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对闵惠芬“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思考与认识
被引量:
11
1
作者
胡志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8,共5页
"器乐演奏声腔化"是闵惠芬先生从1975年至今在二胡演奏艺术领域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十年来,她从学习演奏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戏曲、说唱、民歌和器乐乐种到移植改编和融会贯通,始终贯穿着一个从学习实践到创新实践的...
"器乐演奏声腔化"是闵惠芬先生从1975年至今在二胡演奏艺术领域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十年来,她从学习演奏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戏曲、说唱、民歌和器乐乐种到移植改编和融会贯通,始终贯穿着一个从学习实践到创新实践的过程。文章主要从命题的提出、命题的实践、命题在当代二胡艺术发展中所具有的内涵和意义谈一些思考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闵惠芬
二胡演奏
声腔化
移植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南丝竹二胡源流与“声腔化”演奏传统
被引量:
21
2
作者
伍国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2期9-15,57,共8页
江南丝竹的二胡,源起于明嘉靖年间从北方传入江南被称为“提琴”的胡琴。自清乾隆、嘉庆年间之后,这种包括提琴、二胡(二弦)在内的各种胡琴形制,在戏曲“乱弹”、坐唱“滩簧”、时调小曲伴奏中得到重用,从丝竹乐器群体中脱颖而出,一跃...
江南丝竹的二胡,源起于明嘉靖年间从北方传入江南被称为“提琴”的胡琴。自清乾隆、嘉庆年间之后,这种包括提琴、二胡(二弦)在内的各种胡琴形制,在戏曲“乱弹”、坐唱“滩簧”、时调小曲伴奏中得到重用,从丝竹乐器群体中脱颖而出,一跃登上“近百年来,二弦(即胡琴)独张”的位置,在戏曲说唱“包腔”演奏的频频实践中,积累着深厚“声腔化”演奏传统。江南丝竹二胡演奏,秉承这一传统,与其它相关乐器,共同塑造了江南丝竹乐种曲目演奏上的鲜明地域化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丝竹
二胡
声腔化
演奏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闵惠芬二胡“声腔化”演奏技法探究——以闵惠芬《宝玉哭灵》中的“喊风调”及其润腔处理为例
被引量:
4
3
作者
郑怀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3期139-144,共6页
"闵惠芬二胡演奏声腔化"研究,不仅要在美学价值、教学启示等方面深入发掘,更应加强演奏实践探索,从实践中感知"化"的意义及途径。本文以闵惠芬移植的二胡曲《宝玉哭灵》为例,从声腔"化合"的音乐特点、板...
"闵惠芬二胡演奏声腔化"研究,不仅要在美学价值、教学启示等方面深入发掘,更应加强演奏实践探索,从实践中感知"化"的意义及途径。本文以闵惠芬移植的二胡曲《宝玉哭灵》为例,从声腔"化合"的音乐特点、板式、曲调等入手,着重对此作品声腔化演奏技法与手段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闵惠芬
二胡
声腔化
演奏技法
《宝玉哭灵》
润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闵惠芬二胡艺术的“声腔化”与“润腔”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瑕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7-159,共3页
闵惠芬的二胡艺术特色在众多学术研究中通常被以声腔化或润腔加以描述,而且在描述过程中存在异化和重叠现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在同一研究中同时论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使得概念模糊、意义不清,在此情形下去概括闵惠芬的二胡艺术或...
闵惠芬的二胡艺术特色在众多学术研究中通常被以声腔化或润腔加以描述,而且在描述过程中存在异化和重叠现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在同一研究中同时论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使得概念模糊、意义不清,在此情形下去概括闵惠芬的二胡艺术或单独解读其某作品演奏的艺术特色就有无的放矢之嫌,存在词汇混用、阐述不清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本文意图从探究声腔化和润腔的内涵出发,找到二者的差异与交叉,进而对闵惠芬的二胡艺术特色进行解读,这对二胡乃至其它器乐演奏都将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闵惠芬
二胡艺术
声腔化
润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笛曲《塞上风情》音乐特征及其声腔技法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昂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91-196,共6页
本文以对竹笛独奏曲《塞上风情》音乐特征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此曲创作取材民歌原型与作品的对比,以及体现作品歌唱性声腔化演奏技法的分析,解读此作品在表达情感及地域性音乐风格特点上如何融合,并对于此类作品演奏一般规律进行总结和...
本文以对竹笛独奏曲《塞上风情》音乐特征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此曲创作取材民歌原型与作品的对比,以及体现作品歌唱性声腔化演奏技法的分析,解读此作品在表达情感及地域性音乐风格特点上如何融合,并对于此类作品演奏一般规律进行总结和点滴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析
歌唱性
声腔化
演奏
技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闵惠芬“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思考与认识
被引量:
11
1
作者
胡志平
机构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文摘
"器乐演奏声腔化"是闵惠芬先生从1975年至今在二胡演奏艺术领域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十年来,她从学习演奏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戏曲、说唱、民歌和器乐乐种到移植改编和融会贯通,始终贯穿着一个从学习实践到创新实践的过程。文章主要从命题的提出、命题的实践、命题在当代二胡艺术发展中所具有的内涵和意义谈一些思考和认识。
关键词
闵惠芬
二胡演奏
声腔化
移植改编
Keywords
Min Huifen (1945-), erhu performance, vocal tune, adapt-transcribe
分类号
J632.2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南丝竹二胡源流与“声腔化”演奏传统
被引量:
21
2
作者
伍国栋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年第2期9-15,57,共8页
文摘
江南丝竹的二胡,源起于明嘉靖年间从北方传入江南被称为“提琴”的胡琴。自清乾隆、嘉庆年间之后,这种包括提琴、二胡(二弦)在内的各种胡琴形制,在戏曲“乱弹”、坐唱“滩簧”、时调小曲伴奏中得到重用,从丝竹乐器群体中脱颖而出,一跃登上“近百年来,二弦(即胡琴)独张”的位置,在戏曲说唱“包腔”演奏的频频实践中,积累着深厚“声腔化”演奏传统。江南丝竹二胡演奏,秉承这一传统,与其它相关乐器,共同塑造了江南丝竹乐种曲目演奏上的鲜明地域化风格。
关键词
江南丝竹
二胡
声腔化
演奏传统
Keywords
String and Bamboo of South Yangtze River
Erhu
dramatic intonation
performing tradition
分类号
J632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闵惠芬二胡“声腔化”演奏技法探究——以闵惠芬《宝玉哭灵》中的“喊风调”及其润腔处理为例
被引量:
4
3
作者
郑怀佐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文摘
"闵惠芬二胡演奏声腔化"研究,不仅要在美学价值、教学启示等方面深入发掘,更应加强演奏实践探索,从实践中感知"化"的意义及途径。本文以闵惠芬移植的二胡曲《宝玉哭灵》为例,从声腔"化合"的音乐特点、板式、曲调等入手,着重对此作品声腔化演奏技法与手段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
闵惠芬
二胡
声腔化
演奏技法
《宝玉哭灵》
润腔
分类号
J604.6 [艺术—音乐]
J603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闵惠芬二胡艺术的“声腔化”与“润腔”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瑕
机构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7-159,共3页
文摘
闵惠芬的二胡艺术特色在众多学术研究中通常被以声腔化或润腔加以描述,而且在描述过程中存在异化和重叠现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在同一研究中同时论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使得概念模糊、意义不清,在此情形下去概括闵惠芬的二胡艺术或单独解读其某作品演奏的艺术特色就有无的放矢之嫌,存在词汇混用、阐述不清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本文意图从探究声腔化和润腔的内涵出发,找到二者的差异与交叉,进而对闵惠芬的二胡艺术特色进行解读,这对二胡乃至其它器乐演奏都将有所裨益。
关键词
闵惠芬
二胡艺术
声腔化
润腔
分类号
J632.2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笛曲《塞上风情》音乐特征及其声腔技法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李昂
机构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91-196,共6页
文摘
本文以对竹笛独奏曲《塞上风情》音乐特征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此曲创作取材民歌原型与作品的对比,以及体现作品歌唱性声腔化演奏技法的分析,解读此作品在表达情感及地域性音乐风格特点上如何融合,并对于此类作品演奏一般规律进行总结和点滴思考。
关键词
形态分析
歌唱性
声腔化
演奏
技法分析
分类号
J632 [艺术—音乐]
J648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对闵惠芬“器乐演奏声腔化”的思考与认识
胡志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南丝竹二胡源流与“声腔化”演奏传统
伍国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7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闵惠芬二胡“声腔化”演奏技法探究——以闵惠芬《宝玉哭灵》中的“喊风调”及其润腔处理为例
郑怀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闵惠芬二胡艺术的“声腔化”与“润腔”研究
吴瑕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笛曲《塞上风情》音乐特征及其声腔技法研究
李昂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