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温勇 马振 +1 位作者 李汶霜 黄冰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目的 观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或门诊确诊为CSA的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治疗组)50... 目的 观察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7月广西国际壮医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或门诊确诊为CSA的患者,共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治疗组)50例、常规推拿+针刺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颈椎DR(正侧位+开口位)、多普勒超声中对血流速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VAS评分、椎动脉型症状积分、椎动脉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颈椎DR(正侧位+开口位)检查结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脑部供血,在治疗CSA方面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经筋疗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 椎动脉型颈椎病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经筋疗法对视频终端视疲劳患者睫状前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覃峰 耿宝忠 +1 位作者 李娴 朱林平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1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壮医经筋疗法对视频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视疲劳患者睫状前动脉(anterior ciliary artery,A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健康对照组120例,VDT视疲劳患者360例(低、中、高剂量暴露组,各120例)。采用... 目的:探讨壮医经筋疗法对视频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视疲劳患者睫状前动脉(anterior ciliary artery,A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健康对照组120例,VDT视疲劳患者360例(低、中、高剂量暴露组,各12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健康对照组和VDT视疲劳患者各剂量组血流动力学。对VDT视疲劳患者采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CA血流动力学: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暴露组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水平较低,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低、中、高剂量暴露组的PSV、EDV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SV、EDV、RI差值,低剂量暴露组高于中、高剂量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暴露组比较,中、高剂量暴露组的症状积分差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低、中、高剂量暴露组分别为85%、73.33%、59.17%。结论:壮医经筋疗法可能通过调节/刺激眼周神经改善ACA血流灌注,从而改善视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疲劳 血流动力学 壮医经筋疗法 视频显示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经筋疗法提高视屏终端视疲劳患者泪膜稳定性作用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覃峰 耿宝忠 +1 位作者 李娴 朱林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9期1766-1769,共4页
目的:研究壮医经筋疗法对视屏终端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80例符合标准的视屏终端视疲劳的患者进行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症候积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 目的:研究壮医经筋疗法对视屏终端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80例符合标准的视屏终端视疲劳的患者进行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症候积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积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的BUT和SIT水平明显提高,FL积分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后第14天相比较,治疗后的BUT和SIT水平明显提高,FL积分明显下降(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83.75%。结论:壮医经筋疗法可改善视屏终端视疲劳患者的临床症状,这可能是通过提高BUT和SIT水平、降低FL积分、提高泪膜稳定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显示终端 视疲劳 壮医经筋疗法 泪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推拿结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沈小淞 雷龙鸣 +1 位作者 范小婷 黄玉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常规推拿结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推拿结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推拿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连... [目的]观察常规推拿结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推拿结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推拿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推拿结合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脾胃虚寒 推拿 壮医经筋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黎锦桥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3期179-181,共3页
目的:观察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壮医筋骨疗法组和针刺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对壮医筋骨疗法组患者实施治疗。对针刺组患者实施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壮医筋骨疗法组和针刺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对壮医筋骨疗法组患者实施治疗。对针刺组患者实施针刺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治疗后,与针刺组患者相比,壮医筋骨疗法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前,壮医筋骨疗法组患者与针刺组患者的VAS评分及JOA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与针刺组患者相比,壮医筋骨疗法组患者的VAS评分较低,其JOA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腰痛的程度,改善其腰椎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经筋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信号对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袁经阳 朱庆磊 许潇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31期88-89,共2页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信号对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推拿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表面肌... 目的:分析表面肌电信号对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0年5月收治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推拿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表面肌电信号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功率频率(MPF)、平均频率斜率(MFs)、平均肌电波幅(AEMG)等表面肌电信号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M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肩周炎可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前后加以表面肌电信号监测,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壮医经筋疗法 表面肌电信号 肩关节功能 针灸 推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腰肌劳损148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粤湘 黄贵华 +4 位作者 张秀华 雷龙明 彭锦绣 农秀明 黄雯波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4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本病1489例,并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2.01%,治疗前、后的腰部疼痛评分及腰部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壮医经筋三联...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本病1489例,并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2.01%,治疗前、后的腰部疼痛评分及腰部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具有缓解腰肌劳损患者腰部疼痛症状,促进腰肌劳损康复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劳损 壮医经筋三联疗法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经筋推拿疗法结合西医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西西 梁宗挺 +2 位作者 赖伟霞 张宇翔 钟梓铭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推拿疗法结合西医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再根据弱视严重程度分别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弱视亚组。设定治疗组为A组,A1为轻度弱视亚组,A2为中度弱视亚组,A3为重度弱视亚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推拿疗法结合西医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再根据弱视严重程度分别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弱视亚组。设定治疗组为A组,A1为轻度弱视亚组,A2为中度弱视亚组,A3为重度弱视亚组;对照组为B组,B1为轻度弱视亚组,B2为中度弱视亚组,B3为重度弱视亚组;每组收集2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推拿疗法+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法,比较两组儿童治疗半年后最佳矫正视力,并随访复查治疗半年到一年内视力。[结果]治疗组轻、中、重度亚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0%、80%,对照组轻、中、重度亚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55%、45%,治疗组各亚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相对应的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经筋推拿疗法结合西医治疗儿童弱视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经筋推拿疗法 弱视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进 劳祥婷 +1 位作者 韦日铺 梁才溢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手法理筋+固灶行针+循经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外治疗法(传统推拿+针刺...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手法理筋+固灶行针+循经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外治疗法(传统推拿+针刺+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颈椎关节活动度(CROM)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1.8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PRI评分、PPI评分及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CROM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壮医经筋三联疗法可减轻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增加颈椎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壮医经筋三联疗法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三经筋分型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10
作者 赵炬禹 兰蕾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12期30-32,共3页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壮医三经筋分型基于传统针灸学、古典十二经筋学理论,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提出在表的太阳经筋相当于面神经,半表半里的少阳经筋相当于枕大神经,在里的阳明经筋相当于三叉神...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壮医三经筋分型基于传统针灸学、古典十二经筋学理论,结合现代神经解剖学,提出在表的太阳经筋相当于面神经,半表半里的少阳经筋相当于枕大神经,在里的阳明经筋相当于三叉神经的生理功能和证候表现,提出“经筋的实质是神经”的学术观点。在诊断上坚持“以痛为腧”为原则,通过摸结查灶定位,在治疗上采用壮医手法+火针+拔罐三联疗法治疗,可改善患者面部对称性,促进面肌功能尽早恢复,提高临床疗效。该文主要介绍壮医三经筋分型在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壮医经筋疗法 手法 火针 拔罐 针刺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简况
11
作者 刘泮泮 马铁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4期181-183,共3页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已从单一的体针疗法转变为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体针、温针灸、耳针配体针、平衡针配合踝三针、综合疗法(针药并用、针灸与运动)、其他疗法(针刀、局部注射)、壮医经筋疗法等的广泛运用,提高了疗效。针刺能够逐渐减轻...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已从单一的体针疗法转变为多种疗法的综合运用,体针、温针灸、耳针配体针、平衡针配合踝三针、综合疗法(针药并用、针灸与运动)、其他疗法(针刀、局部注射)、壮医经筋疗法等的广泛运用,提高了疗效。针刺能够逐渐减轻坐骨神经痛损伤部位炎性水肿,加速变性、坏死以及崩解产物的清除,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神经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力,减轻疼痛,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再生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痹证 体针 温针灸 耳针 平衡针 踝三针 针药并用 针灸与运动 针刀 局部注射 壮医经筋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