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改进 被引量:2
1
作者 赖力森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67,共2页
根据“培矮 6 4S”及恢复系的生育特性 ,通过合理安排播差期 ,选择好育性转换安全期 ,增大母本基本茎蘖苗 ,定向培育父母本 ,改进“92 0”喷施技术等有效措施的改进 ,使“培矮 6 4S”
关键词 增矮642两系杂交水稻 播差期 人工辅助授粉 制种技术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矮64S/R913高产制种技术
2
作者 李梅 吴献强 奉志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1期47-48,79,共3页
培矮64S/R913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育种中心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好等特性。本文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64S/R913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赖力森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5-87,共3页
根据“培矮 6 4 S”及恢复系的生育特性 ,通过合理安排播差期 ,选择好育性转换安全期 ,增大母本基本茎蘖苗 ,定向培育父母本 ,改进“92 0”喷施技术等有效措施的改进 ,使“培矮 6 4 S”
关键词 杂交 水稻 “培64S” 列组合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高产优质制种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华伟 张化兴 吕重宏 《湖南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13-15,共3页
培矮64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研究成功的水稻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能稳定等特点,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利用其配组选育出的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培杂山青、培两优288... 培矮64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研究成功的水稻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能稳定等特点,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利用其配组选育出的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培杂山青、培两优288、培杂青六矮等先锋组合具有高产、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 制种 6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矮64S/E3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5
作者 汪汉林 赵立武 文志平 《耕作与栽培》 2000年第4期20-22,共3页
培矮 6 4S/E32两年在湖南湘乡的试种表明 ,其叶片长、窄、直、凹、厚 ,株高 118~ 119cm ,株型紧凑 ,“源”足“库”大 ,耐肥抗倒 ,在湖南中部地区作连晚栽培 ,全生育期 12 8~130d ,产量 9.5t/hm2 左右。栽培技术上应早播早插 ,采用两... 培矮 6 4S/E32两年在湖南湘乡的试种表明 ,其叶片长、窄、直、凹、厚 ,株高 118~ 119cm ,株型紧凑 ,“源”足“库”大 ,耐肥抗倒 ,在湖南中部地区作连晚栽培 ,全生育期 12 8~130d ,产量 9.5t/hm2 左右。栽培技术上应早播早插 ,采用两段湿润育秧 ,秧田播种量 10 5~ 12 0kg/hm2 ,合理稀植 ,插 2 4丛 /m2 ,每丛插基本苗 6本。本田施N2 10kg/hm2 ,N P K为 1 0 .6 0 .8。其灌浆成熟期较长 ,后期应施适量N肥养根保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64S/E32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