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晖 宋蓓文 +1 位作者 杜新华 吴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6例(26眼)PDR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病率为48.15%(26/54)。高眼压的发生与术前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是否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或眼内填充及术后葡萄膜炎程度等因素严重程度有关(均P<0.05);而与术前血糖于8.9 mmol/L以下的浓度变化、术前是否行眼内光凝、术中选择填充物的种类无关。除2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PDR玻璃体术后高眼压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PDR严重程度、是否联合其他术式及术后葡萄膜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在降眼压基础上,根据PDR患者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因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林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08例121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对引...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08例121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对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术后2周内任何时间非接触性眼压计测眼压>21 mmH g(1 kP a=7.5 mmH g)。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33眼(27.27%)发生高眼压,眼内充填与平衡液充填者的发病率为32.63%和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补充视网膜光凝者的发病率分别为42.22%和1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网膜病变Ⅳ期、Ⅴ期、Ⅵ期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2.00%、22.00%、41.3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未合并视网膜脱离与合并视网膜脱离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8.67%和4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与术中未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组的发病率为35.21%和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充填。结论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眼内充填、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DR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相关,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充填。早期发现、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及玻璃体中PEDF和AngⅡ的表达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小敏 陈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当今世界成年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D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根治方案。目前发现眼内血管形成刺激因子与抑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当今世界成年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D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根治方案。目前发现眼内血管形成刺激因子与抑制因子的失衡是DR发生的主要原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 PEDF )和血管紧张素2( angiotensin 2,AngⅡ)在DR发生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认识。该研究通过测定DR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两者的含量,探讨两者与DR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血管紧张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地黄丸联合抗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
4
作者 彭晓莉 唐阳明 陈亦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地黄丸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增殖性DR患者... 目的探讨加味地黄丸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增殖性DR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抗VEG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地黄丸,两组治疗3个月观察效果。对比两组中医症状评分、症状改善情况、视力相关指标情况、疗效、眼内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更低(P<0.05)。研究组眼底出血吸收时间、渗出吸收时间、黄斑水肿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视野灰度值低于治疗前,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MT、视野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BCVA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更低(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地黄丸联合抗VEGF治疗增殖性DR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视力,调控眼内炎症因子VEGF、EPO、IGF-1表达,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地黄丸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研究
5
作者 朱周华 田成源 +2 位作者 侯智杰 周怡纳 王斌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8-975,共8页
目的针对实际场景下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模型重要特征不易表达,真、假特征系数分布过于平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方法。方法首先采取删除图像不必要边界信息并使用基于Haar基函数... 目的针对实际场景下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模型重要特征不易表达,真、假特征系数分布过于平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胶囊网络的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方法。方法首先采取删除图像不必要边界信息并使用基于Haar基函数的离散小波变换来处理图像的方法,来提高图像的特征表达能力,凸显重要病灶特征;其次,对胶囊网络的卷积层进行改进,采用多分支结构提取视网膜图像的多尺度特征,并添加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封装并送入胶囊层中;最后,在动态路由中用sigmoid函数替代softmax函数,增强了模型的鲁棒性。结果所改进网络模型在节选并处理后的Kaggle公开数据集中测试准确率为98.62%。结论改进胶囊网络在小样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的任务中所取得的精确度高于当前其他先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识别 多尺度 小样本 胶囊网络 CB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鉴定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6
作者 金叶安琪 刘俊滨 +8 位作者 方翔 吴冠蓉 朱昊贤 陈欣雨 刘梦雅 廖铄鑫 李方芳 张学礼 孟倩丽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2-628,共7页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本研究蛋白质组学数据集(PXD046630)来自PDR患者的房水样本,两个转录组学数据集(GSE60436和GSE102485)来自PDR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差异表达... 目的 利用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本研究蛋白质组学数据集(PXD046630)来自PDR患者的房水样本,两个转录组学数据集(GSE60436和GSE102485)来自PDR患者的纤维血管膜。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R软件鉴定,特别是limma和edgeR包。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PXD046630与GSE60436数据集的共同DEGs。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GSE102485数据集中的关键DEGs进行验证。利用qPCR方法对高糖、低氧条件下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候选生物标志物mRNA的检测验证。结果 从PXD046630和GSE60436数据集中共筛选出59个共有DEGs和26个核心基因。KEGG分析显示,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癌症中的蛋白聚糖、补体和凝血级联等6条通路在12个关键DEGs中富集。以AUC值大于0.900(CI≥95%)为标准将纤连蛋白1(FN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补体因子H(CFH)、核心蛋白聚糖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2(LRP2)确定为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FN1、CFH和LRP2的mRNA表达水平在高糖、低氧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显著上调。结论 FN1、CFH和LRP2可能是PD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它们在该疾病中的作用和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蛋白质组学 转录组学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进展与房水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任芳芳 陈菲 +7 位作者 付群 张向东 吴改萍 杨邵晴 宋影慧 李洋 来晶晶 余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疗效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行抗VEGF药物治疗的50例56眼DR患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疗效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行抗VEGF药物治疗的50例56眼DR患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30例36眼)和增生型DR(PDR)组(20例20眼)。DME组患者每月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1次,连续3次,每次注射前抽取房水;PDR组在行玻璃体切割术前1周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1次,在注射前抽取房水,并在行玻璃体切割术时再次抽取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检测每次抽取的房水内VEGF-A、胎盘生长因子(PLGF)、白细胞介素(IL)-1β、IL-23、IL-17A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注射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检测,分析注射治疗前各细胞因子浓度与DR患者BCVA及CMT的相关性。结果DME组患者注射治疗前后比较,房水中VEGF-A、PLGF及IL-23浓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患者CMT值降低,BCVA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R患者注射治疗后,房水中VEGF、PLGF、IL-1β、IL-23、IL-17A和TNF-α浓度均较注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注射治疗前,DME组患者房水中VEGF-A、PLGF及IL-23水平均高于PDR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注射治疗前,DME组患者中,VEGF与BCVA呈负相关(r=-0.767,P=0.004);VEGF与CMT呈正相关(r=0.662,P=0.019);VEGF与IL-23呈正相关(r=0.765,P=0.004)。PDR组患者注射治疗前各房水细胞因子之间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VEGF-A、PLGF、IL-23的浓度变化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抗VEGF治疗可使DME患者BCVA得到改善,CMT下降。房水中IL-23的表达水平可作为DR患者抗VEGF疗效的预测因子,为DR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房水 Luminex液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miRNAs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彤 吴松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微小RNAs(miRNAs)作为调节因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而其异常表达在多种疾病病理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微小RNAs(miRNAs)作为调节因子,主要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而其异常表达在多种疾病病理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s可通过调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死亡及血管新生等病理性过程来影响DR的发生发展。现对miRNAs在DR中发挥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DR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MICRORNAS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和增殖膜中CD73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郎敏 袁容娣 +3 位作者 陈春林 霍妍 邹欢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的表达,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的表达,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共30例,分为PDR组(共16例16眼)和对照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特发性黄斑裂孔共14例14眼)。于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收集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膜及黄斑前膜。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检测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膜样本中CD73的表达。结果 PDR组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62.37±11.47)μmol/L vs(30.34±6.41)μmol/L,P=0.000;(0.84±0.08)vs(0.39±0.05),P=0.002];PDR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术前空腹血糖均与玻璃体腺苷浓度无相关关系(r=0.255,P=0.340;r=0.318,P=0.230;r=0.341,P=0.197)。结论腺苷和CD73在PDR患者的玻璃体及增殖膜中的表达较非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CD73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家佳 柯根杰 +1 位作者 顾永昊 王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对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收集PDR患者20例20眼,按照玻璃体手术前是否接受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分为光凝组和非光凝组。收集术中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对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收集PDR患者20例20眼,按照玻璃体手术前是否接受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分为光凝组和非光凝组。收集术中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4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密度及单细胞新生血管密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和眼部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光凝组患者视网膜+++级新生血管8眼,光凝组患者为1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非光凝组增生膜内可见较多散在的毛细血管型新生血管,多数由单个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管腔,部分区域可见较多出血;光凝组增生膜组织变薄,玻璃样变成分较多,新生毛细血管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均呈强阳性表达,光凝组400倍镜下观察,每个视野新生血管密度为(2.18±1.26)个,非光凝组为(10.00±6.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4,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可抑制PDR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降低玻璃体手术治疗PDR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 视网膜增生膜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白霞 马景学 +3 位作者 叶存喜 包永琴 杨爱琴 休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模型(C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改变及有无CD105标记阳性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并与传统的非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大鼠模型(B组)作比较。结果 FFA结果显示:正常组无1例观察到异常荧光;B组大鼠仅观察到背景荧光的增强;C组大鼠不仅出现了背景荧光增强、大血管扭曲和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血管荧光素渗漏、视网膜内出血等临床中常见的非增殖期病变,还观察到了视网膜新生血管这种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特有的体征。光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视网膜内增殖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情况显示:正常组及B组大鼠无1例视网膜微血管碳素颗粒渗漏,CD105均为阴性;C1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2周):仅观察到神经节细胞层大血管有碳素颗粒的渗漏,CD105阴性;C2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4周):除C1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外核层有渗漏至血管外的碳素颗粒,CD105阳性;C3组(VEGF玻璃体腔注射后8周):除C2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黄斑区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广泛的微血管渗漏,CD105阳性。结论该动物模型成功地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并与出现增殖内皮细胞的病程一致,经FFA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验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周期短、更经济,为临床筛选药物研究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后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彦来 徐军 刘宁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期间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2例共288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期间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2例共288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入选病例根据术前B超及术中眼底所见分为4组:单纯玻璃体积血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组(Ⅰ组)、纤维血管性增殖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但未累及黄斑组(Ⅱ组)、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组(Ⅲ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组(Ⅳ组),对以上4组病例手术前/后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术后视力改善率为84.9%;Ⅱ组术后视力改善率为81.1%;Ⅲ组手术后视力改善率为41.9%;Ⅳ手术后视力改善率为72.0%。Ⅰ组与Ⅱ组的视力改善率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0.529,P=0.467),而Ⅲ组视力改善率与Ⅰ组、Ⅱ组、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1、0.000 1、0.016)。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在黄斑未受明显累及时手术治疗将有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栾洁 李长生 +1 位作者 孙建宁 倪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10例 15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 ,其中 8例 12眼同时进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 3~ 6个月 ,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10例 15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 ,其中 8例 12眼同时进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 3~ 6个月 ,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行眼内激光的 2例 3眼中 ,1例双眼术后再次发生玻璃体出血 ,3个月后又行玻璃体腔灌洗术 ;1例 1眼注入硅油 ,取油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行眼内激光 8例 12眼 ,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得到控制。 15眼中 ,视力下降 1眼 ,视力不变 1眼 ,其余 12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2例 2眼有视野缩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眼内激光 治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Dickkopf-1水平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新晓 彭晓燕 +2 位作者 孟忻 洪婷婷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清中的Dickkopf-1(DKK1)蛋白浓度,探讨Wnt信号通路在P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血清中的Dickkopf-1(DKK1)蛋白浓度,探讨Wnt信号通路在P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28例PDR患者及2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通过ELISA法检测PDR组和对照组、活跃期和静止期PDR组血清中的DKK1蛋白浓度,分别比较组间的DKK1水平差异。结果 PDR组血清DKK1蛋白浓度为96.14~1303.65 pg·mL-1,平均为491.79 pg·mL-1;对照组血清DKK1蛋白浓度为250.36~1520.92 pg·mL-1,平均为882.38 pg·mL-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静止期PDR组血清DKK1蛋白平均浓度为683.35 pg·mL-1,高于活跃期PDR组(275.48 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PDR患者血清中DKK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提示Wnt信号通路可能在PDR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CKKOPF-1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重度黄斑水肿玻璃体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琦 张雯 张学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伴重度黄斑水肿的玻璃体蛋白质组学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27例PDR伴重度黄斑水肿及9例健康人的玻璃体液,用双向凝胶电泳(2-DE)的方法得到2-DE图谱,PD Ques... 目的: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伴重度黄斑水肿的玻璃体蛋白质组学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27例PDR伴重度黄斑水肿及9例健康人的玻璃体液,用双向凝胶电泳(2-DE)的方法得到2-DE图谱,PD Quest7.3.1软件对比图谱,获得差异蛋白点。将差异蛋白点取出、酶解后,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对玻璃体差异蛋白质进行初步鉴定,得到肽质量指纹图,采用Mascot和MS-Fit软件进行数据检索,找到差异蛋白。结果:PDR伴重度黄斑水肿的玻璃体和正常人玻璃体的蛋白质图谱PDQuest软件比较,蛋白点强度相差2倍以上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的共有30个,其中20个蛋白点上调,10个蛋白点下调。选取上调最明显的10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的检索及鉴定,其中4个明显差异的蛋白质即11-视黄醇结合蛋白、18-载脂蛋白D、20-载脂蛋白AIV、28-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结论:初步建立PDR伴重度黄斑水肿的玻璃体的蛋白质2-DE图谱。其蛋白质组发生了改变,本研究发现有四种蛋白质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重度黄斑水肿 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凌丽琴 张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2553-255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PDR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照...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PDR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8例(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照组48例(羟苯磺酸钙),治疗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出血灶面积(mm^2)、血管瘤个数及黄斑厚度(μm)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底病变明显减轻(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变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48/48),对照组89.53%(43/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活血法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NPDR的疗效优于西药单独应用益气补肾活血法;羟苯磺酸钙;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补肾活血法 羟苯磺酸钙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卯年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57-58,共2页
报告9例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描述了: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强调除行晶状体摘除外,尚需选择性采用视网膜切开、眼内电凝、条带剪切等措施。并对此病的分类、病因、病理及手术预后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 增殖性 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粒蛋白Ⅲ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漫峤(综述) 李筱荣(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分泌粒蛋白Ⅲ(SCG3)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蛋白颗粒。其作为粒蛋白家族(granin家族)中的一员,通常被认为参与内分泌和神经分泌的调节活动,同时也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生成因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分泌粒蛋白Ⅲ(SCG3)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蛋白颗粒。其作为粒蛋白家族(granin家族)中的一员,通常被认为参与内分泌和神经分泌的调节活动,同时也作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血管生成因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中发挥减轻视网膜血管渗漏和新血管形成的作用。除此之外,SCG3还与炎症因子、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在神经细胞中共表达。本文综述了目前对SCG3作为分泌颗粒蛋白以及其粒蛋白家族的认识,分析了SCG3在体内的分布,讨论了其在血管新生方面的作用,认为SCG3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存在相关性,同时重点探讨了SCG3在DR中可能存在的作用及意义,特别是与微血管病变、炎症因子及视网膜神经变性相关的作用;通过比较SCG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信号通路与相关受体结合等方面的差异,对抗SCG3药物治疗DR的效果和优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粒蛋白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新生 血管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金慧昳 杨晓璐 +2 位作者 谢田华 刘堃 许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对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黄斑区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8例(36眼)重度N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 目的探讨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对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黄斑区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8例(36眼)重度N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MP-1微视野仪的检查结果分为重度NPDR伴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组(CSME组,n=20)和重度NPDR无黄斑水肿组(NE组,n=16)。所有患眼均接受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PRP光凝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最佳矫正视力、OCT和微视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ME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光敏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NE组患者治疗后的视网膜光敏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于无黄斑水肿的重度NPDR患者,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联合PRP治疗具有预防黄斑区视网膜增厚的作用,但对视功能有一定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蔡丽 韩樱 +3 位作者 罗小林 吴柔 刘前超 王旋巾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4-1867,共4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4月—6月选取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5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4月—6月选取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5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缺乏DR相关知识、对DR存在认知误区、风险感知较低、认为糖尿病自我管理难度大;病人希望获得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同伴支持教育、心理健康支持、医护人员的专业支持。结论:医护人员应根据2型糖尿病病人对DR的认知及需求构建病人支持系统,加强健康教育,重视病人的身心感受,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求,以改善病人对DR的认知,降低DR导致的视力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认知 健康教育 需求 研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