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测试系统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范贤光 王昕 +3 位作者 许英杰 李帆 王海涛 左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98-1803,共6页
基于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等离激元拉曼光谱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被测物质的拉曼反射信号强度。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技术采用包裹了极薄的二氧化硅或者氧化铝壳层的单层金纳米粒子,能够产生较强的表面... 基于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等离激元拉曼光谱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被测物质的拉曼反射信号强度。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技术采用包裹了极薄的二氧化硅或者氧化铝壳层的单层金纳米粒子,能够产生较强的表面增强效应。整个测试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双处理器(ARM和DSP)主控板、半导体激光光源、光谱仪、光纤探头和粒子施加装置;软件部分能够自动获取被测物质的拉曼谱图。这里,粒子施加装置用于自动地将壳层隔绝纳米粒子施加到被测样本中。在实验中,将测试系统用于检测食品违禁添加物三聚氰胺和孔雀石绿,以验证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测试灵敏度和较短的测试时间,广泛地适用于食品安全中痕量物质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技术 等离激元增强 隔绝纳米粒子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iO_2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被引量:14
2
作者 范晓敏 邹文君 +1 位作者 顾仁敖 姚建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备金溶胶,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作催化剂,制备以金为核,二氧化硅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可以通过柠檬酸钠和氯金酸的比例控制,通过调节TEOS的量和反应的时间可以控制二氧化硅壳层的厚度.以苯硫酚为探针分子研究了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与二氧化硅壳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内核电磁场增强效应随着二氧化硅壳层厚度的增加逐渐减弱,且其衰减速度比具有相同尺度的双金属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慢.此外,探针分子主要以物理作用吸附在二氧化硅的表面,可通过洗涤方法将探针分子除去,从而可使该复合结构基底用于循环SERS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核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电磁场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核Au_壳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崔颜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90-2092,共3页
在已制备好的Ag纳米粒子表面,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u包裹层, 制备了粒子尺寸为50~70 nm的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 通过改变AuCl-4量, 使Ag100-xAux中Au的含量由x=0变为x=30. 用UV-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该结构纳... 在已制备好的Ag纳米粒子表面,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u包裹层, 制备了粒子尺寸为50~70 nm的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 通过改变AuCl-4量, 使Ag100-xAux中Au的含量由x=0变为x=30. 用UV-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该结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 并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 表面拉曼光谱表明, 该结构的纳米粒子具有比Ag更强的SERS活性, 随着Au:Ag比例的逐渐增加, 其活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其最大增强约为Ag纳米粒子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纳米粒子 Ag核Au金属复合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iO_2核壳纳米粒子光催化过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伟 郭清华 +2 位作者 秦维 姚建林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65-1869,共5页
利用聚电解质的静电吸附作用(层层组装),在Au纳米粒子表面包裹上不同层数的二氧化钛前驱体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铵合钛(TALH),通过退火形成Au@TiO2复合纳米粒子.以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对退火前复合纳米粒子不同壳层厚度的SERS效应... 利用聚电解质的静电吸附作用(层层组装),在Au纳米粒子表面包裹上不同层数的二氧化钛前驱体二(2-羟基丙酸)二氢氧化铵合钛(TALH),通过退火形成Au@TiO2复合纳米粒子.以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对退火前复合纳米粒子不同壳层厚度的SERS效应进行表征.研究发现,SERS信号强度的变化与壳层厚度密切相关,当Au表面包裹至3层TALH时,信号几乎完全消失.结合紫外照射,利用SERS对亚甲基蓝(MB)在TiO2壳层表面的光催化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的降解主要经历了从多体及二聚体吸附逐渐向单体吸附方式的转变,然后又经历了一个脱甲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iO2核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组装技术 光催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纳米粒子与牛血清白蛋白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小玉 康和 +1 位作者 邓朝阳 陈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3-446,共4页
本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系统地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Ag/Pt核壳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核壳纳米粒子与被吸附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子之间的界面作用,并用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光谱(CD)作为辅助手段进一步证实了BSA与核壳纳米... 本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系统地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Ag/Pt核壳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核壳纳米粒子与被吸附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子之间的界面作用,并用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光谱(CD)作为辅助手段进一步证实了BSA与核壳纳米粒子的作用状况。通过紫外光谱研究发现,核壳纳米粒子的特征吸收峰的消失表明纳米粒子完全被牛血清白蛋白包覆。用近紫外CD光谱探讨了血清白蛋白的芳基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残基微环境的变化。为探讨牛血清白蛋白与Ag/Pt核壳纳米粒子的作用机理及纳米尺寸的生物效应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纳米粒子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形貌的精确控制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性能(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宇 张东杰 +2 位作者 张慧娟 张丛筠 刘亚青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2-718,共7页
用种子生长法制备了金@银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氯金酸的浓度和硝酸银的体积,得到了不同粒径的金核和不同厚度的银壳构成的核壳纳米粒子。从而得到了具有不同SERS性能的金@银核壳纳米粒子。选取具有最佳SERS性能的金... 用种子生长法制备了金@银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在制备过程中通过控制氯金酸的浓度和硝酸银的体积,得到了不同粒径的金核和不同厚度的银壳构成的核壳纳米粒子。从而得到了具有不同SERS性能的金@银核壳纳米粒子。选取具有最佳SERS性能的金@银核壳纳米粒子实现了对罗丹明6G的微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核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罗丹明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Probe)@SiO2单层纳米粒子膜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恪 张晨杰 +1 位作者 徐敏敏 姚建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64-2769,共6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高达单分子检测的表面灵敏度而广受青睐,其增强机理主要包括电磁场增强效应(EM)和电荷转移增强(CT)。通常,前者占主导作用,且局域电磁场可极大地增强表面吸附分子的拉曼信号。而介质通常对局域电磁场和EM增...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因其高达单分子检测的表面灵敏度而广受青睐,其增强机理主要包括电磁场增强效应(EM)和电荷转移增强(CT)。通常,前者占主导作用,且局域电磁场可极大地增强表面吸附分子的拉曼信号。而介质通常对局域电磁场和EM增强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SERS检测,通过壳层隔绝纳米粒子(SHINs)可避免介质与SERS增强源间的直接接触。但迄今为止,几乎未见有关介质对其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影响的研究,主要因SERS基底均匀性较差所致。制备了两种探针分子内嵌且Au核尺寸不同的核壳纳米粒子,即(55 nm Au-PNTP)@SiO2和(110 nm Au-pMBA)@SiO2,壳层厚度分别为3.5和4.0 nm,壳层结构连续且无针孔效应。采用液-液两相成膜法制备其单层膜,转移至固相基底上可作为SERS基底,(55 nm Au-PNTP)@SiO2单层膜上SERS谱峰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约为5.38%,(110 nm Au-pMBA)@SiO2单层膜上相对标准偏差约为5.97%,其重现性及均匀性优良,符合作为SERS基底的要求。研究它们分别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中的SERS效应,结果表明Au核被致密无针孔效应的SiO2壳层包裹,且探针分子内嵌其中,由此完全隔绝了电磁场增强源内核Au纳米粒子与介质的直接接触,当改变基底所处的环境时,其实际介质仍为SiO2,因此在两种介质中SERS信号几乎不发生改变。内嵌探针分子的PNTP或pMBA被包裹在SiO2壳层内,溶剂及氧气等均无法参与反应,因此探针分子未发生SPR催化反应,保持稳定的光谱特征。由此可见内嵌探针分子的SERS信号强度及光谱特征不受介质的影响,可望作为多介质环境使用的高灵敏度SERS检测以及稳定内标或标记的重要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隔绝纳米粒子 均匀性 内嵌探针 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彩凤 沈红霞 +2 位作者 黄洁 姚建林 顾仁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40-3243,共4页
在氨基硅烷化的单晶硅片表面通过静电自组装技术组装上金和金核铂壳两种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基底浸泡在溶胶中的时间控制基底上纳米粒子的密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基底表面上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呈亚单层二维阵列分布... 在氨基硅烷化的单晶硅片表面通过静电自组装技术组装上金和金核铂壳两种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基底浸泡在溶胶中的时间控制基底上纳米粒子的密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基底表面上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呈亚单层二维阵列分布。以吡啶(Py)为探针分子,用波长为632.8 nm的激发光作为激发光源,研究纯金和金铂复合基底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行为。数据显示在金纳米粒子之间引入金核铂壳纳米粒子后,Py的两个特征峰的频率没有明显变化,但谱峰的强度却变弱了,其SERS信号衰减最大可至原来的24%。这是由于引入的铂的d态电子使金的等离子体激发猝灭,从而破坏了电磁场增强,使金的SERS信号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和金核铂(Au@Pt)纳米粒子 自组装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汞核-壳粒子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光谱性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伟 周群 +2 位作者 庄严 郑军伟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69-1872,共4页
在聚乙烯吡啶修饰导电玻璃电极表面进行了金纳米粒子的二维单层结构组装,通过电沉积方法在金粒子表面制备了纳米汞壳层.研究结果表明,汞壳层的形成导致了内部金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谱峰红移和强度衰减.吸附于汞壳表面的结晶紫分子因... 在聚乙烯吡啶修饰导电玻璃电极表面进行了金纳米粒子的二维单层结构组装,通过电沉积方法在金粒子表面制备了纳米汞壳层.研究结果表明,汞壳层的形成导致了内部金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谱峰红移和强度衰减.吸附于汞壳表面的结晶紫分子因可承受被金核增强的电磁场,而使其拉曼散射得到极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电化学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SiO_2单层膜间耦合效应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迪君 张雪姣 +2 位作者 徐敏敏 姚建林 顾仁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62-1265,共4页
借助水/油两相界面自组装形成致密排列且有序稳定的Au@SiO2单层膜,通过膜层层转移到固相基底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纳米粒子层数的SERS基底,成功在同一硅片上制备了六层Au@SiO2纳米粒子膜,研究了不同膜层数与SERS信号的关系,结合SERS成... 借助水/油两相界面自组装形成致密排列且有序稳定的Au@SiO2单层膜,通过膜层层转移到固相基底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纳米粒子层数的SERS基底,成功在同一硅片上制备了六层Au@SiO2纳米粒子膜,研究了不同膜层数与SERS信号的关系,结合SERS成像技术可测定纳米粒子膜在基底上的层数。通过改变探针分子在多层纳米粒子膜上的位置,研究了纳米粒子膜间的耦合增强效应。研究表明,同一层膜表面探针分子的SERS信号分布均匀,随膜层数的增加,SERS信号明显增强,当膜层达到第五层时探针分子的SERS信号最强,之后几乎保持不变,说明SERS信号主要来源于表层的五层纳米粒子膜,位于五层以下纳米粒子对SERS效应并没有贡献。固定探针分子仅吸附于底层纳米粒子表面,当再覆盖一层裸露纳米粒子膜后,SERS信号达到最大,其主要源于热点的增强作用占主导地位,而覆盖至第三层时,SERS信号反而出现微小减弱,这是由于多层的Au@SiO2纳米粒子膜影响了激发光以及信号的传播,但粒子间产生的耦合效应仍对底层的探针分子起增强作用,当覆盖至五层Au@SiO2膜后,探针分子SERS信号完全消失,由此说明纳米粒子单层膜控制在三层以内可有效检测底层及以上所有纳米粒子上吸附分子的SERS信号,该结果为制备理想SERS基底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SiO2 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耦合效应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朱越洲 张月皎 +2 位作者 李剑锋 任斌 田中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84-992,共9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是一种具有超高灵敏度的指纹光谱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领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痕量分析技术。本文对SER...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是一种具有超高灵敏度的指纹光谱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领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痕量分析技术。本文对SERS技术及相关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ip-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TERS),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ell-isolated nanoparticl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HINER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探讨了其未来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针尖增强拉曼光谱 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普适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耀辉 方圆 +2 位作者 丁松园 李剑锋 田中群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3-725,共13页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自1977年被发现以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经历了波浪式行进发展.SERS及其2个重要衍变技术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和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已成为该领域的3个主要发展核心.SERS可表征样品衬...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自1977年被发现以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经历了波浪式行进发展.SERS及其2个重要衍变技术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和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INERS)已成为该领域的3个主要发展核心.SERS可表征样品衬底材质的普适性以及可表征样品形貌的普适性是长期制约SERS发展的2个瓶颈问题,本文综述了田中群教授团队在解决这2个瓶颈问题方面所做的主要贡献,包括将SERS应用拓展到过渡金属表面,发明的SHINERS技术基本克服了SERS的诸多局限,SERS和SHINERS在界面电催化、光电催化机理等方面的基础科学研究,以及SERS乃至拉曼光谱在食品安全、临床检测等多个涉及痕量化学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在金/银核-壳复合纳米粒子上的吸附状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光明 虞丹尼 +1 位作者 黎司 杨大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78-1482,共5页
研究了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拉曼光谱及其在金/银核-壳复合纳米粒子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归属、分析了不同振动模式引起的振动峰位变化.拉曼光谱中,亮氨酸的甲基摇摆(ω(CH_3))拉曼位移为962,945,924 cm^(-1),甲基变形(δ_(as)(CH_... 研究了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拉曼光谱及其在金/银核-壳复合纳米粒子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归属、分析了不同振动模式引起的振动峰位变化.拉曼光谱中,亮氨酸的甲基摇摆(ω(CH_3))拉曼位移为962,945,924 cm^(-1),甲基变形(δ_(as)(CH_3))为1454,1408,cm^(-1),异亮氨酸的分别为922 cm^(-1)和1448,1420,1394 cm^(-1).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不同浓度的SERS中,各对应基团振动峰位差异更明显.初步阐述了亮氨酸与异亮氨酸浓度与SERS关系,并推测了在金/银核-壳复合粒子表面的吸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 异亮氨酸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金/银核-复合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氧化物/金磁性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富集与SERS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鲍芳 姚建林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52-1554,共3页
Fe oxide core/Au shell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duction of Au3+ onto the surfaces of Fe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pared core... Fe oxide core/Au shell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reduction of Au3+ onto the surfaces of Fe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par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were covered by Au shell and the surfaces of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are jagged after the initial addition of Au3+.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 activities of thes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pyridine(Py) as a probe molecule after a magnet was used to concentrate the colloi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ERS intensity depends on the Au shell thickness of the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and strengthens with the increasing shell thickness. The detection limit for Py can be very low when the magnetic Fe oxide core/Au shell nanoparticles were used and even down to 10-7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核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铁氧化物/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壳型结构纳米粒子的SERS活性基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温海滨 胡玉玲 李攻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2-1070,共9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作为一种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非破坏性、原位检测等优点。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增强能力及高重复性、可循环利用的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是获得较好S...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作为一种新型分析检测技术,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非破坏性、原位检测等优点。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增强能力及高重复性、可循环利用的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是获得较好SERS信号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传统的单一组分SERS基底相比,将多种不同功能的纳米材料进行复合,形成的核壳型结构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SERS活性基底,不仅能获得更为稳定的SERS信号,还能赋予其富集分离、催化和特异性分子识别等功能。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复合贵金属、磁性材料、半导体、复合有机等核壳型结构纳米粒子的SERS活性基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新型SERS活性基底 型结构纳米粒子 复合纳米材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检测血浆中的法莫替丁 被引量:7
16
作者 臧颖超 朱慧敏 +2 位作者 范夏琼 张志敏 卢红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9-783,共5页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Au@Ag纳米颗粒(Au@AgNPs)快速检测法莫替丁(FMD)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方法。通过种子介导法合成了Au@AgNPs,再采用场电子发射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Au...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Au@Ag纳米颗粒(Au@AgNPs)快速检测法莫替丁(FMD)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方法。通过种子介导法合成了Au@AgNPs,再采用场电子发射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Au@AgNPs进行表征,以罗丹明6(RG6)为分子探针对合成的Au@AgNPs的SERS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合成的Au@AgNPs形貌均匀,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增强因子为6.66×10^5,将其用于法莫替丁标准溶液的SERS检测,在0.5~50μmol/L范围内法莫替丁浓度的对数和1 540 cm^-1处峰强度的对数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78,检出限(LOD)为4.18×10^-8 mol/L。在同样的条件下对稀释血浆中的法莫替丁进行了SERS检测,LOD为1.11×10^-7 mol/L,加标回收率为91.6%~122%,相对标准偏差为6.6%~12%,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在生物样本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金银纳米粒子 法莫替丁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膜表面等离激元诱导邻巯基苯甲酸脱羧反应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向鹏 李幸佳 +2 位作者 张晨杰 袁亚仙 姚建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53-3158,共6页
贵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因其广泛的用途而备受关注,它不仅可以催化某些特殊的表面反应,同时还能产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SERS),极大增强分子的表面拉曼信号,因此两者结合后可在纳米结构表面采用SERS光谱跟踪SPR催化反应... 贵金属纳米结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因其广泛的用途而备受关注,它不仅可以催化某些特殊的表面反应,同时还能产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SERS),极大增强分子的表面拉曼信号,因此两者结合后可在纳米结构表面采用SERS光谱跟踪SPR催化反应。目前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氮氮(N N)偶联,因此亟待拓展SPR反应种类及提高催化活性和效率。采用SERS光谱研究邻巯基苯甲酸(OMBA)分子在金纳米粒子单层膜(Au MLF)表面的脱羧行为。通过气液界面组装法制备“热点”分布均匀的金纳米粒子单层膜,以此作为基底,探讨了溶液pH值、激光功率及激光照射时长对该基底表面脱羧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在Au MLF表面的OMBA分子在表面等离激元驱动下碱性和中性介质中发生脱羧基反应,生成苯硫酚(TP),且碱性中反应活性大于中性溶液。在酸性介质中几乎不发生脱羧反应。较强的激光功率,脱羧反应的活性越高;产物SERS强度的增加与激光照射时间成线性关系,时间延长可提高脱羧反应的产率。这为拓展SPR驱动的光催化反应及深入理解其反应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催化脱羧 邻巯基苯甲酸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正己硫醇分子在银基底表面自组装过程的时间和浓度因素影响
18
作者 栾昕彤 周铁莉 +4 位作者 孙成彬 陶艳春 赵冰 王旭 阮伟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0-1133,共4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具有超灵敏检测能力的谱学技术,可以在单分子水平上检测分子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烷基硫醇的自组装膜是一类典型的类晶态有序结构薄膜,在仿生、材料、电子和化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具有超灵敏检测能力的谱学技术,可以在单分子水平上检测分子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烷基硫醇的自组装膜是一类典型的类晶态有序结构薄膜,在仿生、材料、电子和化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利用SERS对正己硫醇(hexanethiol,HT)分子在银基底上的吸附和组装过程进行研究,对HT的拉曼和自组装膜SERS光谱进行了指认。根据C—S,C—C和CH3键结构的反式和旁式的特征光谱信息,研究HT吸附在银纳米粒子表面的构象,以及自组装膜结构的有序性。研究了吸附时间和浓度两个因素对成膜规律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HT溶液浓度较高时,HT单层膜成膜速率较快,且有序性较好;当HT溶液浓度较低时,HT单层膜成膜速率较慢,且有序性较差。这一研究结果对成膜动力学以及烷基硫醇的有序单层膜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基于烷基硫醇的自组装单层膜在防腐、器件和生物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硫醇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自组装单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电极界面反应过程的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敏 董金超 李剑锋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0,共7页
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利用原位光谱技术(拉曼、红外等)对电化学界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进而发展出原位谱学电化学的研究方向,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表面灵敏度和能量分辨率,可以提供更多的表面反应信息,进而从微观上揭示反应机理.伴随着纳米... 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利用原位光谱技术(拉曼、红外等)对电化学界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进而发展出原位谱学电化学的研究方向,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表面灵敏度和能量分辨率,可以提供更多的表面反应信息,进而从微观上揭示反应机理.伴随着纳米技术的兴起,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近来,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ell-isolated nanoparticl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HINERS)技术更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SHINERS的出现为研究单晶模型电极上的催化反应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原位光谱技术.本文主要对原位电化学SHINERS技术在单晶电极界面研究的具体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相关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 谱学电化学 单晶电极 原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月皎 朱越洲 李剑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2,共9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逐渐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热点问题。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环境友好新型清洁能源技术成为二十一世纪的迫切任务。其中,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清洁能源技术之一。拉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与能源短缺逐渐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热点问题。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环境友好新型清洁能源技术成为二十一世纪的迫切任务。其中,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清洁能源技术之一。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无损的指纹识别的分子光谱技术,适用于燃料电池材料的研究,尤其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和壳层隔绝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HINERS)的发展,为研究燃料电池中反应的痕量中间物种,理解燃料电池实际反应机理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原位光谱实验平台,有助于合理设计更高效的催化剂及电极材料。本文主要对拉曼光谱以及SERS和SHINERS在燃料电池领域从电池材料层面和电极表面分子反应层面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拉曼光谱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隔绝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