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安奈德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丽丽 朱忠桥 +1 位作者 王勇 王海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685-687,共3页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m,TA)在预防玻璃体切除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发生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03/2004-10行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75例78眼,分为...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m,TA)在预防玻璃体切除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发生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03/2004-10行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75例78眼,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眼.治疗组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入TA 0.5~1mL(4mg),对视网膜表面残存的玻璃体进行标识,将黏附曲安奈德的玻璃体皮质完全剥除.手术结束玻璃体腔内再注入TA 0.1mL 4mg).对照组未用TA.平均随访6.8mo,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PVR发生率分别是8%和28%,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5%,对照组为20%,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mo眼压≥21mmHg分别是31%和1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的变化无差异.未见明显与药物有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曲安奈德可以帮助显示透明的玻璃体皮质,容易辨认和剥除,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有抗炎和抗增殖的作用,可以预防PV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药物预防 术后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手术治疗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在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熊蕾 权颜龙 +3 位作者 郑玉萍 张利敏 张璐琰 熊全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可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对生长因子介导的细胞增殖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评价特异性的PDGF-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96和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 目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可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对生长因子介导的细胞增殖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评价特异性的PDGF-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96和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95对兔PVR的治疗作用。方法: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abbit conjunctival fibroblasts,RCF)培养,用MTT法检测PDGF-AA和-BB以及AG1295和AG1296对兔RCF增殖状况的影响。眼视网膜电图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建立PVR动物模型,玻璃体腔内分别给予AG1295和AG1296,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 TRD)的发生率评价药物的体内疗效。结果:体外10μmol/L的AG1295和AG1296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AA和-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体内100μmol/LAG1295和AG1296均减缓了兔TRD的发生,但AG1295的作用仅持续至14d。相同浓度的AG1296和AG1295相比,作用更持久。在两个治疗组中,均未发现明显的视网膜毒性。结论:特异性的PDGF-α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9可显著抑制兔TRD的发生,其作用明显强于PDGF-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95,提示PDGF对PVR的促进作用主要由α受体介导,这一通路的阻断可能成为治疗PVR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受体酪氨酸激酶 AG1295 AG1296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段娜 周灵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2期103-105,共3页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指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长期未复位或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无血管的纤维细胞性膜在玻璃体腔及视网膜内外表面形成和收缩所致的一类病变。PVR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也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及术...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指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长期未复位或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无血管的纤维细胞性膜在玻璃体腔及视网膜内外表面形成和收缩所致的一类病变。PVR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也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及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现将近年来其相关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PVR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手术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勇 王丽丽 +3 位作者 朱忠桥 刘蓓 潘爱珠 黄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651-653,共3页
目的:利用视网膜电流图探讨氟尿嘧啶及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预防玻璃体切除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有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高风险视网膜脱离患者132例132眼,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眼。干预... 目的:利用视网膜电流图探讨氟尿嘧啶及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预防玻璃体切除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有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高风险视网膜脱离患者132例132眼,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眼。干预组术中灌注液中加入氟尿嘧啶及低分子肝素灌注60min。对照组术中灌注液不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6mo检查视网膜电流图,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各期视网膜电流图有无差异。结果:干预组术后PVR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期视杆细胞反应a波、b波;最大反应a波、b波;明视反应a波、b波幅值和潜峰时和∑Ops幅值无显著差异。两组间各期视力无显著差异。结论:氟尿嘧啶及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可以预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且对视网膜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网膜微循环功能无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低分子肝素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电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荣翱 李锦文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2期77-79,共3页
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阿霉素、地塞米松对兔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浓度。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药物预防提供新线索。 方法将传代培养的细胞,在加药培养后48h,应用噻唑兰比色法(MTT法)对阿霉素、地塞... 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阿霉素、地塞米松对兔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浓度。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药物预防提供新线索。 方法将传代培养的细胞,在加药培养后48h,应用噻唑兰比色法(MTT法)对阿霉素、地塞米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进行检测,分别求得2种药物50%抑制率浓度(ID50)及 2种药物半数抑制率浓度(ID50)联合应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结果阿霉素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改变,其50%抑制率浓度(ID50)为0.57mg·L-1;地塞米松对细胞增殖作用呈双重性,低浓度刺激细胞增生,高浓度则抑制细胞生长,其50%抑制率浓度为154mg·L-1。上述2种药物50%抑制率浓度联合应用,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6.3%,与2种药物半数抑制率浓度单用时细胞增殖抑制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 结论阿霉素、地塞米松在一定浓度下能有效抑制体外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提示二者合用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防治 PVR的用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阿霉素 地塞米松 MT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建斌 陈大年 +2 位作者 董巍 樊映川 张国辉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玻璃体中的表达 ,分析VEGF在 PVR中的作用。方法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37例 ,其中视网膜脱离 PVR2 2例 2 2眼 ,外伤性 PVR15例。以 12例猝死无眼疾的成年人作为正...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玻璃体中的表达 ,分析VEGF在 PVR中的作用。方法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37例 ,其中视网膜脱离 PVR2 2例 2 2眼 ,外伤性 PVR15例。以 12例猝死无眼疾的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检测病例组、对照组玻璃体 VEGF水平。VEGF的测定采用对抗夹心法 (EL ISA)。结果  37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 VEGF平均 2 2 0 .5 2± 10 1.97pg/ m l,其中 2 2例网脱PVR玻璃体 VEGF2 38.90± 6 1.2 4pg/ ml,外伤性 PVR玻璃体 VEGF193.5 8± 5 8.17pg/ ml。正常对照组玻璃体VEGF89.90± 36 .36 pg/ ml。PVR玻璃体 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VEGF在 PVRA级、B级水平较高 ,且随 PVR程度增加而降低。有危险因素 PVR,VEGF水平高于无危险因素 PVR(P <0 .0 5 )。结论 作为细胞间的传导信号 ,VEGF参与 PVR的发生发展。VEGF在 PVR中呈上调性表达。VEGF不仅在缺血性眼部疾病中呈高表达 ,而且在某些非缺血性眼部疾病中表达升高。 VEGF主要在 PVR早期发挥作用 ,PVR危险因素可以刺激玻璃体 VEGF上行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的组织病理学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_2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一鸥 唐罗生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的组织病理及玻璃体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不同级别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中的表达及其浓度变化,探讨PVR发病过程中TGF-β2与PVR等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 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的组织病理及玻璃体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在不同级别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中的表达及其浓度变化,探讨PVR发病过程中TGF-β2与PVR等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ABC-ELISA)检测玻璃体切割术中干抽获得的30例玻璃体中TGF-β2的表达和含量,应用两样本近似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判断TGF-β2含量与PVR等级的相关性。另3例标本取自玻璃体切割机集液盒、离心集液盒中液体,取沉淀物,用石蜡包埋,按常规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病变玻璃体中的细胞形态,并使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TGF-β2在细胞间质和细胞上的表达。结果PVR玻璃体中有多种细胞成分和胶原纤维,并散布色素颗粒。细胞以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居多。玻璃体中TGF-β2在细胞间质和上皮样细胞均有棕黄色阳性表达。ELISA显示各组之间TGF-β2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GF-β2含量和PVR等级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6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玻璃体内有TGF-β2表达,不同PVR等级玻璃体中TGF-β2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其含量与PVR等级具有正向相关性,可能是由于RPE细胞的增生致使分泌TGF-β2增多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转换生长因子β2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沈丽君 王勤美 秦要武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评估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C2 级以上 PVR合并视网膜脱离 2 1眼 ,特发性 PVR14眼 ,外伤性 PVR7眼 ,C级 9眼 ,D级 12眼 ,均作常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环扎、膜剥离、视网膜切开、气体或硅油填充等附加... 目的 评估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C2 级以上 PVR合并视网膜脱离 2 1眼 ,特发性 PVR14眼 ,外伤性 PVR7眼 ,C级 9眼 ,D级 12眼 ,均作常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环扎、膜剥离、视网膜切开、气体或硅油填充等附加术式。结果 随访 2~ 9个月 ,视网膜复位 15眼 (78.9% ) ,视力提高 2 0眼 (95 .2 % )。4眼手术失败 ,均系 PVR再次复发所致。结论 现代玻璃体手术是治疗严重 PVR的理想术式。术中技巧在于剥膜、解除基底部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PVR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網膜脱离视網膜下液生长因子含量与增殖性玻璃體视網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李惠玲 金婉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舆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PVR)形成和發展的關系。方法 封43例孔源性視網膜脱離伴PVR患者視網膜下液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其中EGF、FGF、TNF的含量。结果 PVR患者視網膜下液中TNF、EGF、FGF、均可测到其濃度,并且C组高...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舆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PVR)形成和發展的關系。方法 封43例孔源性視網膜脱離伴PVR患者視網膜下液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其中EGF、FGF、TNF的含量。结果 PVR患者視網膜下液中TNF、EGF、FGF、均可测到其濃度,并且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顯著性(P<0.05)。視網膜下液中TNF舆FGF,TNF舆EGF及EGF舆FGF呈正相關(P<0.05)。结论 生长因子在PVR形成、發展过程起重要作用,視網膜下液中EGF舆TNF、FGF舆EGF舆FGF有協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網膜脱离 增殖性玻璃體视網膜病变(PVR) 视網膜下液(SRF)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P2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形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华杰 李晓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2110-2112,F0003,F0004,共5页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复位术后多因素导致的玻璃体视网膜病理性纤维化改变,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PVR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视网膜细胞及细胞因子有关。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是一种表观...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复位术后多因素导致的玻璃体视网膜病理性纤维化改变,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PVR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视网膜细胞及细胞因子有关。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因子,参与染色质结构调节,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_(2)(TGF-β_(2))诱导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从而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间质转化及视网膜纤维化。本文主要就PVR发病机制及MeCP2在其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因子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小波 陈凤娥 张皙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 比较三种 PVR模型的优缺点 ,从而确定一种比较理想的 PVR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9只 ,平均分为 ABC三组。 A组 :全麻后抽前房水 0 .1m l,向玻璃体腔注射兔成纤维细胞 0 .1ml;B组 :全麻下抽前房水 0 .1m l,向玻璃体腔注射自体血... 目的 比较三种 PVR模型的优缺点 ,从而确定一种比较理想的 PVR模型。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 9只 ,平均分为 ABC三组。 A组 :全麻后抽前房水 0 .1m l,向玻璃体腔注射兔成纤维细胞 0 .1ml;B组 :全麻下抽前房水 0 .1m l,向玻璃体腔注射自体血浆 0 .1ml;C组 :全麻下玻璃体切割 ,在赤道区造成一个 3PD大小的视网膜裂口 ,在远离裂口和裂口当中过量冷凝。三组术后观察 2个月。结果 所有眼玻璃体腔内出现增殖性改变。其中 A组有5眼发生视网膜脱离 ,B组有 3眼发生视网膜脱离。 C组有 4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视网膜裂口 +过度冷凝导致的 PVR,是较为理想的 PV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12
作者 胡建斌 樊映川 张国辉 《临床眼科杂志》 1999年第6期416-417,共2页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外科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手术+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王亮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1期11-13,18,共4页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疗效,分析对患者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54例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的DR患者纳入研究,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行PPV治疗,...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疗效,分析对患者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54例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的DR患者纳入研究,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行PPV治疗,治疗组30例接受PPV+PRP治疗。术前两组均注射康柏西普,比较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术后1周、术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值(BCVA)、眼内压(IO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周边视野30°和60°范围内的光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保护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光凝术 玻璃体切割术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基于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的研究
14
作者 张双 蔡惠平 +2 位作者 刘瑞琳 王虎 吴雁玲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1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手术低视力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就诊,诊断为PDR并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出院...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除手术低视力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就诊,诊断为PDR并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出院时为低视力的病例共7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低视力生存质量、糖尿病自我管理、回院复查率等。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调节能力、读和精细动作以及日常生活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远视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自我管理、回院复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信平台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提高PDR玻璃体切除手术后低视力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及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意外伤害,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延续性护理 低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同调-血水同治”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PV围手术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丽 周莅斌 +1 位作者 冉起 吴成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究“肝脾同调-血水同治”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3例PDR患者,按照简单随机... 目的探究“肝脾同调-血水同治”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3例PDR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n=31)和同调组(n=32),常规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治疗(术前3~5 d至术后7 d),同调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肝脾同调-血水同治”治法,比较2组临床指标、并发症(高眼压、玻璃体积血、视力下降)、眼压、炎症反应分级(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纤维蛋白渗出),干预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前房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同调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2组眼压均随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且术后1 d同调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 d、1周,2组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和纤维蛋白渗出评级随时间延长明显减轻(P<0.05),且术后1 d同调组前房闪辉评级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 d、1周,2组前房液IL-6、血清CRP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且同调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肝脾同调-血水同治”应用于PPV治疗的PDR患者,可减少患者围术期并发症,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肝脾同调 血水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扬 戴荣平 卞爱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50-1454,共5页
目的:评价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共计纳入2013-04/2014-08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PDR患者52例52眼。... 目的:评价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共计纳入2013-04/2014-08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诊治的PDR患者52例52眼。试验组23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前6-14d行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药0.5mg,对照组29眼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医源性破孔、手术填充物类型、再次手术率,以及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视力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试验组70.52±26.18min,对照组99.45±27.7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827,P=0.000);手术中出血:试验组5眼(21.7%),对照组19眼(6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892,P=0.002);术中医源性破孔:试验组3眼(13.0%),对照组15眼(5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479,P=0.004)。术中硅油填充:试验组8眼(34.8%),对照组19眼(6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4,P=0.028)。玻璃体腔注射后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两组术前视力、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9,-0.084;P=0.103,0.933);两组末次随诊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2,P=0.010)。末次随诊视力≥0.1,试验组20眼(86.9%),对照组16眼(55.2%)。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PDR玻璃体手术可以易化手术操作,退化新生血管,减少术中出血和医源性破孔的发生率,并且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最终达到提高患者视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玻璃体腔注射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手术 新生血管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冰 陈平 翁景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259-1261,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82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并随访3~24mo,对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的提高者62眼(72%),但部分患眼出现...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82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并随访3~24mo,对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的提高者62眼(72%),但部分患眼出现不同情况的并发症,包括高眼压、玻璃体出血、并发性白内障、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玻璃体手术能挽救大多数眼球并恢复一定的有用视力,但对手术并发症应重视并积极预防治疗,以提高玻璃体手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筱荣 王伟 +1 位作者 孙慧敏 袁佳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633-635,共3页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41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41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程、视力及手术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41眼均为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完整。41眼中36眼(88%)视力提高,视力>0.05者占73%(30/41),>0.2者占46%(19/41),平均随访时间9mo。31眼术前未接受过眼内激光治疗,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5眼术后玻璃体再次出血,1眼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其中4眼再次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保持血—房水屏障,减少术后虹膜红变,早期恢复患者视力,避免再次白内障手术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 联合 玻璃体切割术 治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8
19
作者 俞学群 曹国平 汤明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观察对比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注射雷珠单抗)与单行玻璃体切除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我院PDR患者112例125眼,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试验组56例61眼采取玻璃体腔内... 目的:观察对比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注射雷珠单抗)与单行玻璃体切除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我院PDR患者112例125眼,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试验组56例61眼采取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的药物治疗,之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对照组56例64眼患者单行玻璃体切割术。分析2组患者在术中、术后若干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电凝止血频率及医源裂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5.00±13.00min vs133.00±14.5min,11%vs 34%,5%vs 20%(均P<0.05)。试验组术后1mo内前房和玻璃体腔积血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分别为7%vs 23%,5%vs 12%(均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视力较对照组更好,0.375±0.210 vs 0.261±0.170(P<0.05)。结论:PDR患者在玻璃体切割术前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出血及其转归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九可 金晓红 +3 位作者 方伟 冯立国 翟晶 李毓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重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前出血程度及其转归。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重度PDR需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的76眼76例患者(其中术... 目的:观察分析重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前出血程度及其转归。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重度PDR需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的76眼76例患者(其中术前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41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中出血量、术后视网膜前出血的量、出血吸收时间和术后视网膜前增殖的程度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视网膜前出血均发生于术后1周内,其中32例出现较薄、散在的出血;25例出现较厚、局灶性的出血;19例出现较厚、散在的出血。35例出血于术后1天停止;18例于术后2天内停止;余23例于术后2周内停止,其中包括15例1周内出现复发性出血患者。较薄出血者2周、较厚出血者5周左右出血基本吸收。15例(34.1%)较厚出血吸收后形成增殖膜。结论:重度PDR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1周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出血,5周左右可以吸收。较厚较多的出血患者常并发视网膜前纤维增殖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科学 视网膜出血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类/治疗应用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