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景区内蓝绿灰空间声景观特征研究——以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洪崖丹井景区为例
1
作者 许志峰 郑育桃 +2 位作者 艾天成 陈飞平 李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68-74,共7页
以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洪崖丹井景区为例,探究森林景区内蓝绿灰空间的声景特征及差异性。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测量数据,利用IDW法绘制声景地图,通过R语言对样本空间的音频进行分析得出PSD值、NDSI值、ACI值。对等效声压级与声景指数进行Kr... 以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洪崖丹井景区为例,探究森林景区内蓝绿灰空间的声景特征及差异性。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测量数据,利用IDW法绘制声景地图,通过R语言对样本空间的音频进行分析得出PSD值、NDSI值、ACI值。对等效声压级与声景指数进行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验证相关性并分析造成其声景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洪崖丹井景区内等效声压级(Leq):蓝色空间>灰色空间>绿色空间;平均功率谱密度(PSD值):蓝色空间>绿色空间>灰色空间;标准声景差异性指数(NDSI值):绿色空间>灰色空间>蓝色空间;声音复杂度指数(ACI值):蓝色空间大于其他两类空间,灰色空间与绿色空间大致相同。洪崖丹井景区仅在NDSI值上蓝色空间与绿色空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29<0.05),3类空间的Leq、PSD、ACI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性。森林景区内蓝色空间最为吸引游客,因而导致该空间内声压级最大,人工干扰程度最高;绿色空间与灰色空间在声景观特征上无明显差异,两者和谐共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特征 蓝绿灰空间 森林 等效压级(Leq) 声景指数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不同水环境下的声景感知
2
作者 胡斐然 许晓青 +1 位作者 余楚萌 王燕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50-156,174,共8页
声景感知在所有感知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人暴露于不同水环境条件下有何主观反应尚不清晰,需要相关研究进一步验证。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选择瀑布、海子、钙华滩流3类水环境条件下的声景指数特征及游客感知特征进行分析... 声景感知在所有感知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人暴露于不同水环境条件下有何主观反应尚不清晰,需要相关研究进一步验证。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选择瀑布、海子、钙华滩流3类水环境条件下的声景指数特征及游客感知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声景指数的方法提取录音样本的环境测度值,并与游客的6个维度的感知评价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九寨沟自然保护地的不同水环境条件造就了声景指数的差异,瀑布在Hf、Ht、M指数上呈现出与其他两类水环境的差异;海子在ACI、AEI、NDSI指数上呈现出与其他两类水环境的差异。2)九寨沟不同水环境条件也造就了游客感知的差异,海子在清晰度、自然度和丰富度方面明显差异于另外两种水环境;钙华滩流在节奏感、悦耳度方面明显差异于另外两类水环境。3)声景指数与游客感知存在相关关系,其中AEI、ADI、Ht、M指数是造成总体满意度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说明瀑布、海子、钙华滩流因其不同特性带来不同感知体验,即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声音景观可能增强游客的亲近感,而过于复杂的声音可能干扰游客的游憩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感知 声景指数 九寨沟世界遗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漫步的天津水上公园声景观评价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秦英 胡杨 李丹丹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8-52,共5页
声音作为景观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声环境的感知受到声音本身特性以及声音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以天津水上公园为研究对象,将声音的响度、频率和多样性指数作为公园声音元素的特征指标,定量研究声音构成、景观要素和舒适度三... 声音作为景观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声环境的感知受到声音本身特性以及声音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以天津水上公园为研究对象,将声音的响度、频率和多样性指数作为公园声音元素的特征指标,定量研究声音构成、景观要素和舒适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上公园的声音多样性指数(SDI)整体较高,声音类型丰富,但不同的景观要素对应的声音特征不显著;听觉舒适度与整体舒适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听觉舒适度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声和机械声的影响,其出现频率(POS)和响度(PLS)均干扰了被试者对自然声的感知.针对公园的景观格局、声环境现状及使用者需求,提出声环境的设计和管理优化策略,对改善公园声景观品质、提高公园整体的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声景指数 环境感知 观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公园春季人工声景构成及其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白梓彤 王成 +2 位作者 赵伊琳 郝泽周 孙振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104,共6页
声景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领域,通过声学手段反映生态系统质量、研究生物活动规律。选择北京五环内的10个城市公园,采集公园内春季的声音数据,并基于城市公园声景声谱图,结合功率谱密度的计算,研究北京城市公园人工声的构成及其昼夜变化... 声景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领域,通过声学手段反映生态系统质量、研究生物活动规律。选择北京五环内的10个城市公园,采集公园内春季的声音数据,并基于城市公园声景声谱图,结合功率谱密度的计算,研究北京城市公园人工声的构成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北京城市公园人工声主要分布于低频0.2~2.5k Hz;2)春季北京公园内的人工声主要有38种,包括6种交通声、5种话语声、8种机械电子声和19种活动声,话语声出现最久;离散型人工声有13种,连续型有25种,以连续型人工声为主;3)城市公园中的人工声以话语声和活动声为主,在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及专类公园中话语声出现最久;在郊野公园中,交通声出现最久;4)不同公园的人工声昼夜变化规律一致,昼间的人工声构成显著多于夜间。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城市公园的声景产生较大影响,人工声在城市公园的整个声景中占有主要地位,人工声来源较为广泛,且以活动声和交通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人工 生态学 城市公园 声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