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占相思优树组培早期增殖速率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裘珍飞 曾炳山 刘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65,共5页
对 30个马占相思优树无性系进行组培增殖、生根技术研究 ,观察 1  2a月增殖率、生根率指标 ,揭示不同无性系早期增殖速率的差异 ,研究表明 30个无性系可分为快、中、慢 3种增殖类型 ,快增殖类型无性系经过 9代 (13  15个月 )培养达到... 对 30个马占相思优树无性系进行组培增殖、生根技术研究 ,观察 1  2a月增殖率、生根率指标 ,揭示不同无性系早期增殖速率的差异 ,研究表明 30个无性系可分为快、中、慢 3种增殖类型 ,快增殖类型无性系经过 9代 (13  15个月 )培养达到较高增殖率 (2 18倍·月- 1) ,具备较好的生根性能(91 0 % ) ,中、慢增殖类型无性系需 12  15代 (18  2 2个月 )培养才达到较高增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无性系 组培增殖 早期增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海藻和赤潮藻的DCMU增益荧光比率及其与增殖速率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武宝玕 蒋海鹰 +1 位作者 齐雨藻 臧汝波 《华南植物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73-79,共7页
本文研究了红藻梅膜(Halymenia sinensis),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褐藻裙带(Underia pinnatifida)及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dulina platensis)的DCMU增益荧光比率(F_D/F_N)。其中海膜的比率最高(3.9),石莼及螺旋藻次之(2.5和2.8),裙带... 本文研究了红藻梅膜(Halymenia sinensis),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褐藻裙带(Underia pinnatifida)及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dulina platensis)的DCMU增益荧光比率(F_D/F_N)。其中海膜的比率最高(3.9),石莼及螺旋藻次之(2.5和2.8),裙带(采自夏季)的比率最低(1.7)。脱水及热处理下和藻体老化时,F)D/F_N值显著下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批培养的两种赤潮藻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微小角毛藻(Chaetocersa minutissmus),其增殖过程中最大增益荧光比率较最大增殖速率出现早,这一结果为赤潮的预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赤潮藻 DCMU增益荧光比率 增殖速率 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发育胚乳中细胞增殖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8
3
作者 杨建昌 仇明 +2 位作者 王志琴 刘立军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7,共7页
依据水稻强、弱势粒胚乳细胞增殖速率的差异 ,6个供试品种 (含杂交稻组合、新株型品系 )可分为 3种类型 :快速同步增殖型、异步增殖型和缓慢同步增殖型。发育胚乳中玉米素 (Z) +玉米素核苷 (ZR)含量明显高于异戊烯基腺嘌呤(iP) +异戊烯... 依据水稻强、弱势粒胚乳细胞增殖速率的差异 ,6个供试品种 (含杂交稻组合、新株型品系 )可分为 3种类型 :快速同步增殖型、异步增殖型和缓慢同步增殖型。发育胚乳中玉米素 (Z) +玉米素核苷 (ZR)含量明显高于异戊烯基腺嘌呤(iP) +异戊烯基核苷 (iPA)含量 ,但两类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且与胚乳细胞增殖速率有密切联系。胚乳中Z+ZR和iP +iPA的平均含量和最高含量与胚乳细胞的平均增殖速率和最大胚乳细胞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始穗期用1 0 - 7mol L的ZR分别处理根系和叶片 (含穗 )、或用 1 0 - 7mol LiPA处理叶片和穗后 ,最大胚乳细胞数和粒重显著增加 ,以ZR处理尤为明显。表明水稻胚乳细胞的增殖和数目受胚乳中细胞分裂素水平的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发育胚乳 细胞增殖 细胞分裂素 含量 增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和几种金属离子对褶皱臂尾轮虫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竹君 刘青 +3 位作者 宋智修 杨景峰 金送笛 李永函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在几种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和不同 pH范围内研究了褶皱臂尾轮虫 (Brochionuspli catilis)的增殖速率 ,并根据增殖速率值确定最适宜褶皱臂尾轮虫增殖所需的Zn2 +、Co2 +、Ca2 +质量浓度分别约为 0 4、 4 0、 1 50 0mg/L ,pH值约为 9 0 0。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增殖速率 金属离子 PH值 生物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照射对AT和GM细胞增殖能力及O_2^(.-)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明明 朱巍 +5 位作者 曹建平 罗加林 郑斯英 江家贵 周献峰 朱财英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1-234,共4页
为探求AT5BIVA细胞辐射敏感性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之间的联系,以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GM0639为对照,用3HTdR掺入法和细胞色素C还原法分别测定正常及照射条件下细胞增殖能力及其培养介质中O2.-浓度(nmol/106细胞)。结果表明,在正常培... 为探求AT5BIVA细胞辐射敏感性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之间的联系,以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GM0639为对照,用3HTdR掺入法和细胞色素C还原法分别测定正常及照射条件下细胞增殖能力及其培养介质中O2.-浓度(nmol/106细胞)。结果表明,在正常培养条件下,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向培养介质中释放O2.-的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条件下,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向培养介质中释放O2.—的量均随剂量增大而减小;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均与其培养介质中O2.—浓度密切相关,且AT5BIVA细胞的增殖速率大于GM0639细胞。提示AT5BIVA细胞高辐射敏感性与O2.—产生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照射 细胞增殖能力 O2 浓度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皮肤成纤维细胞 辐射敏感性 培养介质 GM AT 细胞色素C 培养条件 培养时间 增殖速率 正常人 还原法 产生量 剂量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选择性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韫琪 蔡云 +2 位作者 刘媛 赵博欣 李国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7-482,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对增殖速率不同的4株肝癌细胞SMMC-7721,SK-HEP1,HEPG2,HEP3B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测定肝癌SMMC-7721,SK-HEP1,HEPG2和HEP3B细胞株体外生长曲线;用梯度浓度甘草次酸(5、10、20、30、40、60μmol/L...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对增殖速率不同的4株肝癌细胞SMMC-7721,SK-HEP1,HEPG2,HEP3B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测定肝癌SMMC-7721,SK-HEP1,HEPG2和HEP3B细胞株体外生长曲线;用梯度浓度甘草次酸(5、10、20、30、40、60μmol/L)分别刺激48 h后,MTT法检测甘草次酸对4种肝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考察其对4种肝癌细胞株总ERK蛋白,磷酸化ERK蛋白和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4株肝癌细胞中SMMC-7721细胞增殖速率最慢,而SK-HEP1细胞增殖速率最快;甘草次酸刺激48 h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4种肝癌细胞的生长,其中对慢增殖细胞SMMC-7721细胞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28.04μmol/L);细胞内ERK的磷酸化,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与细胞增殖速率呈正相关,SMMC-7721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与p-ERK蛋白的表达在4株细胞中最低,SK-HEP1细胞表达最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50μmol/L的甘草次酸可显著抑制4株细胞内拓扑异构酶Ⅱα与p-ERK蛋白的表达(P<0.05),而25μmol/L的甘草次酸可显著下调SMMC-7721,HEPG2和HEP3B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与p-ERK蛋白(P<0.05)而对SK-HEP1细胞没有作用。结论甘草次酸对不同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有选择性。其中对慢增殖肝癌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下调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与抑制ERK通路的激活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肝癌细胞 增殖速率 拓扑异构酶Ⅱα ER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高密度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亮 胡曼 +4 位作者 王江月 巩小芬 刘朋龙 詹涛 李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11-118,124,共9页
对影响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高密度发酵的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培养条件展开分析研究。单因素实验发现,YPD作为基础培养基有利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增殖;培养基成分响应面分析和培养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成分为蔗糖67.37 g/L,酵母浸粉2... 对影响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高密度发酵的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培养条件展开分析研究。单因素实验发现,YPD作为基础培养基有利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增殖;培养基成分响应面分析和培养条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培养基成分为蔗糖67.37 g/L,酵母浸粉29.7 g/L,玉米浆15.61 g/L,KH_2PO_44.13 g/L,MgSO_40.3 g/L,初始pH为6.0、发酵温度为30℃、搅拌速度为160 r/min时,发酵培养18 h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生物量最大,为(9.34±0.12)g/L。进一步进行乳饮品发酵实验,优化培养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与乳源培养基培养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在菌种的生物量和乳饮品的口感风味上无明显差异。因此,优化后的高密度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工艺条件适宜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的高密度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高密度发酵 增殖速率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海区赤潮生物监测与赤潮实时预测 被引量:30
8
作者 陆斗定 J.Gobel +1 位作者 王春生 刘镇盛 《东海海洋》 2000年第2期33-44,共12页
根据赤潮生物细胞密度法及其增长速率和其它理化的环境要素 ,并结合卫星遥感实时监测 ,对浙北海域的夜光藻等引发的赤潮进行了试验性预警和实时预测 ,为预防和减少赤潮灾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赤潮生物 富营养化 增殖速率 实时预测 赤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牙藻、四尾栅藻生长的氮营养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石瑞雪 何连生 +2 位作者 孟睿 徐东耀 席北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3-26,共4页
文章通过分批培养试验比较研究了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相对优势的藻种——月牙藻和四尾栅藻在磷浓度一定的前提下,对不同初始氮浓度生长的响应,并应用Monod方程计算了两种受试藻种对氮的生长动力学参数:最大比增殖速率(μmax)及半饱... 文章通过分批培养试验比较研究了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相对优势的藻种——月牙藻和四尾栅藻在磷浓度一定的前提下,对不同初始氮浓度生长的响应,并应用Monod方程计算了两种受试藻种对氮的生长动力学参数:最大比增殖速率(μmax)及半饱和常数(K)s。结果显示,月牙藻的最大比增殖速率为0.410 d-1,半饱和常数为0.297 mg/L;四尾栅藻的最大比增殖速率为0.328 d-1,半饱和常数为0.471 mg/L。据此可以预测,当磷浓度一定时,无论是在低氮还是高氮浓度下,月牙藻比四尾栅藻更容易形成优势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牙藻 四尾栅藻 生长动力学 最大比增殖速率 半饱和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和常温生物过滤塔中优势微生物的分离及其甲苯降解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兴华 陆春哲 +2 位作者 倪楠 孔鑫 王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2,19,共6页
从处理甲苯的高温、常温生物过滤塔中筛选获得嗜热菌(55℃)和常温菌(30℃),并系统比较了它们在形态特征、甲苯去除性能和生长特性方面的区别。结果表明,嗜热菌和常温菌在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方面均有显著不... 从处理甲苯的高温、常温生物过滤塔中筛选获得嗜热菌(55℃)和常温菌(30℃),并系统比较了它们在形态特征、甲苯去除性能和生长特性方面的区别。结果表明,嗜热菌和常温菌在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嗜热菌的甲苯去除率达到55.56%,常温菌的甲苯去除率达到95.83%。但常温菌在甲苯降解过程存在明显的适应期(约50h),而嗜热菌则能快速启动对甲苯的降解;常温菌和嗜热菌降解甲苯的最适pH分别为6和8;嗜热菌和常温菌的比增殖速率随着甲苯初始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对两者产生抑制作用的甲苯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0 000、8 000mg/m3,嗜热菌更适用于高浓度甲苯的治理;嗜热菌和常温菌的生长特性符合Haldane模型,最大比增殖速率分别为0.048、0.076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甲苯 嗜热菌 降解特性 增殖速率 基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