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废黄河口声学多普勒测流中向上分量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良勇 陈斌 +3 位作者 刘健 梁源 胡刚 沙旭光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利用对苏北废黄河口25h三船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观测资料,研究了向上分量流速对悬浮泥沙扩散和输运的影响。ADP测量不仅提供水平方向的流分量,还提供垂向的流分量,各分量帮助了解底层悬浮泥沙与海底的沉积物的... 利用对苏北废黄河口25h三船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观测资料,研究了向上分量流速对悬浮泥沙扩散和输运的影响。ADP测量不仅提供水平方向的流分量,还提供垂向的流分量,各分量帮助了解底层悬浮泥沙与海底的沉积物的交换和向上扩散。向上流分量比水平方向的流分量小,值在5cm/s以内,但是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随涨潮、落潮发生变化。本地区潮周期内悬浮泥沙的变化与潮流相位变化密切,沙峰出现在涨急或落急之后,3个站在潮周期内都出现4个沙峰。但是,各站悬沙的再悬浮是不同的。分析显示,10m水深处,底层存在较强的再悬浮和再沉积,存在向上和向下的流;而在水深15~17m处,底部、下部主要是向上的分量,只有上部存在向下分量,因此较深处可能较少发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多普勒测流 速向上分量 同步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风下的太湖风场-流场野外观测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丁文浩 秦伯强 +2 位作者 吴挺峰 王汗 许王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为研究太湖风场特征、湖流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风场对太湖湖流的影响,在太湖不同区域布设6台多普勒剖面流速仪和4座气象站,获取同步流场和风场数据,分析夏季风与湖流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a)风场方面,空间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各观测点间风... 为研究太湖风场特征、湖流特征以及不同类型风场对太湖湖流的影响,在太湖不同区域布设6台多普勒剖面流速仪和4座气象站,获取同步流场和风场数据,分析夏季风与湖流流场的关系。结果表明:(a)风场方面,空间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各观测点间风速差异较大,各观测点间风向随风速减小而差异扩大化。(b)太湖流场具有明显的风生流特征:空间上,大风(时段平均风速在6.7 m/s以上)情况下,西部湖区出现逆时针环流,湖流分层不明显;小风(时段平均风速在3.8 m/s以下)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环流出现,上、下层湖流分层明显,各层流向相对稳定但不相同,补偿流发育。(c)流速方面,10 cm/s以下流速比率90%以上,局部区域水流速度在强风条件下可达20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风场 补偿 声学多普勒测流剖面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废黄河口外夏季悬浮泥沙运动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良勇 陈斌 +2 位作者 刘健 胡刚 梁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24,共8页
利用对江苏北部废黄河口水下斜坡和平坦海床上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取样数据,分析了本区近海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移。三站的同步调查显示,本海区潮周期悬沙净通量方向以南向为主,净通量在103~104kg/m之间。依据三站同... 利用对江苏北部废黄河口水下斜坡和平坦海床上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取样数据,分析了本区近海水动力条件和泥沙运移。三站的同步调查显示,本海区潮周期悬沙净通量方向以南向为主,净通量在103~104kg/m之间。依据三站同步资料,初步估算穿过本区的泥沙通量接近长期侵蚀输沙的平均值。潮周期内悬浮泥沙含量呈周期性变化,靠近岸边浅水区的悬浮泥沙含量变化尤其明显。流速数据和悬浮体含量数据对比显示,底层流速与悬浮体含量的关系密切。这说明悬浮体含量变化与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有关。悬沙含量峰值出现在急流后,ADP测流垂向断面数据显示急流时,流速梯度高,因而,急流时有较大的剪切速度,使沉积物受到侵蚀或再悬浮,从而使悬沙含量在急流后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多普勒测流 悬沙含量 悬沙通量 速梯度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