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抗瘤冲剂抑制小鼠肉瘤180的生长及对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清勇 吴玉泉 +2 位作者 何永生 张存海 朱有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5-836,F004,共3页
探讨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 180的作用及机制。通过体内实验 ,观察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180的抑瘤作用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经复方抗瘤冲剂及其不同组合和CTX治疗 10天后 ,对小鼠肉瘤 ... 探讨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 180的作用及机制。通过体内实验 ,观察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180的抑瘤作用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经复方抗瘤冲剂及其不同组合和CTX治疗 10天后 ,对小鼠肉瘤 180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抑瘤率分别为 2 0 31%、6 5 6 %、12 5 %、19 0 6 %和 30 3%。同时各组药物对p5 3和PCNA的表达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示复方抗瘤冲剂对小鼠肉瘤 180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抗瘤冲剂 抑瘤作用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P53基因 肉瘤180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蒸气激光照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其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爱琴 刘端祺 +5 位作者 顾瑛 唐建民 刘凡光 陆亚彬 司晋红 潘玉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72,共2页
目的 :研究 5 10 .6nm铜蒸气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凋亡的诱导作用 ,以及对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铜蒸气激光照射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 (RS)的防治作用。方法 :贴块法培养兔VSMC ,5... 目的 :研究 5 10 .6nm铜蒸气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凋亡的诱导作用 ,以及对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 ,探讨铜蒸气激光照射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再狭窄 (RS)的防治作用。方法 :贴块法培养兔VSMC ,5 10 .6nm铜蒸气激光照射后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 ,TUNEL法计数凋亡细胞 ,免疫组化染色法计数照光对PCNA阳性表达率的影响。结果 :激光照射后 ,VSMC凋亡率较未照光组增加 12 .8倍 ,而PCNA表达阳性率降低 2 7.9%倍 ;电镜下观察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 :铜蒸气激光照射可以诱导VSMC凋亡 ,而且抑制其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蒸气激光 血管平滑肌细胞 凋亡 诱导作用 增殖 细胞核抗原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药物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3
作者 祁明信 黄秀榕 胡艳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1-1631,共1页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榄香烯(Ele)、姜黄素(Cur)、雷公藤内酯醇(Tri)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用rhEGF诱导体外培养的牛LEC增殖,将高、中、低不同浓度的Ele、Cur、Tri...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榄香烯(Ele)、姜黄素(Cur)、雷公藤内酯醇(Tri)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用rhEGF诱导体外培养的牛LEC增殖,将高、中、低不同浓度的Ele、Cur、Tri与增殖状态的LEC共同孵育后,进行以下研究:1、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LEC增殖情况.2、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3、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LEC内游离Ca2+浓度.4、放射免疫法检测LEC内环化腺苷酸(cAMP)和环化鸟苷酸(cGMP)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信号转导机制 天然药物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药物抑制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游离CA^2+浓度 免疫法检测 四甲基偶氮唑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4
作者 李朝红 邓漪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14-17,共4页
使用硫代修饰的G蛋白(Gαq/11亚基和ras蛋白)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Gαq/11亚基和ras蛋白AS-ODNs)作用于含20%胎牛血清DME培养液培养基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通过细胞计数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使用硫代修饰的G蛋白(Gαq/11亚基和ras蛋白)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Gαq/11亚基和ras蛋白AS-ODNs)作用于含20%胎牛血清DME培养液培养基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通过细胞计数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Gαq/11亚基和ras蛋白AS-ODNs对vSMC增殖和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Gαq/11亚基和ras蛋白AS-ODNs联合应用能明显抑制vSMC增殖;免疫细胞化学分析亦显示vSMC中PCNA蛋白表达显著减少。而相同浓度的正义ODNs只有微小抑制作用。结果提示,Gαq/11亚基和ras蛋白AS-ODNs有可能应用于防治临床血管活性物质依赖性细胞增生性疾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类 ras蛋白类 平滑 血管 增殖细胞核抗原/药物作用 基因表达/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熊毅敏 张桂英 +2 位作者 许桦林 王一鸣 郑国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702-704,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之间的关系及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7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为一组 ,2 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为对照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TUNEL法检测其P...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之间的关系及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7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为一组 ,2 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为对照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TUNEL法检测其PC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 :癌组织中平均增殖指数 (PI)、平均凋亡指数(AI)及PI/AI比值均较正常组高 (P <0 0 5 )。PI随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以及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P <0 0 5 ) ;AI则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 (P <0 0 5 ) ;PI/AI比值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增加 (P <0 0 5 )。食管鳞癌组织中PCNA高表达组 (PI >5 0 % )的术后 5年生存率低于PCNA低表达组(PI≤ 5 0 % ) (P <0 0 5 )。结论 :PCNA的异常表达状态能较好地反映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能力 ,对预后判定有一定价值。增殖凋亡失衡贯穿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 细胞凋亡 增殖 研究 脱噬作用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的发生与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林秋雄 骆新兰 +1 位作者 林华欢 李子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164-1165,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癌的发生演化过程中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 )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增殖指... 目的 :探讨胃癌的发生演化过程中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 )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增殖指数分别为 ( 7 2± 2 1) % ,( 16 7± 6 5 ) % ,( 18 6± 8 2 ) % ,( 33 2± 9 0 ) % ,( 5 2 5±18 9) % ;凋亡指数分别为 ( 5 5± 1 9) % ,( 14 1± 5 7) % ,( 2 0 6± 6 6) % ,( 15 4± 3 2 ) % ,( 9 7± 4 2 ) %。结论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 ,前 3个阶段增殖指数与凋亡指数同步上升 ,但在不典型增生期开始 ,增殖指数继续上升 ,而凋亡指数则逐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脱噬作用 细胞凋亡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卫洪波 韩晓燕 +1 位作者 王吉甫 康跃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33-435,共3页
通过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旨在观察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及AgN... 通过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旨在观察维甲酸对大肠粘膜细胞增殖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及AgNOR数亦显著低于Ⅰ组(P<0.01)。Ⅰ、Ⅱ组的PCNA指数和Ag-NOR数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指数和AgNOR数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组结果表明,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断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对临床应用维甲酸预防和治疗大肠癌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维甲酸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栓塞化疗对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伟光 顾伟忠 +2 位作者 周银宝 汤宏峰 李民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化疗对肾母细胞瘤肿瘤细胞退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1例经病理确诊的肾母细胞瘤患儿分成两组,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23例,先进行TACE治疗,2周后再行肿瘤切除;对照组18例...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化疗对肾母细胞瘤肿瘤细胞退变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1例经病理确诊的肾母细胞瘤患儿分成两组,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23例,先进行TACE治疗,2周后再行肿瘤切除;对照组18例,直接行肿瘤切除。应用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肾母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术前进行动脉栓塞化疗后的肾母细胞瘤细胞退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指数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3%vs 50%,P<0.01),而VEGF的阳性表达则TACE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脉栓塞化疗可加剧肾母细胞瘤肿瘤细胞的退变,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治疗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肾肿瘤/药物疗法 肾母细胞瘤/外科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和莪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吴正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2-1632,共1页
目的: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莪术(RC)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研究其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分别将三种不同浓度的As2O3和R... 目的: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莪术(RC)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研究其信号转导机制. 方法: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分别将三种不同浓度的As2O3和RC作用于增殖状态的LEC,进行以下研究: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As2O3、RC对LEC增殖的抑制程度.2、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s2O3、RC对LEC核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3、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Ca2+]i.4、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环化腺苷酸(cAMP)和环化鸟苷酸(cGMP)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信号转导机制 三氧化二砷 抑制作用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莪术 流式细胞术(FCM) 免疫法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
10
作者 马兰 龙儒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5-1636,共2页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ovine Lens epithelial cell,B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它们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抑制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为临床上... 目的:探讨天然药物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对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bovine Lens epithelial cell,BLECs)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它们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抑制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为临床上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 雷公藤内酯醇 抑制作用 细胞内CA^2+浓度 牛晶状体上皮细胞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信号转导机制 增殖细胞核抗原 流式细胞仪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胃康宁对实验性胃癌PCNA、p5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谦 李庆明 +1 位作者 吴伟康 曾敬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8-42,共5页
:【目的】了解胃康宁对大鼠实验性胃癌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白鼠 5 0只 ,用N 甲基 N' 亚硝基 N 硝基胍 (MNNG)限期饲饮法诱导大鼠腺胃发生腺癌 ,大鼠分为三组 :阳性对照组、胃康宁 1组 (WKN 1,防癌模型 ... :【目的】了解胃康宁对大鼠实验性胃癌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白鼠 5 0只 ,用N 甲基 N' 亚硝基 N 硝基胍 (MNNG)限期饲饮法诱导大鼠腺胃发生腺癌 ,大鼠分为三组 :阳性对照组、胃康宁 1组 (WKN 1,防癌模型 )、胃康宁 2组 (WKN 2 ,治癌模型 ) ,用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胃粘膜细胞恶性表型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突变型 p5 3蛋白表达。【结果】胃康宁能阻止大鼠胃粘膜细胞核异形性、胞核浓染、核浆比增大等恶性表型 ,能降低PC NA和突变型p5 3蛋白表达 (与对照组比较 ,WKN 1组P <0 0 0 1,WKN 2组P <0 0 0 1)。【结论】胃康宁对大鼠实验性胃癌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此作用与降低PCNA、p5 3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中医药疗法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药物作用 胃康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兔肝VX_2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翔 王洪林 +2 位作者 李坚 涂刚 张盟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射频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兔肝VX2肿瘤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四组,观察血清学ALT﹑肿瘤直径﹑H E染色等变化情况,运用免疫组化和TUNEL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⑴ALT:联合治疗组后第1天明显... 目的:观察射频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兔肝VX2肿瘤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四组,观察血清学ALT﹑肿瘤直径﹑H E染色等变化情况,运用免疫组化和TUNEL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⑴ALT:联合治疗组后第1天明显升高,第3天后开始下降,1w后已降至治疗前水平下;(2)肿瘤直径:联合治疗组较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5);(3)病理形态学观察:联合治疗组H E染色可见正常肝组织﹑炎症充血带﹑无定形的坏死组织形成的条带;(4)细胞凋亡和增殖:联合治疗组的凋亡指数较其他组高(P<0.05),而增殖指数较其他组低(P<0.05),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745,P<0.01)。结论:射频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肝VX2肿瘤疗效比较明显,对肝功能损伤较小;其治疗机制可能为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化疗药物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氟尿嘧啶局部植入在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聂秀青 王本忠 +1 位作者 朱立新 万圣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缓释氟尿嘧啶局部植入在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 目的探讨缓释氟尿嘧啶局部植入在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乳腺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增殖细胞核抗原和微血管密度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及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治疗组无明显的化疗不良反应。结论缓释氟尿嘧啶的局部化疗能诱导乳腺癌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并能抑制乳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微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氟尿嘧啶/治疗应用 增殖细胞核抗原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缓释型抗肿瘤药物局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对增殖性血管瘤VEGF、bFGF和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盛华 曹东升 +3 位作者 汪春兰 丁浩 王邦河 陈增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瘤体注射平阳霉素对增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长因子(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增殖血管瘤140例随机分成7组,每组20例,A组作为对照组;B、D、F组平阳霉素术前1、2、3周瘤... 目的探讨瘤体注射平阳霉素对增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长因子(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增殖血管瘤140例随机分成7组,每组20例,A组作为对照组;B、D、F组平阳霉素术前1、2、3周瘤体注射。C、E、G组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术前1、2、3周瘤体注射。对收集到的血管瘤标本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进行光镜下组织结构观察及VEGF、PCNA和bFGF的含量检测。结果A、F、G组VEGF的表达水平(%)为78.00±3.57、75.90±2.63、70.54±3.11,B、C、D、E组为56.35±2.60、41.50±2.12、40.10±2.27、27.70±1.40,差异有显著性(P<0.05)。A、B、F、G组bFGF的表达水平(%)81.40±2.00、73.55±1.67、71.45±3.88、69.70±3.76,C、D、E组53.65±2.29、45.35±1.82、31.90±2.55,差异有显著性(P<0.05)。A、F、G组PCNA的表达水平(%)为79.55±3.15、76.30±3.71、69.20±2.97,B、C、D、E组57.30±2.34、44.95±2.47、44.25±1.60、34.00±2.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阳霉素瘤体注射可明显抑制血管瘤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从而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 /药物疗法 增殖细胞核抗原 博来霉素/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阳生肌膏对慢性皮肤溃疡成纤维细胞c-fos、c-myc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张颖 李萍 +2 位作者 王芳 盛巡 蒋玉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42-1642,共1页
慢性皮肤溃疡缠绵难愈,治疗棘手,其发生发展与成纤维细胞增殖障碍有关.多年来有关其发病机理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修复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目的:建立慢性皮肤溃疡创缘成纤维细胞(uHFB)细胞系,观察回阳生肌膏水、醇提取物对成纤维细... 慢性皮肤溃疡缠绵难愈,治疗棘手,其发生发展与成纤维细胞增殖障碍有关.多年来有关其发病机理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修复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目的:建立慢性皮肤溃疡创缘成纤维细胞(uHFB)细胞系,观察回阳生肌膏水、醇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c-fos、c-my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回阳生肌膏调控创面愈合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增殖 C-MYC表达 慢性皮肤溃疡 C-FOS 生肌膏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免疫细胞化学法 醇提取物 信号转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抗小鼠肝移植瘤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晓岚 王璇 张连富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6-380,共5页
为了研究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乳化-蒸发工艺(超声乳化)制备了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并用小鼠移植型肝癌模型研究了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和对机体抗氧化、抗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乳化-蒸发工艺(... 为了研究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乳化-蒸发工艺(超声乳化)制备了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并用小鼠移植型肝癌模型研究了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和对机体抗氧化、抗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乳化-蒸发工艺(超声乳化)可获得纳米级别的番茄红素分散体系;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以1.95mg/kg,3.9mg/kg剂量给移植型肝癌H22小鼠用药10d后,移植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37%,54.34%;同时可提高小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可提高小鼠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氢(H2O2)、MDA含量;下调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研究表明,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在体内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纳米分散体 抗肿瘤作用 抗氧化活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分化和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程英 王银凤 +3 位作者 桂淑玉 周青 陈飞虎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新合成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衍生物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NTFMP)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外增殖、分化及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AT-RA及NTFMP进行干预,应用四甲基偶... 目的分析新合成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衍生物N-(3-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酰胺(NTFMP)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外增殖、分化及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AT-RA及NTFMP进行干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测定A549细胞的增殖情况;酶动力学法检测该药对A549细胞分泌癌胚抗原(CEA)的影响;光学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蛋白及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变化。结果 NT-FMP处理组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10 mg/L的NTFMP可明显抑制CEA的分泌;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形态由梭形变为不规则形,不重叠,呈单层生长;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磷酰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及OPN在A549细胞内均呈高表达,7.5mg/L NTFMP显著抑制ERK1/2磷酸化和OPN的表达。结论 NTFMP对A549细胞具有促进分化、抑制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549细胞ERK1/2磷酸化水平及抑制OPN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细胞增殖/药物作用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骨桥蛋白质 癌胚抗原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抑制支架内再狭窄及对PCNA、P27^(ki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陆东风 黄璟 +2 位作者 吴昊 原萧 张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7-670,共4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冠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7ki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0只国内杂种幼猪,随机分成裸支架组和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每组各植入支架10枚。比较支架植...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及其对冠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27ki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0只国内杂种幼猪,随机分成裸支架组和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每组各植入支架10枚。比较支架植入后4周各组的冠脉造影、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血生化结果。结果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支架内最小内径相似,大于裸支架组(P<0.05);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新生内膜面积小于裸支架(P<0.05)。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组PCNA阳性细胞少于裸支架组(P<0.05),而P27kip1表达多于裸支架组(P<0.05)。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在支架植入后4周能预防再狭窄的形成,可能通过影响PCNA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雷公藤内酯醇 增殖细胞核抗原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放疗或化疗后的病理形态及PCNA、p53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青 肖桃元 +3 位作者 高广正 张敏 徐飞 王亚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6-319,共4页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37例放疗或化疗后的肺癌进行了检测,并与未经术前治疗的肺癌组织进行对照,部分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1)放疗或化疗对肺癌组织细胞浆及胞核有不同程度的破...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37例放疗或化疗后的肺癌进行了检测,并与未经术前治疗的肺癌组织进行对照,部分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1)放疗或化疗对肺癌组织细胞浆及胞核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放、化疗后组织(除分化型腺癌外)PCNA指数下降明显(P<0.01或P<0.05)。(3)放疗后肺癌组织p53表达率减低,但化疗后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增殖细胞核 抗原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表达水平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杨国奋 何勉 梅卓贤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水平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PCNA单克隆抗体检测 81例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水平 ,术后用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进行化疗 ,并分析她们的 2次探查结果及生存率。【结果】PCNA总的阳...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水平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PCNA单克隆抗体检测 81例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水平 ,术后用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进行化疗 ,并分析她们的 2次探查结果及生存率。【结果】PCNA总的阳性表达率为 80 % (6 5 / 81) ,按增殖指数水平分A、B、C 3组 ,2次探查结果A组阳性率为 44 18% ,B组 2 0 6 9% ,C组 11 11% ,(P <0 0 5 )。A组 3年及 5年生存率是 5 9 6 8%和 45 6 0 % ,B组 5 5 70 %和 45 5 7% ,C组 74 6 6 %和 74 6 6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无差异 (Log rank检验 P >0 0 5 )。【结论】PCNA表达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效果近期有影响 ,随PCNA增殖指数升高 ,第二次手术探查阳性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上皮性卵巢癌 药物疗法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