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幔化学不均一性与块体地球化学边界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朱炳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2-82,共11页
壳幔派生岩石的多元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地球存在块体的化学不均一性,可划分出地球化学省,并以地球化学急变带作为边界。全球总体上分成东冈瓦纳(如华夏与青藏—印支)、西冈瓦纳、太平洋(如佳木斯、中蒙古、辽胶渤、北疆—南戈壁... 壳幔派生岩石的多元同位素体系研究表明,地球存在块体的化学不均一性,可划分出地球化学省,并以地球化学急变带作为边界。全球总体上分成东冈瓦纳(如华夏与青藏—印支)、西冈瓦纳、太平洋(如佳木斯、中蒙古、辽胶渤、北疆—南戈壁)与劳亚(如华北、中朝、兴安、塔里木等)四种类型的地球化学省。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场变化存在密切关系。在构造上,地球化学急变带可分成构造显性与构造隐性两种类型。应用深、浅构造立交模型及其相互转化可对两种类型地球化学急变带的出现作出较合理的解释。地球化学急变带,特别是急变带的转折端对超大型矿床和成矿密集区的分布有密切控制作用;显性急变带主要表现为与动力变质和岩浆活动有关的改造成矿作用,隐性急变带主要表现为火山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具有工业意义的油气田均位于构造隐性急变带与中新生代盆地的立交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化学 不均一性 地球化学 超大型矿床 油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三类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与化学结构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邱瑞照 李廷栋 +5 位作者 邓晋福 周肃 李金发 肖庆辉 吴宗絮 赵国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40,共14页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表现出的岩石圈不连续 ,华北地区可区分出鄂尔多斯克拉通型、燕山太行造山带型和华北平原裂谷型三类岩石圈。依据岩石学方法、壳幔演化模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以及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华北地...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表现出的岩石圈不连续 ,华北地区可区分出鄂尔多斯克拉通型、燕山太行造山带型和华北平原裂谷型三类岩石圈。依据岩石学方法、壳幔演化模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以及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华北地区三类型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和化学结构 ,讨论了不同岩石圈类型的壳幔物质结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厚度的地质含义、岩石圈不连续在划分岩石圈单元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岩石圈形成的大陆动力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类型 岩石学结构与化学结构 地质解释 大陆动力学意义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