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仰坤 张云国 +1 位作者 宋金森 蒙念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76-77,共2页
本文对334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胆囊癌的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并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有22.9%的病例,腺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表现腺管区域性增生活跃,多发生腺管或腺上皮细胞... 本文对334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胆囊癌的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并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有22.9%的病例,腺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表现腺管区域性增生活跃,多发生腺管或腺上皮细胞的异型增生灶。PCNA染色观察阳性细胞核数目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而递增。Ⅲ级异型增生同胆囊腺癌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胆囊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肝脏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及核仁组织区的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凤华 戚飞 +1 位作者 王磊 滕可导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发育过程 肝脏发育 核仁组织区 免疫组化 鸡胚 免疫组织化方法 染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青 鹿伟 +3 位作者 张传森 吴彩志 高钟禹 孙德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甲状腺肿瘤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4例甲状腺腺瘤,10例不典型腺瘤,15例乳头状腺癌,10例滤泡性腺癌,10例髓样癌,10例未 ...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甲状腺肿瘤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4例甲状腺腺瘤,10例不典型腺瘤,15例乳头状腺癌,10例滤泡性腺癌,10例髓样癌,10例未 分化癌。结果 PCNA增殖指数在甲状腺腺瘤为 12.8,不典型腺瘤为 19.8,乳头状癌为 19.2,滤泡性腺癌为 26.4,髓样癌 为27.9,未分化癌为44.3。各组间比较:不典型腺瘤与乳头状癌之间无差异;腺瘤与不典型腺瘤和乳头状癌间有显著性 差异(P<0.05),与其余各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CNA增殖指数可作为判断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指标,并 可反映其临床生物学行为,为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下咽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姚连生 李湘平 +1 位作者 李琦 张进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通过原位检测下咽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基因的表达,探讨PCNA与下咽癌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8例下咽癌手术标本和其中的15例癌旁组织标本PCNA的表达,计算增殖指数,结合临床与随... 目的通过原位检测下咽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其基因的表达,探讨PCNA与下咽癌生物学特性与临床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8例下咽癌手术标本和其中的15例癌旁组织标本PCNA的表达,计算增殖指数,结合临床与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咽癌组PCNA表达程度明显高于癌旁组(P<0.001);PCNA指数与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相关(P<0.005),而与是否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发生部位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下咽癌PCNA的表达对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咽癌 免疫组织化 鳞状细胞 咽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患者肝组织中Fas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双标记的研究
5
作者 郎振为 孟忻 +3 位作者 廖慧钰 白金花 李俊强 张士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6-198,共3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对急性轻型和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各20例活检肝组织中的Fas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了检测。Fas抗原表达于肝细胞胞浆内,急、慢性肝炎肝组织中Fas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0%...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对急性轻型和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各20例活检肝组织中的Fas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了检测。Fas抗原表达于肝细胞胞浆内,急、慢性肝炎肝组织中Fas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0%及80.0%,PCNA于肝细胞核内表达,其检出率均为85.0%。两种抗原阳性细胞可各自弥散分布于肝小叶内,但在点灶性和碎屑状坏死灶周围较为密集多见。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时肝组织中Fas抗原和PCNA的分布密切相关,肝细胞损伤愈明显,其再生修复能力也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的MRI形态学表现与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
6
作者 王丽梅 魏渝清 +1 位作者 王学建 王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2期1856-1859,共4页
目的 探讨喉癌的MRI形态学特征与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 41例喉癌患者术前行磁共振SE序列平扫 ,其中 2 0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标本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进行PCNA半定量测量。结果 ①前组声门上型喉癌更易侵犯会厌软骨... 目的 探讨喉癌的MRI形态学特征与其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 41例喉癌患者术前行磁共振SE序列平扫 ,其中 2 0例加行增强扫描。术后标本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进行PCNA半定量测量。结果 ①前组声门上型喉癌更易侵犯会厌软骨和室带 (P <0 .0 5 ) ;后组更易侵犯杓状软骨和后联合 (P <0 .0 5 )。声带和杓会厌皱襞受累提示癌组织PCNA标记指数 >75 %的可能性大 (P <0 .0 5 )。②声门型喉癌前联合受累组的PCNA标记指数高于未受累组 (P <0 .0 5 )。③甲状软骨侵犯阳性组及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的PCNA标记指数均高于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喉癌的某些MRI形态学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测PCNA标记指数 ,了解其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磁共振成像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增殖核抗原在乳腺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丁华野 皋岚湘 +2 位作者 吴霞 邓永江 曹希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38-340,共3页
采用抗PCNA单克隆抗体PC_(10)对45例乳腺导管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其中导管内癌3例.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38例.参照Bloom—Richardson氏分级法对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分级.结果显示:PCNA平均指数导管内癌为4.80,导管... 采用抗PCNA单克隆抗体PC_(10)对45例乳腺导管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其中导管内癌3例.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38例.参照Bloom—Richardson氏分级法对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分级.结果显示:PCNA平均指数导管内癌为4.80,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为11.23,浸润性导管癌Ⅰ级8.30、Ⅱ级24.56、Ⅲ级42.65.湿润性导管癌Ⅰ、Ⅱ、Ⅲ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PCNA指数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 抗原 乳腺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建美 周建华 +3 位作者 邓征浩 郑晖 蒋海鹰 曹慧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43例均随访或追观...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43例NSCLC组织、15例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中surv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43例均随访或追观5年以上。结果:NSCLC的survivin阳性表达率(79.1%,34/43)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上皮组织阳性表达率(13.3%,2/15)(P<0.01);Ⅲ期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Survivin++^+++组的生存期明显较survivin-^+组短;Survivin的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NSCLC的PCNA增殖指数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组织(P<0.01);增殖指数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生存期呈负相关(P<0.01)。增殖指数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0.05)。Survivin蛋白++^+++组中,增殖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组(P<0.05)。结论:Sur-vivin和PCNA蛋白过度表达与NSCLC的发展、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NSCLC的进展及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Survivin在NSCLC中表达上调,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提示survivin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 生存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gp9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永亮 余佩武 +4 位作者 蔡志民 雷晓 吴淼 饶芸 周立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1485-1487,共3页
目的 探讨gp9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5 0例人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gp96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gp9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较低的表... 目的 探讨gp9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5 0例人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gp96的表达 ,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 gp9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存在较低的表达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比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增高 (P <0 .0 1) ;而且表达高低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PCNA的表达与gp96的表达相关 ,PCNA表达高者gp96的表达也增高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 (r =0 .744 ,P =0 .0 2 1,P <0 .0 5 )。结论 gp96、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 ,可能在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06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bcl-2在灰线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林 朱国威 +1 位作者 杨晓红 刘华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bcl_2蛋白在灰线牙龈组织和正常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的生物学效果。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以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后建立出的家兔灰线牙龈实验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 ,检测PCNA、b...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bcl_2蛋白在灰线牙龈组织和正常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的生物学效果。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以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后建立出的家兔灰线牙龈实验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 ,检测PCNA、bcl_2蛋白在戴金属烤瓷全冠 3个月组、戴金属烤瓷全冠 6个月组和不戴金属烤瓷全冠组即对照组牙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戴金属烤瓷全冠 3个月组与对照组PCNA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戴金属烤瓷全冠 6个月组与对照组PCNA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戴金属烤瓷全冠 3个月组、戴金属烤瓷全冠 6个月组与对照组bcl_2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CNA表达与灰线牙龈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PCNA、bcl_2的表达 ,不表明灰线牙龈组织有异常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 免疫组织化 瓷熔附金属全冠 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郎振为 金荣华 +2 位作者 孟忻 李俊强 张士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2例肝硬化活检或尸检肝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了检测。23例缺如(71.9%),9例阳性(28.1%),阳性细胞数少且与各例相差较大,多位于假小叶的边缘。相比之下,亚急性重型肝炎和重型...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2例肝硬化活检或尸检肝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了检测。23例缺如(71.9%),9例阳性(28.1%),阳性细胞数少且与各例相差较大,多位于假小叶的边缘。相比之下,亚急性重型肝炎和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组织中有较多的PCNA阳性细胞(P<0.05)。结果表明,肝硬化时肝细胞的增殖状态是相当低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肝硬化 免疫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华 张晓妍 +3 位作者 李胜水 张凤梅 李双标 刘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072-2074,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PCNA的表达。结果: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PCNA呈阴性...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BTCC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PCNA的表达。结果:在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MMP-9和PCNA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58例BTCC中,两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和69.0%,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MMP-9、PCNA在低级别BT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3%和29.4%,明显低于高级别BTCC的78.0%和85.4%(P<0.01);MMP-9、PCNA在浅表性BT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和40.9%,明显低于浸润性BTCC的83.3%和86.1%(P<0.01)。MMP-9、PCNA在BTC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1)。结论:MMP-9、PCNA在BTCC的发生、分化、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评估BTCC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明胶酶B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友群 曹幼甫 +4 位作者 万美珍 郑建明 胡岳棣 史永娟 佘正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 :探讨 P2 7、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6 2例人胃癌组织中 P2 7、P5 3、PCN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 ,P2 7、P5 3、PCNA表达的阳性... 目的 :探讨 P2 7、P5 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检测 6 2例人胃癌组织中 P2 7、P5 3、PCNA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 ,P2 7、P5 3、PC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37.1%、40 .4%、83.9%。 P2 7的表达与 Borman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 ;P5 3表达与患者性别、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 ;而 PCNA仅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2 7阳性组 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组 ,P2 7与 PC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胃癌组织中 P2 7、P5 3、PCNA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有无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基因质蛋白 P27蛋白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5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永忠 冯振卿 曹友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2-494,T00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肿瘤抑制基因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2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同时...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肿瘤抑制基因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2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p53的表达。结果:81.2%胃癌组织中表达iNOS蛋白,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则分别为33.3%和20.0%(P<0.001)。iNOS表达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而与胃癌组织的大体类型、病理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关系。p53、PCNA表达与iNOS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而且iNOS表达阳性区,PCNA的阳性率高,占83%。结论:iNOS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iNOS可能在胃黏膜细胞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NOS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iNOS的异常表达及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在胃癌的癌变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诱导型 一氧化氮合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 相关性研究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状胬肉中增殖细胞核抗原、DNA-依赖蛋白激酶、c-my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弘 康凯夫 +3 位作者 牟晓燕 邹欣 范海妍 于小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 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DNA 依赖蛋白激酶 (DNA dependentproteinkinase,DNA PK)、原癌基因蛋白 (C MYC)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翼状胬肉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 3... 目的 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DNA 依赖蛋白激酶 (DNA dependentproteinkinase,DNA PK)、原癌基因蛋白 (C MYC)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翼状胬肉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 33例翼状胬肉组织中PCNA、DNA PK、C MYC的表达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PCNA、DNA PK、C MYC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4 2 .4 2 %、18.18%、36 .36 % ,与翼状胬肉形成有密切关系。PCNA、DNA PK、C MYC 3者之间在表达上未见相关意义 (P >0 .0 5 )。结论 PC NA、DNA PK、C MYC表达与翼状胬肉形成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免疫组织化 增殖细胞核抗原 DNA-依赖蛋白激酶 原癌基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人胎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学红 张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fos蛋白和凋亡因子在人胎小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第2、3、4三个月龄段16例人胎小肠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第2~4个月龄段,PCNA和C-fo...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fos蛋白和凋亡因子在人胎小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第2、3、4三个月龄段16例人胎小肠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第2~4个月龄段,PCNA和C-fos蛋白在人胎小肠壁组织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随着胎龄增加,人胎小肠壁组织细胞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数量和染色强度平均值(AI)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C-fos蛋白的阳性表达数量则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而AI值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第2~4个月龄段时,TUNEL染色阳性细胞在人胎小肠壁各层组织内均有分布,随着胎龄增加,TUNEL阳性细胞数量和AI值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P<0.01)。结论 PCNA和C-fos蛋白参与人胎早期小肠壁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尤其在人胎发育第3个月龄段,细胞增殖和凋亡数量明显增多,此期可能是小肠组织发育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胚胎 免疫组织化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C-Met基因和细胞核增殖抗原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丹 陈国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784-3786,共3页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C-Me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喉鳞癌中C-Met和PCNA的表达,并取30例声带息肉作对照。结果:C-Met在喉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7....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C-Me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喉鳞癌中C-Met和PCNA的表达,并取30例声带息肉作对照。结果:C-Met在喉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7.5%,高于对照组6.7%(P<0.05)。C-Met在喉鳞癌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年龄、原发部位无显著相关(P>0.05)。PCNA在喉鳞癌中的表达率为77.5%,在声带息肉中为16.7%,两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CNA的表达强度与喉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与年龄、原发部位无关。C-Met和PCN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Met和PCNA的过表达在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对于判断喉癌的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鳞状细胞 C-MET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受体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人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顺和 杨慧敏 +1 位作者 李园园 王光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08-1310,共3页
目的检测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terating cell nuc lear antigen,PC-NA)在人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R及PCNA与脑肿瘤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脑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 目的检测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terating cell nuc lear antigen,PC-NA)在人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R及PCNA与脑肿瘤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脑肿瘤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R及PCNA在90例原发性脑肿瘤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P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7.89%、50%、58.33%,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92.86%、66.67%,星形细胞瘤中PR表达与PCNA表达、PR表达与肿瘤分级以及PCNA表达与肿瘤分级之间相关性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中有相当数量PR存在,推测PR可能部分参与了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生长,对于PR阳性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后选择PR拮抗剂治疗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孕酮 增殖细胞核抗原 脑肿瘤 免疫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钙化囊肿的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及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虹 徐辉 +3 位作者 李纯纯 欧阳喈 白淑清 张国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2期80-83,共4页
为了解牙源钙化囊肿的囊肿型和肿瘤型内血管和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性抗原VIII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11例牙源性钙化囊肿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以6例造釉细胞癌作对照。结果显示:囊... 为了解牙源钙化囊肿的囊肿型和肿瘤型内血管和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性抗原VIII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11例牙源性钙化囊肿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以6例造釉细胞癌作对照。结果显示:囊肿型牙源性钙化囊肿的部分标本中,囊壁上皮下有VIII因子染色阳性的密集的新生小血管,囊壁上皮中PCNA染色阳性细胞也较多,显示囊壁上皮增殖活动较强的组织依,部分囊壁上皮下血管较少,PCNA染色阳性细胞也较少,显示囊壁上皮增殖较慢,相对稳定的组织学像。而在肿瘤型牙源性钙化囊肿中,肿瘤间质中VIII因子杂色阳性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并且血管管腔增大,PCNA染色见肿瘤的上皮团片中阳性细胞也明显增多,反映了肿瘤增殖活跃,生长较快。表明肿瘤内血管的增生与肿瘤的增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肿瘤 钙化囊肿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小鼠牙胚后期发育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长杰 李纾 +1 位作者 于西佼 薛兰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95-597,共3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小鼠牙胚发育后期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制备出生后BALB/C小鼠牙胚发育各阶段石蜡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牙冠发育及牙周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在釉质形成早期,中间层细胞、成釉细...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小鼠牙胚发育后期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制备出生后BALB/C小鼠牙胚发育各阶段石蜡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牙冠发育及牙周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在釉质形成早期,中间层细胞、成釉细胞均呈PCNA阳性表达,且两者在同期表达强弱程度上具有一致性;随着牙冠发育的完成,PCNA的表达减弱;出生后第5天,内外釉上皮融合增殖形成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育,此时上皮根鞘细胞呈PCNA强阳性表达,牙囊组织亦呈现阳性表达,随着牙周组织的发育和重塑的完成,PCNA在各组织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细胞增殖是牙齿正常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调控机制,特别是在釉质形成及牙根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提示PCNA可能是组织发生的初始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牙齿发育 免疫组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