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仪式、声景:羌族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文化承续新径
1
作者 宋美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3,共5页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影视作品在承续羌族传统文化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境、画与音的建构,实现了羌族传统音乐与影视艺术的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地域性物理空间被转化为富含文化内涵的艺术空间;虚实互动的手法运用使作品的传播更具仪式感;而...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影视作品在承续羌族传统文化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境、画与音的建构,实现了羌族传统音乐与影视艺术的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地域性物理空间被转化为富含文化内涵的艺术空间;虚实互动的手法运用使作品的传播更具仪式感;而羌族音乐元素与现代影视声音的设计结合,无疑让其作品深刻诠释了羌族民族声景独特的美学价值。所以,“空间-仪式-声景”成为推动羌族文化在现代媒介语境中有效承续与创新表达的传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影视音乐 空间重构 仪式转化 声景美学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蛟龙行动》:“临场”叙事的新探索及其“沉浸-介入”美学
2
作者 何其微 刘昭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8,共7页
本文采用声景分析、文本分析与叙事分析的方法,从技术史视角将《蛟龙行动》放置于以往新主流大片视听呈现、工业制作、叙事建构的序列之中进行分析,尝试发现《蛟龙行动》相对于以往新主流大片的独特之处与工业制作上的可借鉴之处。本文... 本文采用声景分析、文本分析与叙事分析的方法,从技术史视角将《蛟龙行动》放置于以往新主流大片视听呈现、工业制作、叙事建构的序列之中进行分析,尝试发现《蛟龙行动》相对于以往新主流大片的独特之处与工业制作上的可借鉴之处。本文发现,相对于以往新主流大片而言,《蛟龙行动》尤为关注营造“临场感”与“沉浸-介入”感。这种临场与沉浸介入,通过该片工业精细化制作下的视听具身感搭建、“声景-画面”的互动叙事建构来完成。这种“时空沉浸性世界”的建构,不仅使该片在视听上具有超越常规新主流大片的“临场美学”特征,更起到了场景辅助的“叙事性引导”效用,且在临场体验营造中对主流价值与主流观念、家国情感等理念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蛟龙行动》的工业化制作与临场美学建构思路,为未来同类作品生产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蛟龙行动》 临场叙事 身体介入叙事 声景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