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亲疏度论古钞本《玉篇》声母系统特征及分合关系
1
作者 姜永超 黄仁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8,共15页
成书于公元543年的《玉篇》是研究南北朝时期雅言的重要材料。已有研究中有24个声母存在分合争议。将相关分析和距离聚类分析相结合,考察每个声母或共性声母与其他声母的亲疏度发现:1)相似度、亲疏度与诸家无分合争议的声母结论基本相同... 成书于公元543年的《玉篇》是研究南北朝时期雅言的重要材料。已有研究中有24个声母存在分合争议。将相关分析和距离聚类分析相结合,考察每个声母或共性声母与其他声母的亲疏度发现:1)相似度、亲疏度与诸家无分合争议的声母结论基本相同;2)每组声母具有不同的分化速度,以匣云为参照,帮非、滂敷、透彻等不分;以清心为参照,端知等不分;3)共性声母聚类说明轻重唇音、舌头舌上音不分,精组与二等莊组分;4)声母亲疏度说明泥娘最为相似,两母不分,而日母处于二级聚类结果,相对于泥娘二母,泥日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钞本《玉篇》 声母系统 相关性 亲疏聚类 参照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语声母系统拟测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宏开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33,共13页
有关西夏语语音系统的构拟,前人已经有许多套,但是采用的方法均为内部构拟法,大同小异。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的局限性。文章采用内部构拟和外部构拟相结合的方法,重新构拟了西夏语的声母系统。这个系统由于参考了羌语支语言的特点,特别... 有关西夏语语音系统的构拟,前人已经有许多套,但是采用的方法均为内部构拟法,大同小异。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的局限性。文章采用内部构拟和外部构拟相结合的方法,重新构拟了西夏语的声母系统。这个系统由于参考了羌语支语言的特点,特别参考了西夏语与羌语支语言同源词的语音面貌,与前人的构拟有许多不同。主要是:第一,构拟了小舌部位的塞音系统;第二,构拟了带鼻冠的浊塞音、浊塞擦音以及带鼻冠的送气塞音、送气塞擦音,并与纯浊音加以区别;第三,构拟了3套塞擦音,区别了舌上音和正齿音;第四,构拟了带h-、-前置辅音构成的复辅音16个,并提出了构拟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语 声母系统 构拟方法 羌语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李方桂先生的上古声母系统研究
3
作者 杨先明 宋亚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0-122,共3页
李方桂先生在《上古音研究》中提出了两条上古声母的谐声原则,以此来检验高本汉、董同龢等人所拟测的上古声母系统,并将其与黄侃、董同龢等学者的上古声母系统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上古声母系统的几个特色及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 谐声原则 声母系统 内部拟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傣泰语言的早期声母系统及某些语音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光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4-81,共8页
傣族自称Tai^2,泰族自称Thai^2,根据泰文的写法来构拟,其古音可能是Djai^2。傣、泰不仅在风俗习惯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在语言上关系更是密切。傣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语音上有许多共同点,即使某些方面不同,其内部也是很... 傣族自称Tai^2,泰族自称Thai^2,根据泰文的写法来构拟,其古音可能是Djai^2。傣、泰不仅在风俗习惯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在语言上关系更是密切。傣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语音上有许多共同点,即使某些方面不同,其内部也是很有规律的;词汇上都保留着早期共同的基本词汇(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同源词就有2千余个);语法方面也是基本相同的。傣、泰还有历史悠久的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语 版纳 傣语 声母 声母系统 傣文 同源词 韵尾 韵母 语音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书·音注》声母系统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宗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102-107,共6页
《汉书注》是初唐颜师古的著作。颜氏在书中为许多字注了音,这是一份宝贵的语音材料。整理这份材料对于我们研究初唐时期的语音、探讨《切韵》的性质以便更好地利用《切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这份宝贵的语音材料... 《汉书注》是初唐颜师古的著作。颜氏在书中为许多字注了音,这是一份宝贵的语音材料。整理这份材料对于我们研究初唐时期的语音、探讨《切韵》的性质以便更好地利用《切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这份宝贵的语音材料还未引起音韵学界足够的重视。就公开发表的成果来看,只见过钟兆华先生作过较为具体的研究。钟先生曾于六十年代在音韵学前辈陆志韦先生的指导下,对颜师古的反切作了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材料 六十年代 语音基础 声母系统 切韵 音注 颜师古 音韵学 广韵 反切上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腔八音》与《戚林八音》声母系统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碧珠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8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安腔八音> <戚林八音> 声母系统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同系声母内部可以互转(上)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声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2-77,共6页
中古汉语36声母5音8大系,同系内部的几个声母皆可互转。我们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这一重要的语音规律。从汉字的谐声关系、古注、古书异文等十多个方面论证这一规律。利用它去认识和解释有关的语言现象,帮助我们从理论... 中古汉语36声母5音8大系,同系内部的几个声母皆可互转。我们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和总结出这一重要的语音规律。从汉字的谐声关系、古注、古书异文等十多个方面论证这一规律。利用它去认识和解释有关的语言现象,帮助我们从理论上解决古书中、大学中学教材中许许多多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声母系统 互转 语音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戚林八音》的语音系统——同赵日和先生商榷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升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60-64,共5页
1980年第3期《中国语文》发表了赵日和先生的《闽音斟疑》,批评李如龙等人把《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下简称戚书)和《太史林碧山珠玉同声》(下简称林书)“不加区别地当成差不多同一时代的一本书”。赵先生认为:“戚林相隔一百多年,是代... 1980年第3期《中国语文》发表了赵日和先生的《闽音斟疑》,批评李如龙等人把《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下简称戚书)和《太史林碧山珠玉同声》(下简称林书)“不加区别地当成差不多同一时代的一本书”。赵先生认为:“戚林相隔一百多年,是代表着两个不同时代语音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两本书。戚书“所记录的可能是十六世纪中叶的福州话”,林书“反映了清初的语音实际。”总之,赵先生认为戚林二书反映的语音系统是不相同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赵先生把戚林二书的韵部划分加以对比: “戚书:之 孤 须 嘉 歌 初 西 林书:箕 姑 车 佳 高 梳 街 开 催 郊 沟 山 缸 东 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戚林八音 语音系统 福州话 文白异读 声母系统 语音发展 口语 排列顺序 声韵调系统 《中国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声韵系统的建立与同源字的确定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亚川 《求是学刊》 1980年第4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同源字 声韵系统 王力 匣母 黄侃 上古声母 古音学 上古韵部 声母系统 喻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音韵学史上声韵调系统的建立及其表现
10
作者 笪远毅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1期53-57,9,共6页
对汉语语音的研究,在传统上有汉语音韵学。回顾历代学者为汉语音韵学的建立经历的艰苦历程和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自可激励今人刻苦治学,大力开展世界性文化交流,从而以先进的方法处理历史文献语言材科和方言土语及亲属语言材料。
关键词 韵书 汉语音韵学 声韵调系统 《切韵》 韵图 反切法 声母系统 韵部系统 公元 《四声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语十五音》音系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伟达 马重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潮语十五音》是修订《潮声十五音》编撰而成的。本文对《潮语十五音》的音系系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潮语十五音》的体例;其次,通过考察分析《潮语十五音》与现代潮汕方言的不同,拟定其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并... 《潮语十五音》是修订《潮声十五音》编撰而成的。本文对《潮语十五音》的音系系统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潮语十五音》的体例;其次,通过考察分析《潮语十五音》与现代潮汕方言的不同,拟定其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并根据现代潮汕方言,运用"排除法",考证出《潮语十五音》所反映的音系是汕头方言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语十五音》 音系 声母系统 韵母系统 声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四邑方言古溪、透、滂母擦音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建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6-104,共9页
四邑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古溪、透、滂三母及定、並二母平上声字不同程度地擦音化。这几个塞音声母变读擦音的音理是一致的,即在送气成分作用下,为了协调发音,它们各自的发音方法、发音部位都产生了相应的调整。这种... 四邑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古溪、透、滂三母及定、並二母平上声字不同程度地擦音化。这几个塞音声母变读擦音的音理是一致的,即在送气成分作用下,为了协调发音,它们各自的发音方法、发音部位都产生了相应的调整。这种音变出现之后,四邑方言声母系统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气塞音 擦音化 送气 声母系统 连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闽南方言韵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重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7-84,90,共9页
本文着重研究了台湾五种闽南方言韵书 ,并与大陆闽南方言韵书《汇音妙悟》和《汇集雅俗通十五音》进行比较 ,从而说明所谓“台湾话”或“台语”
关键词 台湾省 韵书 闽南方言 声母系统 声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笠翁词韵》音系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麦耘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笠翁词韵》是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所编的一本韵书。李渔(一六一一——一六八○),字笠鸿,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本人出生于江苏如皋,稍长迁返原籍,以后定居杭州、南京,时或带领他的昆曲戏班周游各省。李渔精通音韵,编过两本韵书,一本是... 《笠翁词韵》是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所编的一本韵书。李渔(一六一一——一六八○),字笠鸿,号笠翁,祖籍浙江兰溪,本人出生于江苏如皋,稍长迁返原籍,以后定居杭州、南京,时或带领他的昆曲戏班周游各省。李渔精通音韵,编过两本韵书,一本是《笠翁诗韵》,大体承袭传统韵书;另一本便是《笠翁词韵》(以下简称《词韵》)。这是他为作词、更是为昆曲创作的押韵而编的韵书。赵诚先生《中国古代韵书》(一九七九中华版)指出,《词韵》及与其同一派的清代词韵专书的作者们“在分韵时,都或多或少地注意了当时的实际语音,甚或以某地方音为根据。所以,韵部的划分,别有系统。虽然他们编的是词韵,但主要的贡献,却不在此。”对《词韵》音系作一番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明末清初语音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韵 李渔 音系 实际语音 韵书 明末清初 中原音韵 声母 闲情偶寄 声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变原因、音变方向和音系协合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保亚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41-45,共5页
o 前贤对音变原因和方向的解释语音演变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考察: a 语音怎么变,遵循什么规律? b 语音为什么变,方向如何? 第一个方面研究得较多,成果体现在条件式音变、扩散式音变、叠置式音变等理论中。后一个问题研究得不够,因为音变... o 前贤对音变原因和方向的解释语音演变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考察: a 语音怎么变,遵循什么规律? b 语音为什么变,方向如何? 第一个方面研究得较多,成果体现在条件式音变、扩散式音变、叠置式音变等理论中。后一个问题研究得不够,因为音变原因和音变方向难以观察,难以确证。索绪尔以前,语言学家提出过各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合 音变 声母系统 索绪尔 等韵图经 音位组合 音系 区别性特征 语音演变 北方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喻母考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先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68-72,共5页
喻母是古汉语语音中的一个声母。对于喻母,清代以来,学者们作过一些研究,归纳起来,其说有四: 1、喻为影浊说。清代江永在《音学辨微》中说:“影最清,喻之清;喻次浊,影之浊。”认为影母是喻母的清声,喻母是影母的浊声。钱大昕在《潜研堂... 喻母是古汉语语音中的一个声母。对于喻母,清代以来,学者们作过一些研究,归纳起来,其说有四: 1、喻为影浊说。清代江永在《音学辨微》中说:“影最清,喻之清;喻次浊,影之浊。”认为影母是喻母的清声,喻母是影母的浊声。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卷十五《答问》中说:“凡影母之字,引而长之,即为喻母;晓母之字,引长之,稍浊,即为匣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元音 喻母 汉语语音 亲属关系 书面语 辅音 匣母 声母系统 广韵 钱大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无轻唇音”之说不可信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健庵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99-104,共6页
“古无轻唇音”这一学说,是清代学者钱大昕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他的论断是:“凡轻唇之音,古皆读为重唇。”“六朝以后,重唇为轻唇。”①用这一学说来解释古字通假和谐声系统以及后来所谓“类隔切”,的确很方便。因此受到后来学者的赞许,... “古无轻唇音”这一学说,是清代学者钱大昕首先明确提出来的。他的论断是:“凡轻唇之音,古皆读为重唇。”“六朝以后,重唇为轻唇。”①用这一学说来解释古字通假和谐声系统以及后来所谓“类隔切”,的确很方便。因此受到后来学者的赞许,似乎已经成为定论。对这学说提出过一点小异议或修正性意见的是符定一。符氏认为“古有轻唇音”。可惜他最后又否定了自己的看法。钱氏认为轻唇音六朝以后才从重唇音分化出来;而符氏认为轻唇音虽已存在,但只是重唇音中的音位变体。就实质看,钱符两家学说是一致的,都认为轻唇音在古音声母系统中不是独立的音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唇音 轻重唇音 谐声系统 古字通假 声母系统 学说 语音系统 译音 古音 音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韵镜》是宋人拼读反切的工具书 被引量:2
18
作者 赖江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当前音韵学界一般都认为《韵镜》是《切韵》系韵书所代表的隋代语音系统的音节表,由此也普遍认为《韵镜》的韵图表现了《切韵》音系每个小韵的隋代古读,因而所列之字无一同音。本文对《韵镜》一书和宋代音韵学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分... 当前音韵学界一般都认为《韵镜》是《切韵》系韵书所代表的隋代语音系统的音节表,由此也普遍认为《韵镜》的韵图表现了《切韵》音系每个小韵的隋代古读,因而所列之字无一同音。本文对《韵镜》一书和宋代音韵学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宋人还不可能象今人一样去构拟隋代古音,《韵镜》所列之字多有同音,它既表现了《切韵》的反切系统,又表现了宋代时音;《韵镜》实际上是宋人拼读《切韵》系韵书反切的工具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 韵镜 反切下字 反切系统 工具书 系韵书 音韵学 语音系统 全浊上声字 声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音十九纽的重新发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葆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作为传统文献音韵学的上古声纽研究之总结─—古音十九纽,在近年来公开发表的资料基础之上,有可能恰当地评价其由来与演变。七十年代以来,李方桂、黄典诚、郭锡良的研究,又从结构分布、方言实例、音系投射三方面分别证明了十九纽的... 作为传统文献音韵学的上古声纽研究之总结─—古音十九纽,在近年来公开发表的资料基础之上,有可能恰当地评价其由来与演变。七十年代以来,李方桂、黄典诚、郭锡良的研究,又从结构分布、方言实例、音系投射三方面分别证明了十九纽的基本性、实在性和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音学 黄侃 古音研究 殷商时代 《广韵》 章太炎 郭锡良 声母系统 周秦时代 上古声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韵》“俟”母质疑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阳国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55-158,共4页
《切韵》有没有“俟”母,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重要问题。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清代陈澧《切韵考》,用反切系联法考求《切韵》的声母系统,没发现《切韵》有一个俟母。和《切韵》同时代的《玉篇》... 《切韵》有没有“俟”母,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重要问题。学术界对这个问题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清代陈澧《切韵考》,用反切系联法考求《切韵》的声母系统,没发现《切韵》有一个俟母。和《切韵》同时代的《玉篇》.《博雅音》、《经典释文》等南人所作字书韵书中,也没有“俟”母。原本《玉篇》广部有一个“(广矣)”字,助雉反,注云“字书或俟字也。”是“俟”字属崇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释文 学术界 字书 切韵 正确认识 声母系统 中古汉语 系联法 玉篇 重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