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从三个层次研究墨家逻辑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武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40,共4页
墨家思想表达和论证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是一种逻辑的应用,既包括逻辑理论、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应用,也包括应用逻辑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墨家对这些理论、规律和方法进行的总结,建立了自称为“辩”的逻辑学,类似于目前西方兴起的批判性... 墨家思想表达和论证中所包含的逻辑结构是一种逻辑的应用,既包括逻辑理论、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应用,也包括应用逻辑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墨家对这些理论、规律和方法进行的总结,建立了自称为“辩”的逻辑学,类似于目前西方兴起的批判性思维或非形式逻辑。同时,墨家也表达了许多纯逻辑的理论和规律,从这个层次研究墨家逻辑,能使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其内容、本质和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逻辑 逻辑应用 非形式逻辑 元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家逻辑的科学地位和当代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武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5-40,共6页
墨家逻辑和西方逻辑都研究了推理及其正确性问题,都认为前提和结论之间是一种"必然地得出"的关系。但墨家逻辑由于与社会现实需要联系更加紧密,它主要考虑的是证明和反驳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对一般推理形式的研究,而且由于解... 墨家逻辑和西方逻辑都研究了推理及其正确性问题,都认为前提和结论之间是一种"必然地得出"的关系。但墨家逻辑由于与社会现实需要联系更加紧密,它主要考虑的是证明和反驳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对一般推理形式的研究,而且由于解释和解决现实社会政治伦理问题的实际需要,墨家逻辑更多地偏重于关注概念内涵之间的关系。墨家逻辑对于当代世界逻辑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逻辑 西方逻辑 墨学的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文化传统与不同逻辑传统——墨家逻辑与亚里氏多德逻辑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崔清田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墨家逻辑 亚里氏多德逻辑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家逻辑中的两种“真”概念
4
作者 杨武金 何新宇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4-131,共8页
墨家逻辑作为先秦时期墨子及其弟子所创立的重要思想,是中国逻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承认墨家逻辑中有“真”概念的学者,都认为墨家的“当”“是”等词可作为符合论意义上的“真”语词;而不承认墨家逻辑中有“真”概念的学者,则多数... 墨家逻辑作为先秦时期墨子及其弟子所创立的重要思想,是中国逻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承认墨家逻辑中有“真”概念的学者,都认为墨家的“当”“是”等词可作为符合论意义上的“真”语词;而不承认墨家逻辑中有“真”概念的学者,则多数认为墨家逻辑以论辩为目的,致使伦理价值特点过度卷入,从而使得墨家的“真”概念局限在语用上而非语义层面。事实上,这一观点仅表明墨家逻辑中的“真”概念并不仅止于符合论层面,而更体现着信念一贯性意义上的“真”,而这种“真”判断是依托于墨家“兼相爱,交相利”思想的融贯。无论是作为判断言辞标准的“三表法”中的“本”与“原”,还是墨家将“十论”作为言辞判断依据的特点,都在墨家的论证系统内部保持着一致的信念。由此观之,墨家逻辑中显然在符合论的基础上更存在着融贯论的“真”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逻辑 符合论 融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家逻辑与科学思维
5
作者 杨武金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7-82,共6页
中国先秦时代由墨子及其弟子所创立的墨家逻辑,对中华民族优秀的科学思维传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墨家“三物逻辑”强调一个论证的论题要成立,必须满足故、理、类三个基本条件。通过对这三个基本条件作深入分析,发现逻辑和思... 中国先秦时代由墨子及其弟子所创立的墨家逻辑,对中华民族优秀的科学思维传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墨家“三物逻辑”强调一个论证的论题要成立,必须满足故、理、类三个基本条件。通过对这三个基本条件作深入分析,发现逻辑和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墨家学派的逻辑体现了他们具有明确的求故思维、立法思维和明类思维的基本特点。如果再深入考察,还会发现墨家具有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等思维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思维 墨家逻辑 科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与科学思想——以墨家逻辑对中国传统数学的影响为例
6
作者 刘邦凡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逻辑 中国 传统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家逻辑的新探索——评梁周敏的新著《墨家逻辑论》
7
作者 张斌峰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7-48,共2页
墨家辩学基本范畴的界定与体系的系统化构建,以及其逻辑类型特征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是墨家研究中争论最多,难度最大的一个领域。近代治墨者,在内忧外患,西学侵入滚滚而来的政治、文化态势中,尤其是在西方逻辑输入思潮的带动下,他们自然... 墨家辩学基本范畴的界定与体系的系统化构建,以及其逻辑类型特征的理解与把握,一直是墨家研究中争论最多,难度最大的一个领域。近代治墨者,在内忧外患,西学侵入滚滚而来的政治、文化态势中,尤其是在西方逻辑输入思潮的带动下,他们自然认为西方逻辑是成熟的、完善的逻辑。因此采用西方传统逻辑为参照系和“公度性”标准来套解墨辩,其结果难免削足适履,无法全面、充分、正确地揭示墨家辩学固有的内容与特点,从而使得墨辩的思想体系消融于西方传统逻辑之中。近代学者的这种以“西”释“中”,以“西”替“中”,“杂糅无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逻辑 墨家辩学 墨辩 新探索 传统逻辑 《墨经》逻辑 逻辑类型 《墨子》 参照系 西方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对西方逻辑、印度因明和墨家逻辑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彭漪涟 《江汉论坛》 1987年第11期43-47,共5页
章太炎对近代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他结合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潮及其有关论著,阐发了一些具体的逻辑原理,而且,也许还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用西方逻辑、印度因明来参照解释《墨经》等中国古典逻辑著作的基本内容,从而自觉地、... 章太炎对近代中国逻辑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他结合中国古代的名辩思潮及其有关论著,阐发了一些具体的逻辑原理,而且,也许还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用西方逻辑、印度因明来参照解释《墨经》等中国古典逻辑著作的基本内容,从而自觉地、系统地进行了世界历史上三种古老的逻辑科学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本文就是试图对章太炎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一墨家逻辑学、印度因明和西方逻辑学是世界文化史上三个古老的民族(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逻辑 墨家逻辑 中国古典逻辑 墨经 基本内容 逻辑原理 逻辑科学 逻辑思想 推理格式 中国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家逻辑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9
作者 张晴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5-38,共4页
侧重于与西方逻辑相同之处的对墨家逻辑的求同研究,揭示墨家学说中有较为丰富的逻辑思想,但也出现了曲解墨家理论的失误。侧重于与西方逻辑不同之处的对墨家逻辑的求异研究,初步揭示出墨家逻辑不同于西方逻辑的特点及其成因,但也存在把... 侧重于与西方逻辑相同之处的对墨家逻辑的求同研究,揭示墨家学说中有较为丰富的逻辑思想,但也出现了曲解墨家理论的失误。侧重于与西方逻辑不同之处的对墨家逻辑的求异研究,初步揭示出墨家逻辑不同于西方逻辑的特点及其成因,但也存在把墨家学说中的非逻辑理论当作逻辑研究的失误。在中国古代名辩学研究的基础上,可以深化墨家逻辑的研究,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两种错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逻辑 西方逻辑 中国古代名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名析理: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
10
作者 曾昭式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其所析之"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西方逻辑框架下的墨家逻辑和先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逻辑。这两点是建国17年研究中国逻辑史学者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逻辑观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芾荪 墨家逻辑 “辩名析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家逻辑研究的历史转型
11
作者 孙中原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14,共5页
古今墨家逻辑研究主体、对象、元语言工具、成果形态、层次、方法、作用、后果和评价等元性质,有根本差异。这些差异,是墨家逻辑研究历史转型、范式转换的标志和质变关节点。墨家逻辑现代研究,是在扬弃、超越古代研究的基础上,以崭新形... 古今墨家逻辑研究主体、对象、元语言工具、成果形态、层次、方法、作用、后果和评价等元性质,有根本差异。这些差异,是墨家逻辑研究历史转型、范式转换的标志和质变关节点。墨家逻辑现代研究,是在扬弃、超越古代研究的基础上,以崭新形态继承、弘扬墨辩逻辑精华,实现墨辩研究古代范式向现代范式的转换,它是中国逻辑研究范式推陈出新、新陈代谢的学术变革过程,分析古今墨家逻辑研究元性质的若干根本差异,有助于说明墨家逻辑研究历史转型的机理,促进墨家逻辑研究发展和古今中外逻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逻辑研究 历史转型 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墨家逻辑范畴的演进
12
作者 孙中原 《求是学刊》 1983年第3期14-23,共10页
关键词 墨家逻辑 后期墨家 经说 《墨经》 墨子 “法” “辩” 思维认识 演进 矛盾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逻辑观点看墨家对逻辑的用与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武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3-157,共5页
作为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的中国的墨家逻辑,既与西方逻辑存在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墨家学派在论证其兼爱学说的过程中,应用了前提不必真实的推论,这与西方关于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思想如出一辙,但墨家逻辑理论本身却... 作为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的中国的墨家逻辑,既与西方逻辑存在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墨家学派在论证其兼爱学说的过程中,应用了前提不必真实的推论,这与西方关于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思想如出一辙,但墨家逻辑理论本身却要求推理论证的前提必须为真实,这表明墨家逻辑在理论层面上尚属于一种论证逻辑或非形式逻辑,没有能够进一步发展出推理的前提不必为真的纯形式逻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逻辑 逻辑应用 逻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比较逻辑成为独立学科的合理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学立 张四化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9-142,共4页
比较逻辑的研究不仅包括不同时代逻辑间的比对、内在汇通,而且包括世界三大逻辑传统的透视性比较。比较逻辑学应当是建基于各种逻辑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 比较逻辑的研究不仅包括不同时代逻辑间的比对、内在汇通,而且包括世界三大逻辑传统的透视性比较。比较逻辑学应当是建基于各种逻辑之上的一门综合性理论学科,它以三大逻辑体系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有其特有的学科特性与学科视域、学科范畴。比较逻辑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汇通”,它有其特殊的“比较视域”。所以,它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逻辑 比较逻辑 墨家逻辑 印度逻辑 亚里士多德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奠基与中国逻辑史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汪奠基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学术研究的重心转移,由现代逻辑转向中国逻辑史。关于后者的研究,他既充分借鉴西方逻辑史的研究成果,又不为已有研究框架所囿,进而在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通过对中国... 汪奠基在20世纪中叶实现了学术研究的重心转移,由现代逻辑转向中国逻辑史。关于后者的研究,他既充分借鉴西方逻辑史的研究成果,又不为已有研究框架所囿,进而在20世纪的中国逻辑史研究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古代是否存在逻辑,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中国逻辑史的基本特征等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汪奠基系统阐述了其中国逻辑史观。汪奠基是中国逻辑史料学的早期开拓者,他不仅提出了若干构想,而且努力将相关构想付诸实践。墨家逻辑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汪奠基在这一领域亦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具体涉及墨家逻辑的历史地位以及对以往研究方法的反思,墨家逻辑的主要内容,墨家逻辑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奠基 中国逻辑史观 中国逻辑史料学 墨家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国庠与近代墨家辩学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张永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39,共7页
近代墨学研究,比较中外乃主要路径,成就之外,以比附为比较的现象处处可见。杜国庠对墨家辩学比较研究弊端的批评,多一语中的之言。同时确立了立足墨家辩学本身,从文字训诂、历史分析、先秦文化分析等方面探讨《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方法... 近代墨学研究,比较中外乃主要路径,成就之外,以比附为比较的现象处处可见。杜国庠对墨家辩学比较研究弊端的批评,多一语中的之言。同时确立了立足墨家辩学本身,从文字训诂、历史分析、先秦文化分析等方面探讨《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方法,这一"以墨家逻辑还诸墨家逻辑"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原则,正是比较中西时应坚守的基本轨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国庠 墨家辩学 比较研究 墨家逻辑还诸墨家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比较研究30年
17
作者 许锦云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92,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西逻辑比较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经历了继承发展、反思和总结三个阶段,在研究内容、方法、工具和结果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它经历了从注重求同到求同求异并重的研究过程,经历了从主要以传统逻辑为参照到以语言逻辑、数... 改革开放30年来,中西逻辑比较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经历了继承发展、反思和总结三个阶段,在研究内容、方法、工具和结果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它经历了从注重求同到求同求异并重的研究过程,经历了从主要以传统逻辑为参照到以语言逻辑、数理逻辑等多种现代逻辑思想为参照的研究过程,经历了对原典资料的挖掘整理及初步比较到对比较逻辑学元理论研究的过程,使中国逻辑史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内容经过肯定、否定、再肯定层层深入的研究更加清楚、纯化。中西逻辑比较研究一方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良好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比较研究中,其内容和元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注重选择恰当的参照系,以促进比较逻辑学的建立和中国逻辑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逻辑 亚里士多德逻辑 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中外逻辑思想对比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18
作者 彭漪涟 《江淮论坛》 CSSCI 1991年第5期77-82,共6页
中国近代,特别是十九世纪末和廿世纪初期,逻辑科学,主要是形式逻辑科学曾获得相对迅速的发展,一改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形式逻辑长期沉寂的局面。西方逻辑,主要是传统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被系统地评介;印度因明,随着晚清佛学的盛行,... 中国近代,特别是十九世纪末和廿世纪初期,逻辑科学,主要是形式逻辑科学曾获得相对迅速的发展,一改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形式逻辑长期沉寂的局面。西方逻辑,主要是传统的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被系统地评介;印度因明,随着晚清佛学的盛行,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视;中国古典逻辑,主要是墨家逻辑(或称墨辩逻辑),也结束了“汉晋以降,其学几绝,而书仅存。然治之者殊赻……”(孙诒让《墨子间诂》序)的境况,重新得到了发掘。而且,当时对这三种逻辑体系的研究,并不是孤立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思想 逻辑科学 中国古典逻辑 对比研究 形式逻辑 墨家逻辑 归纳逻辑 墨辩逻辑 演绎逻辑 逻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杜国庠先秦逻辑思想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曼东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87-91,共5页
先秦逻辑史是中国逻辑史的初创阶段,也是中国古代逻辑史上辉煌灿烂的阶段,堪与古希腊逻辑媲美。它奠定了中国逻辑的民族风格。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古代逻辑也日趋衰微。相对西方逻辑的发展,中国逻辑的发展则成为空白。20世... 先秦逻辑史是中国逻辑史的初创阶段,也是中国古代逻辑史上辉煌灿烂的阶段,堪与古希腊逻辑媲美。它奠定了中国逻辑的民族风格。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国古代逻辑也日趋衰微。相对西方逻辑的发展,中国逻辑的发展则成为空白。20世纪,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先秦逻辑 思想研究 中国古代逻辑 中国逻辑 《墨辩》 逻辑思想 墨家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 形式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墨家“以说出故”的推论性质和推论形式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云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50-58,共9页
墨家自墨子开始建立墨家学派的时候起,为了批判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并和道家、阴阳家和名家中的诡辩逻辑作斗争,就十分重视研究“辩”的理论和“辩”的技术(方法)。墨家学说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批判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墨... 墨家自墨子开始建立墨家学派的时候起,为了批判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并和道家、阴阳家和名家中的诡辩逻辑作斗争,就十分重视研究“辩”的理论和“辩”的技术(方法)。墨家学说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批判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墨家的理论大都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论基础上。《墨子》全书各篇中的大量论证,逻辑严密,推论准确,今天读来仍使人感到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后期墨家尤其对“辩”的理论和“推”的方法作了相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从《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一直到《大取》和《小取》(这六篇一般统称为《墨辩》),基本上完成了墨家逻辑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体系,所以一般也称墨家的逻辑为“墨辩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学派 政治伦理思想 墨家逻辑 墨辩逻辑 科学体系 《墨辩》 科学理论 批判力 逻辑严密 阴阳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