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消费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影响——基于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1
作者 杨宗之 伍婵提 彭世广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7-152,共6页
文章从数字化消费政策视角出发,利用2009—2023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借助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验证数字化消费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消费政策可促进经... 文章从数字化消费政策视角出发,利用2009—2023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借助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模型验证数字化消费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消费政策可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且这一结论已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升级水平较高地区,数字化消费政策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消费政策不但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升,还可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和提高创业活跃度来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据此,应多措并举深入开展数字消费行动,双轮驱动推动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因地制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消费政策 数字技术创新 创业活跃度 经济增长质量提升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基于西部地区85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庆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9,共9页
选取2011—2022年间我国西部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 选取2011—2022年间我国西部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影响最强,其次是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采用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发现这种影响存在非线性的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也较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科技创新和居民消费水平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但这些作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质量 科技创新 居民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活跃度与经济增长质量 被引量:3
3
作者 彭丹 高波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8,共12页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5个城市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且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的城市中,数字经济的正面作用更为突出。同时,城...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75个城市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且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的城市中,数字经济的正面作用更为突出。同时,城市的市场化水平和科教资源状况对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关系具有差异性影响,市场化和科教资源水平较低的城市受益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提高创新活力,从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对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增长质量 外部环境 产业结构升级 创新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平台债务、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质量 被引量:1
4
作者 岳明阳 刘穷志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83,共14页
融资平台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持续扩张的融资平台债务已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2009—2021年2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融资平台债务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融资平台举债对提升... 融资平台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持续扩张的融资平台债务已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2009—2021年2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融资平台债务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融资平台举债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在分维度指数上具有明显异质性。具体看,融资平台举债对社会状况改善、人力资本提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这三个方面有推动作用,但对经济效率与稳定、经济成果分配这两个维度的促进不显著。(2)融资平台债务扩张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3)融资平台债务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显著存在财政分权的门槛效应。随着财政分权程度加大,融资平台债务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平衡点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平台 地方债 财政分权 分税制 经济增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产业分工与经济增长质量
5
作者 王紫绮 彭丹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9,共14页
城市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的焦点之一,城市群模式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群层面的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的多中心空间... 城市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的焦点之一,城市群模式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群层面的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而城市群的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城市群形态多中心空间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城市群的产业分工水平显著缓解了城市群形态多中心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负向影响,并促进了城市群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的城市群形态多中心和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而在中西部地区,功能多中心空间结构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结论为理解城市群的经济动态提供了实证依据,未来应更加注重优化多中心空间结构,合理配置产业分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经济增长质量 形态多中心 功能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入新常态后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任保平 韩璐 崔浩萌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8,共6页
构建了内涵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从六个维度出发测度了进入新常态后2012年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并... 构建了内涵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以及国民经济素质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从六个维度出发测度了进入新常态后2012年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并通过对各省区数量和质量增长的对比得到增长数量偏离质量较大的省份。从分析可以看到,中国东部地区普遍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高质量型经济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则在产业结构、改革成果分配、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等方面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摸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 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楠 郭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68,共7页
通过经济增长质量测度指标的构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2000—2010年间天津市数据为例,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十年来天津市在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针对天津的测度结果,... 通过经济增长质量测度指标的构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2000—2010年间天津市数据为例,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十年来天津市在经济增长质量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针对天津的测度结果,提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 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统计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8
8
作者 樊元 杨立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有关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及统计议题显得格外重要。为此 ,试就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设置衡量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原则。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质量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上广深经济增长质量测度和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军超 杨文宇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3-151,共9页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从结构优化、稳健有效、民生共享、资源环境和创新素质等五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GPCA)对2000-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城的经济增长质量时序变化进行量化考...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从结构优化、稳健有效、民生共享、资源环境和创新素质等五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GPCA)对2000-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城的经济增长质量时序变化进行量化考察。测度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四城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均有大幅提升,四城间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性差异,但这种差距呈持续缩小的趋势。各城市应因城制宜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在关键着力点上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全局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经济增长质量分析:2000-2013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军超 杨文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5-217,共3页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从结构优化、稳健有效、民生共享、资源环境和创新素质五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0-2013年深圳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深圳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深圳... 本文根据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从结构优化、稳健有效、民生共享、资源环境和创新素质五个维度构建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0-2013年深圳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深圳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深圳应重点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需求结构、促进金融发展,注重收入分配公平,促进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 经济增长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增长质量的时空特征与动态演进:2000-2015 被引量:34
11
作者 韩海彬 李谷成 何岸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5,共11页
在构建农业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0年~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农业增长质量的时空特征,进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马尔可夫链模型,探讨中国农业增长质... 在构建农业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0年~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农业增长质量的时空特征,进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马尔可夫链模型,探讨中国农业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农业增长质量呈稳步上升态势,农业增长质量的变异系数大致呈"M"型变化趋势,农业增长质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增长质量的核密度曲线不断向右移动,且波峰高度持续降低,波峰形态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右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右偏程度有减弱趋势;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农业增长质量的核密度曲线由双峰分布形式逐步演变为单峰分布形式,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增长质量核密度曲线大体表现为单峰分布形式。(3) 中国农业增长质量分布状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动态演进是一个平滑的过程,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农业增长的动态演进过程存在"马太效应",但随着考察时长的增加,"马太效应"有减弱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增长 农业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质量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核密度估计 马尔可夫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评价——基于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1 位作者 曾先峰 杨洋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0,124,共10页
从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理论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测度的多层次评价模型;从宏观经济生产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经济效益三个层面探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通过西... 从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理论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效应测度的多层次评价模型;从宏观经济生产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经济效益三个层面探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通过西部地区不同层面经济数据,以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和DEA模型实证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生产率的影响,以动态偏离-份额空间模型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以企业跨期经济效益评价梯阶层次模型研究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战略 政策效应评价 经济增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业增长质量指数的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卫宁 赵彦云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4,共3页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进入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新发展时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强调经济重心向实体经济回归,重视国内制造业发展,意在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 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进入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新发展时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强调经济重心向实体经济回归,重视国内制造业发展,意在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国际国内形势凸现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提质增效的紧迫性。这些年中国工业增长质量如何?文章从工业增长目标框架出发,基于增长结果目标指向和增长驱动目标指向,建立工业增长质量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编制中国工业增长质量指数,对2005年~2013年中国工业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工业增长质量指数对认识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增长质量 工业增长质量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汇率甄别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中国省级样本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随洪光 余李 段鹏飞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73,共15页
本文测度了2001-2015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考察了FDI对增长质量的作用以及汇率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FDI整体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外商在华投资中可能存在着较大比例的非耐心资本。人民币汇率升值具... 本文测度了2001-2015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考察了FDI对增长质量的作用以及汇率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FDI整体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外商在华投资中可能存在着较大比例的非耐心资本。人民币汇率升值具有显著的FDI甄别效应,通过提高耐心投资份额改善了FDI的作用。经济联系紧密度越低,资本流动倾向越高,甄别效应越显著。汇率甄别主要在效率和可持续性渠道中改善了FDI的作用,在稳定性渠道中则没有显著影响。当汇率持续升值时,其在效率和可持续性渠道中的积极作用会迅速衰减,对资本流入的冲击还将引发稳定性渠道中强烈的负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实际有效汇率 汇率甄别 经济增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陕西省1998—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袁晓玲 景行军 +1 位作者 赵志华 徐凤敏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7,共6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到从要求"量"增长到追求"质"提升的新阶段。基于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提出评价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三大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到从要求"量"增长到追求"质"提升的新阶段。基于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提出评价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三大指数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的两大指标。利用陕西省1998—2014年的数据,定量分析陕西省经济的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区域经济发展 评价体系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偏向激励、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质量 被引量:26
16
作者 魏婕 许璐 任保平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8,共14页
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官员行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内生机制。中国官员由于任期限制会在有限时间内对政治激励做出强烈的反应,基本手段是通过利用财政倾斜支出偏向来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从短期和显性释放信号以获取优势,而对着... 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官员行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内生机制。中国官员由于任期限制会在有限时间内对政治激励做出强烈的反应,基本手段是通过利用财政倾斜支出偏向来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从短期和显性释放信号以获取优势,而对着眼于长期的经济增长质量缺乏兴趣,所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长期呈现不高的状态。同时基于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证实了我们的研究结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以追求经济增长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关键在于转变政府主导的增长机制;完善官员考核体系,特别是加大反映增长质量核心内容的考核指标,使得地方官员以民意为施政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地方政府行为 官员任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及传导路径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吴艳 贺正楚 +1 位作者 潘红玉 何平林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4-123,共20页
提出了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假说,采用Global Malmquist指数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算.结合2005年~2017年中国30个省市数据,采用两步GMM工具变量法对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进行检验.研究表明:1)总消费水平、城镇居民... 提出了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假说,采用Global Malmquist指数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算.结合2005年~2017年中国30个省市数据,采用两步GMM工具变量法对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进行检验.研究表明:1)总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且研发投入起到部分中介效应;2)总物质型消费、城镇居民物质型消费及农村居民物质型消费均显著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且研发投入起到部分中介效应;3)由于物质型消费的挤压,总服务型消费、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抑制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研发投入遮掩了这种负向影响;农村居民服务型消费受农村居民物质型消费挤压有限,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且研发投入具有部分中介效应;4)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阶段产业结构高度化对总消费水平、总服务型消费影响经济增长质量起着积极调节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总服务型消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城乡消费 经济增长质量 研发投入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分析(1978~2007)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丹鹤 唐诗磊 李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3,93,共5页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 利用中国1978~2007年的数据,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着重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增长;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是2.57%,并在2000年以后增幅有所回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质量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非农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3
19
作者 许恒周 吴冠岑 郭玉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1,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且当经济增长质量(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达到1.4087时,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逐渐减小;区域间的耕地非农化确实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即相邻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变动1%,会导致本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平均变动0.1627%。研究结论:系统地识别、评估区域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联动性,对于促进区域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非农化 经济增长质量 库兹涅茨曲线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0
20
作者 陶静 胡雪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5-96,共12页
环境的资源稀缺性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必然的矛盾;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应纳入政府规制的范畴。本文从经济增长的结构、效率、稳定性和持续性等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 环境的资源稀缺性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必然的矛盾;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应纳入政府规制的范畴。本文从经济增长的结构、效率、稳定性和持续性等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测算中国经济增长的分维度质量指数和综合指数,同时构建计量模型着重分析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①总体来看,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对提升中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且稳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分维度指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效率维度和持续性维度的改善,而对结构维度和稳定性维度无显著的促进作用。②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环境规制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为西部地区,而对东部地区无明显促进作用。③环境规制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会产生非线性的影响,即在环境规制强度较弱时,环境规制政策会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当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到一定水平时,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因此,在适宜的范围内增加环境规制强度,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还能提高要素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