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评估正常人群冈上肌腱弹性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伟文 何燕妮 +2 位作者 李素淑 周美君 刘红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IQ)评估正常人冈上肌腱弹性变化的价值。方法对120名健康志愿者行二维超声及VTIQ检查,根据年龄将其分为组1(20~39岁)、组2(40~59岁)及组3(≥60岁)。测量冈上肌腱最大厚度及其浅层、深层剪切波速度(SW...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IQ)评估正常人冈上肌腱弹性变化的价值。方法对120名健康志愿者行二维超声及VTIQ检查,根据年龄将其分为组1(20~39岁)、组2(40~59岁)及组3(≥60岁)。测量冈上肌腱最大厚度及其浅层、深层剪切波速度(SWV),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及优势手与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及浅层与深层SWV值的差异。结果同一性别内优势手侧与非优势手侧、不同性别间非优势手侧及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3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均大于组1及组2(P均<0.05),组1与组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组内优势手侧与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厚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间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浅层、深层SW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组组内优势手侧冈上肌腱浅层、深层SWV值与非优势手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优势手侧及非优势手侧冈上肌腱深层SWV值大于浅层(P均<0.05)。组3男性冈上肌腱浅层及深层SWV均高于女性(P均<0.05),其余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肌腱退行性变时,不仅在形态学上表现为厚度增加,在力学特征上还可表现为肌腱软化。VTIQ可间接评价冈上肌腱弹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 肌腱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 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在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董政 张文辉 +4 位作者 李猛 冯卉 张新力 周艳贤 陈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Q)技术诊断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应用VTQ技术对61例慢性HBV感染者(慢性乙肝组)和6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进行检测,分析VTQ与肝功能、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Q)技术诊断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应用VTQ技术对61例慢性HBV感染者(慢性乙肝组)和6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进行检测,分析VTQ与肝功能、肾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VTQ值与临床检验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中,VTQ值与胆碱酯酶(CHE)、血清白蛋白(ALB)呈负相关,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呈正相关性,其中CHE对VTQ值影响最大。肝硬化组VTQ值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P〈0.01)。以VTQ≥1.22 m/s区分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鉴别效能为0.726(95%CI:0.637~0.803,P=0.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05%和62.30%。结论 VTQ在诊断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查 肝纤维化 触诊组织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评估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康复疗效 被引量:11
3
作者 江文婷 杨舒萍 +2 位作者 沈浩霖 朱家安 江浩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评估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对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组患儿行BTA治疗;BTA+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组加行ESWT。于治...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评估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2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对A型肉毒杆菌毒素(BTA)组患儿行BTA治疗;BTA+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组加行ESWT。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12、16周进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并测量小腿三头肌的剪切波速度(SWV)。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后MAS评分和SWV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治疗前相比,BTA组患儿于治疗后4周MAS评分和SWV下降至最低(P均<0.05);BTA+ESWT组患儿于治疗后1周即刻出现MAS评分和SWV明显下降(P均<0.05)。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2组患儿MAS评分和SWV均逐渐升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VTIQ能够客观、定量反映痉挛肌的硬度变化,可作为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触诊组织成像量化 剪切波速度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钼靶X线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玉乔 王荣 +2 位作者 鹿皎 王兴田 刘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对99例患者(110个乳腺病灶)行术前VTIQ成像和钼靶X线检查,获得病灶的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 mean),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对99例患者(110个乳腺病灶)行术前VTIQ成像和钼靶X线检查,获得病灶的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 mean),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SWV mean 、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比较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的差异。结果乳腺良性病灶SWV mean 为(3.03±0.78)m/s,恶性为(5.61±2.1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 mean 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截断值为3.93 m/s,钼靶X线为BI-RADS 4B类。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分别为0.870 、0.749 和0.873,VTIQ技术与钼靶X线、二者联合与钼靶X线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15),二者联合与VTIQ技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8)。结论 VTIQ技术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触诊组织成像量化 乳房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tect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邓雅倩 曹春莉 +4 位作者 马金梅 李文肖 徐泽林 成静 李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149-2155,2171,共8页
背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亟需无创、准确的方法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S-Detect技术具有强大的图像分析能力,结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 背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亟需无创、准确的方法来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S-Detect技术具有强大的图像分析能力,结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的精准量化评估,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提供了新的可能。目的探讨基于常规超声的人工智能S-Detect联合VTIQ技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2024年2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手术的14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共166个肿块)资料,依据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分为转移者(n=61)与未转移者(n=105)。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VTIQ及S-Detect检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观察指标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筛选有意义的指标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肿块边界(OR=0.619,95%CI=0.540~0.693)、边缘(OR=0.563,95%CI=0.484~0.640)、钙化(OR=0.559,95%CI=0.480~0.636)、纵横比(OR=0.540,95%CI=0.461~0.617)及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OR=0.794,95%CI=0.725~0.853)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依此构建Logistic方程:Logistic(P)=-14.293+1.664×边界+1.315×边缘+1.757×钙化+1.341×纵横比+1.196×血流分级+0.736×SWV最大值(SWVmax)-3.942×SWV中间值(SWVcentre)+0.710×SWVmean。该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95%CI=0.847~0.943),均大于各独立影响因素的AUC(P<0.05),且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值均大于常规超声(AUC=0.605,95%CI=0.526~0.680)、S-Detect(AUC=0.672,95%CI=0.595~0.743)以及VTIQ(AUC=0.794,95%CI=0.725~0.853)各独立预测模型的AUC(P<0.05),该联合预测模型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32,P<0.05)。结论基于常规超声的S-Detect联合VTIQ技术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常规超 S-Detect智能辅助诊断 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和弹性成像技术评价乳腺良、恶性肿瘤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渊 江泉 +3 位作者 陈剑 张云霄 何竹 顾晓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和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弹性超声及VTQ检查,对各病灶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VTQ速度分组,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超声...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和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86例乳腺病变患者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弹性超声及VTQ检查,对各病灶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和VTQ速度分组,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弹性超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中弹性超声评分为1~3分者占为68.09%(32/47),恶性肿瘤中弹性超声4~5分者占82.05%(32/39)。乳腺良、恶性肿瘤的VTQ速度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弹性超声、VTQ技术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达91.86%。结论联合应用常规超声、弹性成像、VTQ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触诊组织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及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军 袁美芹 +3 位作者 成静 杜婷婷 王甲嘉 芦桂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2D-US)、实时组织弹性成像(UE)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8例患者共213个乳腺病灶术前分别行2D-US、UE及VTQ检查,对各病灶2D-US声像图表现进行超声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2D-US)、实时组织弹性成像(UE)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8例患者共213个乳腺病灶术前分别行2D-US、UE及VTQ检查,对各病灶2D-US声像图表现进行超声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UE采用5级评分法判断结节性质,VTQ技术定量测定结节内剪切波速度(SWV)。绘制ROC曲线,比较2D-US、UE、SWV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D-US诊断IDC的敏感度为82.35%(126/153),特异度为71.67%(43/60),准确率为79.34%(169/213)。UE诊断IDC的敏感度为86.27%(132/153),特异度为73.33%(44/60),准确率为82.63%(176/213)。良性及恶性结节的SWV别为(3.09±1.26)m/s、(6.83±2.18)m/s(P<0.05);以3.59m/s作为诊断恶性病灶的最佳截断值,VTQ诊断IDC的敏感度为86.93%(133/153),特异度为76.67%(46/60),准确率为84.04%(179/213)。2D-US、UE、SWV诊断乳腺IDC的AUC分别为0.811、0.843、0.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S、UE及VTQ均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性结节及乳腺IDC,UE优于2DUS,VTQ可获得客观的量化指标,重复性好,优于UE和2D-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触诊组织量化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指标及超声图像特征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若兰 洪晓芳 +4 位作者 韩伟 张舒悦 胡玉娟 梁伟翔 刘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0-411,共12页
目的:探讨常规二维超声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图像特征及定量指标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并分析VTIQ定量指标联合二维超声图像类型在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 目的:探讨常规二维超声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图像特征及定量指标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并分析VTIQ定量指标联合二维超声图像类型在预测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乳腺病变女性患者110例,共112个病变。术前行二维超声及VTIQ检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超声图像特征。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与良性组,记录恶性肿瘤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亚型。以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及分子分型为因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剪切波速度最大值(SWVmax)、剪切波速度最小值(SWVmin)、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MVmean)定量参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二维超声图像中肿块边缘、形态、高回声晕、钙化、后方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血流分级、VTIQ图像类型及SWVmax、SWVmean、SWVmin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中,Luminal A型不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及钙化,VTIQ图像以边缘型为主,SWVmax及SWVmean明显低于非Luminal型(P<0.05)。Her-2过表达型较Luminal A型更易出现钙化,其中SWVmax明显高于Luminal A型,SWVmin明显低于Luminal B型(P均<0.05)。三阴型乳腺癌后方易出现回声增强,VTIQ图像以中央型多见,其中SWVmin明显低于Luminal B型(P<0.05)。VTIQ定量、VTIQ定量联合图像类型、VTIQ定量联合图像类型及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在乳腺肿瘤良、恶性及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诊断效能均逐级提高。结论:VTIQ技术联合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对乳腺肿瘤良、恶性及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效能较单一VTIQ技术均有提高,为临床术前无创评估乳腺肿瘤性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二维超 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联合超声造影鉴别诊断TI-RADS 4类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被引量:23
9
作者 童瑾 黄磊 +2 位作者 李军 曹春莉 杜婷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833,共6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联合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TI-RADS 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证实的86例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患者的98个结节(以45个良性结节为良性组,53个恶性结节为恶性组)于术前行...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联合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TI-RADS 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证实的86例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患者的98个结节(以45个良性结节为良性组,53个恶性结节为恶性组)于术前行VTIQ及CEUS检查,获取结节剪切波速度最大值(SWV max)、最小值(SWV min)、平均值(SWV mean)、病灶最大值与周围正常组织的比值(SWV ratio)及CEUS特征,建立VTIQ联合CEUS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以AUC比较VTIQ、CEUS及二者联合回归模型对TI-RADS 4类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SWV max、SWV min、SWV mean、SWV ratio值均高于良性组(P均<0.05)。CEUS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强化方式、环状增强、消退方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WV mean(>2.96 m/s)、强化程度(低增强)是诊断TI-RADS 4类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重要指标(P均<0.05)。SWV mean、CEUS及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TI-RADS 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AUC分别为0.862、0.835和0.933。结论VTIQ及CEUS均可鉴别TI-RADS 4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检查 触诊组织量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评价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肌肉硬度改变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谭贤愧 刘明辉 +3 位作者 刘秀梅 刘洋 兰义 杨祖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评价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肌肉硬度改变的价值。方法收集31例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在其松弛状态下,于超声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对双侧旋前圆肌、...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评价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肌肉硬度改变的价值。方法收集31例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在其松弛状态下,于超声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对双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行VTIQ检查,测量剪切波速度(SWV),对比治疗前后以及患侧与健侧SWV差异。于治疗前后对患侧上肢肌力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并比较其差异,评价其与SWV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患侧旋前圆肌SWV值高于健侧(P=0.005);治疗后1个月,患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SWV值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患侧旋前圆肌、旋前方肌SWV值均小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前后患侧上肢M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2,P=0.024)。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肌张力MAS评分与治疗前后患侧旋前圆肌的SWV值呈正相关(rs=0.629、0.653,P均<0.001)。结论 VTIQ可用于动态观察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患者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的肌肉硬度,由此定量评估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前臂旋前肌痉挛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诊组织量化成像 肌痉挛 检查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技术联合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南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毛锋 徐辉雄 +6 位作者 张盛敏 张一峰 伯小皖 李小龙 李丹丹 刘博姬 徐军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585-2590,共6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VTIQ)技术联合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11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9例,共109个甲状腺结节。患者行常规...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VTIQ)技术联合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11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9例,共109个甲状腺结节。患者行常规甲状腺超声检查和VTIQ检查,并按照2015年ATA指南进行分组。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应用VTIQ检查、ATA指南以及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结果 109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65个,恶性结节44个。良恶性结节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亚性结节内部成分、回声、边缘、钙化、纵横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结节剪切波速度(SWS)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均低于恶性结节(P<0.001);良恶性结节2015年ATA指南分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S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95%CI(0.758,0.911)〕、0.841〔95%CI(0.763,0.919)〕和0.861〔95%CI(0.790,0.933)〕,诊断界值分别为3.26、2.54、2.92 m/s。以SWS平均值2.92 m/s为诊断界值时,其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分别为79.5%(35/44)、83.1%(54/65)和81.7%(89/109)。以极低度可疑恶性组诊断为甲状腺良性结节,低度可疑恶性组及以上(包括未描述组)诊断为甲状腺恶性结节,其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分别为97.7%(43/44)、40.0%(26/65)和63.3%(69/109),AUC为0.689〔95%CI(0.591,0.786)〕。将极低度可疑恶性组诊断为甲状腺良性结节,高度可疑恶性组诊断为甲状腺恶性结节,低度、中度可疑恶性组及未描述组则根据SWS平均值<2.92 m/s诊断为甲状腺良性结节,SWS平均值≥2.92 m/s诊断为甲状腺恶性结节。VTIQ技术联合2015年ATA指南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分别为97.7%(43/44)、80.0%(52/65)、87.2%(95/109),AUC为0.889〔95%CI(0.824,0.954)〕。VTIQ技术联合2015年ATA指南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与单独应用2015年ATA指南相同,而特异度和正确率均升高(P<0.001)。VTIQ技术联合2015年ATA指南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较单独应用VTIQ技术升高(P=0.008),而特异度和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7,P=0.210)。结论 VTIQ技术对于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联合2015年ATA指南后较单独应用2015年ATA指南能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正确率,同时不降低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检查 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 剪切波弹性成像 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树强 朱莉莉 +4 位作者 陈祥锦 陈绍勤 许翔 陈玲 刘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51-2455,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用常规超声及VTQ对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3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VTQ特征,绘制ROC曲线寻找判断指标,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VT...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价值。方法用常规超声及VTQ对2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3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VTQ特征,绘制ROC曲线寻找判断指标,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VTQ测得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内最大(Vmax)、最小(Vmin)及平均剪切波速度(Vm)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患者(P均<0.01)。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发现Vmax、Vmin及Vm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簇状钙化斑。结论 VTQ技术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触诊组织量化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凤娟 韩若凌 +4 位作者 周军华 陈伟 孟洁 叶卫华 刘明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7-88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的甲状腺癌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TQ)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二维超声及VTQ表现,按直径(D)分为D≤1.0cm、1.0<D≤2.0cm、D>2.0cm组3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的甲状腺癌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TQ)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二维超声及VTQ表现,按直径(D)分为D≤1.0cm、1.0<D≤2.0cm、D>2.0cm组3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VTQ测量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的剪切波速度。结果 3组甲状腺癌剪切波速度与正常甲状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2.0cm与1.0<D≤2.0cm的甲状腺癌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TQ能定量分析组织的硬度,为鉴别诊断甲状腺癌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查 甲状腺肿瘤 触诊组织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肝纤维化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争捷 常建东 +4 位作者 王卫民 陈洁 张力 张艳平 许梅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0期718-721,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超声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判断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收集311例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分为A组(S1期,161例)、B组(S2期,66例)、C组(S3期,39例)、D组(S4期,45例);另选100名健康志... 目的探讨通过超声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判断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收集311例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分为A组(S1期,161例)、B组(S2期,66例)、C组(S3期,39例)、D组(S4期,45例);另选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的肝脏超声弹性成像VTQ值。结果 A、B、C、D组及对照组VTQ值分别为(1.41±0.24)m/s、(1.66±0.42)m/s、(2.01±0.60)m/s、(2.44±0.81)m/s、(1.06±0.17)m/s,A、B、C、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C、D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当VTQ阈值为1.20、1.51、1.60、1.93m/s时,诊断S1期、S2期、S3期及S4期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8.40%、84.02%、93.30%,73.32%、73.91%、79.54%,82.12%、73.11%、84.58%和73.29%、85.33%、85.41%。结论肝脏超声弹性成像VTQ值为判断肝纤维化分期较为准确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技术 触诊组织量化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 被引量:11
15
作者 魏凌琳 叶真 徐秋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45-1349,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TQ技术对9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96个病灶及1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检测,获取病灶及肝实质的剪切波速度(SWV)值。结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的SWV值的组...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VTQ技术对9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96个病灶及15名正常志愿者进行检测,获取病灶及肝实质的剪切波速度(SWV)值。结果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的SWV值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均>0.71。恶性病变组SWV值最大,良性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P<0.05),以SWV=1.96m/s作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91.68%,98.41%,80.02%,89.62%和96.57%;血管瘤与肝硬化结节及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肝细胞癌(HCC)与肝转移癌的S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性恶性病变组周围肝实质SWV值大于良性组及正常组(P<0.05),良性组略大于正常组(P>0.05);血管瘤、FNH病种间和肝转移癌、HCC、肝硬化结节及胆管细胞癌(CCC)病种间的周围肝实质的S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Q可定量反映不同类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硬度,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触诊组织量化 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量牛离体肝脏剪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龙 袁建军 +3 位作者 王绮 吴刚 马桂英 郭文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94-496,共3页
目的探讨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对牛离体肝脏剪切波速度测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使用牛离体肝脏,在取样线偏离中线0°~15°、15°~30°以及30°~45°条件下,分别将感兴趣区置于肝包膜下1cm、2cm、3cm、4cm... 目的探讨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对牛离体肝脏剪切波速度测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使用牛离体肝脏,在取样线偏离中线0°~15°、15°~30°以及30°~45°条件下,分别将感兴趣区置于肝包膜下1cm、2cm、3cm、4cm、5cm处,测量剪切波速度,比较不同角度和深度下剪切波速度的差异。结果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对剪切波速度均有明显影响(F=21.53、18.26,P<0.01),且二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在0°~15°间各深度组剪切波速度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深度增加,测值重复性具有变差的趋势;取样线在15°~30°间以及30°~45°时,部分深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对测量剪切波速度均有影响,取样线偏离中线不超过15°、深度不超过5cm时,剪切波速度测值受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弹性成像技术 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军 袁美芹 +3 位作者 李文肖 杜婷婷 童瑾 芦桂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615-2617,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以甲状腺结节(长径>1 cm)收入院患者94例,均进行常规超声及VTQ检查,并行甲状腺切除...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以甲状腺结节(长径>1 cm)收入院患者94例,均进行常规超声及VTQ检查,并行甲状腺切除术,经病理确诊。常规超声采用半定量评分法;VTQ定量测定结节内剪切波速度(SWV),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常规超声与VTQ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效能。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80.4%(41/51)、81.4%(35/43)、80.9%(76/94)。甲状腺恶性结节SWV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3.29±1.20)m/s与(1.98±0.45)m/s〕(t=-6.813,P<0.001)。以SWV=2.75 m/s为截断值,VTQ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分别为92.2%(47/51)、88.4%(38/43)、90.4%(85/94)。常规超声与VTQ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76,P<0.001)。结论常规超声与VTQ均有助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VTQ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检查 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诊断 鉴别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宫丽杰 贺焱 +1 位作者 田鹏 闫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9-735,共7页
目的: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对乳腺肿瘤临床诊断准确性的价值。方法: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患者知情同意后,对其依次进行常规... 目的: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对乳腺肿瘤临床诊断准确性的价值。方法: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女性乳腺肿瘤患者,患者知情同意后,对其依次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压迫式弹性成像(compression elastography,CE)检查、VTQ检查,CE检查取得应变率(strain ratio,SR)比值,VTQ测量剪切波的传播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值。并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良性肿块的最大直径、SWV值均低于恶性肿块,良性肿块的SR比值高于恶性肿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单用或联用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904,97.5%,69.2%;0.946,87.5%,87.2%;0.976,90%,97.4%)均高于常规超声(0.783,85%,61.5%);VTQ技术的AUC、特异性(0.946,87.2%)均高于弹性应变率比值法(0.904,69.2%),但其敏感性(87.5%)低于后者(97.5%);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联用的AUC和特异性均高于两者单用,但其敏感性较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低。结论: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联用的诊断价值优于二者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应变率比值法 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乳腺肿块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评价肾脏恶性肿瘤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迪 申锷 +2 位作者 魏聪 李艺 胡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1-594,共4页
目的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观察肾脏恶性肿瘤的弹性特征,评价其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VTQ技术对54例患者的肾恶性肿瘤及周围正常肾皮质进行剪切波速度(SWV)检测,观察各类肾肿瘤的弹性表现及不同大小CCRC... 目的采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观察肾脏恶性肿瘤的弹性特征,评价其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VTQ技术对54例患者的肾恶性肿瘤及周围正常肾皮质进行剪切波速度(SWV)检测,观察各类肾肿瘤的弹性表现及不同大小CCRCC的弹性特点,比较直径<3cm的CCRCC与其他肿瘤的弹性差异,通过ROC曲线评价VTQ技术对<3cm的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54例中,CCRCC 40例,嫌色细胞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肾盂尿路上皮癌7例;各类肿瘤SWV与肾皮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3例<3cm的CCRCC的SWV高于肾皮质(P=0.01),且ΔSWV(SWV肿瘤-SWV皮质)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肿瘤(P<0.01),以△SWV≥0为标准诊断<3cm CCR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度76.9%,特异度91.7%,准确率84.6%。结论 CCRCC、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和肾盂尿路上皮癌的弹性与肾皮质无显著差异,直径<3cm的CCRCC较肾皮质韧,且硬度高于其他3种肿瘤;VTQ技术对<3cm的CCRCC有中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肾细胞 触诊组织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国强 李泉水 +4 位作者 李清山 陈胜华 熊华花 方凡 邓水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的价值。方法分析53例共58个甲状腺钙化结节的二维图像和弹性成像图,根据弹性图像灰度,将VTI图像分为6级,粗大钙化、分级≤3级判断为甲状腺良性钙化结节,微钙化、分级>3级...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的价值。方法分析53例共58个甲状腺钙化结节的二维图像和弹性成像图,根据弹性图像灰度,将VTI图像分为6级,粗大钙化、分级≤3级判断为甲状腺良性钙化结节,微钙化、分级>3级判断为恶性钙化结节,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之间的钙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05);以微钙化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4.29%(26/35)、73.91%(17/23)、74.14%(43/58)。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之间VTI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9,P<0.005);以VTI分级>3级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71%(30/35)、91.30%(21/23)、87.93%(51/58)。结论 VTI技术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钙化结节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诊组织成像 甲状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