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改进
被引量:
2
1
作者
赖力森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67,共2页
根据“培矮 6 4S”及恢复系的生育特性 ,通过合理安排播差期 ,选择好育性转换安全期 ,增大母本基本茎蘖苗 ,定向培育父母本 ,改进“92 0”喷施技术等有效措施的改进 ,使“培矮 6 4S”
关键词
增矮642两系杂交水稻
播差期
人工辅助授粉
制种技术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矮64S/R913高产制种技术
2
作者
李梅
吴献强
奉志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1期47-48,79,共3页
培矮64S/R913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育种中心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好等特性。本文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两
系
杂交
水稻
培
矮
64S/R913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
被引量:
1
3
作者
赖力森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5-87,共3页
根据“培矮 6 4 S”及恢复系的生育特性 ,通过合理安排播差期 ,选择好育性转换安全期 ,增大母本基本茎蘖苗 ,定向培育父母本 ,改进“92 0”喷施技术等有效措施的改进 ,使“培矮 6 4 S”
关键词
两
系
杂交
水稻
“培
矮
64S”
系
列组合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系杂交稻高产优质制种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
4
4
作者
肖华伟
张化兴
吕重宏
《湖南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13-15,共3页
培矮64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研究成功的水稻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能稳定等特点,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利用其配组选育出的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培杂山青、培两优288...
培矮64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研究成功的水稻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能稳定等特点,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利用其配组选育出的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培杂山青、培两优288、培杂青六矮等先锋组合具有高产、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
系
杂交
稻
制种
培
矮
6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培矮64S/E3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5
作者
汪汉林
赵立武
文志平
《耕作与栽培》
2000年第4期20-22,共3页
培矮 6 4S/E32两年在湖南湘乡的试种表明 ,其叶片长、窄、直、凹、厚 ,株高 118~ 119cm ,株型紧凑 ,“源”足“库”大 ,耐肥抗倒 ,在湖南中部地区作连晚栽培 ,全生育期 12 8~130d ,产量 9.5t/hm2 左右。栽培技术上应早播早插 ,采用两...
培矮 6 4S/E32两年在湖南湘乡的试种表明 ,其叶片长、窄、直、凹、厚 ,株高 118~ 119cm ,株型紧凑 ,“源”足“库”大 ,耐肥抗倒 ,在湖南中部地区作连晚栽培 ,全生育期 12 8~130d ,产量 9.5t/hm2 左右。栽培技术上应早播早插 ,采用两段湿润育秧 ,秧田播种量 10 5~ 12 0kg/hm2 ,合理稀植 ,插 2 4丛 /m2 ,每丛插基本苗 6本。本田施N2 10kg/hm2 ,N P K为 1 0 .6 0 .8。其灌浆成熟期较长 ,后期应施适量N肥养根保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
系
杂交
水稻
培
矮
64S/E32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改进
被引量:
2
1
作者
赖力森
机构
广东省罗定市农业局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67,共2页
文摘
根据“培矮 6 4S”及恢复系的生育特性 ,通过合理安排播差期 ,选择好育性转换安全期 ,增大母本基本茎蘖苗 ,定向培育父母本 ,改进“92 0”喷施技术等有效措施的改进 ,使“培矮 6 4S”
关键词
增矮642两系杂交水稻
播差期
人工辅助授粉
制种技术
改进措施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9.59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矮64S/R913高产制种技术
2
作者
李梅
吴献强
奉志高
机构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21期47-48,79,共3页
基金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资助项目"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选育"(农职科A040611)。
文摘
培矮64S/R913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育种中心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好等特性。本文介绍了该组合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两
系
杂交
水稻
培
矮
64S/R913
制种技术
Keywords
two- line hybrid rice
Peiai64S/R913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
被引量:
1
3
作者
赖力森
机构
广东省罗定市农业局
出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5-87,共3页
文摘
根据“培矮 6 4 S”及恢复系的生育特性 ,通过合理安排播差期 ,选择好育性转换安全期 ,增大母本基本茎蘖苗 ,定向培育父母本 ,改进“92 0”喷施技术等有效措施的改进 ,使“培矮 6 4 S”
关键词
两
系
杂交
水稻
“培
矮
64S”
系
列组合
制种技术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系杂交稻高产优质制种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
4
4
作者
肖华伟
张化兴
吕重宏
机构
怀化地区两系办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1998年第4期13-15,共3页
文摘
培矮64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研究成功的水稻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不育性能稳定等特点,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利用其配组选育出的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培杂山青、培两优288、培杂青六矮等先锋组合具有高产、优...
关键词
水稻
两
系
杂交
稻
制种
培
矮
64S
分类号
S51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培矮64S/E3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5
作者
汪汉林
赵立武
文志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湖南省湘乡市农业局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00年第4期20-22,共3页
基金
国家科技部"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95 0 0 1 0 1)"水稻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课题内容之一
文摘
培矮 6 4S/E32两年在湖南湘乡的试种表明 ,其叶片长、窄、直、凹、厚 ,株高 118~ 119cm ,株型紧凑 ,“源”足“库”大 ,耐肥抗倒 ,在湖南中部地区作连晚栽培 ,全生育期 12 8~130d ,产量 9.5t/hm2 左右。栽培技术上应早播早插 ,采用两段湿润育秧 ,秧田播种量 10 5~ 12 0kg/hm2 ,合理稀植 ,插 2 4丛 /m2 ,每丛插基本苗 6本。本田施N2 10kg/hm2 ,N P K为 1 0 .6 0 .8。其灌浆成熟期较长 ,后期应施适量N肥养根保叶 。
关键词
两
系
杂交
水稻
培
矮
64S/E32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0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改进
赖力森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矮64S/R913高产制种技术
李梅
吴献强
奉志高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两系杂交水稻“培矮64S”系列组合制种技术
赖力森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两系杂交稻高产优质制种的实践与认识
肖华伟
张化兴
吕重宏
《湖南农业科学》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培矮64S/E3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汪汉林
赵立武
文志平
《耕作与栽培》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