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吸引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17
1
作者 江方正 张靖宜 +1 位作者 叶向红 彭南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42-46,共5页
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支持的有效方法,常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等并发症。机械通气时声门下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吸入是VAP发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声门下吸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声门下吸引功能的气管插管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于鑫 刘阳 +3 位作者 吕晓楠 李国强 李国锋 魏路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3-738,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具有声门下吸引(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但是某些研究结论与之相反。目的探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对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 背景有研究表明,采用具有声门下吸引(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但是某些研究结论与之相反。目的探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对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148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15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类型(术后、内科疾病、创伤)、是否使用肌肉松弛剂、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气管切开、是否再插管、VAP发生率、VAP发病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VAP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管插管类型、年龄、是否使用肌肉松弛剂、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气管切开、是否再插管是VAP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管插管类型、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再插管是VAP的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无VAP累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CU住院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采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降低VAP发生率;高龄、较高的APACHEⅡ评分、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亦是VAP的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应对这些因素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插管法 气管内 声门下吸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细菌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史家欣 刘克喜 +4 位作者 陈雪峰 王言理 刘素霞 徐慧玲 李小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04-180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8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3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44例。插管后每天收集咽拭... 目的:探讨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8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3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44例。插管后每天收集咽拭子、声门下分泌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4d两组VA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4~10天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两组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吸入性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细菌 耐药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相关知识认知及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爱琴 葛婧 叶向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7期7-9,共3页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其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声门下吸引实施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声门下吸引认知及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对8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知识认知...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其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声门下吸引实施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护士声门下吸引认知及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对8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知识认知总分为37.15±2.36,认知最好的条目是监测气囊压力及声门下-气囊上滞留物是VAP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认知最低的条目是机械通气患者声门下间隙容积;排前3位的影响因素为工作量大无法顾及声门下吸引操作,声门下吸引会引起患者黏膜受损、呛咳等不适,无精确的声门下吸引配套装置。结论ICU护士对声门下吸引知识认知总体水平为一般,医院管理者应采取多元化形式对ICU护士及护士长进行声门下吸引培训,针对影响依从性的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声门下吸引实施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ICU 声门下吸引 认知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黏稠度分泌物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的选择 被引量:35
5
作者 李茵 田丽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负压对不同黏稠度分泌物的吸引效果,旨在为临床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吸引负压。方法对行机械通气使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或套管的33例患者,按照声门下分泌物黏稠度分级标准分为Ⅰ~Ⅲ度,Ⅰ~Ⅲ度组将患者随机排序,依次采...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负压对不同黏稠度分泌物的吸引效果,旨在为临床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吸引负压。方法对行机械通气使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或套管的33例患者,按照声门下分泌物黏稠度分级标准分为Ⅰ~Ⅲ度,Ⅰ~Ⅲ度组将患者随机排序,依次采用-2.66~0kPa及以下、-5.32~-2.79kPa、-7.98~-5.45kPa、-10.64~-8.11kPa的压力吸引声门下分泌物。观察不同黏稠度分泌物在各压力吸引下分泌物残留、呛咳发生、黏膜损伤、血氧饱和度变化、残留分泌物吸净时间情况。结果Ⅰ、Ⅱ度分泌物在不同压力声门吸引,分泌物吸净时间、残留率、呛咳发生率、黏膜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Ⅲ度分泌物在不同压力声门下吸引,分泌物残留率、吸净时间、呛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使用-5.32~-2.79kPa压力对Ⅰ度分泌物吸引,在避免黏膜损伤的同时,达到吸引的最大化。使用-7.98~-5.45kPa压力对Ⅱ度、Ⅲ度分泌物吸引,在保持吸引有效性的同时,保证气道黏膜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声门 分泌物 黏稠度 声门下吸引 负压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门下吸引预防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吞咽误吸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娜 陈香凤 陈素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的效果,预防评估中误吸的发生,保证吞咽功能评估的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时给予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的效果,预防评估中误吸的发生,保证吞咽功能评估的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时给予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结果声门下吸引对误吸的检出率高于洼田饮水试验(P<0.05)。结论声门下吸引技术应用于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吞咽功能评估,能及时吸出误入气道的液体,保证吞咽功能评估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最小意识状态 吞咽功能 声门下吸引 洼田饮水试验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对气管切开患者气囊压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徐婷婷 李茂琴 许铁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2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患者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对气囊压的影响并探讨气囊压监测频率。方法选择EICU气管切开后第1天并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测试0负压(A组)、低负压(-2.66kPa,B组)和高负压(-13.30kPa,C组)对气囊压的影响...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患者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对气囊压的影响并探讨气囊压监测频率。方法选择EICU气管切开后第1天并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测试0负压(A组)、低负压(-2.66kPa,B组)和高负压(-13.30kPa,C组)对气囊压的影响,每日9:00开始,共3d。采用德国产PORTEX气囊压力监测表,首次校正气囊压力为2.94kPa,分别于校正后1h、2h、3h和4h测量气囊压力;若气囊压低于1.96kPa即在气囊压力表监测下补气至2.94kPa并停止实验。结果三组气囊压在校正后1h、2h、3h、4h逐渐降低,A组、B组在校正后3h气囊压基本能维持在1.96kPa以上,C组气囊压已低于1.96kPa。三组不同时间气囊压力比较,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均P<0.01,交互效应P>0.05。结论声门下吸引负压可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囊压,负压越大,气囊压下降越快;对气管切开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患者,应每3小时监测调整气囊压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声门下吸引负压 气囊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ICU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佩 杨宝义 +1 位作者 汪蓉 曹蕾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9期2754-2755,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MV)且通气时间>48h的病人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不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病...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MV)且通气时间>48h的病人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不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情况、MV时间及住ICU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5.9%和34.1%,MV时间分别为(7.3±3.9)d、(15.1±3.1)d,住ICU天数分别为(12.8±4.0)d、(20.5±3.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留住ICU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持续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ICU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护士声门下吸引执行率调查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葛婧 张爱琴 叶向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声门下吸引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重要措施。为了解ICU护士声门下吸引执行率的现状,探讨提高声门下吸引执行率的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将9名经过声门下吸引培训的护士作为观察者... 目的声门下吸引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重要措施。为了解ICU护士声门下吸引执行率的现状,探讨提高声门下吸引执行率的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将9名经过声门下吸引培训的护士作为观察者,随机分配到普通外科监护室、重症医学科监护室、急救医学科,每科3名,观察我院69名ICU护士在白班(08:00、12:00、16:00)和夜班(20:00、24:00、04:00)各时间点声门下吸引执行率情况。结果1CU护士总体平均声门下吸引执行率为76.10%,其中自班声门下吸引执行率高于夜班(81.79%us70.00%,P〈0.01);气道专职护士执行率高于非气道专职护士执行率(89.04%w70.85%,P〈0.01);护士年资1-2年、6-9年、≥10年,执行率分别为62.88%、74.96%、81.06%、91.4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资增加执行率呈上升趋势。结论ICU护士声门下吸引执行率有待提高,应合理分级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工气道规范化培训,持续改进人工气道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重症监护室 声门下吸引 执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CUS-PDCA模式在人工气道病人声门下吸引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宋凯飞 王小飞 徐宇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7期2430-2432,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人工气道病人声门下吸引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行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的62例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8月行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的68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声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人工气道病人声门下吸引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行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的62例病人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8月行人工气道声门下吸引的68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声门下吸引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FOCUS-PDCA模式,找出人工气道病人在临床护理中影响声门下吸引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原因,实施整改方案,比较两组病人声门下吸引量、肺部感染情况及人工气道滞留时间。[结果]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较对照组增多19.8mL/d(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了19.57%(P<0.05),人工气道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接近一半时间(P<0.05)。[结论]FOCUS-PDCA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的效果,同时降低人工气道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缩短了呼吸机使用时间,促进人工气道病人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US-PDCA模式 人工气道 声门下吸引 气道管理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文琳 张伟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9%~70%,病死率高达50%~70%.持续声门下吸引(continuous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VAP的发病率为9%~70%,病死率高达50%~70%.持续声门下吸引(continuous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ecretion,CASS)作为VAP的防治措施之一,近年来已有巨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气管插管 持续声门下吸引 护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引气管套管不同吸引方式吸引声门下间隙分泌物的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丽萍 来纯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3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引气管套管不同吸引方式吸引声门下间隙分泌物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气管插管且使用了可冲洗式气管导管的住院患者3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单日采用10ml注射器直接吸引侧... 目的探讨可吸引气管套管不同吸引方式吸引声门下间隙分泌物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气管插管且使用了可冲洗式气管导管的住院患者3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单日采用10ml注射器直接吸引侧管(A组)、双日采用一次性留痰器连接负压中心吸引装置吸引侧管(B组),依次循环,每种方式吸引30d,共计60d。观察两种不同吸引方式下,患者所致的咳嗽反射频次、日吸引总量和操作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两种不同方式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和吸引出的分泌物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操作者满意度评分为(8.19±1.65)分,高于B组的(5.43±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36,P<0.01)。结论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声门下间隙分泌物的吸引,其吸引效果的差异不大,但A组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机械通气 吸引冲洗式气管导管 声门下间隙 吸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杨琴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2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61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持续声门下吸引)和观察组31例(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目的探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61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持续声门下吸引)和观察组31例(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法既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亦可延迟VAP的发生时间,并能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持续声门下吸引 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控式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对建立人工气道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瑞香 谢书芬 +1 位作者 于玲 苏婉莉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3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病人自控式吸引装置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住的建立人工气道>48h的有自主意识的病人72例,并随机将病人分为3组:对照A组21例,采用持续引流;对照B组23例... [目的]探讨病人自控式吸引装置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在建立人工气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住的建立人工气道>48h的有自主意识的病人72例,并随机将病人分为3组:对照A组21例,采用持续引流;对照B组23例,采用间断引流;观察组28例,采用自控式吸引管理系统联合间断引流。观察3组病人在建立人工气道15d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每天引流量、气道需要开放时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及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建立人工气道后每天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A组、B组病人(P<0.01);观察组建立人工气道后15d内H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A组、B组病人(P<0.01);观察组需要气道开放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对照A组、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致病菌分布均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31.18%),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7.96%)、肺炎克雷伯菌(18.28%);观察组病人耐受性、依从性均较好,在观察期间未发现特殊并发症发生;对照A组中有4例病人发生少量出血,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在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有自主意识的病人采用自控式吸引联合间断声门下吸引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自控式吸引 间断声门下吸引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微生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霍玉萌 王莹 +2 位作者 刘晓慧 王娟娟 邢迎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7期98-101,共4页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改良版Jadad评分量...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公开发表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改良版Jadad评分量表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研究对象1 1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持续声门下吸引(实验组)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推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时间,并降低下呼吸道滞留物含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在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但是目前对于声门下吸引的负压造成的气道黏膜损伤未获得可靠资料,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持续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詹梦梅 王建宁 熊丽琼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06-109,共4页
从声门下吸引工具、频率、负压、气囊压力以及声门下引新形式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全面了解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促进临床护理操作执行的精准化。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声门下吸引 护理操作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声门下吸引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詹梦梅 王建宁 +2 位作者 周松 黄秋霞 李立群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13,共8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间歇声门下吸引(Intermittent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ISSD)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Know...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间歇声门下吸引(Intermittent Subglottic Secretion Drainage,ISSD)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ISSD对ICU患者VAP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同时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RevMan 5.3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包括2篇中文,7篇英文,共有1 225例研究对象。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ISSD能明显降低ICU患者VAP发病率,包括早发性和晚发性VAP的发病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但对病死率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ISSD对VAP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能缩短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但对于降低病死率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声门下吸引 间歇 预防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声门下吸引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气管黏膜损伤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金娥 顾芳臣 林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5-1653,共9页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间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预防及对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EMBASE、中国知网、万... 目的:评价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间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预防及对气管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机械通气患者持续声门下吸引与间断声门下吸引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3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及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8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间断声门下吸引相比,持续声门下吸引VAP发生率[RR=1.06,95%CI(0.88~1.28),P=0.53]、早发VAP发生率[RR=1.09,95%CI(0.66~1.79),P=0.74]、机械通气时间[MD=0.12,95%CI(-0.49~0.72),P=0.70]、ICU住院时间[MD=-0.16,95%CI(-0.88~0.56),P=0.66]和病死率[RR=0.92,95%CI(0.69~1.23),P=0.58]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持续声门下吸引隐血试验阳性率[RR=2.74,95%CI(1.72~4.37),P<0.0001]高于间断声门下吸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与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VAP效果方面无差异,但持续声门下吸引较易致气管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管黏膜损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抗菌治疗联合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潘娟 汪桂清 任英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9-803,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抗菌药物应用联合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continuous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uction,CASS)对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ventilator associat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 目的:研究早期抗菌药物应用联合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continuous aspiration of subglottic suction,CASS)对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ventilator associate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VA-LRTIs)的发生及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康欣舒缓病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MV患者101例。选取合适病例92例,随机分为3组。G1组:给予早期抗菌治疗+CASS处理;G2组:CASS处理;G3组为对照组。评估一般状况,监测相关指标,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统计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entilator-associated tracheobronchitis,VAT)发病率、进展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率、VAP发病率、总死亡率、MV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后,VAT及VAP发生时间、MV时间及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等方面,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G2组与G3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VAP、进展型VAP、VA-LRTIs的发病率、VAT进展为VAP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MV患者,CASS有助于延迟VAT、VAP的发生,并可以减少MV时间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CASS及早期抗菌治疗均可减少并延迟VAT向VAP的进展、降低VAP及VALRTIs发病率,减少ICU住院时间;且两者联合应用,保护作用更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抗菌治疗 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 发病率 机械通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口腔和声门下吸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性研究
20
作者 梁润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967-968,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口腔和声门下吸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到2015年3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加护病房且预计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天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持续口腔和声门下吸引组... 目的探讨持续口腔和声门下吸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到2015年3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加护病房且预计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天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持续口腔和声门下吸引组(A组)、持续声门下吸引组(B组)和不进行任何持续吸引的对照组(C组).结果:A、B、C三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是6.4%,17.3%,32.5%与C组比较,A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更短.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持续口腔和声门下吸引可以进一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口腔吸引 持续声门下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