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的增量/循环混合型模数转换器(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樊苗苗 张雅聪 +4 位作者 鲁文高 沈广冲 陈中建 孟祥云 刘三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9-723,共5页
为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设计了一个列并行的混合型模数转换器,转换过程分为两级:增量型转换器和循环型转换器,兼顾精度和转换速度的要求。电路在0.35μm XFAB工艺下设计,模拟电源为5 V,数字电源为3.3 V。此转换器可以转换0~3.2 V的电... 为红外焦平面阵列读出电路设计了一个列并行的混合型模数转换器,转换过程分为两级:增量型转换器和循环型转换器,兼顾精度和转换速度的要求。电路在0.35μm XFAB工艺下设计,模拟电源为5 V,数字电源为3.3 V。此转换器可以转换0~3.2 V的电压,输出数字信号为14 bit,时钟频率5 MHz时转换周期为27.6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 增量转换 循环型转换 冗余有效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振荡:窥探句法解析的时间进程
2
作者 戚睿盈 封叶 司富珍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304,共14页
在语言表型与神经机制之间寻找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映射问题(the mapping problem),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句法解析的神经机制尤具挑战性,这涉及到如何在神经活动中识别出对应于句法结构构建的过程,是人类语言能力之谜破题的关键。... 在语言表型与神经机制之间寻找对应关系,即所谓的映射问题(the mapping problem),是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句法解析的神经机制尤具挑战性,这涉及到如何在神经活动中识别出对应于句法结构构建的过程,是人类语言能力之谜破题的关键。近期神经振荡活动的相关研究不仅为句法解析过程中句法加工的心理现实性提供了有力证据,也展示了利用神经振荡来阐释句法解析过程的神经编码活动的可行性。而理论语言学最简方案有关句法计算的理论模型可以与神经科学中有关神经振荡的实验研究相互印证,通过此类研究可以窥探句法构建的时间进程。未来研究可集中于四方面:神经振荡与句法加工的更细粒度对齐;神经振荡的发生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神经振荡的变化模式;语言障碍神经生理基础及其康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振荡 语言理解 句法解析 最简方案 增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