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牟林 张殷建 +3 位作者 董志国 吴佳俊 苏晓明 吴晓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 目的探究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收治的73例NPD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中药组给予和营清脉饮和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评分(DRSS)、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安全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中药组有效率为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P<0.01)。治疗后中药组DR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最佳矫正视力、视敏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和营清脉饮联合羟苯磺酸钙能够改善NPDR患者的眼底症状,缓解黄斑水肿,提高视敏度,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并且能降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营清脉饮 羟苯磺酸钙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陶春德 冯玉沛 谢卓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0-2234,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络明目汤。检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4例),对照组给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络明目汤。检测临床疗效、miR-15b、CTGF、VEGF、血流动力学指标(PSV、EDV、RI)、视野灰度值、CMT、血管瘤数、出血斑面积、BCVA、视网膜电图(明暗适应a波、b波振幅)、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iR-15b、PSV、EDV、BCVA、视网膜电图升高(P<0.05),CTGF、VEGF、RI、视野灰度值、CMT、血管瘤数、出血斑面积、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络明目汤联合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眼底病变,调节miR-15b、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络明目汤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黄菁 王丽波 刘俐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8期2202-2204,2208,共4页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联合...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7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和西药治疗组(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后3个月时,通过OCT扫描测定脉络膜厚度,采集血清并测定支链氨基酸及细胞因子含量。结果:(1)OCT扫描:联合治疗组新生血管数目较少、脉络膜厚度较厚,联合治疗组中心凹下以及鼻侧、颞侧、上方、下方且距离中心凹1 mm处的脉络膜厚度均显著高于西药治疗组;(2)血清指标: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时的血清VEGF、IGF-1、TF、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含量低于西药治疗组,PEDF含量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芪明颗粒治疗能够改善脉络膜循环、抑制视网膜内多种细胞因子所介导的血管新生、调节支链氨基酸代谢,是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 血管新生 脉络膜 支链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晓蓉 杨芳远 +5 位作者 卢晶 曹曦 杨光燃 谢荣荣 冯建萍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检测技术,探索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代谢图谱”及其相关的发病机制。方法从1024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按照性别、年龄组间匹配的原则,选择42例患者分为PDR组和糖尿病病程1...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检测技术,探索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代谢图谱”及其相关的发病机制。方法从1024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按照性别、年龄组间匹配的原则,选择42例患者分为PDR组和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且眼底完全正常(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的对照组,每组各21例。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受试者血清代谢物进行检测,获取代谢谱。应用单维、多维统计学方法分析PDR组与NDR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以及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PDR组与NDR组患者血清样本中共鉴定出136个差异代谢物质,其中包括有机酸(78%)、有机氮化合物(4%)、脂类及类脂分子(3%)等。这些代谢差异物在30条KEGG通路中富集,其中3条通路显著富集(P<0.05),分别为硫代谢、鞘脂代谢以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结论PDR组与NDR组患者相比具有独特的代谢特征,硫代谢、鞘脂代谢以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通路显著富集。这些特征的揭示可能有助于探索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质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联性及“补肾活血法”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敏 罗向霞 +1 位作者 康莉 王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8-1391,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目前已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致盲因素之一,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m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病理变化对于致盲尤为关键因素,因此能否有效抑制PDR的病变进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目前已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致盲因素之一,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m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病理变化对于致盲尤为关键因素,因此能否有效抑制PDR的病变进程,可作为评价某种治疗方法治疗DR的疗效标准之一。中医药对DR的治疗疗效确切,并且对于PDR的治疗,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通过cNKI检索近年来的关于现代医学PT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与PDR的关系及“补肾活血法”治疗PDR作用的现代研究文献,从中挖掘出P1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与中医药治疗PDR的关联性,以期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PDR的作用途径,为其临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补肾活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总结 被引量:3
6
作者 侯小玉 接传红 +4 位作者 王建伟 刘自强 邓宇 李媛媛 蔡文静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0期1578-1588,共11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评价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WF、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Embase中英文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中医药... 目的:运用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评价益肾活血法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WF、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Embase中英文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NPDR的文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后,使用SPSS Modeler 18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制作复杂网络图。结果:共纳入20项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肾活血法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在提高NPDR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1,95%CI(1.16,1.27),P<0.00001]、中医症候疗效[RR=1.28,95%CI(1.18,1.39),P<0.00001]、视力[MD=0.11,95%CI(0.05,0.17),P=0.0001]、HDL-C[MD=0.14,95%CI(0.03,0.25),P=0.02];减少眼底血管瘤个数[MD=−3.51,95%CI(−5.73,−1.28),P=0.002]、出血斑面积[MD=−0.70,95%CI(−0.95,−0.46),P<0.00001];降低CMT[MD=−35.31,95%CI(−55.47,−15.14),P=0.0006]、FBG[MD=−0.39,95%CI(−0.72,−0.05),P=0.02]、LDL-C[MD=−0.36,95%CI(−0.64,−0.08),P=0.01]、全血高切黏度[MD=−0.43,95%CI(−0.75,−0.12),P=0.006]、血浆黏度[MD=−0.36,95%CI(−0.67,−0.06),P=0.02]和纤维蛋白原[MD=−0.50,95%CI(−0.81,−0.19),P=0.002]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录入的20首方剂共涉及中药70味。枸杞子、三七、丹参、黄芪、生地黄为高频和核心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常用的药对包括生地黄-三七、生地黄-枸杞子等。结论:益肾活血法单用或联合西药可以更有效提高NPDR的临床疗效,但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活血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ETA分析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胆红素水平与新诊断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元桦 李雪妍 +5 位作者 苏蕾 何佳林 耿修文 纪佳君 唐松 赵立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60,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循环胆红素谱[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未结合胆红素(IBIL)]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人工智能眼底相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筛查...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循环胆红素谱[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未结合胆红素(IBIL)]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人工智能眼底相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筛查,并由眼科医生进一步阅片确认病例。最终纳入312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78例新诊断的NPDR患者与234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T2DM患者进行1:3匹配)。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和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NPDR患者的TBIL、DBIL和IBIL浓度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3、0.001、0.006),且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无关(P值均>0.05)。在调整了性别、糖尿病病程、HbA1c和收缩压等传统风险因素后,这种关联仍然存在。此外,在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HbA1c≤7%)或无微量白蛋白尿的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30 mg/g]中,低水平未结合胆红素者的NPDR风险更高,比值比(OR)95%CI分别为3.44(1.04,11.38)和2.53(1.10,5.82);在血糖控制不良(HbA1c>7%)或有微量白蛋白尿(UACR>30 mg/g)的T2DM患者中,低水平结合胆红素者的NPDR风险更高,OR 95%CI分别为2.05(1.09,3.86)和2.40(1.14,5.02)。【结论】循环胆红素与NPDR的风险呈独立的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成为早期预测和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eta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苏梅贵 罗向霞 康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5-20,共6页
目的评价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2009—2019年以芪明颗粒作为干预措施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法,由两名研究人员各自单独... 目的评价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2009—2019年以芪明颗粒作为干预措施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法,由两名研究人员各自单独对达到该文纳入标准的样本进行资料搜集,并对其进行试验方案的优劣评价和对搜集到的可用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个试验,共1664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13个试验对总有效率进行了描述,Meta分析结果表明,芪明颗粒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79,95%CI(2.94,4.90),Z=10.23(P<0.00001)]。结论芪明颗粒在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上疗效可观,且相比其他药物优势较明显。但该文纳入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中英文文献数量相差较大,且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不多,还需要更多深入研究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明颗粒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随机对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的临床筛查 被引量:15
9
作者 唐淼 李淑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30例NPDR患者(NPDR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OCTA检查,对其黄斑中心凹无...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应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30例NPDR患者(NPDR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OCTA检查,对其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的面积、周长、圆度变化以及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和视盘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层(RPC)上侧、下侧、鼻侧、颞侧4个象限的血流密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NPDR组患者黄斑区SCP和视盘RPC 4个象限的血流密度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43.68±3.03vs.46.98±3.04、42.79±3.17vs.50.45±2.25、43.21±2.67vs.47.44±2.42、44.21±3.22vs.51.72±5.32、46.43±3.54vs.53.02±2.62、45.97±3.67vs.52.53±2.82、44.63±2.73vs.48.19±3.67、41.73±3.15vs.45.12±3.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PDR组患者FAZ面积和周长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大[(0.50±0.06vs.0.43±0.47)mm2、(3.10±0.21vs.2.87±0.22)mm],圆度较对照组明显变小[(0.63±0.05vs.0.67±0.05)%],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OCTA可检测出NPDR的早期视网膜微结构改变,可作为NPDR的辅助筛查,为早期诊治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成像(OCTA)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 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RPC) 中心凹无血管区(FAZ)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尹成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670-670,共1页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01iferating diabeticretinopathy)早期激光光凝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DR非增殖期患者92例174眼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访1-6(平均3.5)个月。结果:... 目的观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01iferating diabeticretinopathy)早期激光光凝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就诊的DR非增殖期患者92例174眼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访1-6(平均3.5)个月。结果:174眼中,93眼(53.4%)视力提高,69眼(39.7%)视力不变,12眼(6.9%)视力下降。162眼视网膜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眼底检查及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水肿较前减轻、渗出减少,治疗有效率为93.1%。结论:激光光凝治疗能有效控制DR,阻止病情恶化,保护视功能的方法,基层医院把握光凝时机,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凝固术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地黄丸联合抗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
11
作者 彭晓莉 唐阳明 陈亦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地黄丸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增殖性DR患者... 目的探讨加味地黄丸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增殖性DR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抗VEG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地黄丸,两组治疗3个月观察效果。对比两组中医症状评分、症状改善情况、视力相关指标情况、疗效、眼内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更低(P<0.05)。研究组眼底出血吸收时间、渗出吸收时间、黄斑水肿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视野灰度值低于治疗前,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MT、视野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BCVA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更低(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地黄丸联合抗VEGF治疗增殖性DR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视力,调控眼内炎症因子VEGF、EPO、IGF-1表达,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地黄丸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DC1、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
12
作者 李林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0-65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PDR)组47例。另外选取50例本院收治的无DR眼底相关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NDR组,以及同期到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SDC1、FGFR3对DR患者PDR分期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探讨DR患者病变分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PDR组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SDC1、FGFR3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95%CI)分别为0.741(0.696~0.791)、0.839(0.794~0.889),两者联合评估的AUC(95%CI)为0.917(0.872~0.965),血清SDC1、FGFR3两者联合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均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AUC(均为P<0.05)。PDR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0.363,95%CI:1.357~4.115)、高脂血症史(OR=0.807,95%CI:1.427~5.519)、血清SDC1≥51.14μg·L^(-1)(OR=0.582,95%CI:1.818~7.058)、血清FGFR3≥4.27μg·L^(-1)(OR=4.870,95%CI:0.606~9.100)是DR患者病变分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血清SDC1、FGFR3水平变化与DR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DR进展的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疾病分 多配体蛋白聚糖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00介导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
13
作者 崔莉 马菲妍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45-1654,共10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对65只SD大鼠构建糖尿病模型,余10只SD大鼠同步腹腔注射等量无菌...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对65只SD大鼠构建糖尿病模型,余10只SD大鼠同步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记为正常组。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p300上调组、p300下调组、PPAR-γ上调组、PPAR-γ下调组、空载对照组和模型组。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同步经玻璃体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外,各组分别经玻璃体注射pcDNA-p300、si-p300、pcDNA-PPAR-γ、si-PPAR-γ、pcDNA腺病毒溶液。每组各取5只大鼠,Evans blue法检测左眼血-视网膜屏障损伤程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脂质[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氧化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ROS)水平];上述各组5只大鼠取右眼视网膜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每组剩余大鼠断头法处死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左眼视网膜组织p300、PPAR-γ、蛋白激酶Cβ(PKCβ)、衔接蛋白p66Shc(P66Shc)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免疫标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右眼视网膜组织上述蛋白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验证p300靶向PPAR-γ并观察定位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升高而HDL-C、SOD活性,p300、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p300下调组p300表达下降(P <0.05)、p300下调组和PPAR-γ下调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升高而HDL-C、SOD活性,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下降(P <0.05),p300上调组p300表达升高(P <0.05)、p300上调组和PPAR-γ上调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下降而HDL-C、SOD活性,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 <0.05)。p300下调组与PPAR-γ下调组、p300上调组与PPAR-γ上调组、空载对照组与模型组血-视网膜屏障损伤,脂质和过氧化反应指标,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无病理改变,模型组和空载对照组可见明显病理改变,p300下调组和PPAR-γ下调组可见严重病理改变,而p300上调组和PPAR-γ上调组病理改变轻微;ChIP证实p300靶向PPAR-γ,且二者均定位于细胞质。结论 上调p300可正向介导PPAR-γ控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下调p300可通过抑制PPAR-γ激活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脂质过氧化反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归丸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敏 罗向霞 +1 位作者 康莉 郭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13-1616,共4页
目的:观察右归丸加减对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药物联合... 目的:观察右归丸加减对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药物联合右归丸加减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视力、眼底病变的改善情况及临床有效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眼底病变情况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眼底病变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P〈0.05);gE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归丸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药物对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常规药物治疗,通过显著降低血清VEGF水平,抑制非增值期病变向增殖期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归丸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明颗粒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循环及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赵智华 李科军 +2 位作者 赵晓彬 马清敏 王明月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762-2765,2769,共5页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脉络膜循环的作用及其对干眼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芪明颗粒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NPDR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对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脉络膜循环的作用及其对干眼症的改善情况,并分析芪明颗粒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确诊的NPDR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使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和观察组(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每组50例。治疗2个月后,测量2组患者的组织因子(T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以及血清支链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对照组血清内TF、IGF-1,VEGF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而PEDF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对照组血清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与对照组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芪明颗粒能够抑制视网膜内形成新生血管以及改善脉络膜循环,对患者的干眼症提供有效的治疗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明颗粒 羟苯磺酸钙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殖 干眼症 支链氨基酸 细胞因子 脉络膜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参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阚悦铭 张珊珊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7-1765,共9页
目的:探讨玄参提取物抑制微小RNA-646(miR-646)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缓解糖尿病视网膜水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0 mmol/L葡萄糖)、观察组(30 mmol/L葡... 目的:探讨玄参提取物抑制微小RNA-646(miR-646)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缓解糖尿病视网膜水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30 mmol/L葡萄糖)、观察组(30 mmol/L葡萄糖+100μg/mL玄参提取物组)、模型+Anti-NC(转染Anti-NC+30 mmol/L葡萄糖)、模型+Anti-miR-646(转染Anti-miR-646+30 mmol/L葡萄糖)组;将30只小鼠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60 mg/kg的链脲佐菌素)、观察组(60 mg/kg的链脲佐菌素+100 mg/kg-的玄参提取物),每组10只。比较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及miR-64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ICAM-1、CD31表达及视网膜组织水肿情况。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miR-646、ICAM-1表达显著升高,VEGFA、CD31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细胞miR-646、ICAM-1表达显著降低,VEGFA、CD31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Anti-NC组比较,模型+Anti-miR-646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细胞数及VEGFA表达显著增加,miR-646表达及凋亡率显著降低(均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miR-646、ICAM-1表达显著升高,VEGFA、CD31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同时小鼠视网膜组织水肿情况加重;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小鼠网膜组织中miR-646、ICAM-1表达显著降低,VEGFA、CD31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同时小鼠视网膜组织水肿明显得到缓解。结论:玄参提取物可能通过miR-646/VEGFA机制调节HRMEC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改善缓解糖尿病视网膜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水肿 玄参提取物 miR-646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凋亡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和增殖膜中CD73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郎敏 袁容娣 +3 位作者 陈春林 霍妍 邹欢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的表达,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的表达,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共30例,分为PDR组(共16例16眼)和对照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特发性黄斑裂孔共14例14眼)。于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收集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膜及黄斑前膜。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检测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膜样本中CD73的表达。结果 PDR组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62.37±11.47)μmol/L vs(30.34±6.41)μmol/L,P=0.000;(0.84±0.08)vs(0.39±0.05),P=0.002];PDR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术前空腹血糖均与玻璃体腺苷浓度无相关关系(r=0.255,P=0.340;r=0.318,P=0.230;r=0.341,P=0.197)。结论腺苷和CD73在PDR患者的玻璃体及增殖膜中的表达较非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CD73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晖 宋蓓文 +1 位作者 杜新华 吴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6例(26眼)PDR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病率为48.15%(26/54)。高眼压的发生与术前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是否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或眼内填充及术后葡萄膜炎程度等因素严重程度有关(均P<0.05);而与术前血糖于8.9 mmol/L以下的浓度变化、术前是否行眼内光凝、术中选择填充物的种类无关。除2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PDR玻璃体术后高眼压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PDR严重程度、是否联合其他术式及术后葡萄膜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在降眼压基础上,根据PDR患者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因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9
作者 韩琳娜 李一梅 谢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2-384,共3页
复方丹参滴丸通过保护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抗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等机制,发挥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治疗作用;与羟苯磺酸钙、杞菊地黄丸等药物相比,对NPDR的疗效更好;与其... 复方丹参滴丸通过保护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抗凝与抗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等机制,发挥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治疗作用;与羟苯磺酸钙、杞菊地黄丸等药物相比,对NPDR的疗效更好;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对NPDR的疗效。复方丹参滴丸是治疗NPDR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非增生 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白霞 马景学 +3 位作者 叶存喜 包永琴 杨爱琴 休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模型(C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改变及有无CD105标记阳性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并与传统的非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大鼠模型(B组)作比较。结果 FFA结果显示:正常组无1例观察到异常荧光;B组大鼠仅观察到背景荧光的增强;C组大鼠不仅出现了背景荧光增强、大血管扭曲和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血管荧光素渗漏、视网膜内出血等临床中常见的非增殖期病变,还观察到了视网膜新生血管这种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特有的体征。光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视网膜内增殖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情况显示:正常组及B组大鼠无1例视网膜微血管碳素颗粒渗漏,CD105均为阴性;C1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2周):仅观察到神经节细胞层大血管有碳素颗粒的渗漏,CD105阴性;C2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4周):除C1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外核层有渗漏至血管外的碳素颗粒,CD105阳性;C3组(VEGF玻璃体腔注射后8周):除C2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黄斑区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广泛的微血管渗漏,CD105阳性。结论该动物模型成功地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并与出现增殖内皮细胞的病程一致,经FFA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验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周期短、更经济,为临床筛选药物研究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