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波激振的微观机理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左鸣 李克安 杨胜群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5-679,共5页
在对物质粒子运动和能量传递以及微观粒子运动和能量变化两个层面进行辨证分析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结合航空发动机流道内的实际情况,对声波激振的微观机理作了整体描述。得出了若干初步的定性结论。文中分析研究有助于建立物体振动微观... 在对物质粒子运动和能量传递以及微观粒子运动和能量变化两个层面进行辨证分析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结合航空发动机流道内的实际情况,对声波激振的微观机理作了整体描述。得出了若干初步的定性结论。文中分析研究有助于建立物体振动微观粒子运动分析计算的数理模型,推论方法和结论,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激振 微观机理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焊超声波激振法控制铝合金薄板焊接应力及变形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广涛 黄海瀚 方洪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925,共7页
从力学角度出发提出随焊超声波激振控制高强硬铝合金薄板焊接变形的新方法,阐明其控制焊接应力及变形的机理。基于数值模拟分析,利用Marc建立铝合金薄板的随焊超声波激振热力耦合模型,找出最优焊接参数以及加载冲击与热源的最佳距离。... 从力学角度出发提出随焊超声波激振控制高强硬铝合金薄板焊接变形的新方法,阐明其控制焊接应力及变形的机理。基于数值模拟分析,利用Marc建立铝合金薄板的随焊超声波激振热力耦合模型,找出最优焊接参数以及加载冲击与热源的最佳距离。利用自行研制的随焊超声波激振装置进行焊接试验。结果表明:激振距离为22 mm时,板长方向中截面残余拉应力峰值由常规焊的248 MPa下降到63 MPa,压应力峰值从-77 MPa降低到-27 MPa,低于薄板的临界失稳应力,薄板挠曲变形完全消失,且板边最大挠度由8.66 mm下降到0.9 mm。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焊超声波激振 数值模拟 焊接残余应力 挠曲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激振刀具镗孔机制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建中 李秀人 段宝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5-52,共8页
介绍了超声波激振刀具镗孔的切削机制 ,研究了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圆度的影响规律 ,并考查了加工表面的冷作硬化程度。
关键词 声波激振刀具镗孔 声波动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激振铰刀干式铰孔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建中 李秀人 李蕾 《电加工与模具》 2003年第4期27-29,共3页
通过将超声波能量施于铰刀 ,使其以超声频振动进行干式铰孔的工艺方法 ,试验研究超声波激振干式铰孔对加工精度。
关键词 声波激振 铰刀 干式铰孔 试验研究 动切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性磨粒流抛光超声波激振湍流强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计时鸣 李宜燃 谭大鹏 《机电工程》 CAS 2013年第3期261-266,共6页
在固-液两相软性磨粒流加工方法中固定的约束模块中存在湍动能和动压力的分布不均匀、加工时间偏长、加工效率偏低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将超声波激振技术应用于固—液两相软性磨粒流加工中。针对超声波激振在液体中产生的压力场改变,... 在固-液两相软性磨粒流加工方法中固定的约束模块中存在湍动能和动压力的分布不均匀、加工时间偏长、加工效率偏低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将超声波激振技术应用于固—液两相软性磨粒流加工中。针对超声波激振在液体中产生的压力场改变,在高幅和高频的交变压力场的激励下,分析了流场产生的周期性空化现象,建立了超声波激振与固—液两相软性磨粒流之间的关系;在软性磨粒流加工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约束流道中耦合超声波激振的方法,从而达到了扰动流场增强湍流强度的目的;在减少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和减少能耗上对新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评价;通过大量的仿真,得到不同时刻约束流道内的压力、速度和湍动能分布图,并与定常流道内的压力、速度和湍动能分布图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激振带来的压力场变化能够实现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磨粒流 声波激振 湍动能 扰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建模及调控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帅 谭大鹏 +1 位作者 李霖 朱吟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7-1251,共15页
为了提高微反应器内部流场均匀性,抑制固相颗粒团聚,提出超声波耦合流场强化调控方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耦合(CFD-DEM)方法,建立微反应器流体动力学模型,得到微反应器流道的多相流场分布与颗粒运动规律.对可实现k-ε湍流模型源... 为了提高微反应器内部流场均匀性,抑制固相颗粒团聚,提出超声波耦合流场强化调控方法.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耦合(CFD-DEM)方法,建立微反应器流体动力学模型,得到微反应器流道的多相流场分布与颗粒运动规律.对可实现k-ε湍流模型源项进行修正,得到微型反应器在超声波激振作用下的颗粒碰撞冲击效应与内部流场非线性分布特征.结合分形方法,对流道中的颗粒群混沌态分布进行定量分析.以T形汇流反应器为例,开展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耦合流场强化可以提高反应器内的流场分布均匀性,对离散颗粒团聚进行有效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反应器 声波激振 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耦合(CFD-DEM) 颗粒团聚 分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