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冲击回波法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检测研究
1
作者 陈迪杨 李利平 +3 位作者 王旌 巴兴之 房忠栋 张延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1,共9页
为了提高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开展了基于冲击回波法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检测的研究,提出了壁后注浆状态的检测方法及壁后注浆层厚度的修正公式。考虑壁后注浆的凝固特性及纵波在管片-壁后注浆层界面传播规律,提出了壁后注浆的最佳... 为了提高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开展了基于冲击回波法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检测的研究,提出了壁后注浆状态的检测方法及壁后注浆层厚度的修正公式。考虑壁后注浆的凝固特性及纵波在管片-壁后注浆层界面传播规律,提出了壁后注浆的最佳检测时机和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检测方案。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浆液强度的增加,纵波在管片-壁后注浆层界面主要转换为透射纵波。随着凝结时间增大至570 min,解译的壁后注浆层厚度值趋于稳定,计算精度和准确率分别为厘米级和95%。结合不同地层的推进效率,确定了最优检测时机为注浆后的10~14环。该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快速精准检测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壁后注浆 冲击回波法 质量检测 厚度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壁后注浆状态下顶管结构空气耦合冲击回波响应特性研究
2
作者 郭明磊 郝元华 +1 位作者 涂阳阳 李彩琴 《治淮》 2025年第2期15-17,31,共4页
为研究空气耦合冲击回波法对顶管壁后注浆状态识别的适用性,建立了一系列不同注浆状态的顶管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壁后注浆液的材料参数来实现注浆状态的改变,并对比不同注浆状态下的加速度信号与声压信号,进行了空气耦合冲击回波法... 为研究空气耦合冲击回波法对顶管壁后注浆状态识别的适用性,建立了一系列不同注浆状态的顶管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改变壁后注浆液的材料参数来实现注浆状态的改变,并对比不同注浆状态下的加速度信号与声压信号,进行了空气耦合冲击回波法的顶管壁后注浆质量检测研究。研究结果阐明:加速度信号与声压信号的结果基本一致,基于空气耦合冲击回波法能有效识别出顶管壁后是否注浆。随着浆液的不断硬化,频谱图中对应顶管与注浆层整体厚度频率的幅值不断增大,而顶管自身厚度对应频率的幅值不断减小,当浆液的材料属性与顶管混凝土材料属性接近状态时,顶管自身厚度频率幅值降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耦合 冲击回波 顶管结构 壁后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性能研究
3
作者 唐辉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1期96-99,共4页
盾构掘进技术是地下隧道工程的主要施工手段。壁后注浆作为盾构掘进技术中的一项关键环节,它成功与否依赖于注浆浆液的性能和质量。文中阐述了壁后注浆的工艺流程及泥浆性能要求,开展室内试验分析不同浆液的凝结能力,揭示了搅拌对混合... 盾构掘进技术是地下隧道工程的主要施工手段。壁后注浆作为盾构掘进技术中的一项关键环节,它成功与否依赖于注浆浆液的性能和质量。文中阐述了壁后注浆的工艺流程及泥浆性能要求,开展室内试验分析不同浆液的凝结能力,揭示了搅拌对混合浆液凝结效果的影响。得出结论多种浆液组合相对于单一浆液在凝结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充分搅拌能使组合浆液更快地达到凝结状态,同时改善浆液的保水性;未充分搅拌的组合浆液可能具有分层现象;混合搅拌均匀的同步注浆与双液浆组合是最佳的浆液组合方式。研究结果有助于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优化注浆浆液,以满足盾构掘进工程需求,确保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壁后注浆 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影响下黄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扩散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叶飞 李思翰 +2 位作者 夏天晗 张才飞 韩兴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1-2059,共9页
为了揭示黄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形式和规律,考虑盾构隧道盾尾间隙特征,建立含水率、渗流压力、土压力可实时监测以及扩散过程可视的模型试验系统。考虑黄土不同含水率,通过试验研究浆液扩散形式以及注浆过程中的含水... 为了揭示黄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形式和规律,考虑盾构隧道盾尾间隙特征,建立含水率、渗流压力、土压力可实时监测以及扩散过程可视的模型试验系统。考虑黄土不同含水率,通过试验研究浆液扩散形式以及注浆过程中的含水率、渗流压力和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干密度下,不同含水率对壁后注浆浆液扩散形式影响显著;含水率为10%时,浆液未发生明显扩散,浆-土形成了明显的分界面,仅分界面处的含水率发生显著变化,各分层土体土压力较大;含水率为20%和30%时,浆液扩散范围增大,各分层土体含水率均有变化,土压力和渗流压力出现了阶跃曲线,土体中形成了明显的浆脉。黄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中浆液的扩散形式主要为压密扩散、压滤扩散和劈裂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盾构隧道 壁后注浆 模型试验 液扩散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速凝剂对盾构壁后注浆浆体性能影响及微观机理研究
5
作者 朱文超 张雷 +3 位作者 张亚洲 李明清 张建峰 闵凡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0-46,共7页
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工程中,选择合适的速凝剂,缩短壁后注浆浆体(浆体)的凝结时间,对控制地层沉降和管片上浮至关重要。采用Na_(2)CO_(3)和Li_(2)CO_(3)两种碱性速凝剂配制壁后注浆,分析了两者对浆体凝结时间、流动度经时损失和强度的影... 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工程中,选择合适的速凝剂,缩短壁后注浆浆体(浆体)的凝结时间,对控制地层沉降和管片上浮至关重要。采用Na_(2)CO_(3)和Li_(2)CO_(3)两种碱性速凝剂配制壁后注浆,分析了两者对浆体凝结时间、流动度经时损失和强度的影响规律及微观机制。结果表明:两类速凝剂均能明显缩短浆体的凝结时间,提高浆体强度,但同时导致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加快。添加3%Na_(2)CO_(3)、0.5%Li_(2)CO_(3)分别使浆体凝结时间缩短至6.5 h和8 h,2.5 h后浆体流动度保持在220 mm,浆体14 d强度为3.8 MPa,相比未添加速凝剂浆体的强度提高30%以上。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碱性速凝剂通过与石膏和CH晶体反应,促进水泥矿物C_(3)A和C_(3)S水化,缩短了浆体的凝结时间;此外,碱性速凝剂促使水泥水化产生水滑石、方解石,并激发粉煤灰生成C-A-S-H,均使浆体结构更为致密,进而提高其后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后注浆 碱性速凝剂 凝结时间 流动度经时损失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岩渣壁后注浆体固结时变性及对地层沉降影响研究——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盾构隧道工程为例
6
作者 袁锐 赵小鹏 +2 位作者 李鹏飞 李震 闵凡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2-770,共9页
为研究废弃岩渣替换商品砂配制的壁后注浆体(岩渣-硬性浆)固结后性质的时变规律及其对地层沉降的影响,采用自制的固结装置进行固结试验,测定浆体弹性模量等性质的时变规律,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岩渣-硬性浆对地层沉降的影响规律。... 为研究废弃岩渣替换商品砂配制的壁后注浆体(岩渣-硬性浆)固结后性质的时变规律及其对地层沉降的影响,采用自制的固结装置进行固结试验,测定浆体弹性模量等性质的时变规律,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岩渣-硬性浆对地层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岩渣-硬性浆固结完成后,浆体性质发展迅速,起始弹性模量为1~1.4 MPa,3 d后已达到120~160 MPa,相较于刚固结完成时其内摩擦角增长21.8%,黏聚力增长4~5倍;2)相比于普通硬性浆,使用岩渣-硬性浆进行壁后注浆能够有效降低地层沉降,最终沉降值降幅为20%左右,但浆体的固结性质差异基本不会改变地层沉降横向影响范围;3)对比沉降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发现,采用固结试验所得的岩渣-硬性浆时变性参数进行地层沉降模拟,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岩渣-硬性浆填充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进一步验证了岩渣-硬性浆对地层沉降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泥水盾构 废弃岩渣 壁后注浆 固结试验 地层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4
7
作者 叶飞 毛家骅 +2 位作者 纪明 孙昌海 陈治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9-752,共14页
壁后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的特点,分析壁后注浆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壁后注浆研究论文的分布特征、研究机构、科研群体及基金资助等情况进行分析,综述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现状,探讨其... 壁后注浆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的特点,分析壁后注浆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壁后注浆研究论文的分布特征、研究机构、科研群体及基金资助等情况进行分析,综述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现状,探讨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传统岩土工程研究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2)在论文质量与数量方面,该领域研究成果依然不多,且高等院校的优势明显;3)国家基金的资助对盾构壁后注浆研究的促进作用巨大;4)壁后注浆研究现状中,对浆液材料研究较多,注浆参数控制和浆液扩散机制依然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对注浆效果评估的研究依旧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壁后注浆 论文分布特征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的探地雷达探测模拟试验 被引量:44
8
作者 黄宏伟 杜军 谢雄耀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3-248,共6页
针对现阶段软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引起后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隧道管片后的探地雷达探测目标的模拟试验研究,充分展示了隧道壁后充填“探测对象”时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结合室内实体管片壁后注浆体和砂层的探地雷达... 针对现阶段软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引起后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隧道管片后的探地雷达探测目标的模拟试验研究,充分展示了隧道壁后充填“探测对象”时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结合室内实体管片壁后注浆体和砂层的探地雷达无损探测模拟试验的研究成果,和基于FDTD法的GPR数据二维正演结果,对隧道壁后注浆体的分布形态进行了准确的识别。结果表明:隧道壁后注浆材料的龄期、分布形态以及组成材料配比对GPR探测的剖面图具有显著的影响。试验对探地雷达准确探测和解释盾构隧道盾尾壁后注浆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探地雷达 壁后注浆 模拟试验 正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效果的雷达探测研究 被引量:58
9
作者 黄宏伟 刘遹剑 谢雄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353-356,共4页
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与变形性态研究,尤其是盾尾壁后注浆效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首次利用探地雷达方法,对上海某盾构隧道盾尾壁后注浆分布进行探测,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有效地探测隧道壁后的注浆分... 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与变形性态研究,尤其是盾尾壁后注浆效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首次利用探地雷达方法,对上海某盾构隧道盾尾壁后注浆分布进行探测,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有效地探测隧道壁后的注浆分布,为隧道纵向力学变形性态的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纵向性态 壁后注浆 探地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变性影响的盾构壁后注浆浆液固结及消散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梁禹 阳军生 +1 位作者 王树英 曾学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73-3380,共8页
在盾构管片壁后注浆时,由于浆液渗透压的存在,浆液会向外渗透,浆体本身逐渐固结,作用在管片上的注浆压力逐渐消散。考虑到浆液往周边地层渗透过程中由于黏度的变化会引起地层渗透系数的变化,推导了基于浆液黏度时变性的浆体固结变形方... 在盾构管片壁后注浆时,由于浆液渗透压的存在,浆液会向外渗透,浆体本身逐渐固结,作用在管片上的注浆压力逐渐消散。考虑到浆液往周边地层渗透过程中由于黏度的变化会引起地层渗透系数的变化,推导了基于浆液黏度时变性的浆体固结变形方程和浆液压力消散方程,分析了浆液固结、消散及浆液压力沿管片外壁分布规律,为精细化分析施工阶段管片受力提供了计算依据。计算结果表明:浆液从注浆口喷出后,浆液黏性的增大使浆液流动性减小,注浆压力消散幅度减小,浆液消散持续时间变短。浆液配比与围岩渗透系数变化对注浆压力消散幅度及消散持续时间存在一定影响。现场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在进行壁后注浆时,应充分考虑时变作用下浆液消散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后注浆 液固结 液压力消散 液时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弃砂在壁后注浆材料中的利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喜坤 朱伟 +2 位作者 王睿 闵凡路 魏代伟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6-1181,共6页
为了解决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施工产生的弃砂在壁后注浆浆液中的再利用问题,通过将施工产生的弃砂筛分成细度模数分别为1.652、1.096、0.773的砂,并将其分别用于配置不同水胶比的壁后注浆浆液,探究了砂的细度模数对壁后注浆浆液基... 为了解决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施工产生的弃砂在壁后注浆浆液中的再利用问题,通过将施工产生的弃砂筛分成细度模数分别为1.652、1.096、0.773的砂,并将其分别用于配置不同水胶比的壁后注浆浆液,探究了砂的细度模数对壁后注浆浆液基本性能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弃砂再利用的方法。结果表明:浆液用砂的细度模数越高,浆液的流动度、稠度、泌水率、体积收缩率和凝结时间越长,强度越低;弃砂细度模数筛分为0.75~1.08,水胶比为0.9,可直接作为壁后注浆材料。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弃砂再利用的方案为:将弃砂过1.25 mm 筛后75%替换原浆液用砂,调整水胶比为0.85;或50%替换原浆液用砂,调整水胶比为0.9,2种方案都满足了工程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 弃砂 泥水盾构 壁后注浆 细度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层中粉细砂在盾构壁后注浆中的再利用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钟小春 左佳 +1 位作者 刘泉维 韩月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293-296,共4页
南京长江隧道主要穿越的地层为粉细砂,这种地层具有良好的级配,如果开挖后直接排放易造成堆放环境问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此,研究了开挖排放的粉细砂在盾构壁后注浆中的再利用的问题。通过考虑地层不均质性——土砂比,研究了各种... 南京长江隧道主要穿越的地层为粉细砂,这种地层具有良好的级配,如果开挖后直接排放易造成堆放环境问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此,研究了开挖排放的粉细砂在盾构壁后注浆中的再利用的问题。通过考虑地层不均质性——土砂比,研究了各种渣土情况下的浆液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盾构开挖排放的粉细砂渣土能够满足盾构壁后注浆施工的要求,浆液配方应根据土砂比的变化,快速作出调整,以保证浆液的性质不发生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长江隧道 泥水盾构 壁后注浆 粉细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机理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魏纲 魏新江 洪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299-304,共6页
城市盾构隧道多建在建筑物高度集中地区,盾构法隧道施工壁后注浆引起的土体变形不容忽视。对盾构壁后同步注浆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材料)的研究现状分别展开说明,包括注浆压力分布,对地层的劈裂,与前方泥水压力、... 城市盾构隧道多建在建筑物高度集中地区,盾构法隧道施工壁后注浆引起的土体变形不容忽视。对盾构壁后同步注浆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注浆材料)的研究现状分别展开说明,包括注浆压力分布,对地层的劈裂,与前方泥水压力、上覆土和衬砌的关系,注浆量与注浆填充率的计算、注浆速度等。研究了盾构法隧道壁后注浆对周边的影响(如壁后注浆引起地层位移以及隧道上浮等)。最后对目前的研究进展及优缺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趋向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壁后注浆 地层位移 隧道上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地层中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渗透扩散机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琪 耿萍 +3 位作者 唐睿 赵冰冰 郭翔宇 何悦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08,共9页
基于非饱和土理论,引入相关非饱和土渗透函数模型;结合盾构法施工的特点,研究非饱和地层中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的渗透扩散机理,得到非饱和地层中3种浆液渗透扩散模式时浆液扩散半径的计算公式,进而分析砂性地层中浆液扩散半径与注浆压... 基于非饱和土理论,引入相关非饱和土渗透函数模型;结合盾构法施工的特点,研究非饱和地层中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的渗透扩散机理,得到非饱和地层中3种浆液渗透扩散模式时浆液扩散半径的计算公式,进而分析砂性地层中浆液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注浆时间及浆液黏度时变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浆液扩散半径随地层中土体的体积含水率增加而增大,且在地层处于气封闭状态时达到最大值;不考虑地层非饱和状态影响的浆液扩散半径计算结果偏大;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浆液扩散半径逐渐增大;地层处于气封闭状态和双敞开状态时,表示土体持水能力的非饱和特征参数α值越大,则浆液扩散半径越大,但受注浆压力增加的影响反而越小;地层处于水封闭状态时,基质吸力的变化对浆液扩散半径的影响不明显;浆液扩散半径随注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若不考虑浆液黏度时变性,其增加趋势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壁后注浆 非饱和土理论 液扩散半径 体积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压力分布模型 被引量:54
15
作者 袁小会 韩月旺 钟小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探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压力在环形盾尾空隙中的传递过程,用旋转粘度计对硬性浆液的流变特性和流变参数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显示,硬性浆液属于宾汉姆流体,其塑性粘度为1-4 Pa.s,动切力介于10-40 Pa之间.用宾汉姆流体描述硬性浆液的流变... 为探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压力在环形盾尾空隙中的传递过程,用旋转粘度计对硬性浆液的流变特性和流变参数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显示,硬性浆液属于宾汉姆流体,其塑性粘度为1-4 Pa.s,动切力介于10-40 Pa之间.用宾汉姆流体描述硬性浆液的流变特性,导出了其注入盾尾空隙过程中注浆压力的传递公式,并用Soph ia隧道的监测结果验证了注浆压力分布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后注浆 盾构隧道 宾汉姆流体 流变特性 压力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浆液黏度时变性的盾构壁后注浆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曹胜语 王道远 +3 位作者 袁金秀 刘佳 朱永全 李现者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4-88,共5页
研究目的:盾尾同步注浆是盾构施工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其浆液包裹促使管片处于"悬浮漂移"状态,稍有不慎极易造成隧道结构上浮或错台,进而引起管片开裂破损.基于Magg柱面扩散理论,推导考虑浆液黏度时变性与否两种情况下盾构隧... 研究目的:盾尾同步注浆是盾构施工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其浆液包裹促使管片处于"悬浮漂移"状态,稍有不慎极易造成隧道结构上浮或错台,进而引起管片开裂破损.基于Magg柱面扩散理论,推导考虑浆液黏度时变性与否两种情况下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扩散半径和注浆压力公式,通过算例对比分析注浆过程中隧道管片压力随时间、同步注浆浆液初始压力、扩散半径变化规律,为盾构管片设计施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论:(1)无论考虑浆液黏度时变性与否,管片所受压力及浆液扩散半径均与时间呈正向增长关系;(2)浆液扩散半径与初始注浆压力呈正向增大关系,管片所受到的压力与初始注浆压力呈指数增长关系;(3)不考虑浆液时变性的计算结果均高于考虑浆液时变性的计算结果的5%~10%,最大可超过70%,实际盾构同步注浆应予以重视;(4)实际工程可以通过调节初始浆液黏度比来降低管片压力,其初始浆液黏度比有效调控范围在2~6之间;(5)本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壁后注浆 时变性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对地表沉降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万战胜 朱岱云 夏永旭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3,共4页
论文针对上海地铁2号线工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盾构隧道开挖后壁后注浆对地表沉降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揭示了注浆长期强度和注浆浆液时间-强度变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所得结论可供盾构隧道... 论文针对上海地铁2号线工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盾构隧道开挖后壁后注浆对地表沉降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揭示了注浆长期强度和注浆浆液时间-强度变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所得结论可供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壁后注浆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与地层适配性优选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叶飞 夏天晗 +3 位作者 应凯臣 李永健 梁晓明 韩兴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25-2233,共9页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是盾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在保证围岩稳定、控制地层变形、有效抑制管片上浮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注浆浆液与地层相适配是影响其效果的核心因素。通过对中国144个地铁隧道项目壁后注浆材料进行调研,并引入博弈论权重的T...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是盾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在保证围岩稳定、控制地层变形、有效抑制管片上浮等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注浆浆液与地层相适配是影响其效果的核心因素。通过对中国144个地铁隧道项目壁后注浆材料进行调研,并引入博弈论权重的TOPSIS评价方法和研发一维注入装置进行室内注入试验,得到了实际工程中圆砾地层的适配浆液配合比具体值。研究表明:目前盾构隧道壁后注浆仍以单液浆为主,含水地层中选用的多为双液浆或改性单液浆;经注入试验验证,采用TOPSIS评价方法提出与目标地层相适配的浆液配合比范围值是可靠的;通过自主研发的装置进行实际注入,得到了与目标地层相适配的浆液配合比具体值,演算例中圆砾地层浆液配合比具体值建议为水胶比为0.9,胶砂比为0.7,膨水比为0.2,0.3,灰粉比为0.4。基于提出的优选方法,可以为不同地层浆液配合比具体值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壁后注浆 液配合比 优选方法 入试验 地层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壁后注浆充填材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立军 张利民 +1 位作者 高明 许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4-37,共4页
通过对水泥、粉煤灰、水玻璃、细砂等材料基本性能的研究 ,并按正交设计法及成型试验确定几种强度和流动性较好的壁后充填注浆浆液试验配合比 ,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具有较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粉煤灰 水灰比 支护 强度 泌水率 壁后注浆充填材料 水玻璃 细砂 水泥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中“定时浆”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伟 陆凯君 +3 位作者 邢慧堂 钱勇进 王璐 魏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4-790,共7页
我国盾构隧道广泛使用凝结时间较长的单液浆,但由于注入后不能及时凝结常常引发管片上浮、浆液流失等工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定时浆”的概念。通过在单液硬性浆中添加氯化铝溶液与水玻璃,基于浆液的胶结时间、流动度、28 d强度等... 我国盾构隧道广泛使用凝结时间较长的单液浆,但由于注入后不能及时凝结常常引发管片上浮、浆液流失等工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定时浆”的概念。通过在单液硬性浆中添加氯化铝溶液与水玻璃,基于浆液的胶结时间、流动度、28 d强度等指标研究了“定时浆”的配方。结果表明:1)通过先加入氯化铝溶液再加入水玻璃的方法,可以实现浆液“定时”凝结;2)在硬性浆中掺加0.50%~0.75%的氯化铝溶液、1.00%~1.25%的水玻璃,可以达到良好的定时效果;3)通过简单的注浆设备改造可以形成“双液单注”的定时注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壁后注浆 液配方 氯化铝溶液 水玻璃 胶结时间 上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