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于会新 安彩艳 +1 位作者 李咏兰 郑连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探讨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我国壮侗语族15个族群共10359例(男性4515例,女性5844例)成人的头面部指标值,并计算出头面部指数.结果表明:①壮侗语族族群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有蒙古褶但不发达,眼裂高度多中... 为探讨壮侗语族族群的头面部特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我国壮侗语族15个族群共10359例(男性4515例,女性5844例)成人的头面部指标值,并计算出头面部指数.结果表明:①壮侗语族族群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有蒙古褶但不发达,眼裂高度多中等,眼外角高的出现率较高,鼻根高度多中等,颧部多不突出,下颏多直型,红唇厚度中等.壮侗语族族群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和中鼻型.②对壮侗语族族群和亚洲4种体质类型男性的6项体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显示,壮侗语族族群头面部特征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与北亚类型和东亚类型相比较,壮侗语族族群鼻较宽、较低,鼻指数较大,面宽中等.③对壮侗语族族群和其他5个语族族群的头面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壮侗语族族群的体质类型在南方族群中更接近于苗瑶语族族群.与藏缅语族族群、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和汉藏语系的汉族相比较,壮侗语族族群头较狭、鼻较低、面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侗语族族群 南亚类型 头面部特征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侗语族族群的皮褶厚度
2
作者 易灿 安彩艳 李咏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80,共6页
为探究壮侗语族族群的皮下脂肪发育特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海南、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测量了15个族群共10359例(男性4515例,女性5844例)成人的6项皮褶厚度值.结果表明:①壮侗语族族群女性6项皮褶厚度均大于男性,男性和女性四... 为探究壮侗语族族群的皮下脂肪发育特征,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海南、贵州、湖南、广西、云南等地测量了15个族群共10359例(男性4515例,女性5844例)成人的6项皮褶厚度值.结果表明:①壮侗语族族群女性6项皮褶厚度均大于男性,男性和女性四肢皮褶厚度均薄于躯干和背部.②男性和女性6项皮褶厚度值的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髂嵴上皮褶厚度与年龄无相关,髂前上棘皮褶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其余4项皮褶厚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髂前上棘皮褶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肱二头肌皮褶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其余4项皮褶厚度与年龄无相关.③男性四肢皮褶厚度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女性皮褶厚度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无相关.④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壮侗语族族群皮褶厚度与苗瑶语族族群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侗语族族群 皮褶厚度 年龄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