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计算环境下高复杂度动态数据的增量密度快速聚类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赣浪 颜飞龙 潘家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7-290,共4页
针对传统的聚类算法存在开销大、聚类质量差、聚类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云计算环境下高复杂度动态数据的增量密度快速聚类算法。首先,依据密度对云计算环境下高复杂度动态数据进行聚类,从数据空间中找到部分子空间,使得数据映射至... 针对传统的聚类算法存在开销大、聚类质量差、聚类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云计算环境下高复杂度动态数据的增量密度快速聚类算法。首先,依据密度对云计算环境下高复杂度动态数据进行聚类,从数据空间中找到部分子空间,使得数据映射至该空间后可产生高密度点集区域,将连通区域的集合看作聚类结果;其次,通过DBSCAN算法进行增量聚类,并对插入或删除数据导致的原聚类合并或分裂进行研究;最后,在更新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核心状态数据的邻域中含有的全部核心数据进行处理,从插入或删除数据两方面进行增量聚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开销低、聚类速度快、聚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环境 高复杂度 动态数据 增量密度 快速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力岩石密度损伤增量及其数字图像 被引量:20
2
作者 丁卫华 仵彦卿 +1 位作者 蒲毅彬 廖全荣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61-64,共4页
用 CT图像定量分析岩石受力损伤破坏过程的难点 ,是难以知道岩石内部的绝对密度变化量。提出了密度损伤增量的新概念 ,推出了 CT数与密度损伤增量的定量关系式 ,并把 CT图像转换成密度损伤增量图像。通过与基于灰度变化的传统的 CT图像... 用 CT图像定量分析岩石受力损伤破坏过程的难点 ,是难以知道岩石内部的绝对密度变化量。提出了密度损伤增量的新概念 ,推出了 CT数与密度损伤增量的定量关系式 ,并把 CT图像转换成密度损伤增量图像。通过与基于灰度变化的传统的 CT图像分析方法比较 ,说明密度损伤增量图像的优越性在于不仅可定量分析受力岩石的损伤破坏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损伤过程 CT图像 密度损伤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函数域中差集与不可约多项式的一个注记
3
作者 蔺玉荣 吴家淼 +1 位作者 李国全 许贵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设F_(q)为q个元的有限域,r∈F_(q)\{0},A为由F_(q)[t]上某些次数严格小于N的多项式组成的集合.当差集A-A不含形如ω+r的元时,其中ω为F_(q)[t]中的首1不可约多项式,基于迭代序列,利用函数性质确定相关参数的范围,进而估计了A的大小.
关键词 函数域 迭代法 密度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函数域中与相交多项式相关的计数估计
4
作者 吴家淼 蔺玉荣 +1 位作者 李国全 许贵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设F_(q)[t]为q个元的有限域F_(q)上的多项式环,设h∈F_(q)[t][x]为一个相交多项式,A■F_(q)[t]为由一些次数小于N的多项式构成的集合.利用密度增量估计构造4元组序列,当A的密度适当大时,得到了方程x-y=z解数的估计,其中:x、y∈A,z∈h(F_... 设F_(q)[t]为q个元的有限域F_(q)上的多项式环,设h∈F_(q)[t][x]为一个相交多项式,A■F_(q)[t]为由一些次数小于N的多项式构成的集合.利用密度增量估计构造4元组序列,当A的密度适当大时,得到了方程x-y=z解数的估计,其中:x、y∈A,z∈h(F_(q)[t])\{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项式环 相交多项式 FOURIER分析 密度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单轴与三轴CT尺度裂纹演化过程观测 被引量:15
5
作者 仵彦卿 丁卫华 曹广祝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结合使用专用三轴压力仪与CT扫描仪,对砂岩和粉砂岩分别进行压缩试验并获得了系列CT图像。发现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时岩石试件均经历压密、扩容、CT尺度裂纹萌生、扩展、扩张、贯通和岩石宏观破坏阶段。在压密阶段和扩容阶段,CT图像无明... 结合使用专用三轴压力仪与CT扫描仪,对砂岩和粉砂岩分别进行压缩试验并获得了系列CT图像。发现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时岩石试件均经历压密、扩容、CT尺度裂纹萌生、扩展、扩张、贯通和岩石宏观破坏阶段。在压密阶段和扩容阶段,CT图像无明显变化。采用密度损伤增量定量描述细观裂纹演化的集合效应。在CT尺度裂纹演化阶段,从CT图像出发描述裂纹的空间位置、形态、运动方向分析CT尺度裂纹演化对于岩石变形和强度的影响。裂纹模式图可揭示CT裂纹演化的规律。CT裂纹演化的基本特点是扩展与扩张的交替性。三轴条件下CT裂纹与主应力夹角较大,裂纹面较平直,裂纹扩张困难,呈现剪切破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细观裂纹 分岔 密度损伤增量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的低压渍浸碳化法制备C/C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铁虎 杨峥 +1 位作者 郑修麟 乔生儒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本文采用"二次抽气"新工艺,对传统的LPIC法进行改进,制备出低成本高性能的C/C复合材料;提出了密度增量与浸渍次数之间的关系-2/3法则,使C/C复合材料的理论密度与实测密度非常接近;为定量预测C/C复合材料的宏观... 本文采用"二次抽气"新工艺,对传统的LPIC法进行改进,制备出低成本高性能的C/C复合材料;提出了密度增量与浸渍次数之间的关系-2/3法则,使C/C复合材料的理论密度与实测密度非常接近;为定量预测C/C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制备条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工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浸渍碳化 二次抽气 浸渍密度增量 2/3法则 碳/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细观损伤过程的CT动态观测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卫华 仵彦卿 +1 位作者 蒲毅彬 崔中兴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74-279,共6页
采用宏观轴向应力与密度损伤增量结合分析岩石细观损伤演化过程。根据 CT图像可以求得岩石损伤过程中任意应力阶段任意区域岩石密度损伤增量 ,首次将任意区域岩石压密和扩容定量化。岩石密度损伤增量不仅可以反映岩石损伤程度 ,而且可... 采用宏观轴向应力与密度损伤增量结合分析岩石细观损伤演化过程。根据 CT图像可以求得岩石损伤过程中任意应力阶段任意区域岩石密度损伤增量 ,首次将任意区域岩石压密和扩容定量化。岩石密度损伤增量不仅可以反映岩石损伤程度 ,而且可以描述岩石损伤演化过程。进一步讨论表明 ,岩石密度损伤增量场能圆满地刻画岩石细观损伤状态和岩石细观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细观损伤 密度损伤增量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城市化过程的波纹扩散规律--基于中国234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建新 杨圣兵 +6 位作者 石锐 袁满 任英健 叶菁 董贤慧 高燕 龚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30,共12页
研究目的:实证分析和定量模拟土地城市化过程的波纹扩散规律,为理解土地城市化过程,认识城市发展阶段、空间结构以及开展城市空间扩张模拟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34个地级市1990—2019年不透水面数据,采用圈层梯度分析... 研究目的:实证分析和定量模拟土地城市化过程的波纹扩散规律,为理解土地城市化过程,认识城市发展阶段、空间结构以及开展城市空间扩张模拟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34个地级市1990—2019年不透水面数据,采用圈层梯度分析法研究增量城市土地密度分布特征,验证土地城市化过程的波纹扩散规律,并选择高斯函数进行定量模拟。研究结果:(1)不同规模城市其土地城市化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波纹扩散特征,高斯模型拟合精度R2均值达到0.88;(2)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其土地城市化速度越快,空间分布也更为分散;(3)基于土地城市化过程的高斯拟合模型能较好地推导城市土地分布的宏观梯度递减模式,推导结果与观测结果相关性达到0.91(R2均值)。研究结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其土地城市化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波纹扩散规律,且可用高斯模型进行定量化表达和分析,这一规律是对既有城市空间理论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扩散规律 土地城市化 增量城市土地密度 高斯模型 城市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合料水泥浆体碳化规律的可视化和定量表征
9
作者 洪舒贤 彭毅 +3 位作者 姜荣嵘 范圣新 王煦 董必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4期581-591,共11页
掺入粉煤灰、矿渣后,水泥浆体的碳化规律变得复杂.一方面,加入掺合料会影响水泥浆体的孔隙结构.另一方面,掺合料部分替代水泥会导致水泥浆体内氢氧化钙的含量降低.为了解析这一复杂的过程,采用X射线成像技术追踪监测碳化龄期内样品的密... 掺入粉煤灰、矿渣后,水泥浆体的碳化规律变得复杂.一方面,加入掺合料会影响水泥浆体的孔隙结构.另一方面,掺合料部分替代水泥会导致水泥浆体内氢氧化钙的含量降低.为了解析这一复杂的过程,采用X射线成像技术追踪监测碳化龄期内样品的密度变化情况,以此研究矿物掺合料-水泥浆体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碳化演变规律,并结合热重测试(TGA)和压汞测试(MIP)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可视化且定量表征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浆体的抗碳化性能变化规律,掺合料水泥浆体的抗碳化性能高于水泥净浆(Ref组),而随着替代率的升高,粉煤灰水泥浆体(FA组)的抗碳化性能下降,矿渣水泥浆体(SLAG组)的抗碳化性能先上升后下降,二者的最佳替代率分别为10%和30%.掺合料-水泥浆体的抗碳化性能受到氢氧化钙含量变化和孔隙结构优化程度二者竞争关系的影响,仅单一方面的分析无法得到正确的碳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合料 密度增量曲线 孔径分布 定量表征 抗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