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声音运动的“镜像”效应体现电子音乐创作的多重思维——刘健的《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林励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36,共15页
文章分析了作曲家刘健运用"隐性"的电子音乐音色思维来展开《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的写作特征,指出该作品运用新律笛子和小堂鼓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乐器,通过新演奏法的演绎,以及在音色形态上构成的相互联系,总结出作曲家在... 文章分析了作曲家刘健运用"隐性"的电子音乐音色思维来展开《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的写作特征,指出该作品运用新律笛子和小堂鼓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乐器,通过新演奏法的演绎,以及在音色形态上构成的相互联系,总结出作曲家在创作该作品时所体现的技术特征以及创作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健 《半坡的月圆之夜》 “隐性”的音色思维 “镜像”效应 特殊演奏法 音色形态 声音运动 空间观念 技术特征 创作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讯
2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电视现场制作与编辑》 《图像声音运动一实用媒体美学》 《摄像基础》 《技术的艺术:影视制作的美学途径》 《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