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血复明汤治疗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申进亮 庞国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08-2409,共2页
自拟通血复明汤,药用:当归9g,生地9g,赤芍9g,川芎9g,荆芥9g,防风9g,水蛭9g,全蝎9g,地龙9g,桃仁6g,红花6g,川牛膝30g,决明子15g,三七粉(冲服)3g,甘草3g治疗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随证加减,有是证用是药,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 自拟通血复明汤,药用:当归9g,生地9g,赤芍9g,川芎9g,荆芥9g,防风9g,水蛭9g,全蝎9g,地龙9g,桃仁6g,红花6g,川牛膝30g,决明子15g,三七粉(冲服)3g,甘草3g治疗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随证加减,有是证用是药,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温服。对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造成的玻璃体混浊、视网膜渗出、大片状出血及纤维血管膜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血复明汤 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通血化瘀 通络开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鉴定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
作者 金叶安琪 刘俊滨 +8 位作者 方翔 吴冠蓉 朱昊贤 陈欣雨 刘梦雅 廖铄鑫 李方芳 张学礼 孟倩丽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2-628,共7页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本研究蛋白质组学数据集(PXD046630)来自PDR患者的房水样本,两个转录组学数据集(GSE60436和GSE102485)来自PDR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差异表达...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本研究蛋白质组学数据集(PXD046630)来自PDR患者的房水样本,两个转录组学数据集(GSE60436和GSE102485)来自PDR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R软件鉴定,特别是limma和edgeR包。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PXD046630与GSE60436数据集的共同DEG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GSE102485数据集中的关键DEGs进行验证。利用qPCR方法对高糖、低氧条件下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候选生物标志物mRNA的检测验证。结果 从PXD046630和GSE60436数据集中共筛选出59个共有DEGs和26个核心基因。KEGG分析显示,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癌症中的蛋白聚糖、补体和凝血级联等6条通路在12个关键DEGs中富集。以AUC值大于0.900(CI≥95%)为标准将纤连蛋白1(FN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补体因子H(CFH)、核心蛋白聚糖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2(LRP2)确定为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FN1、CFH和LRP2的mRNA表达水平在高糖、低氧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显著上调。结论 FN1、CFH和LRP2可能是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它们在该疾病中的作用和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质组学 转录组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无灌注区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影响
3
作者 夏得喻 张金燕 +4 位作者 王明方 姜清敏 徐登瑞 石雅文 李秀云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纳入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原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PDR患者33例(33眼,单纯PDR组)及NVG患者30例(30眼,PDR合并NVG组)。使用SS-OCTA进行眼底检查,并使用ImageJ软件手动勾画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NPA边界。视网膜按照两种方式分区,不同的同心圆分区: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分为四个象限:颞上、颞下、鼻上和鼻下象限。统计两组患者各分层、各分区的NPA面积及缺血指数(ISI),比较两组患者SCP层和DCP层不同同心圆和不同象限的NPA和ISI差异,分析NPA的分布特点以及NPA对NVG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DCP层NPA面积、ISI均大于SCP层(均为P<0.001);PDR合并NVG组患者SCP、DCP层的NPA面积、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01)。(2)在颞上、颞下、鼻上、鼻下象限,PDR合并NVG组患者SCP层、DCP层的NPA面积和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和DCP层中,颞下象限的NPA面积最大(均为P<0.01)。(3)两组患者在SCP层及DCP层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DCP层中不同环形分区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经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CP层、DCP层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其他区域(均为P<0.05),环区9-12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均为P<0.05),其余环形区域的NPA面积、I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ISI与PDR继发NVG的风险均呈负相关(P=0.036、0.038)。D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和ISI增大是PDR继发NVG的危险因素,并增加其发生风险(P=0.029、0.028)。结论PDR患者DCP层鼻下象限的NPA面积和ISI增加是继发NVG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青光眼 无灌注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研究
4
作者 朱周华 田成源 +2 位作者 侯智杰 周怡纳 王斌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8-975,共8页
目的针对实际场景下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模型重要特征不易表达,真、假特征系数分布过于平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方法。方法首先采取删除图像不必要边界信息并使用基于Haar基函数... 目的针对实际场景下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模型重要特征不易表达,真、假特征系数分布过于平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方法。方法首先采取删除图像不必要边界信息并使用基于Haar基函数的离散小波变换来处理图像的方法,来提高图像的特征表达能力,凸显重要病灶特征;其次,对胶囊网络的卷积层进行改进,采用多分支结构提取视网膜图像的多尺度特征,并添加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封装并送入胶囊层中;最后,在动态路由中用sigmoid函数替代softmax函数,增强了模型的鲁棒性。结果所改进网络模型在节选并处理后的Kaggle公开数据集中测试准确率为98.62%。结论改进胶囊网络在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的任务中所取得的精确度高于当前其他先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识别 多尺度 小样本 胶囊网络 CB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DC1、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
5
作者 李林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0-65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PDR)组47例。另外选取50例本院收治的无DR眼底相关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NDR组,以及同期到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SDC1、FGFR3对DR患者PDR分期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探讨DR患者病变分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PDR组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SDC1、FGFR3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95%CI)分别为0.741(0.696~0.791)、0.839(0.794~0.889),两者联合评估的AUC(95%CI)为0.917(0.872~0.965),血清SDC1、FGFR3两者联合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均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AUC(均为P<0.05)。PDR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0.363,95%CI:1.357~4.115)、高脂血症史(OR=0.807,95%CI:1.427~5.519)、血清SDC1≥51.14μg·L^(-1)(OR=0.582,95%CI:1.818~7.058)、血清FGFR3≥4.27μg·L^(-1)(OR=4.870,95%CI:0.606~9.100)是DR患者病变分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血清SDC1、FGFR3水平变化与DR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DR进展的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疾病分 多配体蛋白聚糖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新宝 陈佳玉 +7 位作者 魏嘉洪 夏静 杨爱萍 陈春峰 李明芳 冯成 赵永旺 张敬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和对照组36例(40眼)。观察组采取个性化PPV,对照组采用传统PPV。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巩膜外加压比例,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后12个月视网膜复位率以及玻璃体内再积血(PVH)、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均比对照组低(均为P<0.05)。2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和行巩膜外加压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提高(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1 d、1周BCVA提高均不明显(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BCVA均提高(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以及PVH、DME和NVG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个性化PPV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提高手术效率,快速提升PDR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玻璃体切割术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手术时间 最佳矫正视力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进展与房水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任芳芳 陈菲 +7 位作者 付群 张向东 吴改萍 杨邵晴 宋影慧 李洋 来晶晶 余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疗效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行抗VEGF药物治疗的50例56眼DR患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疗效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行抗VEGF药物治疗的50例56眼DR患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30例36眼)和增生型DR(PDR)组(20例20眼)。DME组患者每月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1次,连续3次,每次注射前抽取房水;PDR组在行玻璃体切割术前1周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1次,在注射前抽取房水,并在行玻璃体切割术时再次抽取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每次抽取的房水内VEGF-A、胎盘生长因子(PLGF)、白细胞介素(IL)-1β、IL-23、IL-17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注射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检测,分析注射治疗前各细胞因子浓度与DR患者BCVA及CMT的相关性。结果DME组患者注射治疗前后比较,房水中VEGF-A、PLGF及IL-23浓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患者CMT值降低,BCVA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患者注射治疗后,房水中VEGF、PLGF、IL-1β、IL-23、IL-17A和TNF-α浓度均较注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治疗前,DME组患者房水中VEGF-A、PLGF及IL-23水平均高于PDR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注射治疗前,DME组患者中,VEGF与BCVA呈负相关(r=-0.767,P=0.004);VEGF与CMT呈正相关(r=0.662,P=0.019);VEGF与IL-23呈正相关(r=0.765,P=0.004)。PDR组患者注射治疗前各房水细胞因子之间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VEGF-A、PLGF、IL-23的浓度变化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抗VEGF治疗可使DME患者BCVA得到改善,CMT下降。房水中IL-23的表达水平可作为DR患者抗VEGF疗效的预测因子,为DR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房水 Luminex液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miRNAs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彤 吴松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微小RNAs(miRNAs)作为调节因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而其异常表达在多种疾病病理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微小RNAs(miRNAs)作为调节因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而其异常表达在多种疾病病理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s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死亡及血管新生等病理性过程来影响DR的发生发展。现对miRNAs在DR中发挥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DR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ICRORNAS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岩 刘佳 +1 位作者 齐朋承 王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5,共4页
背景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以挽救患眼残存的视功能,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控制对于手术的成功率影响较大.了解PDR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波动特点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PDR术眼的预后. 目的 研... 背景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以挽救患眼残存的视功能,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控制对于手术的成功率影响较大.了解PDR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波动特点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改善PDR术眼的预后. 目的 研究PDR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3-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PDR患者100例100眼,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8例,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参照第一次全国眼底病会议制定的分期标准,将PDR分为Ⅳ、Ⅴ、Ⅵ期.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身高、体质量、高血压病史、PDR分期、既往胰岛素使用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压、围手术期血糖、手术前后及不同术后体位的血糖水平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的PDR患者,术前0.5h血糖值相对较低(r=-1.64,P<0.05);HbA1c对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有影响(P<0.05);手术当天等待的时间越长,术后第1天晨起空腹血糖越高(r=0.54,P<0.05);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术后即刻血糖和术后第1天晨起空腹血糖越高(r=0.62、0.51,P<0.05);而术后体位主要影响术后即刻的血糖水平(r=1.10,P<0.05),视网膜玻璃体切割术后需要俯卧位的患者,其术后即刻血糖水平偏高;入院焦虑程度分别会影响入院时和术后第1天早、中、晚餐后2h血糖水平(r=0.13、0.07、0.05、0.10,均P<0.05),术前焦虑及术后即刻焦虑则导致相应时间点血糖的增加(r=0.14、0.16,均P<0.05).患者的焦虑程度与血糖波动存在明显的正相关(ρ=0.47,P<0.01).HbA1c正常者围手术期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均明显低于HbA1c升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DR患者保持较低的HbA1c水平,良好的医患沟通,适时辅以镇静药物,减少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和手术时间,可改善PDR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糖 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护理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杜敏 单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9-560,共2页
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护理,术后重点宣教体位护理,并予以科学的出院指导。术后无严重的感染病例发生,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
关键词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围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EG3通过调控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陈梅 李宗智 +2 位作者 秦学维 王利民 郑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19-1326,共8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通过调控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50只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0只构建糖尿病...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通过调控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X-2/PGE2/VEGF)信号通路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50只SD大鼠,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40只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共有32只大鼠建模成功,分为模型组8只、阴性对照组8只、MEG3过表达组8只、MEG3过表达+COX-2抑制剂组8只。观察各组大鼠病理组织学、血管通透性、糖脂代谢、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PGE2水平、COX-2/VEGF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DL-C、CAT、GSH-PX、SOD降低,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EG3过表达组HDL-C、CAT、GSH-PX、SOD升高,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MEG3过表达组相比,MEG3过表达+COX-2抑制剂组HDL-C、CAT、GSH-PX、SOD升高,血管通透性、TG、TC、LDL-C、IL-6、IL-1β、TNF-α、MDA、PGE2、COX-2、VEGF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LncRNA MEG3可通过调节COX-2/PGE2/VEGF通路,改善大鼠糖脂代谢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降低应激反应,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视网膜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血管通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牟林 张殷建 +3 位作者 董志国 吴佳俊 苏晓明 吴晓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中药组给予和营清脉饮和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评分(DRSS)、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安全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中药组有效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P<0.01)。治疗后中药组DR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能够改善NPDR患者的眼底症状,缓解黄斑水肿,提高视敏度,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并且能降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营清脉饮 羟苯磺酸钙 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粒蛋白Ⅲ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漫峤(综述) 李筱荣(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分泌粒蛋白Ⅲ(SCG3)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蛋白颗粒。其作为粒蛋白家族(granin家族)中的一员,通常被认为参与内分泌和神经分泌的调节活动,同时也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生成因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分泌粒蛋白Ⅲ(SCG3)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蛋白颗粒。其作为粒蛋白家族(granin家族)中的一员,通常被认为参与内分泌和神经分泌的调节活动,同时也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生成因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中发挥减轻视网膜血管渗漏和新血管形成的作用。除此之外,SCG3还与炎症因子、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在神经细胞中共表达。本文综述了目前对SCG3作为分泌颗粒蛋白以及其粒蛋白家族的认识,分析了SCG3在体内的分布,讨论了其在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认为SCG3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存在相关性,同时重点探讨了SCG3在DR中可能存在的作用及意义,特别是与微血管病变、炎症因子及视网膜神经变性相关的作用;通过比较SCG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信号通路与相关受体结合等方面的差异,对抗SCG3药物治疗DR的效果和优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粒蛋白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新生 血管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蔡丽 韩樱 +3 位作者 罗小林 吴柔 刘前超 王旋巾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4月—6月选取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5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4月—6月选取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5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缺乏DR相关知识、对DR存在认知误区、风险感知较低、认为糖尿病自我管理难度大;病人希望获得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同伴支持教育、心理健康支持、医护人员的专业支持。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2型糖尿病病人对DR的认知及需求构建病人支持系统,加强健康教育,重视病人的身心感受,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以改善病人对DR的认知,降低DR导致的视力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认知 健康教育 需求 研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5
作者 陶春德 冯玉沛 谢卓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0-2234,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络明目汤。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络明目汤。检测临床疗效、miR-15b、CTGF、VEGF、血流动力学指标(PSV、EDV、RI)、视野灰度值、CMT、血管瘤数、出血斑面积、BCVA、视网膜电图(明暗适应a波、b波振幅)、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iR-15b、PSV、EDV、BCVA、视网膜电图升高(P<0.05),CTGF、VEGF、RI、视野灰度值、CMT、血管瘤数、出血斑面积、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眼底病变,调节miR-15b、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络明目汤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 非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肺部疾病共患者的玻璃体注射治疗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倩倩 祝功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6-58,共3页
目的: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慢性肺部疾病共患者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的治疗响应。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从众多患者中筛选出20... 目的: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慢性肺部疾病共患者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的治疗响应。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从众多患者中筛选出20人同时慢性肺部疾病的人员,将他们选定作本次研究的重点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彻底的视力检查、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来比较治疗前后视网膜状况和视力变化。结果:研究指出,接受雷珠单抗治疗后的患者,其视力改善和黄斑水肿减退方面与非肺患者相比,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同时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而言,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肺部疾病 雷珠单抗 玻璃体注射 抗血管生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化瘀明目方对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宏真 马玉红 王绪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明目方对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明目方,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明目方对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明目方,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VEGF、IL-6、Ang-2、IL-23、HO-1、FBG、GLP-1、2 hPG、黄斑中心凹厚度、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6、VEGF、Ang-2、IL-23、FBG、2 hPG、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HO-1、GLP-1升高(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减小(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化瘀明目方可减轻气虚血瘀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术后康复,调节氧化应激失衡,控制血糖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瘀明目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眼底激光光凝术 气虚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韩琳娜 李一梅 谢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2-384,共3页
复方丹参滴丸通过保护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抗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等机制,发挥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治疗作用;与羟苯磺酸钙、杞菊地黄丸等药物相比,对NPDR的疗效更好;与其... 复方丹参滴丸通过保护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抗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等机制,发挥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治疗作用;与羟苯磺酸钙、杞菊地黄丸等药物相比,对NPDR的疗效更好;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对NPDR的疗效。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NPDR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生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丁国龙 谢安明 +2 位作者 雷剑琴 丁国鹏 胡亚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研究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intravitreal bevacizumab,IVB)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 目的研究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intravitreal bevacizumab,IVB)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术联合术前3~7 d给予IVB辅助治疗的严重PDR患者56例(63眼),分别于IVB及PPV术时收集两次房水,采用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方法测量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浓度;分析IVB后房水中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及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IVB后3~7 d,房水中VEGF浓度为(6.57±12.29)pg·mL^(-1),较术前(278.71±340.20)pg·mL^(-1)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浓度为(385.60±1099.47)pg·mL^(-1),较术前(298.87±1005.79)pg·mL^(-1)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及MCP-1浓度均高于术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VEGF、IL-6、IL-8及0MCP-1各细胞因子两两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PDR患者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可能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针对性降低VEGF浓度可以代偿性引起其他细胞因子浓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贝伐单抗 房水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原因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王叶楠 卢海 刘大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是导致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处...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是导致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305例2型糖尿病PDR患者305例305眼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4例14眼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的原因、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糖尿病PDR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者14例,发生率为4.6%,其中3例眼底病变为PDRⅣ期,4例为Ⅴ期,7例为Ⅵ期.14眼均经标准睫状体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均给予眼内激光光凝,1眼行巩膜外冷凝术,8眼行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首次玻璃体切割术后6眼视力提高,4眼术后视力无改变,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的时间为术后1~7d者9眼,术后8d~3个月者1眼,术后3~6个月者2眼,术后6个月以上者2眼.玻璃体再积血的原因主要为新生血管膜残留、激光光凝范围和强度不足、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糖浓度不稳定.5眼药物治疗后玻璃体积血吸收,9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最终9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13眼患眼视网膜复位,1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仍未复位.结论 PDR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残留、眼内激光光凝不充分及血糖水平控制欠佳有关.出血量较少的患者玻璃体积血可以自行吸收或可行药物治疗,出血量较大且持续不吸收的患者需要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增生 视网膜病变/治疗 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再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