荷;IL-Si O2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杂化膜的亲水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杂化膜纯水通量显著增加的同时,对蛋白质的吸附量和截留率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离子液体 纳米二氧化硅 亲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安国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05-209,共5页
首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动态光散射(DLS)和Zeta电位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此外,还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应用于水基钻井液中,进一步考察了其对于... 首先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动态光散射(DLS)和Zeta电位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此外,还将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和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应用于水基钻井液中,进一步考察了其对于水基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纳米二氧化硅和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可有效增大水基钻井液的粘度,在2.0%的加量下可将水基钻井液的滤失量从25.2 mL降低至8.2 mL,降滤失效果显著.同时,还利用了扫描电镜(SEM)对上述几种水基钻井液的泥饼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杂化材料可有效封堵泥饼的微裂缝,形成高质量的泥饼.这对于井壁稳定和减少钻井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壳聚糖材料 水基钻井液 流变 滤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丁基修饰的微孔二氧化硅膜制备及氢气分离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少康 韦奇 +2 位作者 李群艳 聂祚仁 刘亚军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3,共8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iTES)为前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酸性条件下制备异丁基修饰的二氧化硅溶胶,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γ-Al_2O_3/α-Al_2O_3支撑体上制备异丁基修饰的微孔二氧化硅膜材料.分别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接...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iTES)为前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酸性条件下制备异丁基修饰的二氧化硅溶胶,并采用浸渍提拉法在γ-Al_2O_3/α-Al_2O_3支撑体上制备异丁基修饰的微孔二氧化硅膜材料.分别通过动态光散射技术、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N_2吸附等测试手段对溶胶的粒径分布、膜材料的疏水性能以及孔结构进行表征,并深入研究异丁基修饰膜材料的氢气渗透和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当摩尔比n(iTES)/n(TEOS)=0.6时,溶胶的平均粒径约为5.1nm,膜材料的孔径狭窄分布在0.45~0.8nm,其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14.0±0.5)°.H2在膜材料中的渗透率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0℃时达到9.07×10^(-7) mol/(m^2·s·Pa),H_2/CO_2和H_2/CO的理想分离系数分别为6.79和15.37,双组份混合气体分离系数分别为7.09和15.72,均高于对应的Knudsen扩散分离因子,H2在膜材料中的输运主要遵循活化扩散机理.在250℃水蒸气物质的量摩尔分数为5%的环境中陈化200h后,异丁基修饰的SiO_2膜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基 有机-无机微孔二氧化硅 孔结构 氢气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小云 周键 +1 位作者 王三反 李启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4,共4页
叙述了普通纳米二氧化硅(SiO_2)、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SiNPS)、氟化二氧化硅(f SiO_2)以及离子液体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IL-SiO_2)对聚偏氟乙烯(PVDF)杂化膜的微观结构、化学性能及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机理,总结了纳米SiO_2在P... 叙述了普通纳米二氧化硅(SiO_2)、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SiNPS)、氟化二氧化硅(f SiO_2)以及离子液体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IL-SiO_2)对聚偏氟乙烯(PVDF)杂化膜的微观结构、化学性能及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及其机理,总结了纳米SiO_2在PVDF膜改性中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目前纳米SiO_2改性所存在的问题,认为研发功能良好,成本低廉的改性纳米SiO_2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探索与PVDF膜的制备方法及用途相对应的最佳的纳米SiO_2改性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偏氟乙烯 疏水气相纳米颗粒 二氧化硅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沸石杂化膜的制备及其对酸性黑10B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立成 王逸波 +2 位作者 王怡人 聂星海 张志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91,共6页
通过制备壳聚糖-沸石杂化膜,研究了其对酸性黑10B的吸附脱色效果,考察pH、酸性黑10B初始浓度、温度和干扰离子强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溶液pH为4.3时杂化膜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容量为2 124.669 mg·g^(-1);一定范围内,酸... 通过制备壳聚糖-沸石杂化膜,研究了其对酸性黑10B的吸附脱色效果,考察pH、酸性黑10B初始浓度、温度和干扰离子强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溶液pH为4.3时杂化膜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容量为2 124.669 mg·g^(-1);一定范围内,酸性黑10B初始浓度上升有利于吸附,而当杂化膜达到吸附饱和时,初始浓度对平衡吸附量的影响趋于稳定;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进行但影响较小;干扰离子的引入对吸附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同强度所导致的差异较小。Lang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和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杂化膜对酸性黑10B的吸附主要是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紫外-可见光及FTIR表征分析则进一步验证了杂化膜对酸性黑10B以化学吸附为主,同时具有一定的静电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沸石 酸性黑10B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士蓝/壳聚糖杂化膜修饰氧化锌球腔阵列/氧化铟锡电极制备及应用
14
作者 周宇 朱庆亮 +3 位作者 尹凡 孙磊 周丽娟 刘亚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387,395,共5页
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制成了附着聚苯乙烯小球的氧化铟锡(InSnO)模板。将此模板水平置于由硝酸锌及柠檬酸组成的前驱体溶胶中,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氧化锌球腔阵列/氧化铟锡电极。采用电沉积法得到普鲁士蓝/壳聚糖杂化膜修饰的氧化锌球... 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制成了附着聚苯乙烯小球的氧化铟锡(InSnO)模板。将此模板水平置于由硝酸锌及柠檬酸组成的前驱体溶胶中,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氧化锌球腔阵列/氧化铟锡电极。采用电沉积法得到普鲁士蓝/壳聚糖杂化膜修饰的氧化锌球腔阵列/氧化铟锡电极。该电极在pH 7.0~8.0的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过氧化氢浓度在7.67×10-7~4.72×10-4mol.L-1范围内与相应的电流响应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4×10-7mol.L-1。测定2.0×10-5mol.L-1过氧化氢溶液时,其相对标准偏差(n=10)为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球腔阵列/氧化铟锡电极 普鲁士蓝/壳聚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GO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脱盐性能研究
15
作者 展侠 杨雨均 +1 位作者 聂明雪 高仲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7,103,共6页
以渗透汽化膜法脱盐为研究背景,针对目前氧化石墨烯膜(GOM)易溶胀、稳定性差和渗透通量衰减等缺点,采用疏水、亲水、原位合成方法制备了3种纳米二氧化硅(SiO_(2))对GOM进行插层修饰,进而制备SiO_(2)@氧化石墨烯(SiO_(2)@GO)膜。通过傅... 以渗透汽化膜法脱盐为研究背景,针对目前氧化石墨烯膜(GOM)易溶胀、稳定性差和渗透通量衰减等缺点,采用疏水、亲水、原位合成方法制备了3种纳米二氧化硅(SiO_(2))对GOM进行插层修饰,进而制备SiO_(2)@氧化石墨烯(SiO_(2)@GO)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接触角测量仪等方法表征其化学组分、形貌、晶体结构和亲水性。渗透汽化脱盐实验表明,疏水性SiO_(2)@GO杂化膜脱盐性能优于亲水性SiO_(2)@GO和原位制备SiO_(2)@GO膜,且当SiO_(2)与GO质量比为0.2时,疏水性SiO_(2)@GO杂化膜水通量可达103.4kg/(m^(2)·h),盐截留率为99.8%(70℃,3.5%NaCl溶液),在连续12h测试中分离性能保持稳定,表明疏水性SiO_(2)@GO杂化膜在渗透汽化脱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氧化石墨烯 渗透汽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SiO_2杂化膜制备及其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雪梅 许涛 谢孔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14,共5页
用硅偶联剂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作为前躯体和交联剂,与壳聚糖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壳聚糖/SiO2纳米杂化膜.用红外光谱对杂化膜进行表征,并研究杂化膜的溶胀性能、耐酸性能及不同的因素对杂化膜吸附重金属铜离子性能的影响.结... 用硅偶联剂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作为前躯体和交联剂,与壳聚糖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壳聚糖/SiO2纳米杂化膜.用红外光谱对杂化膜进行表征,并研究杂化膜的溶胀性能、耐酸性能及不同的因素对杂化膜吸附重金属铜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显示杂化膜内有新键产生,引入了Si-O-Si结构.壳聚糖/SiO2纳米杂化膜溶胀性能降低,耐酸性能提高,吸附铜离子性能提高.当壳聚糖/SiO2纳米杂化膜中SiO2的质量分数为6.8%时杂化膜吸附铜离子性能最好.室温下溶液pH值为5、铜离子浓度为0.05 mol/L、时间为60 min时,杂化膜CSH1对铜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吸附性能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碳酸钙杂化膜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湘红 王敏娟 张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37-940,943,共5页
通过壳聚糖/钙盐复合膜浸泡在Na2CO3水溶液的方法制备出了壳聚糖/碳酸钙杂化膜。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杂化膜内碳酸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研究了杂化膜的力学性能、溶胀率、吸光度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化膜内碳酸... 通过壳聚糖/钙盐复合膜浸泡在Na2CO3水溶液的方法制备出了壳聚糖/碳酸钙杂化膜。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杂化膜内碳酸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研究了杂化膜的力学性能、溶胀率、吸光度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化膜内碳酸钙为长3.0μm,宽1.0μm的棒状晶体,以及直径为1.0~5.0μm的多层球形晶体。随着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从2.69%增加到4.20%,杂化膜的溶胀率从231.6%下降到149.5%,膜的吸光度也逐渐增加。当W(CaCO3)=3.12%时,杂化膜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52.12MPa。杂化膜的分解温度为315℃,高于壳聚糖膜的分解温度290℃。这种生物相容性好的杂化膜有单用作骨细朐培养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碳酸钙 棒状晶体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SiO_2杂化材料膜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洪 邬旭然 孔景临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由甲壳质制得不同脱乙酰度、粘度的壳聚糖 ;制成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与正硅酸乙酯在不同的条件下混合 ,得到一种杂化材料 ;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和物理性质观测到部分产物有新键形成 ;反应温度、时间、pH值对产物所形成膜的物理和机械性质有影... 由甲壳质制得不同脱乙酰度、粘度的壳聚糖 ;制成的壳聚糖盐酸溶液与正硅酸乙酯在不同的条件下混合 ,得到一种杂化材料 ;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和物理性质观测到部分产物有新键形成 ;反应温度、时间、pH值对产物所形成膜的物理和机械性质有影响 ;与壳聚糖膜相比 ,部分杂化膜不溶解于稀酸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正硅酸乙酯 二氧化硅 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的壳聚糖/SiO_2杂化膜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湘红 万昆 刘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36,共3页
以硅溶胶为晶种,使硅酸钠在壳聚糖膜中自组装形成SiO2微粒和晶须,并得到壳聚糖/SiO2杂化膜(以下简称杂化膜)。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了SiO2微粒和晶须的形貌,研究杂化膜在水中的溶胀率,杂化膜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 以硅溶胶为晶种,使硅酸钠在壳聚糖膜中自组装形成SiO2微粒和晶须,并得到壳聚糖/SiO2杂化膜(以下简称杂化膜)。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了SiO2微粒和晶须的形貌,研究杂化膜在水中的溶胀率,杂化膜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杂化膜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杂化膜内SiO2为长3.0~6.0μm,宽150nm的晶须,以及直径为3.0μm的微粒;当膜内SiO2质量分数为7.5%时,杂化膜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其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38.39MPa、2383.02MPa、19.82%;随着杂化膜内SiO2质量分数从2.5%增加到12.5%,其溶胀率从112.0%下降到83.7%;杂化膜在200-800nm波长范围的吸光度也逐渐降低;杂化膜的分解温度为314℃,高于单纯壳聚糖膜的分解温度290℃,表明SiO2晶须与壳聚糖杂化可提高壳聚糖膜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二氧化硅 晶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磷钙杂化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湘红 郑琦 沈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8期22-24,共3页
将壳聚糖/钙盐复合膜浸泡在磷酸二氢钾溶液中制备了壳聚糖/磷钙杂化膜。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杂化膜和膜内磷钙微粒的形貌,研究了杂化膜的力学性能、溶胀率、吸光度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化膜内磷钙晶体为柱状和层状结构,磷钙被包裹... 将壳聚糖/钙盐复合膜浸泡在磷酸二氢钾溶液中制备了壳聚糖/磷钙杂化膜。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杂化膜和膜内磷钙微粒的形貌,研究了杂化膜的力学性能、溶胀率、吸光度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化膜内磷钙晶体为柱状和层状结构,磷钙被包裹在杂化膜内,并与壳聚糖膜形成紧密的连续结构。随着膜中磷钙的质量分数从2.1%增加到8.0%,膜的溶胀率从102%增加到144%,其在200-800 nm波长范围的吸光度也逐渐增加。当磷钙的质量分数为7.0%时,杂化膜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为54.42 MPa、弹性模量为4045.72 MPa、断裂伸长率为4.85%。杂化膜的热分解温度为299℃,高于壳聚糖膜的分解温度290℃。这种具有层状磷钙结构的杂化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磷酸钙 多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