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寡糖衍生物纳米银微粒诱导烟株产生TMV抗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翠红 徐翠莲 +3 位作者 赵铭钦 黄元炯 黄海棠 朱金峰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64,共6页
为开发高效、低毒且环境友好的新型抗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制剂,以合成的具有季铵盐结构的新型壳寡糖希夫碱衍生物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合成了壳寡糖衍生物纳米银微粒(C_4-Ag NPs),并探讨了其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效应及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1... 为开发高效、低毒且环境友好的新型抗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制剂,以合成的具有季铵盐结构的新型壳寡糖希夫碱衍生物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合成了壳寡糖衍生物纳米银微粒(C_4-Ag NPs),并探讨了其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效应及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17μg/m L的C_4-Ag NPs在珊西烟上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防效可达到86.95%;C_4-Ag NPs喷施在感染TMV的普通烟K326上可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叶片内防御酶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使脯氨酸含量得到提高,丙二醛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寡糖季铵盐衍生物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 抑制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的合成及其诱导烟株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孙翠红 徐翠莲 +4 位作者 赵铭钦 黄元炯 张露 尤方芳 周伏叶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400,共10页
为开发符合高效、低毒且环境友好的新型烟草花叶病毒(TMV)抑制剂,以具有季铵盐结构的新型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合成了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并研究了不同浓度该纳米银溶液诱导烟株产生抗TMV的活性。结果表明... 为开发符合高效、低毒且环境友好的新型烟草花叶病毒(TMV)抑制剂,以具有季铵盐结构的新型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合成了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并研究了不同浓度该纳米银溶液诱导烟株产生抗TMV的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在透射电镜(TEM)下显示分布较均匀,粒径主要集中在7-12 nm。在珊西烟上以25μg/m L的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对枯斑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4.0%,比50μg/m L壳寡糖溶液和2%宁南霉素水剂分别高41.5%和24.4%;对于普通烟K326,壳寡糖季铵盐衍生物纳米银溶液可缓解被病毒侵染的烟草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PPO)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表明壳寡糖季铵盐纳米银溶液可提高烟株对TMV的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糖季铵盐衍生物 纳米银 合成 烟草花叶病毒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羧基壳寡糖螯合钙制备工艺与络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雪芳 田志清 +2 位作者 梁亮 张志民 王士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1-388,共8页
以壳寡糖(COS)为试验材料,采用TEMPO氧化法将壳寡糖C6位上的羟甲基直接氧化成为羧基,制备6-羧基壳寡糖(CCOS)。以Ca Cl2作为钙源,通过探讨体系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CCOS与Ca Cl2质量比对CCOS-Ca(Ⅱ)得率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五水平... 以壳寡糖(COS)为试验材料,采用TEMPO氧化法将壳寡糖C6位上的羟甲基直接氧化成为羧基,制备6-羧基壳寡糖(CCOS)。以Ca Cl2作为钙源,通过探讨体系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CCOS与Ca Cl2质量比对CCOS-Ca(Ⅱ)得率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中心旋转组合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并对产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及元素分析。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响应面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所得CCOS-Ca(Ⅱ)制备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pH值为8.3,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50℃,CCOS与Ca Cl2质量比为34。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验证试验螯合率为88.86%。通过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证明了钙螯合物的形成,CCOS-Ca(Ⅱ)配合物的结构初步认为CCOS与Ca2+摩尔比为2∶1。CCOS分子除了含有—OH、—NH2外,还含有—COOH,能够对钙进行有效螯合,体系pH值、反应温度、配体质量比对螯合结果影响显著,所得CCOS-Ca(Ⅱ)络合物不仅能发挥壳寡糖本身独特的生物活性,而且有可能起到协同效应,增强各自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衍生物 6-羧基寡糖螯合钙 螯合工艺 元素分析 红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测定氯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高庆 陈凯 +1 位作者 黄浩 徐嘉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35-1746,共12页
本文旨在构建一种双重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痕量氯霉素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量化计算,从N-(4-戊烯酰-氨基酸酰)壳寡糖筛选出对氯霉素分子有较强分子作用的功能单体低聚物N-(4-戊烯酰-异亮氨酰)壳寡糖(N-(4-pentenyl-isoleucyl)chi... 本文旨在构建一种双重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痕量氯霉素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量化计算,从N-(4-戊烯酰-氨基酸酰)壳寡糖筛选出对氯霉素分子有较强分子作用的功能单体低聚物N-(4-戊烯酰-异亮氨酰)壳寡糖(N-(4-pentenyl-isoleucyl)chitooligosaccharide, PICO)。经紫外扫描确证这种相互作用。以氯霉素为模板分子、PICO为功能单体低聚物、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在玻碳电极表面本体聚合制备了氯霉素初级分子印迹膜,然后以此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在含饱和氯霉素的吡咯溶液中,在0~0.85 V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在初级印迹聚合膜的间隙中形成复合印迹膜。去除复合印迹膜中模板分子后,可以实现对氯霉素的特异性吸附。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构建传感器的性能评估,并优化了传感器相关的实验制备参数。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传感器对氯霉素的检测范围为0.04~4.0μM,检出限为15 nM(S/N=3),回收率达94.0%~103.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n=5)。此外,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稳定性和实用性,在室温下于密封胶囊中保存10天后,其仍能保持90%以上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壳寡糖衍生物 氯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