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特征及疗效分析
1
作者 李雪岩 程丽宇 +2 位作者 杨菁菁 胡蓉 徐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特征和疗效,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21年诊断为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6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有随访记录的100例患儿分为非手术组(66例)和手术组(3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目的分析儿童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特征和疗效,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21年诊断为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6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有随访记录的100例患儿分为非手术组(66例)和手术组(3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686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儿中男孩多见(455例,66.3%),最多分布于6~<10岁(249例,36.3%),声带息肉最常见(451例,65.7%)。非手术组和手术组长期有效率分别为63.6%和79.4%。22例声带息肉手术治疗患儿中7例术后复发,复发年龄为3~<10岁,复发中位时间为术后6月,均为男孩。所有声带囊肿患儿保守治疗均无效。结论儿童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更多见于男孩,年龄主要分布在6~<10岁,声带息肉最常见。声带息肉患儿小于6岁时首选保守观察,>10岁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声带囊肿患儿建议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 非手术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闪喉镜联合窄带成像内镜对声带增生性病变良恶性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丹 陈知己 +4 位作者 李晓光 杨贵军 莫海兰 周诗侗 方红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 探究频闪喉镜联合窄带成像内镜对诊断声带病变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以声音嘶哑为主诉、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发现声带增生性病变的60例(84侧声带)患者,均完善频闪喉镜及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 endosc... 目的 探究频闪喉镜联合窄带成像内镜对诊断声带病变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以声音嘶哑为主诉、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发现声带增生性病变的60例(84侧声带)患者,均完善频闪喉镜及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 endoscopy, NBI)内镜检查,对检查结果分别进行分级评估。然后由同一手术者分别进行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为主要评估指标,分析单一检查技术与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在良恶性诊断准确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84侧声带病变中,病理结果显示鳞状细胞癌18侧,原位癌4侧,重度异形增生4侧,轻/中度异形增生13侧,乳头状瘤/黏膜慢性炎症/增生/角化不全/角化过度45侧。频闪喉镜检测的灵敏度为53.06%,特异度为60.34%。NBI内镜检测的灵敏度为88.46%,特异度为89.66%。频闪喉镜结合NBI内镜检测的灵敏度为96.15%,特异度为94.83%。频闪喉镜、NBI内镜及两者联合技术对声带恶性病变诊断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95%CI:0.820~0.957)、0.943(95%CI:0.885~1)、0.970(95%CI:0.942~0.999),两者联合使用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一检查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频闪喉镜联合NBI内镜对声带增生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准确性优于单一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增生性病变 频闪喉镜 窄带成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喉微瓣手术后嗓音声学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政 熊素芳 +3 位作者 赵端仪 罗先文 岳奇俊 刘胜武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探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喉微瓣手术后的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10年6月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采用内侧或外侧微瓣技术对32例声带息肉、15例任克水肿和30例声带囊肿患者行手术治疗。于术后1周、1个月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并与对照组... 目的 探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喉微瓣手术后的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10年6月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采用内侧或外侧微瓣技术对32例声带息肉、15例任克水肿和30例声带囊肿患者行手术治疗。于术后1周、1个月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并与对照组(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周三组病例基频微扰(jit t er)、振幅微扰(s hi mmer)和谐噪比(H N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个月声带任克水肿及声带囊肿组的jit t er、s hi mmer和H N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声带息肉组jit t er、s hi mmer高于对照组(P <0 .05),H NR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声带任克水肿和声带囊肿患者喉微瓣手术后1个月嗓音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声带息肉患者术后1个月嗓音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需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 内侧微瓣技术 外侧微瓣技术 嗓音声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郎志强 魏兵 +3 位作者 步宏 张红英 李新军 陈卉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基底型细胞角蛋白(CK5、CK34βE12和CK14)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并结合肌上皮标记、超微电镜对普通型导管增生的细胞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28例导管普通...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基底型细胞角蛋白(CK5、CK34βE12和CK14)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辅助诊断价值,并结合肌上皮标记、超微电镜对普通型导管增生的细胞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参照2003年WHO乳腺疾病分类的诊断标准筛选出28例导管普通型增生(UDH)、10例不典型增生(ADH)和25例导管原位癌(DCIS)。所有病例均进行CK5/6、CK34βE12、CK14、CK8、浕SMA、calponin和p63的免疫组化染色。4例UDH和1例DCIS通过电镜观察其增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CK5/6在UDH、ADH和DCIS增生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10.0%和0。CK34βE12和CK1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和82.1%(UDH)、20.0%和30.0%(ADH)、24.0%和28.0%(DCIS)。所有UDH的增生细胞均不表达浕SMA、calponin和p63。电镜观察显示UDH和DCIS的增生细胞中未发现符合肌上皮超微特征的细胞存在。结论基底型CK有助于UDH和ADH/DCIS的鉴别诊断,其中CK5/6较CK34βE12和CK14特异性更高。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支持UDH的增生细胞含有多种成分,包括定向干细胞、腺中间细胞和腺终端细胞等,但未发现具有肌上皮特点的细胞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型细胞角蛋白 CK5/6 乳腺增生性病变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喉镜和纤维喉镜下摘除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9
5
作者 黄茂华 黄敏 +3 位作者 黄青平 陈小宏 肖利 陈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06-1106,共1页
关键词 电子喉镜 纤维喉镜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 围手术期 护理 手术摘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单伟伟 罗雪珍 +3 位作者 宁程程 张箴波 顾超 陈晓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研究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就诊且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例233例。其中单纯性增生103例、复杂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20例、Ⅰ型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增生... 目的研究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就诊且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例233例。其中单纯性增生103例、复杂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20例、Ⅰ型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增生紊乱56例。另以正常生育期健康女性38例为正常对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脂、血糖与胰岛素等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回归等相关分析。结果体质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1-IR)是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当HOMA1-IR≥2.8809时,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42(P=0.013)、19.78(P=0.007)、35.22(P=0.002)和30.59(P=0.012)。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子宫内膜增生紊乱均存在一定比例的代谢综合征。结论代谢异常广泛存在于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子宫内膜增生紊乱中,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很可能是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发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ER、Ki-67和cyclin D1的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成军 张庆慧 +3 位作者 张廷国 李红 王妍 刘志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ER、Ki-67和cyclin D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对56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进行ER、Ki-67和cyclin D1染色标记。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仅有散在的少数上皮细胞呈ER阳性表达。在... 目的探讨ER、Ki-67和cyclin D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对56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进行ER、Ki-67和cyclin D1染色标记。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仅有散在的少数上皮细胞呈ER阳性表达。在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中ER表达比正常乳腺组织增加,但ER阳性细胞呈不连续分布,阳性细胞间有较多的阴性细胞。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和低级别原位导管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中ER表达比UDH明显增加(P<0·05),ER阳性细胞呈连续的片状分布,阳性细胞间较少或没有ER阴性细胞。ADH和低级别DCIS中ER表达较高级DCIS显著(P<0·01)。DCIS中Ki-67和cyclin D1表达高于UDH(P<0·05),并与UDH、ADH和DCIS的组织学分组呈正相关(r=0·352,P<0·05和r=0·390,P<0·05)。正常乳腺组织中上皮细胞内无ER和Ki-67同时表达。在UDH中有极少数上皮细胞ER和Ki-67同时表达,而在ADH和DCIS中ER和Ki-67同时表达的细胞明显增加。结论从正常乳腺组织到UDH、ADH、低级DCIS的恶性转化过程中伴有ER表达的逐渐增高。ER过度表达及ER和Ki-67在上皮细胞内同时表达可能是某些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雌激素受体 KI-67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切除标本内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免疫表型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婷婷 孟刚 龚西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8,共8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切除标本内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浸润癌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浸润性导管癌切除标本内有较多癌旁组织的病例36例和同期乳腺良性病变28例(对照组),选用CK5、CK34βE12、S100蛋白、SMA、CK8、Ecad、cer... 目的探讨乳腺癌切除标本内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浸润癌的关系。方法筛选出浸润性导管癌切除标本内有较多癌旁组织的病例36例和同期乳腺良性病变28例(对照组),选用CK5、CK34βE12、S100蛋白、SMA、CK8、Ecad、cerbB2等7种抗体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乳癌组36例中28例伴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单纯或复合出现的病变包括:普通性导管增生7例,柱状细胞病变12例,不典型导管增生4例,导管原位癌24例,伴两种以上病变者10例,4种病变同时存在者2例。对照组中计普通性导管增生23例,柱状细胞病变9例。免疫组化提示CK5在旺炽型UDH中腺系上皮细胞有大量表达,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其表达明显降低直至完全失表达;CK34βE12表达类似于CK5,但较CK5为强,二者并不完全重合;S100蛋白表达于肌上皮细胞和增生的腺系上皮细胞,其在UDH的腺系上皮中的表达近似于CK34βE12,却不表达SMA;在24例高级DCIS中,11例肌上皮对S100蛋白的反应性先消失,但对SMA仍呈强反应;Ecad在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中出现再表达和(或)阳性等级升高;cerbB2在高级DCIS和IDC中呈清晰的膜表达。结论77.87%浸润性导管癌伴有不同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这些病变不仅形态学表现不同,且免疫表型有异,可据此协助诊断与鉴别诊断。仅据对活检诊断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患者长期随访而得出的后来发生浸润性乳腺癌危险度的结论,与当初诊断的病变并无直接相关,而更可能与当初残留或后来发生的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与显微镜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切除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曹先友 程振安 朱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4-265,共2页
目的比较内窥镜与显微镜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2月~2010年2月在内窥镜(56例)与显微镜下(53例)手术切除声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比较,内窥镜组治愈51例(91.07%),好转... 目的比较内窥镜与显微镜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2月~2010年2月在内窥镜(56例)与显微镜下(53例)手术切除声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比较,内窥镜组治愈51例(91.07%),好转3例(5.36%),无效2例(3.57%),总有效率96.43%;显微镜组治愈48例(90.57%),好转2例(3.77%),无效3例(5.66%),总有效率94.34%,两种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与显微镜下切除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疗效无差异,无手术显微镜或声带暴露困难时可使用内窥镜完成此类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喉镜 显微镜 内窥镜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及术后发声矫治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妙丽 张江平 +1 位作者 张向红 樊玉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 探讨纤维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效果以及术后发声功能矫治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 2 6 5 7例患者采用日本OlympusBFYEPYXT30纤维喉镜经鼻腔行纤维喉镜检查并手术 ,术后 2周复诊。对 2 0 3... 目的 探讨纤维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效果以及术后发声功能矫治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 2 6 5 7例患者采用日本OlympusBFYEPYXT30纤维喉镜经鼻腔行纤维喉镜检查并手术 ,术后 2周复诊。对 2 0 3例发声方法不正确的患者进行发声功能矫治 ,对 17例术后完全失声者采用颈部推拿及喉针治疗。结果  2 6 5 7例患者治疗后半个月复查 ,痊愈 2 4 34例 ,占 91.6 % ;有效 2 0 3例 ,占 7.6 % ;对 2 0 3例有逆呼吸和高位呼吸患者行功能矫治后 1个月、3个月、半年复诊 ,效果明显。对 17例术后完全失声者经颈部推拿及喉针治疗 ,治疗后 1周检查已痊愈。结论 纤维喉镜下治疗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方法简便 ,疗效好 ,术后进行发声矫治以纠正错误的发声方法 ,对于巩固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 良性增生性病变 纤维喉镜 发声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淋巴增生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8
11
作者 鲜军舫 王振常 +1 位作者 张征宇 何立岩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淋巴增生性病变 眼眶肿瘤 影像学诊断 鉴别诊断 眼附属器 占位性病 淋巴组织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在检测淋巴结增生性病变组织EB病毒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琳琅 肖莎 曹长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84-385,共2页
PCR技术在检测淋巴结增生性病变组织EB病毒中的应用郭琳琅肖莎曹长安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病理科,广州510282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何杰金淋巴瘤(HL)、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组织细胞... PCR技术在检测淋巴结增生性病变组织EB病毒中的应用郭琳琅肖莎曹长安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病理科,广州510282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何杰金淋巴瘤(HL)、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和非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肿瘤 增生性病变 EB病毒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方法治疗不良烤瓷冠引起的牙龈增生性病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雷 石旭旭 +1 位作者 朴国宾 张天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1-345,共5页
目的:应用高频电刀、CO2激光、微波热凝及传统牙龈成形术治疗由不良烤瓷冠引起的牙龈增生性病变,观察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48例不良烤瓷冠引起的牙龈增生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电刀组、CO2激光组、微波热凝组及传统... 目的:应用高频电刀、CO2激光、微波热凝及传统牙龈成形术治疗由不良烤瓷冠引起的牙龈增生性病变,观察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48例不良烤瓷冠引起的牙龈增生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电刀组、CO2激光组、微波热凝组及传统牙龈成形术组,每组各37例,分别应用上述4种方法进行治疗,恢复重建牙龈生理功能和外观,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美学效果。结果:①与传统牙龈成形术组比较,高频电刀组、CO2激光组及微波热凝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愈合快、感染率低(P<0.01或P<0.05)。②4组患者术后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及改良出血指数(mBI)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且高频电刀组、CO2激光组及微波热凝组患者术后GI明显低于传统牙龈成形术组(P<0.05)。③高频电刀组、CO2激光组及微波热凝组患者1年后有效率分别为97.3%、94.6%及9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但均高于传统牙龈成形术组(89.2%)(P<0.05)。结论:采用高频电刀、CO2激光、微波热凝治疗不良烤瓷冠引起的牙龈增生性病变效果确切,效果优于传统牙龈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增生性病变 高频电刀 CO2激光 微波热凝 牙龈指数 龈沟出血指数 改良出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预防眼内增生性病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晓辉 王万杰 +2 位作者 郑燕林 蒋纪恺 曾庆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65-266,共2页
目的 探讨用水蛭素预防眼内增生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建立实验性眼外伤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在实验组玻璃体腔内注入小剂量水蛭素 (每只眼 10 U ) ,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组 ,分别观察 2组 1、3、5、7、14d玻璃体混浊及眼底... 目的 探讨用水蛭素预防眼内增生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建立实验性眼外伤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在实验组玻璃体腔内注入小剂量水蛭素 (每只眼 10 U ) ,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组 ,分别观察 2组 1、3、5、7、14d玻璃体混浊及眼底增殖膜形成情况。结果 实验组 1、3、5 d玻璃体混浊及眼底增殖膜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水蛭素对眼内增生性病变形成早期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眼内增生性病变 PVR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教师嗓音主客观评估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文俊 何霞 +2 位作者 于文永 郑智英 王斌全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0-33,共4页
目的利用主客观评估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教师的嗓音质量,分析其嗓音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8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教师为嗓音障碍(VD)组,同期就诊无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102例教师为非嗓音障碍(NVD)组,利用嗓音声学分析、嗓音障碍指数... 目的利用主客观评估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教师的嗓音质量,分析其嗓音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8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教师为嗓音障碍(VD)组,同期就诊无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102例教师为非嗓音障碍(NVD)组,利用嗓音声学分析、嗓音障碍指数量表及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教师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搜集整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VD组嗓音声学参数基频微扰和振幅微扰显著高于NVD组,嗓音障碍严重指数和最长发音时间显著低于NVD组,嗓音障碍指数量表功能、生理和情感评分均显著高于NVD组(均P<0.05);教龄、职业层次、平均课时数、课堂学生数、吸烟量、饮酒量、辛辣刺激食物等为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包括多个危险因素,嗓音主客观联合评估能全面评价教师患者的嗓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 嗓音声学分析 嗓音障碍指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肿瘤和增生性病变中GST-π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海燕 方军 +2 位作者 高宝辉 谢小志 谢丽微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17-518,共2页
目的 :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 π)与 p53蛋白在肠道肿瘤和增生性病变中表达及相互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3例肠腺癌 ,1 5例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 ,2 4例肠腺瘤和 1 0例肠息肉病变组织中GST π与 p53蛋白的表达情... 目的 :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 π)与 p53蛋白在肠道肿瘤和增生性病变中表达及相互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3例肠腺癌 ,1 5例肠腺瘤伴不典型增生 ,2 4例肠腺瘤和 1 0例肠息肉病变组织中GST π与 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33例腺癌中GST π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达 87 88%和 84 55 % ,与其他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腺瘤伴不典型增生组的表达率也较高为 80 %和 66 67%。结论 :在肠道良性增生性病变的早期就可以有GST π与p53蛋白的表达 ,随着细胞增生的明显及不典型增生到恶性变 ,表达率显著增高 ,说明GST π与p53蛋白的表达在肠道病变中与细胞的异型性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肿瘤 增生性病变 GST-Π P53 不典型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癌中树突状细胞的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谷彦军 马鸿达 +1 位作者 古强 王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检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微小浸润性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和T细胞的 分布状况和浸润密度,探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和两步法对16例正常 副乳腺、58... 目的 检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微小浸润性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和T细胞的 分布状况和浸润密度,探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和两步法对16例正常 副乳腺、58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4例微浸润导管癌及67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标本进行S 100蛋白+DC、HLA DR+DC、CD1a +DC(DC三参数)及CD45RO+T细胞的浸润密度检测。结果 浸润癌中DC三参数浸润密度均高于其它病变组织(P< 0.05)。导管原位癌、微浸润癌及浸润癌组织中CD45RO+T细胞浸润密度均高于其它病变组织(P<0.05)。DC三参数间及 其与CD45RO+T细胞间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DC浸润密度随增生性病变加重而逐渐增高,发展为浸润癌时则明 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病变 T细胞 DC 浸润癌 乳腺导管 树突状细胞 CD45RO 结论 密度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p53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晓韵 范垂锋 +3 位作者 魏晶 刘崇 姚凡 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DH),不典型增生(ADH)及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探讨p53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外显子突变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在乳腺...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53突变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DH),不典型增生(ADH)及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探讨p53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外显子突变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和测序研究122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结果经HRM筛选,14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经测序分析,其中13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35例UDH中均未发现突变,10.7%(6/56)ADH和22.6%(7/31)DCIS发现至少1个位点的点突变,其中1例DCIS发现2个位点的突变。结论 p53突变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P53突 高分辨率熔解 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喉微瓣手术后嗓音声学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欣 李佩忠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喉微瓣手术后的疗效。方法 1996年10月~2010年6月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采用内侧或外侧微瓣技术对32例声带息肉、15例声带任克水肿和30例声带囊肿患者行手术治疗。于术后1周、1个月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并与... 目的探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喉微瓣手术后的疗效。方法 1996年10月~2010年6月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采用内侧或外侧微瓣技术对32例声带息肉、15例声带任克水肿和30例声带囊肿患者行手术治疗。于术后1周、1个月进行嗓音声学分析,并与对照组(3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三组病例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谐噪比(HN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声带任克水肿及声带囊肿组的jitter、shimmer和HN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息肉组jitter、shimmer高于对照组(P<0.05),HN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声带任克水肿和声带囊肿患者喉微瓣手术后1个月嗓音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声带息肉患者术后1个月嗓音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需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 内侧微瓣技术 外侧微瓣技术 嗓音声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增生性病变中p6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耿建祥 吴波 +1 位作者 马捷 孟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 探讨p63蛋白在乳腺疾病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不同类型的乳腺病变分别进行p63、SMA、S -100蛋白、CK(34βE12)免疫标记。结果 p63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腺体肌上皮细胞核有阳性表达,围绕在腺体周围,原... 目的 探讨p63蛋白在乳腺疾病诊断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不同类型的乳腺病变分别进行p63、SMA、S -100蛋白、CK(34βE12)免疫标记。结果 p63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腺体肌上皮细胞核有阳性表达,围绕在腺体周围,原位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数目减少,呈间断性分布,浸润性癌癌巢周围肌上皮细胞大部分消失或无肌上皮细胞分布,且阳性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其他基底细胞标记物也可以比较特异地显示乳腺腺体周围肌上皮,但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着色。结论 从乳腺正常组织、良性病变至原位癌、早期浸润和浸润性癌,腺体周围的肌上皮细胞呈逐渐消失的趋势,p63蛋白标记可以比较特异地反映这个过程,而且受其他影响因素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性病变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p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