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研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邸俊燕 孙红湘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5-128,共4页
本文选取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机制,并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2年我国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现象。数字消费水平的提升加速了区域经济... 本文选取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机制,并进行了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2022年我国各地区存在着明显的经济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现象。数字消费水平的提升加速了区域经济收敛速度,缩小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的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数字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区域经济收敛加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消费 区域经济收敛 异质性分析 经济增长收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卫东 冯雨佳 陈镜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9,共10页
共享型经济的发展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和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的11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将数字经济纳入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框架,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的... 共享型经济的发展对落后地区经济增长和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2013~2022年长江经济带的11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将数字经济纳入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框架,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呈明显的收敛态势,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收敛,且这一结论在替换空间权重矩阵及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2)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且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促进作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3)从空间维度来看,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促进作用在长江经济带上游城市影响最大,中游城市次之,下游城市最小;(4)从时间维度来看,2013~2022年期间长江经济带的收敛速度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且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缓冲期,2016年以后其促进作用才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增长收敛 长江经济带 异质性分析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动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型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牛冲槐 田莉 郭丽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6,共4页
已有研究关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方面的文献发现,目前学者们对拥有高新知识、掌握先进技能的科技型人才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在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分析和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科技型人才概念和... 已有研究关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方面的文献发现,目前学者们对拥有高新知识、掌握先进技能的科技型人才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在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分析和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科技型人才概念和科技型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样本数据分析了1978~2006年科技型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得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型人才聚集既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关键性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型人才 经济增长收敛 科技型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流动-经济增长收敛谜题”--基于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与检验 被引量:41
4
作者 侯燕飞 陈仲常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9,共9页
大规模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必将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人口流动是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是发散还是收敛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均产出出发,以Barro and Sala-i-Martin国际人口迁... 大规模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必将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人口流动是否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是发散还是收敛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均产出出发,以Barro and Sala-i-Martin国际人口迁移模型为理论基础,用数理分析方法推演出携带人力资本的人口流动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在稳态邻域内,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加快,同时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收敛速度减慢,最终导致区域经济相对发散。随后,本文借鉴DR模型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该模型既能预测内生经济增长发散性,又可以预测新古典经济增长收敛性。通过利用2005—2014年中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人口流动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2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3中国区域经济具有新古典经济增长收敛机制和内生经济增长收敛机制。这意味着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相矛盾,从而产生"人口流动-经济增长收敛谜题"。"收敛谜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政策效应、追赶效应、人力资本效应、收入转移效应和干中学效应。"收敛谜题"告诉我们,要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区域差距扩大的矛盾,发挥新古典经济收敛机制和内生经济收敛机制的作用,就必须提高国民整体人力资本水平、解决好就业市场体制问题和流动人口福利待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经济增长收敛 新古典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DR模型 收敛谜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收敛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6
5
作者 黄益平 王勋 胡岠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100,共10页
贸易摩擦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是学界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实证检验贸易与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绩效和经济增长收敛的异质性影响,并采用开放经济体增长收敛模型,考察“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及增... 贸易摩擦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是学界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实证检验贸易与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绩效和经济增长收敛的异质性影响,并采用开放经济体增长收敛模型,考察“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及增长收敛的决定因素,可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均GDP潜在增速将从5.5%逐渐下降到5.0%;由于老龄化导致人口增长逐渐由正转负,我国GDP潜在增速将从5.8%逐渐下降到5.0%。对外开放尤其是贸易开放是发展中国家成功向高收入经济体收敛的前提条件,城市化进程和人力资本积累会显著提高经济收敛能力,而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我国要进一步开放和改革国内市场,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老龄化冲击,发挥城市化和人力资本的“双引擎”作用,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贸易开放 金融开放 增长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资本、政府公共支出与省区经济增长收敛再检验——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颖 薄勇健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5,107,共13页
本文在测算1990-2005年31个省市的生产性公共资本存量基础上,通过研究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发现:非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公共资本却有利于省区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包含公共资本和公共支... 本文在测算1990-2005年31个省市的生产性公共资本存量基础上,通过研究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发现:非生产性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公共资本却有利于省区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包含公共资本和公共支出的结构变量的情况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新古典经济增长收敛趋势。上述结论为政府公共支出的增量规模与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借鉴。最后给出改变目前省区公共支出状况的政策建议,也将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支出 公共资本 经济增长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乔宁宁 王新雅 《西部论坛》 2010年第6期19-26,共8页
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而西部大开发后,区域经济增长由原来沿着均衡路径向稳态发展... 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而西部大开发后,区域经济增长由原来沿着均衡路径向稳态发展转变为发散性的增长;同时,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增长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发散迹象。可见,西部开发战略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态势,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收敛 条件Β收敛 绝对Β收敛 发散性经济增长 系统广义矩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竞争结构、空间依赖性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马大来 陈仲常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25,共12页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银行业竞争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国的银行竞争结构不仅主要存在着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同时也有空间异质性的表现...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利用中国2000-201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银行业竞争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中国的银行竞争结构不仅主要存在着空间依赖性的特征,同时也有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在控制了银行业竞争结构、金融深化、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人数等差异后,各省份的经济增长符合条件收敛假说,表明省际间银行业竞争结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增加对加快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快落后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缩小省际间银行业竞争结构差异,提升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度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增长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竞争结构 空间依赖性 经济增长收敛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的论争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启仿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0,共4页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假说自提出以来在经济学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并存在争议 ,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 ,但这一理论假说并没有因此失去其生命力 ,而是获得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表明 :1978~ 1990年 ...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假说自提出以来在经济学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并存在争议 ,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 ,但这一理论假说并没有因此失去其生命力 ,而是获得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表明 :1978~ 1990年 ,存在σ收敛格局 ,而 1990年以后不存在σ收敛 ;1978~ 2 0 0 0年 ,存在条件 β收敛趋势 ,但在收敛速度的测算上存在较大差距 ,且与发达国家的收敛速度相差甚远 ;绝对 β收敛趋势存在与否也存在着争议 ;普遍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在我国开始显现 ,但在其产生的原因上 ,观点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假说 检验方法 Σ收敛 Β收敛 俱乐部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丹丹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28-131,共4页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检验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相关文献层出不穷。本文依循国际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试图通过对经济增长收敛的纷繁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研究中国跨地区和跨产业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检验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相关文献层出不穷。本文依循国际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试图通过对经济增长收敛的纷繁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研究中国跨地区和跨产业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和总结,并介绍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从而为中国经济增长收敛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收敛 研究方法 研究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兆刚 葛方艺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127,共8页
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创新效率及空间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创新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不高... 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创新效率及空间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创新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我国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原因。我国创新效率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一个地区创新效率的变化并不是由该地区内部因素决定的,还会受到来自相邻地区的影响。创新效率及空间效应的提升可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收敛性,且随时间的推移收敛性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效率 空间效应 经济增长收敛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基于产出和收入双维度和多时段的SPDM模型检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文爱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6,共12页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镇居民收入较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具有更强的发散性;不论人均产出还是人均收入,在1992—2013年期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发散性,经济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示范效应与空间传递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冲击对邻近地区影响显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同时,也应不断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收敛 绝对Β收敛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 西部地区 经济产出差距 居民收入差距 空间示范效应 空间传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和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学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815-20818,共4页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变量指标,通过计算测度1996~2009年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利用全局Morans’I指数和空间联系局域指标(LISA)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聚集效应增强,集聚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变量指标,通过计算测度1996~2009年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利用全局Morans’I指数和空间联系局域指标(LISA)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聚集效应增强,集聚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不断拉大,经济增长收敛性在空间格局上表现出明显的苏南、苏北间发散和两大区域内部收敛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增长收敛 空间自相关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位数及傅立叶模型下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14
作者 徐胜 于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文章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分位数原理和傅立叶平稳性函数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29个省人均GDP变异系数进行σ-收敛分析,同时分别用分位数回归和傅立叶平稳性函数对经济增长做β-收敛和泰尔熵标准收敛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改革... 文章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分位数原理和傅立叶平稳性函数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29个省人均GDP变异系数进行σ-收敛分析,同时分别用分位数回归和傅立叶平稳性函数对经济增长做β-收敛和泰尔熵标准收敛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0年为第一阶段,该阶段普遍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1991~2003年为第二阶段,该阶段不存在收敛趋势;2004~2012年为第三阶段,该阶段存在较弱的收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傅立叶平稳性模型 经济增长收敛 Σ-收敛 Β-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思维 苟露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17-122,共6页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入参与全球分工进程,区域内新的空间地理结构和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逐渐建立。文章基于2003—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偏差校正LSDV法(LSDVC)和双向固定效应估计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功能分工...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入参与全球分工进程,区域内新的空间地理结构和产业分工协作体系逐渐建立。文章基于2003—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偏差校正LSDV法(LSDVC)和双向固定效应估计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功能分工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效应,并使用广义矩阵估计(GMM)加以检验。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空间功能分工水平显著提升且存在明显的时段差异;空间功能分工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U”型曲线关系,现阶段空间功能分工水平不足以抑制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功能分工 经济增长收敛 粤港澳大湾区 影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的动态变化:1978—2017年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文舸 刘洋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共11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现象较为明显。地区人均GDP增长不仅持续上升,而且水平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存在条件收敛现象,并且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显著。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增长收敛趋势愈发突出,2008...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现象较为明显。地区人均GDP增长不仅持续上升,而且水平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存在条件收敛现象,并且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显著。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增长收敛趋势愈发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未影响增长收敛的发展态势。未来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补上各地制度和要素的短板,积极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地区人均GDP增长收敛现象产生的一系列基础性因素,以实现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增长收敛 人均GDP 条件收敛 俱乐部收敛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少甫 陈哲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9,共11页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Barro和Sala-i-Martin建立的人口迁移模型为基础,分析中国及其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省际间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4-2015年全国和三大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收敛的,全国和中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Barro和Sala-i-Martin建立的人口迁移模型为基础,分析中国及其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省际间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4-2015年全国和三大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收敛的,全国和中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慢,东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人口流动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呈现负效应;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但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结构以及技术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东部地区开始出现劳动力过剩和技术溢出趋于饱和的现象;而中西部地区又因人才严重流失导致经济增长受到阻碍。因此,需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有利于人口流动合理科学的进行,使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经济增长收敛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扩大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了吗?——基于经济增长收敛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晓莹 赵春燕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基于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将人口老龄化引入经济增长收敛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区域间以及区域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缩小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且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qu... 基于2000—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将人口老龄化引入经济增长收敛模型,采用SYS-GMM方法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区域间以及区域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缩小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且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老龄化水平已跨过拐点的东部地区,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负,但对区域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不大,而在未跨过拐点的中西部地区,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正且缩小了区域内经济增长差距。在将来,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可能会导致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区域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收敛模型 SYS-GMM 劳动力流动 收入差距 政府财政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的空间非均衡及增长收敛性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查婷俊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1-114,共14页
“新基建”能否促进省域内空间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是关系到“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理论模型推导出“新基建”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理论假说,然后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据构... “新基建”能否促进省域内空间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是关系到“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理论模型推导出“新基建”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理论假说,然后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据构建“新基建”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广东省域内“新基建”的典型特征,最后基于β收敛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一方面,广东省域内“新基建”具有显著的非均衡特征,深圳、广州、佛山的“新基建”发展水平始终保持前列,其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要素基础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另一方面,“新基建”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非对称的促进效应,即对于经济增长相对落后的地区,提升“新基建”发展水平可以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从而产生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产业结构 空间差异 增长收敛 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技术扩散与经济增长:收敛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平 随洪光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9,共10页
本文从生产部门入手,引入国家间技术扩散的互动机制,得到技术扩散下均衡增长的重要结论——在小国经济条件下,若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最终收敛于统一速率;在大国经济条件下,若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世界各国的经济增... 本文从生产部门入手,引入国家间技术扩散的互动机制,得到技术扩散下均衡增长的重要结论——在小国经济条件下,若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最终收敛于统一速率;在大国经济条件下,若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向大国的增长速率收敛。对于影响收敛过程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在小国经济中,均衡增长速率的大小不仅与外生变量有关,还取决于扩散国的研发投入与扩散速度。当扩散国的技术优势地位十分显著时,整个世界的均衡增长率将会由该国决定,这就是大国经济条件下的情形。此时,吸收国的收敛速度与扩散国的研发投入、扩散速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技术扩散 互动机制 增长收敛 大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