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小型鲸类保护声学研究历程和新思考
1
作者 王克雄 李松海 +3 位作者 郑劲松 郝玉江 梅志刚 王丁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保护声学(Conservation acoustics)是基于物种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而发展出的声学分支,重点研究与保护相关的声学理论、技术及应用,涉及保护生物学、生物声学和生态声学等关联学科。研究小型鲸类发声和受声及栖息地声学特征,有助于了解... 保护声学(Conservation acoustics)是基于物种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而发展出的声学分支,重点研究与保护相关的声学理论、技术及应用,涉及保护生物学、生物声学和生态声学等关联学科。研究小型鲸类发声和受声及栖息地声学特征,有助于了解种群生存状况,制订和实施基于声学的保护对策,促进物种和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小型鲸类保护声学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的保护需求, 1990年代后期和2000年代中后期逐渐转向到长江江豚(Neophocena asiaeorientalis a.)和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近10多年来覆盖了从南海到黄渤海水域多种小型鲸类,在国际上占有较高的地位。40多年来,随着声学技术和仪器的发展,以及淡水和海洋小型鲸类保护的迫切需求,保护声学研究从人工环境中的个体转向到野外群体,声信号的记录方式从单一水听器转向全自动水听器阵列,研究内容从声信号和听觉特征扩展到广域长时被动声学监测,以及水下声景和水下噪声影响及防范,初步实现了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为小型鲸类保护提供支撑。可以预期,在未来10多年我国小型鲸类保护声学理论、技术研发及保护应用,将会随着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和声学的发展与融合而呈现较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鲸类 生物声学 保护声学 白鱀豚 长江江豚 中华白海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对斑海豹听觉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苏冠龙 许肖梅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78-183,共6页
通过测定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利用Matlab软件对两类典型海洋噪声的时-频统计特性进行分析,结合斑海豹听阈和发声频域特性,分析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对斑海豹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打桩及船舶噪声的主要能量分布频段(0~4.0 kHz)与斑海豹听... 通过测定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利用Matlab软件对两类典型海洋噪声的时-频统计特性进行分析,结合斑海豹听阈和发声频域特性,分析水下打桩和船舶噪声对斑海豹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打桩及船舶噪声的主要能量分布频段(0~4.0 kHz)与斑海豹听阈敏感频段(0.1~100.0 kHz)及发声频段(0.4~1.5 kHz)相重叠;水下打桩噪声所产生的强噪声声源级(206 dB)会高于斑海豹可忍受的最高声源级(190 dB).由此推断,两类噪声会对斑海豹的生境产生严重干扰,轻者可能导致斑海豹的习性改变及感知和交流能力减弱,重者则会造成斑海豹的听阈丧失.本研究为斑海豹的声学保护提供声学参数依据,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声学 斑海豹 水下打桩噪声 船舶噪声 声学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修缮前后声场对比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龙 刘芳博 +2 位作者 秦雷 侯丹 刘刚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5期151-155,共5页
为促进德和园大戏楼声场真实性的保护,在修缮前后分别对大戏楼声场的混响时间、脉冲响应、声场不均匀度进行了测试。通过修缮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探明了看戏廊封闭及临时看台对大戏楼声场的影响;对德和园声学真实性的修缮效果给出评价结... 为促进德和园大戏楼声场真实性的保护,在修缮前后分别对大戏楼声场的混响时间、脉冲响应、声场不均匀度进行了测试。通过修缮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探明了看戏廊封闭及临时看台对大戏楼声场的影响;对德和园声学真实性的修缮效果给出评价结果;也为史料记载的观演行为提供了科学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观演建筑 建筑声学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