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传统士绅到新式出版人——以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中心
1
作者 牟利锋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6,共3页
言论机关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士大夫的"清议"传统,这给士绅阶层介入新式出版业提供了文化上的依据。科举的废除斩断了士绅阶层"集道统与政统于一身"的生存模式,并由此逐渐发展出一种专业化的思路,新式出版业... 言论机关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士大夫的"清议"传统,这给士绅阶层介入新式出版业提供了文化上的依据。科举的废除斩断了士绅阶层"集道统与政统于一身"的生存模式,并由此逐渐发展出一种专业化的思路,新式出版业成为士绅阶层转型之后的首选。在"清议"传统和专业化思路的影响下,新式出版人在启蒙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这给当下出版业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士绅 新式出版人 “清议”传统 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士绅与次生治理:旧基层社会治理形态的新考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杨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89,73,158,共9页
传统士绅属于非正式权力。一方面,"皇权不下县"为其生长供给了制度性空间;另一方面,地方性知识解释的占优则是其权威获取的重要文化资源禀赋。士绅的浮沉深受国家结构、制度变迁影响,存续之命运并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外部国... 传统士绅属于非正式权力。一方面,"皇权不下县"为其生长供给了制度性空间;另一方面,地方性知识解释的占优则是其权威获取的重要文化资源禀赋。士绅的浮沉深受国家结构、制度变迁影响,存续之命运并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外部国家权力嵌入所致。新中国建立后,具有全面强制意义的人民公社制度体系完全消解了士绅的依附土壤,士绅由此走向消亡。在长期的"王权主义"框架下,士绅建构起的互嵌型官民共治形态为基层秩序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治理机制。总结传统士绅在国家治理中的行动逻辑,"次生治理"或许是一个理论解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士绅 乡村治理 官民共治 次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地方:清末民初文人的地方实践与文学书写 被引量:2
3
作者 冯仰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5-193,共9页
受"爱国必自爱乡始"时代思潮与"士绅传统"的影响,清末民初文人将再造地方作为再造中国的起点,广泛参与了地方政治的革新、地方社会的改良和地方文化的建构,并通过文学介入其中。人们通过自上而下的推行,向地方社会... 受"爱国必自爱乡始"时代思潮与"士绅传统"的影响,清末民初文人将再造地方作为再造中国的起点,广泛参与了地方政治的革新、地方社会的改良和地方文化的建构,并通过文学介入其中。人们通过自上而下的推行,向地方社会推行以现代民族国家为内核的西方文化,却导致了"士绅传统"主导的地方秩序的瓦解。之后的文人群体被迫离乡进城,只能以"侨寓"的身份书写关于地方的乡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文人 士绅传统 国家认同 乡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地方精英群体的养成机制初探——以直隶省获鹿县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吉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7,共7页
科举废除后,近代地方社会精英群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士绅凭借旧时功名,新式精英依靠学堂学历,跻身于地方政权建设中。地方精英养成机制呈现出多元化、过渡化的特征,并伴生劣质化的特征。
关键词 传统士绅 新式精英 养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出版人的汇聚、构成及影响
5
作者 骆欣 南长森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8-102,共5页
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中心,这一中心地位一方面来源于其覆盖性影响,另一方面因其对近代出版业品格的塑造。太平天国运动从人才、市场、理念等多个方面为上海近代文化市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东南地区的传统士绅为避难而汇聚上海租... 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中心,这一中心地位一方面来源于其覆盖性影响,另一方面因其对近代出版业品格的塑造。太平天国运动从人才、市场、理念等多个方面为上海近代文化市场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东南地区的传统士绅为避难而汇聚上海租界谋求新的出路,新兴出版业成为一个主要选择。而在出版业领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19世纪90年代科举正途出身的士绅阶层,特别是像张元济、汪康年这样从传统士绅阶层分化出来的知识精英。不同于1843年上海开埠后较早参与出版业的口岸知识分子,以谋生为主要取向,传统士绅将历来的家国情怀注入新兴出版业,以启迪民智作为追求,不仅改变了当时上海出版业的格局,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出版人 上海 太平天国 传统士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