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壳程传热强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1
作者 王秋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81-886,共6页
在介绍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原理的基础上,对壳程传热强化及阻力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壳侧流体的流动和换热机理,表明螺旋折流板结构是改善壳侧流动换热性能的有效措施.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相比,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在介绍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原理的基础上,对壳程传热强化及阻力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壳侧流体的流动和换热机理,表明螺旋折流板结构是改善壳侧流动换热性能的有效措施.与弓型折流板换热器相比,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最大特点是单位压降下的壳侧换热系数高.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其在石油化工、能源动力及核能应用等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关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流动换热的机理以及影响流动换热机理的几何因素、相变情形、介质物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折流板 式换热器 壳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场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刘敏珊 董其伍 刘乾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6年第2期24-27,31,共5页
基于多孔介质与分布阻力的概念,采用FLUENT软件对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针对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压降大、能耗高、存在传热死区等的缺点提出了壳程流场的改进方案,通过... 基于多孔介质与分布阻力的概念,采用FLUENT软件对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针对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压降大、能耗高、存在传热死区等的缺点提出了壳程流场的改进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可以看到壳程流场改进后不仅具有压降低、场协同性能好、基本无传热死区等特点,而且在一定程度还提高了管束抗流体诱导振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 数值模拟 壳程强化传热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钉头管自支承式换热器壳程性能研究
3
作者 江楠 江飞飞 许海峰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1,45,共5页
对钉头管自支承式换热器钉头纵向间距分别为20,35和50mm的三种钉头管-光管混合管束进行了壳程性能试验研究,并与纯光管管束试验进行了比较,得到了钉头管自支承式换热器的壳程摩擦阻力系数和传热膜系数的回归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钉头管... 对钉头管自支承式换热器钉头纵向间距分别为20,35和50mm的三种钉头管-光管混合管束进行了壳程性能试验研究,并与纯光管管束试验进行了比较,得到了钉头管自支承式换热器的壳程摩擦阻力系数和传热膜系数的回归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钉头管自支承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壳程强化传热性能,当1000≤Re≤4295时,以钉头纵向间距s=35mm的混合管束的α/Δp性能最优,其平均值比光管管束提高了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支承式换热器 钉头管 混合管束 壳程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场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敏珊 董其伍 刘乾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5,共4页
基于多孔介质与分布阻力的概念,采用FLUENT软件对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针对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压降大、能耗高,存在传热死区等的缺点提出了壳程流场的改进方案,即在增... 基于多孔介质与分布阻力的概念,采用FLUENT软件对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针对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压降大、能耗高,存在传热死区等的缺点提出了壳程流场的改进方案,即在增加折流板缺口高度的同时,再加入2块分隔板。通过数值模拟可以看到壳程流场改进后不仅具有压降低、场协同性能好、基本无传热死区等特点,而且在一定程度还提高了管束抗流体诱导振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 数值模拟 壳程强化传热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