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珠单抗辅助23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2
1
作者 章晖 叶波 +3 位作者 邱新文 兰丽霞 任旋 刘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23 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的改善、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4例(176眼)23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 目的探讨23 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难度的改善、手术并发症及疗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74例(176眼)23 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中2012年1月至12月92例(92眼)患者术前未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作为非注射组(A组)、2013年1月至12月82例(84眼)患者术前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 mL作为注射组(B组)。比较2组患者所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视力。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为(116.22±17.46)min,B组为(80.49±18.1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较大量出血20眼,占21.7%,B组较大量出血4眼,占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3,P〈0.05);A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4眼(26.1%),B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4眼(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4,P〈0.05)。术后随访期内,A组再出血8眼,其中4眼出现再增殖合并局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要再手术,B组未见再出血及再增殖的病例,视网膜均平伏。术后视力:A组为手动~0.3,B组为手动~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前、术后视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23 G玻璃体切割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并且术后没有明显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3 G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谢安明 王雅君 崔丽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纤维血管膜标本中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PDR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10例玻璃体手术中剥除的PDR膜,以1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膜及1例... 目的检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纤维血管膜标本中血管内皮祖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与PDR发生发展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法收集10例玻璃体手术中剥除的PDR膜,以10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膜及1例人视网膜为对照,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数及VEGF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DR膜包括中央部无血管区,间有少量细胞的纤维组织区和周边部富细胞区,PVR膜则为排列不规则的细胞散在分布于细胞外间质。10例PDR膜中均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5.90±1.83)个,而10例PVR膜中仅有1例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0.10±0.32)个,人视网膜未见血管内皮祖细胞。PDR膜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PDR膜中血管内皮祖细胞数与VEGF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性。结论血管内皮祖细胞与VEGF均参与了PDR新生血管的形成,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范传峰 王玉 +3 位作者 舒相汶 张华 盛艳娟 吴昌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估不同分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观察术后的视力和并发症情况,探讨其预后的差别。方法我院因PDR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300例(384眼),按PDR的分期将其分为Ⅳ期... 目的评估不同分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效果,观察术后的视力和并发症情况,探讨其预后的差别。方法我院因PDR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300例(384眼),按PDR的分期将其分为Ⅳ期、Ⅴ期和Ⅵ期3组,并将Ⅳ期患者根据行玻璃体手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和中晚期治疗组;比较各组间的视力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4眼中,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提高者有271眼(70.6%),其中Ⅳ-Ⅴ期171眼(85.5%),Ⅵ期100眼(54.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4,P<0.05);Ⅳ期的早、中晚期治疗组术后视力>0.05患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2.8%和6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5)。98眼发生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脱离,其中Ⅳ-Ⅴ其39眼,Ⅵ期59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能有效地控制PDR的病情,及时有效的玻璃体手术是挽救严重PDR患者有用视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积血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晓鹏 焦军杰 +2 位作者 王爽 李彦 刘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diabetic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56例(75眼),术后随访6~60(28.24±5.47)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提高者70眼(93.33%),视力不变者3眼(4.00%),视力下降者2眼(2.67%)。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3±9.2)mmHg(1kPa=7.5mmHg)、(17.1±7.3)mmHg、(19.2±8.5)mmHg,与术前的(12.7±6.1)mmHg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后囊膜混浊8眼,角膜轻度水肿5眼,前房渗出5眼,玻璃体再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提高较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行玻璃体切割术中两种联合术式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沈玺 钟一声 +1 位作者 焦秦 谢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6-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或晶状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和伴有累及后极部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牵拉...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或晶状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和伴有累及后极部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牵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术中出现医源性裂孔的PDR患者共76例(86眼),在行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2~3级核;46眼)作为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术组或超声乳化手术摘出晶状体保留后囊膜(3级核以上;40眼)作为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吸出术组,一期不植入人工晶状体;完成玻璃体手术后予硅油填充。术后观察的指标包括:视力、眼压、前囊膜或后囊膜混浊情况、虹膜新生血管、虹膜粘连情况、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05的为32眼、25眼,分别占69.6%和62.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出现高眼压眼分别为7眼和8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在各级囊膜混浊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中虹膜不同程度粘连于囊膜分别为5眼和6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术组中发生虹膜新生血管2眼,在晶状体切除术组中为5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2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或晶状体切除术,术后酌情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都是处理严重PDR合并白内障眼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玻璃体手术 晶状体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司霞 孙楚枫 +2 位作者 陈月 冯婉玉 封宇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73-78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对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术前...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对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术前IVC联合PPV治疗PD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数据提取。采用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个队列研究和10个病例对照研究,包含1 625例患者1 844眼。所有RCT文献质量评分均≥3,所有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NOS评分均≥5。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IVC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1,95%CI:1.21~1.42,P<0.001)。与单纯PPV组相比,术前IVC组可以缩短手术时间(MD=-21.11,95%CI:-26.39^-15.83,P<0.001),降低VEGF水平(MD=-15.33,95%CI:-19.40^-11.26,P<0.001),减少术中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和一过性眼压升高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IVC辅助PPV治疗PDR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PPV,并发症减少,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手术不同眼内填充物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陶勇 姜燕荣 黎晓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19-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后采用不同眼内填充物的效果。方法对451例(536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PDR连续性病例从视力预后、视网膜复位、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白内障形成... 目的研究玻璃体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后采用不同眼内填充物的效果。方法对451例(536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PDR连续性病例从视力预后、视网膜复位、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白内障形成、玻璃体再出血的角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依据术前或术中是否出现视网膜裂孔来选择眼内填充物,总的视网膜在位率92.54%;保留灌注液患者显示出更好的视力提高率(76.24%)和视网膜复位率(92.00%),低的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2.78%)和白内障发生率(8.11%),保留灌注液和填充其他填充物总视网膜复位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保留灌注液、填充气体、填充硅油的术后玻璃体再出血均以少量为主,以填充气体组的再出血率最低(10.14%)。结论术前或术中是否合并视网膜裂孔是PDR病例玻璃体手术选择眼内填充物的重要因素,PDRⅥ期并不是选择眼内填充物的指征,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术中医源性裂孔形成可以减少硅油或气体的使用,以避免二次手术硅油取出和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硅油 灌注液 膨胀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纤维血管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8
8
作者 郭长梅 惠延年 +3 位作者 王雨生 马吉献 阎峰 苏静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 m RNA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纤维血管性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术获得的 6例 ... 目的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 m RNA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纤维血管性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术获得的 6例 PDR的纤维血管性膜进行 CTGF m RNA的检测。结果  2例纤维血管性膜标记为阳性染色 ( ) ,4例为强阳性染色 ( ) ;每例标本随机计数 10 0个细胞中的阳性细胞数 ,取 6例标本的平均值 ,计算平均阳性率为 77% .阳性细胞多见于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新生血管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PDR纤维血管性膜形成过程中成纤维样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在 TGF-β等生长因子的刺激下 ,CTGF m RNA显著上调 ,CTGF参与了 PDR纤维血管性膜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原位杂交 纤维血管膜 视网膜前膜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9
9
作者 董敬远 刘瑶 吴晓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1-492,496,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硅油填充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3例(67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剥膜、眼内激光...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硅油填充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3例(67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剥膜、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或气体填充等,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单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3眼,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眼,术中注入硅油37眼。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改善52眼,11眼不变,4眼下降。术中眼内出血5眼;术后玻璃体积血2眼,视网膜上出血2眼,一过性高眼压14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白内障加重或形成13眼,后发性白内障形成6眼。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剥膜、眼内激光、硅油填充或气体填充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联合手术可避免再次行白内障手术,减少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0
10
作者 王萍 陈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24-827,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57例严重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康柏西... 目的观察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57例严重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30例30眼患者均于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4d后行23G玻璃体切割术,27例30眼行单纯23G玻璃体切割术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使用电凝止血的眼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5.4±15.8)min,短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的(107.0±1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0).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使用眼内电凝止血者的比例16.67%(5/30),明显低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P=0.02).2个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后视力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0.59,P=0.45;F时间=61.80,P<0.01).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术后平均BCVA(LogMAR视力)为0.95±0.46,较术前的1.37±0.45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P<0.01).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术后平均BCVA(LogMAR视力)为1.03±0.53,较术前的1.46±0.5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P<0.01).2个组术后平均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3,P=0.500).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20%(6/30),明显低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组为5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3,P=0.02).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组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PDR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康柏西普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敬花 李松峰 卢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67-1069,1073,共4页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58例(6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Ⅵ期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术中情况,根据术毕巩膜...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58例(6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Ⅵ期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术中情况,根据术毕巩膜切口有无缝合分为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两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眼压变化情况;观察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并行裂隙灯和间接眼底镜检查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d、7d、1个月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内术后1d、7d、1个月眼压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68眼(100%)视网膜均复位,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33眼(48.5%),视力不变12眼(17.6%),视力下降23眼(33.8%),手术前后的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手术时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期(38.25±6.01)m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79.15±8.34)min,术毕巩膜切口缝合51眼(75%),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 G 玻璃体切割术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宁宁 柳力敏 +4 位作者 万超 王建英 周赟 才娜 陈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3-1144,1150,共3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Ⅳ期合并少量玻璃体积血行激光治疗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8例(70眼)Ⅳ期PDR合并少量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38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Ⅳ期合并少量玻璃体积血行激光治疗与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8例(70眼)Ⅳ期PDR合并少量玻璃体积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38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ed photocoagucation,PRP)治疗,B组23例(32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2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变化,复查眼底彩色照片,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术后6个月,A组:治疗后视力不变19眼(50.0%),视力上升10眼(26.3%),视力下降9眼(23.7%);B组:治疗后视力不变5眼(15.6%),视力上升27眼(84.4%),无视力下降。术后6个月FFA检查结果显示:A组:FFA显示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黄斑水肿消退或部分消退11眼(28.9%),黄斑水肿加重16眼(42.1%),发生新的渗漏7眼(18.4%),玻璃体再次出血4眼(10.6%);B组:FFA显示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黄斑水肿消退或部分消退30眼(93.75%),无黄斑水肿加重,视网膜仍有渗漏2眼(6.25%),无玻璃体再次出血;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307±121)μm,与术前(428±151)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术后6个月B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205±69)μm,与术前(417±159)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5)。结论 PDRⅣ期合并少量玻璃体积血者,宜尽早行玻璃体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鹤南 李迅 +2 位作者 濮伟 陆岩 陈晓隆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0-833,83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IVB)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 目的系统评价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IVB)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术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电子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评价IVB对PDR玻璃体切除术影响的RCT。统计学分析使用Stata/SE 11.2,分析指标包括:手术中出血发生率、手术中眼内电凝使用频次和平均次数、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6项符合标准的RCT。结果显示:IVB组手术中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IVB组手术中眼内电凝使用频次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IVB组手术中眼内电凝使用平均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IVB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IVB组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前IVB能够有效的易化PDR玻璃体切除术,并且降低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仍需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联合术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詹冬梅 史琴 +1 位作者 哈玲芳 武淑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联合术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联合手术的患者95例(95眼),随机分为两组,术式1组49眼行白内障超声...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联合术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联合手术的患者95例(95眼),随机分为两组,术式1组49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玻璃体切割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式2组46眼行玻璃体手术中后路切除晶状体,保留前囊膜,前囊上睫状体沟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5个月~2.5 a。结果术式1组视力改善40眼(81.63%);术式2组视力改善28眼(60.87%),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8,P=0.025)。术式1组术后发生虹膜新生血管(iris neovascuiarization,INV)1眼;术式2组术后发生INV7眼,两组术后INV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2,P=0.02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不佳者多伴有明显的糖尿病黄斑水肿、硬性渗出或视网膜缺血。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术式1组12眼,术式2组5眼)、暂时性眼压升高(术式1组4眼,术式2组5眼)、葡萄膜炎表现(术式1组16眼,术式2组14眼)、玻璃体积血(术式1组4眼,术式2组6眼)、视网膜脱离(两组均为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式1组1眼,术式2组5眼)、后发性白内障(术式1组7眼,术式2组6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术式l组优于术式2组,其术后INV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率也较低;糖尿病黄斑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割术 晶状体切割术 虹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护理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杜敏 单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9-560,共2页
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护理,术后重点宣教体位护理,并予以科学的出院指导。术后无严重的感染病例发生,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辅助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冰 叶俊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2,共6页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眼部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玻璃体切除术(PPV)是治疗严重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PDR患者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异常增...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眼部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玻璃体切除术(PPV)是治疗严重玻璃体积血、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PDR患者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异常增高,使得玻璃体腔内和视网膜表面存在大量的新生血管,极易渗漏、出血,术中常常出现活动性出血而降低手术野的清晰度,降低操作精准度进而影响手术进程。在较严重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气/液交换可导致血小板的残留,术后再次出现机化膜的概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另外,新生血管可引起术后前房出血、再次玻璃体积血以及视网膜表面出血等,炎症、积血造成的术后高眼压,机化膜再次牵拉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也将随之而来,严重影响其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和远期预后。随着近几年抗VEGF药物的广泛临床应用,研究发现PPV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抑制新生血管的活动性,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发生,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就抗VEGF辅助PPV治疗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临床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英楠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71例(76眼)PDR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并对PDR不同分期患者的术后视力进行...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71例(76眼)PDR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并对PDR不同分期患者的术后视力进行对比,总结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结果术前视力:光感3眼,手动24眼,数指13眼,0.02~0.1者20眼,≥0.1者16眼;术后视力:光感1眼,手动6眼,数指16眼,0.02~0.1者10眼,≥0.1者43眼;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Ⅳ期、Ⅴ期、Ⅵ期患者中分别有20眼、18眼、16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5、0.036)。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伴硅油继发性青光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玻璃体再次积血,黄斑区及周围视网膜点状出血、渗出等。结论玻璃体切割术疗效明显,可改善大多数患者视功能,是治疗PDR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光凝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时倩倩 刘华 付蓉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72眼)PDR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对...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光凝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72眼)PDR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60眼)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应用全视网膜光凝术进行治疗。两组均行裂隙灯、验光、眼压、眼底等常规眼部检查,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同时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查P1波、N1波5环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等。结果观察组患眼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49.3±118.9)μm和(262.2±28.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136.4±17.8)μm,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眼的1环、2环的术后P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3环、4环、5环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P1波潜伏期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环、2环的P1波潜伏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环、4环、5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1环、2环的N1波振幅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环、4环、5环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患眼术后3环的N1波潜伏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环、2环、4环、5环的N1波潜伏期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N1波潜伏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PDR患者可显著改善视网膜的感光和传导功能,降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从而达到部分改善视力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光凝术 多焦视网膜电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盛国 谭湘莲 李湘黔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7-369,共3页
目的定量测定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中的浓度,探讨其在P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 目的定量测定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中的浓度,探讨其在P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量检测27眼PDR、5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5眼正常对照组玻璃体中CTGF的浓度。结果PDR组玻璃体中CTGF浓度(567.09±181.15)ng·L-1明显大于对照组(128.06±57.28)ng·L-1及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50.70±52.39)ng·L-1(P均<0.01)。PDR组中Ⅵ期患者玻璃体中CTGF浓度(706.17±88.78)ng·L-1大于Ⅳ期(349.20±110.60)ng·L-1及Ⅴ期(526.70±122.50)ng·L-1(P均<0.01)。结论PDR患者玻璃体中CTGF浓度升高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纤维膜的形成有关,CTGF在PDR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毅 梅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PDR患者120例(142眼),均给予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PDR患者120例(142眼),均给予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根据手术切口不同随机分为微创切口的观察组(60例70眼)和常规切口的对照组(60例72眼)。术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检测两组患者的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8.33%)、角膜混浊(3.33%)、虹膜粘连(1.67%)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6.6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视力较术前显著增加,角膜散光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视力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PDR能够促进视力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超声乳化术 微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