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无灌注区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影响
1
作者 夏得喻 张金燕 +4 位作者 王明方 姜清敏 徐登瑞 石雅文 李秀云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纳入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原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PDR患者33例(33眼,单纯PDR组)及NVG患者30例(30眼,PDR合并NVG组)。使用SS-OCTA进行眼底检查,并使用ImageJ软件手动勾画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NPA边界。视网膜按照两种方式分区,不同的同心圆分区: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分为四个象限:颞上、颞下、鼻上和鼻下象限。统计两组患者各分层、各分区的NPA面积及缺血指数(ISI),比较两组患者SCP层和DCP层不同同心圆和不同象限的NPA和ISI差异,分析NPA的分布特点以及NPA对NVG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DCP层NPA面积、ISI均大于SCP层(均为P<0.001);PDR合并NVG组患者SCP、DCP层的NPA面积、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01)。(2)在颞上、颞下、鼻上、鼻下象限,PDR合并NVG组患者SCP层、DCP层的NPA面积和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和DCP层中,颞下象限的NPA面积最大(均为P<0.01)。(3)两组患者在SCP层及DCP层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DCP层中不同环形分区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经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CP层、DCP层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其他区域(均为P<0.05),环区9-12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均为P<0.05),其余环形区域的NPA面积、I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ISI与PDR继发NVG的风险均呈负相关(P=0.036、0.038)。D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和ISI增大是PDR继发NVG的危险因素,并增加其发生风险(P=0.029、0.028)。结论PDR患者DCP层鼻下象限的NPA面积和ISI增加是继发NVG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无灌注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新宝 陈佳玉 +7 位作者 魏嘉洪 夏静 杨爱萍 陈春峰 李明芳 冯成 赵永旺 张敬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9-453,共5页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 目的观察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眼科确诊为PDR并接受PPV治疗的患者76例(86眼),分为观察组40例(46眼)和对照组36例(40眼)。观察组采取个性化PPV,对照组采用传统PPV。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巩膜外加压比例,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后12个月视网膜复位率以及玻璃体内再积血(PVH)、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均比对照组低(均为P<0.05)。2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重水残留发生率和行巩膜外加压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BCVA均提高(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1 d、1周BCVA提高均不明显(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BCVA均提高(均为P<0.05)。2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以及PVH、DME和NVG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个性化PPV手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重水、硅油使用率,提高手术效率,快速提升PDR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玻璃体切割术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手术时间 最佳矫正视力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玻璃体切割术前、术中辅助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薛鹏程 游志鹏 +2 位作者 付书华 彭灵 董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前、术中辅助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PDR患... 目的对比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前、术中辅助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PDR患者42例(42眼)的资料,其中22例在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前1周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A组);另外20例在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完毕时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B组)。观察两组患眼手术时间,术后玻璃体内出血情况,术中、术后其他指标及最佳矫正视力等的差异。结果 A组手术完成时间、电凝止血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术中出血率均低于B组。两组术后6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术后视力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早期玻璃体出血(≤1个月);A组有4眼(18.2%),B组有3眼(15.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晚期玻璃体出血(>1个月);A组6眼(27.3%),B组未发现玻璃体内出血,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有3眼因术后玻璃体再出血,需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率13.6%;B组有2眼术后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率10.0%。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A组需(2.3±1.0)次,B组需(1.4±0.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中联合康柏西普治疗PDR可有效预防术后早晚期出血,为术后激光补充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减少激光补充治疗次数;而术前联合康柏西普治疗PDR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降低术后早期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玻璃体切割 康柏西普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爱琴 宋子宣 +1 位作者 吴娟 张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4-578,共5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Ⅴ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将PDR(Ⅴ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42眼)和对照组(42例42眼),治疗组患者行VR...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治疗Ⅴ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将PDR(Ⅴ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42眼)和对照组(42例42眼),治疗组患者行VRS手术前3~5 d辅助应用雷珠单抗,对照组患者仅行VRS。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率、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及眼内填充物等术中情况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78.07±8.58)min和(127.79±12.21)min,术中患者出血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硅油填充率治疗组分别为9.52%、2.38%、33.33%,对照组分别为40.48%、16.67%、69.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48%、76.19%、57.14%,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1.90%、52.38%、47.62%;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55.55±13.80)μm、(247.19±13.48)μm、(276.69±20.78)μm和(292.88±20.50)μm、(271.26±25.96)μm、(282.45±18.70)μm。术后1个月、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无菌性眼内炎症和视网膜再增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玻璃体再出血和新生血管再生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雷珠单抗辅助VRS,能显著减少PDR患者术中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和硅油填充率,有助于PDR患者术后近期视功能的恢复,提高了PDR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雷珠单抗 视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及术中2次应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梁泽玉 陈松 +3 位作者 何广辉 王俊华 高翔 武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对比并分析术前1次、术前及术中2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术中及术... 目的对比并分析术前1次、术前及术中2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的不同。方法回顾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确定为严重PDR患者并需行PPV治疗的158例162眼纳入研究。依据IVC次数分为3组:A组为单纯PPV组48例50眼,B组为术前1次IVC组61例63眼,C组为术前及术中2次IVC组49例49眼。3组患眼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所有患眼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统计并分析3组患眼的PPV手术时间、术中严重出血率、术后玻璃体内积血(postoperative vitreous cavity haemorrhage,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程度POVCH发生率、术后1个月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1个月与3个月BCVA提高率。结果 B组、C组的PPV手术时间[(87. 85±12. 37) min、(88. 45±13. 66)min]及术中严重出血发生率(12. 70%、12. 24%)均低于A组[(91. 02±17. 90) min、34. 00%](F=24. 709,P <0. 05;χ~2=11. 330,P <0. 05); C组术后3个月内POVCH发生率及严重出血程度均低于A组、B组(均为P <0. 05); C组术后POVCH出血程度均轻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BCVA均高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BCVA提高率分别高于A组及B组(χ~2=14. 038,P <0. 05;χ~2=11. 076,P <0. 05)。结论 PPV术前及术中2次IVC可有效降低PDR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POVCH的发生率,减轻POVCH出血程度,改善PDR患者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内积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针草叶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邵毅 周琼 +5 位作者 易昀敏 余瑶 裴重刚 吴晓蓉 梅峰 占敏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观察鬼针草叶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2例(64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基础上,A组口服鬼针草叶(15.0g),B组口服安慰剂维生素C片0.1g,均每... 目的观察鬼针草叶治疗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2例(64眼)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基础上,A组口服鬼针草叶(15.0g),B组口服安慰剂维生素C片0.1g,均每日3次,饭前0.5h口服,两组均常规口服羟苯磺酸钙分散片0.5g,每日3次,连续服用21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照相及中医症候的变化。结果治疗21d后,视力提高38眼,其中A组24眼(75.0%),B组14眼(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眼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05,其中A组22眼(68.8%),B组10眼(3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底病变治疗有效率为31.3%,总有效率81.3%;B组有效率21.9%,总有效率6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医症候显效率31.3%,总有效率81.3%;B组显效率18.8%,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鬼针草叶可提高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有效改善其眼底病变及减轻中医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叶 视力 中医症候 治疗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6调控CC趋化因子配体2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田涛 姚睿 +4 位作者 彭婧利 刘茹 谢丽莲 邝国平 周小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1-837,共7页
目的探讨miR-106调控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增殖、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GEO数据库筛选PDR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高糖(25.0 mmol·L^(-1)葡萄糖,HG)诱导HRME... 目的探讨miR-106调控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增殖、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GEO数据库筛选PDR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高糖(25.0 mmol·L^(-1)葡萄糖,HG)诱导HRMEC建立PDR细胞模型,qRT-PCR检测miR-106和CCL2在正常葡萄糖(5.5 mmol·L^(-1)葡萄糖,NG)和HG培养条件下HRMEC中的表达。将PDR患者的血清外泌体做miR-106过表达处理后与HG处理的HRMEC共培养,同时干预HRMEC中CCL2的表达以探讨血清外泌体miR-106和CCL2在PDR中的功能。采用MTT法、小管形成实验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HRMEC增殖、血管生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用以验证miR-106和CCL2的靶向关系。结果与NG组细胞中miR-106表达(1.04±0.10)、CCL2表达(1.02±0.09)相比,HG培养的HRMEC中miR-106表达(0.68±0.06)降低,CCL2表达(1.38±0.11)升高(均为P<0.05)。PDR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106表达较NDR患者血清外泌体中表达降低(P<0.05)。与HG+PDR-exo+miR-NC组相比,HG+PDR-exo+miR-106 mimic组HRMEC活力降低,血管生成被抑制,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而SOD、CAT和GSH水平升高(均为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了CCL2是miR-106的一个靶点。与HG+PDR-exo+miR-106 mimic+oe-NC组相比,HG+PDR-exo+miR-106 mimic+oe-CCL2组HRMEC活力提高,血管生成被诱导,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而SOD、CAT和GSH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血清外泌体miR-106能够抑制CCL2表达,进而对PDR中的HRMEC增殖、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外泌体 miR-106 CC趋化因子配体2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新荣 杨炜 +3 位作者 邱明磊 张奕霞 蔡新雨 罗远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严重PDR的患者52例72眼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将患...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为严重PDR的患者52例72眼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42眼、对照组22例30眼。治疗组术前3 d玻璃体内注射10 g·L-1雷珠单抗0.05 mL(0.5 mg),然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12(6.5±1.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手术后视力分别为0.090±0.068、0.060±0.029,均较术前提高,2组治疗前、治疗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5、-3.237,均为P〈0.05)。两组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4,P〈0.05)。治疗组、对照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13.8±27.3)μm、(325.6±14.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P〈0.05)。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治疗组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分别为12%、2%、2%,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27%、20%、3%;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发生率比较,术后2周及1个月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2、3.21,均为P〈0.05),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严重PDR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丁国龙 谢安明 +2 位作者 雷剑琴 丁国鹏 胡亚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研究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intravitreal bevacizumab,IVB)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 目的研究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内注射贝伐单抗(intravitreal bevacizumab,IVB)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术联合术前3~7 d给予IVB辅助治疗的严重PDR患者56例(63眼),分别于IVB及PPV术时收集两次房水,采用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方法测量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浓度;分析IVB后房水中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及各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IVB后3~7 d,房水中VEGF浓度为(6.57±12.29)pg·mL^(-1),较术前(278.71±340.20)pg·mL^(-1)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8浓度为(385.60±1099.47)pg·mL^(-1),较术前(298.87±1005.79)pg·mL^(-1)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及MCP-1浓度均高于术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VEGF、IL-6、IL-8及0MCP-1各细胞因子两两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PDR患者新生血管的生成过程可能是由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针对性降低VEGF浓度可以代偿性引起其他细胞因子浓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贝伐单抗 房水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刘建伟 李聪伶 于海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行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行PPV的PDR患者,分为PPV术前7d行玻璃体... 目的探讨术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行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行PPV的PDR患者,分为PPV术前7d行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组(A组)及未注射组(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PPV术中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填充物应用和术后玻璃体再出血、高眼压及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裂孔发生占5.61%,术中填充物应用者占38.21%,术后玻璃体再出血者占15.73%,术后高眼压者占43.82%,治疗稳定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占53.93%;B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裂孔发生占14.86%,术中填充物应用者占55.41%,术后玻璃体再出血者占33.78%,术后高眼压者占59.45%,治疗稳定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占21.62%,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2、0.00、0.04、0.00)。结论 PDR患者PPV术前行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能减少术中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及玻璃体腔填充物的应用,降低术后玻璃体腔再出血及高眼压发生的几率,并可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水肿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滕娟 陈小红 +2 位作者 陈梅珠 王云鹏 余海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伴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情况,探讨糖... 目的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伴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情况,探讨糖尿病患者SFC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按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分期标准将NPDR患者分为伴CSME(NPDR CSME+)组15例(21眼),不伴CSME(NPDR CSME-)组21例(36眼)。比较两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SFCT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NPDR CSME+组与NP-DR CSME-组间性别、眼别、年龄、眼轴长度、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PDR CSME+组SFCT为(328.24±101.92)μm,NPDR CSME-组为(235.31±66.98)μm,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56,P=0.000)。NPDR患眼CRT与SFCT呈正相关关系(r=0.473,P=0.000)。结论NPDR伴有CSME时,SFCT显著增厚,并且SFCT的增厚与CSME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房水中VEGF和PEDF的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菲 邢怡桥 +2 位作者 陈长征 韩国鸽 刘增平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AVASTIN 玻璃体腔注射 PEDF VEGF bevacizumab 后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后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超 徐冲 +1 位作者 阎静 吴建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后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明确脉络膜厚度与患者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23例(23眼),每月眼内...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后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明确脉络膜厚度与患者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23例(23眼),每月眼内注射1次雷珠单抗并连续接受3次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同时记录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相关性。结果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均连续下降,前两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1)。最佳矫正视力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得到改善,前两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前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2=0.94,P=0.00);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R^2=0.93,P=0.00;R^2=0.82,P=0.00)。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R^2=0.83,P=0.00)。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同样存在正相关性(R^2=0.84,P=0.00)。结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可以作为评价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病情变化的有效临床指标,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4
作者 沈丽君 王勤美 季迅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 方法 对18例(22眼)PDR患者行常规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并根据病情分别联合晶状体摘出或超声乳化、剥膜、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填充、巩膜环扎等附加术式... 目的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 方法 对18例(22眼)PDR患者行常规平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并根据病情分别联合晶状体摘出或超声乳化、剥膜、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填充、巩膜环扎等附加术式。 结果 随访4~22个月,术后矫正视力改善16眼(72.7%),脱盲率59.1%,脱残率9.1%,解剖复位率86.3%;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但已引起黄斑变形的患眼其术后视力改善好于已累及黄斑的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仍是治疗PDR的有效手段,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威胁到黄斑或导致黄斑变形时早期手术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手术 PDR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尧 张丽京 +3 位作者 陈穗桦 田农 尹婕 夏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疗效。 方法 :对 1 0 6例PDR患者1 2 4只眼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1 0 6例PDR患者发现糖尿病病史 0 .4~ 33(平均 7.2± 4 .6 )...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疗效。 方法 :对 1 0 6例PDR患者1 2 4只眼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1 0 6例PDR患者发现糖尿病病史 0 .4~ 33(平均 7.2± 4 .6 )年 ,发现眼病史 30天~ 1 0年 (平均 1 .8± 0 .9)年。 1 2 4只眼中术前发现视网膜脱离 39只眼 ,有视网膜光凝治疗史 32只眼。术后视力提高 1 0 5只眼 (84 .7% ) ,无变化 1 1只眼 (8.9% ) ,下降 8只眼 (6 .5 % ) ,术后视力≥0 .1的 4 4只眼 (35 .5 % )。手术中联合白内障摘除 5 2只眼和人工晶状体植入 35只眼 ,合并视网膜脱离或有活动性出血行硅油充填 5 5只眼。术后有 4只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只眼视网膜再脱离。 结论 :大多数PDR患者经玻璃体手术联合光凝治疗后改善了视力 ,早期手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的视力。术前有效的视网膜光凝能提高手术治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手术 视网膜光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龙婷 杜磊 +1 位作者 赵秋雅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分析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fudus autofluorescence,FAF)的图像特征。方法使用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0例(80眼)NPDR患者进行免散瞳模式... 目的分析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自发荧光(fudus autofluorescence,FAF)的图像特征。方法使用欧堡全景200激光扫描检眼镜对40例(80眼)NPDR患者进行免散瞳模式下的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及FAF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得出两种模式下NPDR眼底改变的图像特征及阳性率。结果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和FAF的图像质量基本一致,均能反映周边部视网膜的情况。在各种典型的眼底病变中,极其微小的血管瘤以及点片状视网膜出血的显影在FAF上有增强,有助于细微病变的诊断。渗出在FAF上的显影并不明显,分辨率不够。视网膜新鲜性光凝斑在两种模式检查上均显影清晰,陈旧性光凝斑在FAF上易与出血混淆,应谨慎诊断。结论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图像清晰,周边部显示好,可以提供直观的视网膜图像;FAF可以观察到组织结构的细微改变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代谢情况。两种模式相辅相成,能为NPDR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广角眼底彩色照相 眼底自发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纤维化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戎慧丰(综述) 颜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3-476,共4页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纤维血管膜的形成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其发生、发展与许多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如转化生长因子(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纤维血管膜的形成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其发生、发展与许多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有关,如转化生长因子(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肿瘤坏死因子(TNF)、细胞外基质(EC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其他如内皮素、趋化因子等。因此,PDR纤维血管膜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就PDR纤维化的发生与细胞因子、ECM、MMPs及其他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纤维化 细胞因子 细胞外基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丽丽 季拓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9-952,共4页
目的检测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疗法(bevacizumab injections in vitreous,IVB)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中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消退作用;评估IVB联合全视网膜光... 目的检测贝伐单抗玻璃体内注射疗法(bevacizumab injections in vitreous,IVB)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中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消退作用;评估IVB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anren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PD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行PRP的PDR患者72例(72眼),根据术前是否IVB分为注射组和对照组,注射组在完成IVB 1.25 mg后第7天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并于当天开始第一个象限的PRP,每周1次,共4次完成PRP;对照组每周1次,共4次完成PRP。两组患者均于PRP后4周、8周、12周复诊,并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前节及眼底。结果注射组IVB后1周,BCVA提高,RNV渗漏面积减少,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各时间点BCVA、RNV消退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注射组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为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为P<0.05),两组之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RP能延迟单纯IVB后RNV的复发;联合治疗可更有效地推动PDR中RNV消退,安全可靠,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视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贝伐单抗 视网膜光凝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颜华 陈松 +4 位作者 赫天耕 张静楷 姚宝群 杨文慧 许瀛海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2-463,共2页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疗效 ,并分析有关因素。方法  12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硅油填充 3眼 ,18%C3 F8填充 9眼。平均随访 6个月 ( 3~ 2 4个月 )。结果 ...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疗效 ,并分析有关因素。方法  12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硅油填充 3眼 ,18%C3 F8填充 9眼。平均随访 6个月 ( 3~ 2 4个月 )。结果 黄斑裂孔闭合率 83%( 10 / 12 ) ,视网膜复位率 83%( 10 / 12 )。术后视力提高 10眼 ( 83%,10 / 12 ) ,不变 2眼( 17%,2 / 12 )。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短暂高眼压 2眼 ,晶状体核硬化 3眼 ,视网膜脱离复发 2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裂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衡欣 陈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 目的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7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标本,将其分为2组:40例为非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36例为PDR组。同时收集36例健康人血清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NC)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TGF-β1和CTGF的水平。结果 NC组、NPDR组、PDR组患者血清中TGF-β1含量分别为(0.39±0.05)μg·L-1、(0.43±0.05)μg·L-1、(0.80±0.08)μg·L-1,CTGF含量分别为(1.48±0.09)μg·L-1、(1.57±0.12)μg·L-1、(2.01±0·13)μg·L-1。PDR组患者血清中TGF-β1、CTGF水平明显高于NPDR组和NC组(均为P<0.01),NPDR组与N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DR患者血清中高表达TGF-β1、CTGF,TGF-β1、CTGF可能在P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清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