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增长回归框架的空间计量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方超 黄斌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99,共9页
利用我国1996~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增长回归框架(M-R-W)检验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采用差分GMM、系统GMM的工具变量法以及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教育投入的增长与空间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教育投入的增长效应显著,对... 利用我国1996~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增长回归框架(M-R-W)检验教育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别采用差分GMM、系统GMM的工具变量法以及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教育投入的增长与空间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教育投入的增长效应显著,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性在11.3%~14.1%之间;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倒U关系则表明,我国存在扩大高等教育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上行通道,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中部地区教育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高于东部与西部地区;地理空间上的教育投入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态势,但区域自相关性上却存在显著差异,省域教育投入在地理空间上对临近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性为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投入 经济增长 空间效应 增长回归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规模在世界的地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动态分布与增长回归相结合的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牟俊霖 闫里鹏 齐晓雨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共10页
制造业乃国民经济之根本。本文在世界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基础上,研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规模在世界制造业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且领先优势不断增强;(2)以高储蓄率为支撑的高投资增长、... 制造业乃国民经济之根本。本文在世界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基础上,研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规模在世界制造业体系中处于领先地位且领先优势不断增强;(2)以高储蓄率为支撑的高投资增长、高出口增长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首要和次要优势,优良的基础设施水平是上述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3)以提升人力资本为基础的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逐步形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相对成本优势,帮助中国制造业走出工资上涨带来的绝对劳动成本优势丧失的困境;(4)科技创新不足、贷款利率和税收水平较高以及营商环境欠佳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劣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增加值 随机核动态分布 增长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β收敛研究:基于西部地区1952—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爱君 贾善铭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3-130,共8页
以经济收敛的增长回归法基本分析框架为基础,对西部地区1952-2007年经济增长的敛散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变量和虚拟变量的引入,分析了影响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因素。结论显示:西部地区并不存在明显的经济增长β收敛特性。改革开放和... 以经济收敛的增长回归法基本分析框架为基础,对西部地区1952-2007年经济增长的敛散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结构变量和虚拟变量的引入,分析了影响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的因素。结论显示:西部地区并不存在明显的经济增长β收敛特性。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实施后,经济的发散性增强。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到政策的侧重性和推行的同步性,推动西部地区形成合理经济增长速度下的收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Β收敛 条件Β收敛 增长回归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分析——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亮 刘金全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0年第9期3-7,共5页
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ing)方法,使用1990-2007年省际数据,对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的有效性和稳健性进行了识别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工业化推进速度、对外开放程度、东部区位优势、消... 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ing)方法,使用1990-2007年省际数据,对长期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的有效性和稳健性进行了识别和检验。研究结论表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工业化推进速度、对外开放程度、东部区位优势、消费能力和对内开放水平等6个解释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持续和稳健的影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决定因素。城市规模、中部区位优势和初始经济条件等3个解释变量对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此外,从解释变量对经济增长边际影响的程度来看,工业化推进速度变量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最强,其次是消费能力变量和对外开放程度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回归 模型不确定性 贝叶斯模型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消费对汇率增长效应影响的实证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彩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2-135,共4页
汇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方向一直备受争议,而政府消费对一个国家汇率的增长效应有很大影响。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政府消费对汇率增长效应的影响方向,然后建立模型,运用全球187个国家1970~200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GMM方法对模型进行估... 汇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方向一直备受争议,而政府消费对一个国家汇率的增长效应有很大影响。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政府消费对汇率增长效应的影响方向,然后建立模型,运用全球187个国家1970~200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GMM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所有国家的样本估计结果标明,政府消费比例越大,贬值对经济的增长作用越小。中高收入国家的消费比重对汇率的增长效应影响不大。对于正处在汇率调整期的我国,更应该充分考虑政府消费的影响,谨慎合理地制定我国的汇率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消费 汇率 增长效应 增长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贸易余额对汇率增长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全球187个国家的证据 被引量:1
6
作者 汪彩玲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5期39-44,共6页
汇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方向一直备受争议,而贸易余额数值的大小对一个国家汇率的增长效应有很大影响。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贸易余额对汇率增长效应的影响方向,然后建立模型,运用全球187个国家1970—200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GMM方法对模型进... 汇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方向一直备受争议,而贸易余额数值的大小对一个国家汇率的增长效应有很大影响。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贸易余额对汇率增长效应的影响方向,然后建立模型,运用全球187个国家1970—200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GMM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中高收入国家还是中低收入国家,均表现为贸易余额的数值越大,贬值的增长效应越大;贸易余额的数值越小,贬值对增长的影响越小。中低收入国家贸易余额对二者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于正处在汇率调整期的中国,应该充分考虑贸易余额对汇率增长效应的影响,谨慎合理地制定中国的汇率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余额 汇率 增长效应 增长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和运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立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28,共2页
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中,有代表性的工具莫过于经济增长回归法和经济增长核算法。两种研究工具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结合使用却很好的解决了一些问题。对计量问题的足够关注,可以从很多表面上矛盾的发现里找出一致性,从... 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中,有代表性的工具莫过于经济增长回归法和经济增长核算法。两种研究工具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结合使用却很好的解决了一些问题。对计量问题的足够关注,可以从很多表面上矛盾的发现里找出一致性,从而可以将增长核算法和经济发展回归法结合起来,去处理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核算法 经济增长回归 教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宇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123,共3页
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选取1996-2011年相关数据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以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检验可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选取1996-2011年相关数据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以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检验可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确实有促进作用,两者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经济增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 协整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广佛都市区城市扩展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童 姚士谋 +1 位作者 胡伟平 崔锋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37-746,共10页
可达性是连接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城市扩展具有指向性。利用Auto-Logistic回归的CLUE-S模型,预测区域发展与交通规划两种情景下2020年广佛都市区的城市扩展,分析了1982~2020年交通可达性格局演变与城市扩展特征,并在此基... 可达性是连接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城市扩展具有指向性。利用Auto-Logistic回归的CLUE-S模型,预测区域发展与交通规划两种情景下2020年广佛都市区的城市扩展,分析了1982~2020年交通可达性格局演变与城市扩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CLUE-S模型在城市扩展上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加入可达性因子有助于提高模拟精度;1982~2020年广佛都市区空间和时间可达性格局由双核心圈层结构演变为单核心圈层结构,且时间可达性格局有明显的交通主干道指向性;城市扩展强度与扩展差异逐渐拉大,预测2020年扩展区域集中在白云与花都交界处、天河黄埔一带、顺德部分乡镇;都市区由无序扩张转变为交通指向性,随着可被开发的土地的减少,交通指向性的影响减弱;初期的城市用地规模越大,交通可达性提高越显著,但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先行建设的开展,城市规模对交通可达性的正向影响减弱。未来侧重于完善站点的公共配套设施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佛都市区 可达性 城市扩展 增长回归模型 CLU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