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城中村”改造之谜:基于增长机器理论视角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郭友良 李郇 张丞国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50,共7页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 在广东省"三旧"改造的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再一次引发全社会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城中村"改造的利益分配关系。通过构建政治经济学的增长机器理论分析框架,将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政策的演变与各时期对应的猎德村改造方案相结合进行剖析,以期探讨改造背后主体的利益格局、权力关系以及合作关系变动的原因。城市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的目标是政治利益最大化,其实现有赖于对包括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在内的多元激励和约束的均衡,为此城市政府通过土地开发管理权对改造容积率进行控制,居于支配地位;村民聚焦于巨大的既得土地利益,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属性赋予其强大的谈判能力;开发商所获利益是房地产开发的平均利润,因为掌握改造的资金,其角色不可或缺。在上述利益与权力关系下,满足村与开发商的土地利益必然使改造容积率过高,主体间的合作空间非常有限。"城中村"改造的出路在于依法依规界定村民合法的土地利益,并采取规划手段降低改造容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 增长机器 集体土地精英 容积率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开发体制中的增长机器与转向 被引量:1
2
作者 贺东航 陈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41,256,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土地开发体制。土地开发体制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于地方政府在城乡土地配置中的持续在场,另一方面则依托“增长机器”实施以经营城市和土地开发为双目标的发展策略。这一体制在一定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土地开发体制。土地开发体制的形成,一方面有赖于地方政府在城乡土地配置中的持续在场,另一方面则依托“增长机器”实施以经营城市和土地开发为双目标的发展策略。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也带来了土地财政依赖、房价过快上涨等负面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逻辑发生了根本转变,从注重效率与速度转变为更加注重公平与质量,城市土地开发体制的运行逻辑也亟待转变,必须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开发体制 市场嵌入 增长机器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增长联盟与绿色绅士化的实证研究——以上海黄兴公园与世纪公园为例
3
作者 何盼 刘荃 陈蔚镇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130,共7页
援引绿色增长联盟的概念,以上海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时期中心城区2个新建大型城市绿地黄兴公园与世纪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2个个案空间生产过程的系统性差异,对中国绿色增长联盟的形成过程和背后存在的绿色绅士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研... 援引绿色增长联盟的概念,以上海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时期中心城区2个新建大型城市绿地黄兴公园与世纪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2个个案空间生产过程的系统性差异,对中国绿色增长联盟的形成过程和背后存在的绿色绅士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绿色增长联盟有效提升了中国城市绿地建设的效率与质量,同时增加了绿地周边地区绿色绅士化现象出现的几率。相较于西方绿色绅士化所批判资本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直接的空间资源剥削,中国绿色增长联盟背后的空间正义性挑战更多表现在空间维度上的社会空间分异,以及时间维度上的财富剥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增长联盟 绿色增长机器 绿色绅士化 空间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急治理中的城市复苏——增长激励与风险控制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姚尚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2,共7页
城市紧急治理是非常时期的治理中止行为,这一中止行为承认,城市的核心——普通劳动者遭遇了损失。NCP疫情摧毁了城市核心力量,深刻影响了长期作为增长机器的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暂时休克的城市机器同时面临着疫情防控与复工激励两个任... 城市紧急治理是非常时期的治理中止行为,这一中止行为承认,城市的核心——普通劳动者遭遇了损失。NCP疫情摧毁了城市核心力量,深刻影响了长期作为增长机器的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暂时休克的城市机器同时面临着疫情防控与复工激励两个任务要求:前者从社会风险的研判入手,以社会静止的临时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后者以社会活力的激励入手,修复紧急治理中被部分损害的社会自治性与市场自主性。在疫情防控的中后期,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从沿海到内地,不同地区的城市采取了积极而有差异的地方性措施,既尊重“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性,也显示了我国治理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与区域性差异。同时,这一治理转变过程也显示出多目标的地方治理容易造成信息不清、尺度不一、协作困难、末端弱化等不足,这些既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现实基础,也是国家治理发展的困难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增长机器 地区差异 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及其空间效应的检讨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京祥 吴佳 殷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30,36,共6页
中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在特定发展环境和特定土地使用规制体系中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分权化改革与土地市场化改革相叠合的产物,它强化了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的企业化治理特征。文章通过对南京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空间... 中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在特定发展环境和特定土地使用规制体系中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分权化改革与土地市场化改革相叠合的产物,它强化了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的企业化治理特征。文章通过对南京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空间演化的种种正、负效应,并运用城市增长机器理论剖析了政府在土地储备过程中对短期利益的述求。文章认为,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实施的土地储备制度具有极大的功利性,其对城市发展中的公共利益难以保障,并直接导致了政府行为的寻租,影响了城市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任何一项制度创新必须以综合效益作为其制度设计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储备 空间效应 城市增长机器 制度创新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隐喻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5
6
作者 成伯清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1,共7页
现代城市,无论是四处蔓延的外在空间还是置身其中的内在体验,都越来越令人难以捉摸。而使用隐喻,即以我们熟悉的经验领域的图式和形象来描述和叙述我们不熟悉的乃至无以名状的现象,是常见的认知和表征策略之一。事实上,针对城市,人类已... 现代城市,无论是四处蔓延的外在空间还是置身其中的内在体验,都越来越令人难以捉摸。而使用隐喻,即以我们熟悉的经验领域的图式和形象来描述和叙述我们不熟悉的乃至无以名状的现象,是常见的认知和表征策略之一。事实上,针对城市,人类已发明了诸多的隐喻,从"有机体"到"机器"再到"网络"等等。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隐喻之间的演变,就是在同一时期,也存在着不同隐喻之间的竞争。而占据主导地位的隐喻,不仅充当了想象的框架,也会限制对可能的发展策略的抉择。本文在追溯了城市隐喻的谱系之后,着重从增长机器和景观两个隐喻的角度,反思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潜在问题,尤其是增长联盟和辉煌意识形态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的深层影响。如何让城市真正成为适宜共同生活的家园,是我们在社会建设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急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隐喻 增长机器 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