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的制备及对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段磊 夏强 +3 位作者 张晓佳 吴玉龙 许宁 顾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57-860,共4页
目的:制备维甲酸药物的纳米颗粒混悬剂,并探讨其对兔眼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了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并对制备条件及配方进行了优化;对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进行了冷冻干燥;用光子相关... 目的:制备维甲酸药物的纳米颗粒混悬剂,并探讨其对兔眼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了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并对制备条件及配方进行了优化;对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进行了冷冻干燥;用光子相关光谱(PCS)测定了冷冻干燥前后混悬剂中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微观形貌;建立了兔眼PVR模型,并考察了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对PVR的预防作用。结果:混悬剂中维甲酸纳米粒子(RA-NP)的粒径保持在300~400nm之间,大都为完整的球形;PVR预防实验显示,在术后28天,用药组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有统计学差异(χ2=19.798,P<0.01),表明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能够有效的预防PVR的发生。结论:维甲酸纳米颗粒混悬剂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PVR治疗用药物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纳米颗粒混悬剂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彭燕一 蒋姣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研究PDG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PDGFR-αASODN/lip2000比值1∶1、1∶2.5、1∶5制备复合物转染至HRPE细胞中24 h后注射入家兔玻璃体腔。PVR模型健康成年有色家兔24只随机分... 目的:研究PDG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PDGFR-αASODN/lip2000比值1∶1、1∶2.5、1∶5制备复合物转染至HRPE细胞中24 h后注射入家兔玻璃体腔。PVR模型健康成年有色家兔24只随机分为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稀释液组(A组)、1.0与2.0μmol/LPDGFR-αASODN脂质体转染的RPE细胞稀释液组(B组和C组),每组8只眼。间接眼底镜观察PVR程度;组织病理学观察眼底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DGFA浓度。结果:当PDGFR-αASODN/lip2000比值为1∶2.5时,HRPE细胞最佳转染效率。B组和C组PVR程度、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DGFA浓度低于A组,C组比B组更低。结论:PDGF-α受体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抑制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PDGF-α受体 反义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及生长因子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高方 王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5-607,共3页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安建斌 马景学 +4 位作者 高彦军 刘丹岩 杨爱琴 蔡素贞 侯红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8-430,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兔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①体外培养兔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②兔眼3组,每组6只,分别在玻璃体内注射0.1 mL的生理盐水、1×106细胞及2×106细胞,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 目的探讨兔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①体外培养兔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②兔眼3组,每组6只,分别在玻璃体内注射0.1 mL的生理盐水、1×106细胞及2×106细胞,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照像和B超检查,观察成模情况。结果注射后28 d,生理盐水组成模0眼;1×106细胞组成模5眼,其中Ⅰ级眼1只,Ⅱ级眼3只,Ⅲ级眼1只;2×106细胞组成模6眼,其中Ⅱ级眼2只,Ⅲ级眼4只。结论兔眼玻璃体内注射2×106同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建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符合病变发展规律,而且稳定可靠,成模较快,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联合地塞米松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荣翱 李锦文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2期77-79,共3页
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阿霉素、地塞米松对兔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浓度。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药物预防提供新线索。 方法将传代培养的细胞,在加药培养后48h,应用噻唑兰比色法(MTT法)对阿霉素、地塞... 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阿霉素、地塞米松对兔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浓度。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药物预防提供新线索。 方法将传代培养的细胞,在加药培养后48h,应用噻唑兰比色法(MTT法)对阿霉素、地塞米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进行检测,分别求得2种药物50%抑制率浓度(ID50)及 2种药物半数抑制率浓度(ID50)联合应用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结果阿霉素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改变,其50%抑制率浓度(ID50)为0.57mg·L-1;地塞米松对细胞增殖作用呈双重性,低浓度刺激细胞增生,高浓度则抑制细胞生长,其50%抑制率浓度为154mg·L-1。上述2种药物50%抑制率浓度联合应用,其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6.3%,与2种药物半数抑制率浓度单用时细胞增殖抑制率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 结论阿霉素、地塞米松在一定浓度下能有效抑制体外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提示二者合用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防治 PVR的用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阿霉素 地塞米松 MT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炎松与维拉帕米联合用药对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于秀玲 刘哲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3,共1页
去炎松与维拉帕米联合用于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兔眼玻璃体内,能有效抑制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减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关键词 眼损伤 穿通性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型阿霉素释药装置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瑜玲 张强 +5 位作者 陈改清 徐亮 张士元 杨桦 陈应杰 张新媛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评价植入型阿霉素释药装置对兔眼实验性PVR的防治效果。方法在玻璃体内注入成纤维细胞后分别植入空白装置,不植入/植入载药装置,观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阿霉素释药装置组(PLA2万和3万)4周末时... 目的评价植入型阿霉素释药装置对兔眼实验性PVR的防治效果。方法在玻璃体内注入成纤维细胞后分别植入空白装置,不植入/植入载药装置,观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阿霉素释药装置组(PLA2万和3万)4周末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86.4%,36.4%和31.8%,阿霉素释药装置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睫状体平坦部植入生物降解性阿霉素眼内释药装置能够有效地减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药装置 阿霉素 增殖性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作用机理的超微结构动态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曾水清 胡椿枝 +4 位作者 吕源淑 李俊平 魏厚仁 武忠弼 王慧君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2期105-107,I005,I006,共5页
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动态观察了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半合成性中药高三尖杉酯碱对体外培养的人眼结膜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结果表明,该药引起细胞损伤的主要特点是核膜内陷,染色质凝聚和边集以及胞浆的广泛空泡变性。此... 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动态观察了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半合成性中药高三尖杉酯碱对体外培养的人眼结膜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初步结果表明,该药引起细胞损伤的主要特点是核膜内陷,染色质凝聚和边集以及胞浆的广泛空泡变性。此外,该药尚能抑制细胞分泌胶原纤维和合成细胞微丝的功能,故其为防治眼内纤维增生性病变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卯年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57-58,共2页
报告9例糖尿病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描述了: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强调除行晶状体摘除外,尚需选择性采用视网膜切开、眼内电凝、条带剪切等措施。并对此病的分类、病因、病理及手术预后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 增殖性 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生长因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浩轶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关键词 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增殖性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秋明 宋绣雯 +1 位作者 尤毅 马志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3年第3期232-233,292,共2页
应用培养的人结膜成纤维细胞30万个注射于兔眼玻璃体内,制成一种新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注射7 d后,出现明显的玻璃体增殖,并逐渐引起视网膜脱离。注射21 d后,视网膜脱离率为67.4%,机化条索光镜检查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 应用培养的人结膜成纤维细胞30万个注射于兔眼玻璃体内,制成一种新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注射7 d后,出现明显的玻璃体增殖,并逐渐引起视网膜脱离。注射21 d后,视网膜脱离率为67.4%,机化条索光镜检查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提示该模型定量性好,比较接近临床实际,适合于药物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 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切方颗粒剂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PV术后黄斑微循环的影响
12
作者 高明雪 严京 +2 位作者 刘思言 吴琦 吴正正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82-2586,共5页
目的考察玻切方颗粒剂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术后黄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60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30眼),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颗粒剂,观察组给予玻切方颗粒剂,疗程12周。检测中医证候疗... 目的考察玻切方颗粒剂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术后黄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60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30眼),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颗粒剂,观察组给予玻切方颗粒剂,疗程12周。检测中医证候疗效、疗效指标[BCVA、黄斑区血流密度、FAZ参数(面积、周长)、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安全性指标(HbA1C、ALT、AST、BUN、Scr)变化。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CVA降低(P<0.05),黄斑区血流密度增加(P<0.05),FAZ面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缩小(P<0.05),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2组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观察组BUN低于对照组外)(P>0.05)。结论玻切方颗粒剂可安全有效地提高玻切方颗粒剂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PV术后视力,改善黄斑区微循环、FAZ结构形态、中医证候,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切方颗粒剂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手术(PPV) 黄斑区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患者的玻璃体液代谢特征
13
作者 黄晓峰 李雨蔓 +6 位作者 郭泰 莫芷欣 池铭偲 刘越 孟倩丽 崔颖 黄中宁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99-804,共6页
目的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玻璃体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PDR的“代谢图谱”,从而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挖掘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35名PDR患者和30名新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中,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匹配的原... 目的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玻璃体液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探索PDR的“代谢图谱”,从而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挖掘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从35名PDR患者和30名新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中,按照年龄、性别组间匹配的原则,选择10名伴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的PDR患者作为试验组(PDR组)和10名新鲜RRD患者作为对照组(RRD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受试者玻璃体液代谢物进行检测,获取代谢谱。应用单维和多维的统计学方法对PDR组与RRD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进行分析。结果在PDR组与RRD组患者玻璃体液样本中,共鉴定出165个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在21条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其中差异代谢物数量≥5的代谢通路包括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抗坏血酸和醛糖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癌症的中心碳代谢,其中丙酮酸、丝氨酸、D-2-磷酸甘油酸、苏氨酸、磷酸丝氨酸、高丝氨酸在多条代谢通路上均具有差异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82、0.85、0.78、0.40以及0.31。结论PDR与RRD患者间存在21条显著差异的代谢通路。丙酮酸在多重通路中表现突出,可能是PDR诊断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异常粘连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地黄丸联合抗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
14
作者 彭晓莉 唐阳明 陈亦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地黄丸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增殖性DR患者... 目的探讨加味地黄丸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及对眼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增殖性DR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抗VEGF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地黄丸,两组治疗3个月观察效果。对比两组中医症状评分、症状改善情况、视力相关指标情况、疗效、眼内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更低(P<0.05)。研究组眼底出血吸收时间、渗出吸收时间、黄斑水肿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视野灰度值低于治疗前,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MT、视野灰度值均低于对照组,BCVA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更低(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地黄丸联合抗VEGF治疗增殖性DR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视力,调控眼内炎症因子VEGF、EPO、IGF-1表达,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地黄丸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晖 宋蓓文 +1 位作者 杜新华 吴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51例(54眼)因PDR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并分析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6例(26眼)PDR术后发生高眼压,发病率为48.15%(26/54)。高眼压的发生与术前是否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是否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或眼内填充及术后葡萄膜炎程度等因素严重程度有关(均P<0.05);而与术前血糖于8.9 mmol/L以下的浓度变化、术前是否行眼内光凝、术中选择填充物的种类无关。除2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其余患者经治疗后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PDR玻璃体术后高眼压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主要与PDR严重程度、是否联合其他术式及术后葡萄膜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在降眼压基础上,根据PDR患者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因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和增殖膜中CD73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郎敏 袁容娣 +3 位作者 陈春林 霍妍 邹欢 叶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5-98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的表达,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的表达,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共30例,分为PDR组(共16例16眼)和对照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前膜、特发性黄斑裂孔共14例14眼)。于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收集玻璃体、视网膜增殖膜及黄斑前膜。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检测患者玻璃体腺苷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膜样本中CD73的表达。结果 PDR组玻璃体腺苷浓度及增殖膜CD7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62.37±11.47)μmol/L vs(30.34±6.41)μmol/L,P=0.000;(0.84±0.08)vs(0.39±0.05),P=0.002];PDR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术前空腹血糖均与玻璃体腺苷浓度无相关关系(r=0.255,P=0.340;r=0.318,P=0.230;r=0.341,P=0.197)。结论腺苷和CD73在PDR患者的玻璃体及增殖膜中的表达较非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CD73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后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彦来 徐军 刘宁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期间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2例共288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对2002~2006年期间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2例共288眼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入选病例根据术前B超及术中眼底所见分为4组:单纯玻璃体积血不合并视网膜脱离组(Ⅰ组)、纤维血管性增殖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但未累及黄斑组(Ⅱ组)、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组(Ⅲ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组(Ⅳ组),对以上4组病例手术前/后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术后视力改善率为84.9%;Ⅱ组术后视力改善率为81.1%;Ⅲ组手术后视力改善率为41.9%;Ⅳ手术后视力改善率为72.0%。Ⅰ组与Ⅱ组的视力改善率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0.529,P=0.467),而Ⅲ组视力改善率与Ⅰ组、Ⅱ组、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 1、0.000 1、0.016)。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在黄斑未受明显累及时手术治疗将有可能获得较为理想的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手术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出血及其转归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九可 金晓红 +3 位作者 方伟 冯立国 翟晶 李毓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重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前出血程度及其转归。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重度PDR需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的76眼76例患者(其中术... 目的:观察分析重度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前出血程度及其转归。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因重度PDR需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的76眼76例患者(其中术前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41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中出血量、术后视网膜前出血的量、出血吸收时间和术后视网膜前增殖的程度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视网膜前出血均发生于术后1周内,其中32例出现较薄、散在的出血;25例出现较厚、局灶性的出血;19例出现较厚、散在的出血。35例出血于术后1天停止;18例于术后2天内停止;余23例于术后2周内停止,其中包括15例1周内出现复发性出血患者。较薄出血者2周、较厚出血者5周左右出血基本吸收。15例(34.1%)较厚出血吸收后形成增殖膜。结论:重度PDR患者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1周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出血,5周左右可以吸收。较厚较多的出血患者常并发视网膜前纤维增殖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科学 视网膜出血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类/治疗应用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19
作者 栾洁 李长生 +1 位作者 孙建宁 倪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10例 15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 ,其中 8例 12眼同时进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 3~ 6个月 ,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10例 15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 ,其中 8例 12眼同时进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 3~ 6个月 ,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行眼内激光的 2例 3眼中 ,1例双眼术后再次发生玻璃体出血 ,3个月后又行玻璃体腔灌洗术 ;1例 1眼注入硅油 ,取油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行眼内激光 8例 12眼 ,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得到控制。 15眼中 ,视力下降 1眼 ,视力不变 1眼 ,其余 12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2例 2眼有视野缩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眼内激光 治疗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周林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08例121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对引...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08例121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对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的诊断标准为:术后2周内任何时间非接触性眼压计测眼压>21 mmH g(1 kP a=7.5 mmH g)。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33眼(27.27%)发生高眼压,眼内充填与平衡液充填者的发病率为32.63%和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补充视网膜光凝者的发病率分别为42.22%和1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网膜病变Ⅳ期、Ⅴ期、Ⅵ期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2.00%、22.00%、41.3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未合并视网膜脱离与合并视网膜脱离组的发病率分别为18.67%和4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与术中未联合晶状体切除术组的发病率为35.21%和1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充填。结论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中眼内充填、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与DR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相关,引起术后高眼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视网膜脱离及术中眼内充填。早期发现、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