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面相控阵的尺寸对声波聚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锦 林书玉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8,共6页
对平面相控阵加上一定的时间延迟即可实现声波的聚焦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推出了平面相控阵的空间声压分布表达式,并采用数值分析法,探讨了相控阵的尺寸对声波聚焦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相控阵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平面相控阵 声波聚焦 空间声压分布表达式 数值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聚焦超声波对疼痛回路进行无创靶向调节
2
作者 Riis TS Feldman DA +2 位作者 Losser AJ 罗启鹏(译) 李水清(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2-335,共4页
深部脑回路是治疗慢性疼痛的潜在治疗靶点。扣带回切开术和前扣带回皮质深部脑刺激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疼痛,但这些干预措施需要进行脑部手术。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以完全非侵入性地调控深部脑情感中枢的方法(使用经颅聚焦超声)。20例慢... 深部脑回路是治疗慢性疼痛的潜在治疗靶点。扣带回切开术和前扣带回皮质深部脑刺激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疼痛,但这些干预措施需要进行脑部手术。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可以完全非侵入性地调控深部脑情感中枢的方法(使用经颅聚焦超声)。20例慢性疼痛病人接受了一项为期1周的随机交叉试验,包含40分钟的超声刺激或假刺激。结果显示,60%的病人在超声刺激后的第1天和第7天均获得临床意义的疼痛缓解,而假刺激的受益者仅为15%和20%。超声刺激后疼痛立即减轻了60.0%,刺激后的第1天和第7天分别减轻了43.0%和33.0%,而假刺激组疼痛减轻分别为14.4%、12.3%和6.6%。两组刺激耐受性良好,未检测到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较轻,并在24小时内消退。综上所述,通过超声波直接刺激前扣带回皮质可快速实现有临床意义且持久的疼痛缓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声波 无创 靶向调节 前扣带回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聚焦超声波结合运动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娟 王懿 +1 位作者 周谋望 李筱雯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研究目的:明确低强度聚焦超声波结合运动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选择2018年7-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入组,均分为3组。治疗方法:1)常规组:使用常规理疗中的超声波治疗于患处,为期4周;2)治疗组... 研究目的:明确低强度聚焦超声波结合运动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选择2018年7-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患者6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入组,均分为3组。治疗方法:1)常规组:使用常规理疗中的超声波治疗于患处,为期4周;2)治疗组:使用低强度聚焦超声波治疗于患处,为期4周;3)结合运动治疗组:使用低强度聚焦超声波治疗于患处,并同时结合运动康复治疗,为期4周。分别在患者治疗前、疗程中期、疗程结束后当天、疗程结束后15 d、疗程结束后30 d对各组患者患侧膝关节进行NRS评分和Lysholm评分,并统计疗程结束后15 d和治疗结束后30 d的随访数据来评价远期疗效。研究结果:3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当天的NRS评分与Lysholm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结合运动治疗组的患者在疗程中期的NRS评分与Lysholm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运动治疗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15 d的总有效率为90%、在疗程结束后3 0 d的总有效率为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治疗方法在疗程结束时均有效,低强度聚焦超声波结合运动治疗后总有效率有所提高,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低强度聚焦超声波由于解决了治疗剂量和"治疗头"贴合度及治疗深度的问题,所以快速达到了治疗效果,对于临床来说,更快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静力性直抬腿练习、靠墙静蹲练习、夹球训练、推髌练习符合髌骨软化症患者的运动强度。低强度聚焦超声波结合运动治疗可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比单一使用超声波进行治疗的常规组和治疗组产生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在髌骨软化症的临床治疗中,要充分重视与运动疗法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聚焦声波 运动疗法 髌骨软化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对棘球蚴的杀伤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俊安 邹晓毅 +5 位作者 叶彬 张成武 赵发生 韩秀敏 李发琪 邹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杀伤棘球蚴(Echinococcus cysts)的效果。方法采集感染棘球蚴的新鲜羊肝,选取囊壁较薄、触摸弹性较好、直径<50 mm的棘球蚴囊25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分为5组...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杀伤棘球蚴(Echinococcus cysts)的效果。方法采集感染棘球蚴的新鲜羊肝,选取囊壁较薄、触摸弹性较好、直径<50 mm的棘球蚴囊25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分为5组,每组5个。实验组分别用100、150、200、250 W声功率HIFU对棘球蚴囊进行沿着囊壁多层面的环形照射,覆盖棘球蚴囊囊壁,层面间距为5 mm,每个层面沿囊壁环形扫描1遍,环形扫描速度为3 mm/s,扫描1次,照射时间2~10 min;对照组用普通超声照射2 min。以原头蚴的死亡率作为效应指标,同时检测囊液中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HIFU照射后棘球蚴的原头蚴急性死亡率显著升高(F=38.00,P<0.01),囊液内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F=14.75,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F=12.00,P<0.01)。结论HIFU沿棘球蚴囊壁多层面环形照射的方法对棘球蚴有损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声波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细粒棘球蚴包囊的热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俊安 邹晓毅 +5 位作者 叶彬 张成武 赵发生 韩秀敏 杨永海 李发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照射棘球蚴包囊后囊液、囊壁、包囊周围肝组织温度和原头蚴死亡率,了解HIFU处理后不同部位的升温效应,探索HIFU杀伤棘球蚴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集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新鲜羊肝,选取囊壁较薄,触摸弹性... 目的通过检测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照射棘球蚴包囊后囊液、囊壁、包囊周围肝组织温度和原头蚴死亡率,了解HIFU处理后不同部位的升温效应,探索HIFU杀伤棘球蚴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集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的新鲜羊肝,选取囊壁较薄,触摸弹性较好,直径介于10mm到45mm之间的包囊42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分组,对照组用普通超声照射,实验组用200W声功率HIFU直线扫描的方法照射,照射时间分别为2min,4min,6min,8min,10min。照射后立即测定囊液、囊壁、距包囊5mm部位肝组织的温度。抽取囊液、涂片,经台盼兰染色后计数原头蚴的死亡率。结果HIFU照射后,棘球蚴囊壁、囊液、包囊周围肝组织的温度均有升高,其中囊壁的温度升高最为明显,且与囊液、包囊周围肝组织之间有显著差异;囊液中的原头蚴死亡率增加。结论HIFU照射使棘球蚴包囊的囊壁产生明显的升温效应,HIFU照射对原头蚴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声波 声波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波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邹晓毅 叶彬 +1 位作者 王俊安 龚晓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对体外分离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酶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用不致原头节即刻杀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剂量照射原头节,行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酸性磷酸酶(ACP)、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FU)对体外分离的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酶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用不致原头节即刻杀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剂量照射原头节,行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酸性磷酸酶(ACP)、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了解高强度聚焦超声对体外培养的原头节3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结果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具有酸性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不致原头节即刻杀伤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波作用后,辐照组原头节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而酸性磷酸酶反应产物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阴性对照组无酶反应产物产生。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波辐照对原头节酸性磷酸酶活性无影响,而对葡萄糖6-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这可能是影响原头节的代谢功能,最终抑制其增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声波 细粒棘球绦虫 原头节 酸性磷酸酶 葡萄糖6-磷酸酶 琥珀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频聚焦超声波对细粒棘球蚴囊壁药物通透性的影响
7
作者 孙萃萍 叶华 +5 位作者 刘婧 王炜 高海军 包根书 韩俭 景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519,共4页
将人工接种感染的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包囊90个,随机分为A^E 5组,分别用多频聚焦超声不同功率和组合方式进行超声照射.多频聚焦超声辐照后的各组包囊置于含1 00μg/mL阿苯达唑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经不同时间培养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将人工接种感染的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包囊90个,随机分为A^E 5组,分别用多频聚焦超声不同功率和组合方式进行超声照射.多频聚焦超声辐照后的各组包囊置于含1 00μg/mL阿苯达唑的RPMI 1640培养液中,经不同时间培养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粒棘球蚴囊内的药物质量浓度,以评价不同功率及辐照次数、辐照后含药培养液中不同培养时间对囊壁药物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多频聚焦超声照射可以改变细粒棘球蚴囊壁的药物通透性.三频联合与单频相比,以及两次以上照射与单次照射相比,细粒棘球蚴囊内药物质量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照射后包囊继续在含药培养基中培养,可进一步提高囊内药物质量浓度.本研究证实多频聚焦超声照射可使细粒棘球蚴囊壁药物通透性持续增加.多频联合超声作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频、多次照射优于单次照射.多频多次照射、适当延长包囊在药物中的培养时间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囊内药物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聚焦声波 高效液相色谱法 通透性 细粒棘球绦虫 囊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波通过调控miR-1297/PTEN分子轴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坚 裴峰 徐周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4-1041,共8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通过miR-1297/PTEN分子轴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HIFU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腺癌PANC-1细胞1、2和3 s,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法和Annexin V-FI...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通过miR-1297/PTEN分子轴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HIFU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腺癌PANC-1细胞1、2和3 s,采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法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IFU对PANC-1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HIFU对PANC-1细胞miR-1297和PTEN表达的影响,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297与PTEN的靶向关系。通过转染miR-1297 inhibitor和PTEN-si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IFU对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随着HIFU作用时间的延长,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并促进细胞凋亡(均P<0.01),抑制PANC-1细胞中miR-1297的表达和促进PTEN的表达(均P<0.05或P<0.01);同时,mi R-1297靶向作用PTEN并下调其表达水平。HIFU显著抑制Akt的磷酸化水平(P<0.05或P<0.01)。结论:HIFU通过下调miR-1297抑制PTEN的表达并阻断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胰腺癌发生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高强度聚焦声波 miR-1297 PTEN/Akt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波对膝关节炎性液中IL-1、TNF-α及PGE2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杨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23-124,127,共3页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波治疗前后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液中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100例40~60岁、身体状况良好的(KOA)患者,运用聚焦超声波...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波治疗前后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液中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100例40~60岁、身体状况良好的(KOA)患者,运用聚焦超声波选取痛点进行治疗7d,比较治疗前、治疗7d及随访1周后3个时间点IL-1、TNFα、PGE2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d和随访1周后患者膝关节液中IL-1、TNFα、PGE2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焦超声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IL-1、TNFα、PGE2含量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声波 骨性关节炎 白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前列腺素-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超声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庆华 廖辉雄 +2 位作者 李鹏飞 陈达祥 庄初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623-624,628,共3页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聚焦超声波和电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疼痛积分(2.41±0.55)相比治疗组疼痛积分(0.82±0.2...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波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聚焦超声波和电针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疼痛积分(2.41±0.55)相比治疗组疼痛积分(0.82±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缓解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疼痛;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波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声波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微泡造影剂杀伤原头蚴的效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孔璟 叶彬 +3 位作者 张静 韩秀敏 杨永海 李发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不同比例微泡造影剂对离体原头蚴的杀伤效应。方法在原头蚴悬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微泡造影剂(含氟脂质体微泡),以相同超声功率及辐照时间作用(治疗声功率为50W,辐照时间为30s)。台盼蓝排斥试验计数原头蚴杀伤...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结合不同比例微泡造影剂对离体原头蚴的杀伤效应。方法在原头蚴悬液中加入不同比例的微泡造影剂(含氟脂质体微泡),以相同超声功率及辐照时间作用(治疗声功率为50W,辐照时间为30s)。台盼蓝排斥试验计数原头蚴杀伤率,光镜检测原头蚴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超声剂量一定时,加入适宜比例的微泡造影剂组原头蚴杀伤率比单纯超声辐照组高(P<0.05);随着微泡造影剂比例的增大,原头蚴杀伤率呈增高趋势;原头蚴结构损伤严重,台盼蓝染色深,被膜皱缩体积变小,甚至被膜崩解成碎片,小钩及钙颗粒散在分布。结论 HIFU结合微泡造影剂能增强对离体原头蚴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声波 微泡造影剂 棘球蚴 原头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小鼠体内棘球蚴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静 叶彬 +4 位作者 邹晓毅 武卫华 李发琪 龚晓波 韩秀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动物体内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的杀伤作用。方法用采自感染包虫病羊肝内棘球蚴的原头节接种小鼠腹腔,建立小鼠棘球蚴病模型。用HIFU照射小鼠腹腔棘球蚴,以肉眼、光镜... 目的探索高强度聚焦超声波(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对动物体内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的杀伤作用。方法用采自感染包虫病羊肝内棘球蚴的原头节接种小鼠腹腔,建立小鼠棘球蚴病模型。用HIFU照射小鼠腹腔棘球蚴,以肉眼、光镜及电镜观察HIFU杀伤棘球蚴的破坏作用,对照组予以普通超声照射。结果HIFU对棘球蚴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随着HIFU照射时间延长,肉眼观察见棘球蚴囊塌陷变瘪。光镜观察见囊壁撕裂、生发层细胞脱落、细胞层变薄甚至消失,角皮层变薄,但层状结构未中断。扫描电镜显示生发层细胞脱落明显,角皮层板状结构疏松;透射电镜显示生发层细胞脱落、细胞间隙增宽,角皮层未见明显破坏;对照组棘球蚴囊壁结构完整。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能破坏小鼠体内棘球蚴,使棘球蚴的生发层损伤,但角皮层仍然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声波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控技术的钢板电磁超声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理践 刘珂丞 +1 位作者 高松巍 邢燕好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3-519,共7页
为了提高钢板中电磁超声回波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技术的钢板电磁超声检测方法.研究了相控聚焦技术和钢板中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换能机理,通过多阵元组成激发换能器阵列,运用延时法使超声波在目标区等相位叠加,实现超声波聚焦,并在Q235... 为了提高钢板中电磁超声回波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控技术的钢板电磁超声检测方法.研究了相控聚焦技术和钢板中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换能机理,通过多阵元组成激发换能器阵列,运用延时法使超声波在目标区等相位叠加,实现超声波聚焦,并在Q235钢板上采用分立式结构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弥补了收发换能器间声程差引起的相位偏移,激励电压一致时,658 mm处接收的回波信号幅值提高为中心换能器单独激发时的2倍;采用三阵元激励换能器阵列检测方法可实现缺陷处的超声波聚焦,520 mm处缺陷回波幅值提高为中心换能器单独激发时的1.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超声 相控技术 换能器阵列 延时法则 等相位叠加 声波聚焦 相位偏移 回波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温度图及信号强度值在超声开放家兔血脑屏障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彧 程远 +4 位作者 杨延庆 梅杰 李发琪 王智彪 刘映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MR温度图和信号强度值在检测聚焦超声波联合微泡开放家兔血脑屏障中的作用。方法:35只家兔分空白对照组、单微泡组、单超声波组和超声波+微泡组,以频率1.1MHz,功率6W,照射时间6秒、8秒、10秒、12秒、14秒、16秒、20秒。应用MR... 目的:探讨MR温度图和信号强度值在检测聚焦超声波联合微泡开放家兔血脑屏障中的作用。方法:35只家兔分空白对照组、单微泡组、单超声波组和超声波+微泡组,以频率1.1MHz,功率6W,照射时间6秒、8秒、10秒、12秒、14秒、16秒、20秒。应用MRGRE序列实时监测靶点峰值温度,MR增强扫描照射点信号强度值SI0、照射点增强前后信号强度改变值SI1及照射点和对侧脑组织对应点信号强度差值SI2,以观察靶点BBB开放,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照射点峰值温度随照射时间增加而升高。在照射时间14秒、峰值温度下SI1、SI2与照射时间和峰值温度成正向变化关系;而照射时间超过14秒、峰值温度大于51.5℃,SI1、SI2反而降低。组织病理学提示照射时间超过14秒、峰值温度大于51.5℃情况下脑组织出现坏死。结论:将MR温度图和MR信号强度检测相结合,可以检测聚焦超声波联合微泡开放家兔血脑屏障开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温度图 血脑屏障 聚焦声波 信号强度 BBB 脑组织 微泡 强度值 家兔 照射时间 峰值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兰姆波谐振MEMS阵列的无喷嘴微液滴喷射研究
15
作者 张鸿翔 宁远 +1 位作者 刘伯华 张孟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01-1306,共6页
基于微机电(MEMS)兰姆波谐振器(LWR),设计了一种可在1μL液体中聚焦声波的压电声波执行器件,实现了皮升级液滴的生成和无喷嘴喷射。该压电声波执行器由8个谐振频率为247.6 MHz的LWR组成,通过物理场有限元仿真计算,设计了可在中心50μm... 基于微机电(MEMS)兰姆波谐振器(LWR),设计了一种可在1μL液体中聚焦声波的压电声波执行器件,实现了皮升级液滴的生成和无喷嘴喷射。该压电声波执行器由8个谐振频率为247.6 MHz的LWR组成,通过物理场有限元仿真计算,设计了可在中心50μm区域内实现声波聚焦的器件结构。在实验中,通过制作的声波聚焦器件,观察到在1μL液体表面生成并喷射出皮升级小液滴现象。通过对输入功率的控制,可以实现单液滴喷射、多液滴连续喷射、以及局部沸腾多向喷射。液滴喷射系统利用声波聚焦产生的声流体效应实现无喷嘴的液滴喷射,在多个工程领域尤其是微流控方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多向液滴喷射、细胞位置操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执行器 液滴喷射 声波聚焦 压电谐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