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功率有机ICP中乙醇增敏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辛仁轩 宋崇立 +3 位作者 王建晨 宋旭文 曹艳秋 鲁毅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研究了低功率有机ICP中乙醇对试液物性 (密度、粘度、表面张力 )及等离子体激发参数 (气体温度、激发温度、电子密度和电离温度 )的影响。测定了多种元素在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中的检出限。结果表明 ,乙醇的引入提高了分析物进入等离子... 研究了低功率有机ICP中乙醇对试液物性 (密度、粘度、表面张力 )及等离子体激发参数 (气体温度、激发温度、电子密度和电离温度 )的影响。测定了多种元素在不同浓度乙醇水溶液中的检出限。结果表明 ,乙醇的引入提高了分析物进入等离子体速率 ,并对具有低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的稀土元素有一定的增敏效应 ,而对具有较高电离电位和激发电位的Cd ,Zn ,B有抑制作用 ,并减弱了等离子偏离LTE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ICP 乙醇 增敏效应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 温度 物理特性 分析 ICP-A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中PMBP/醋酸丁酯对稀土元素镧、钇的增敏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建国 江祖成 孔令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9-63,共5页
有机溶剂引入ICP-AES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研究领域,因为它具有水相-ICP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主要是: 1)对一些元素谱线的增强作用; 2)可以与各种分离富集手段(特别是溶剂萃取)联用; 3)可防止难挥发的金属氧化物的形成,提高原子化效率; 4)... 有机溶剂引入ICP-AES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研究领域,因为它具有水相-ICP所不具备的一些特征,主要是: 1)对一些元素谱线的增强作用; 2)可以与各种分离富集手段(特别是溶剂萃取)联用; 3)可防止难挥发的金属氧化物的形成,提高原子化效率; 4)可直接测定有机试样(如石油、酒类)中的金属元素。文献[8]报导了Cd(Ⅱ)或Hg(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 AES 醋酸丁酯 增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元素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增敏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汉文 锁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84-2690,共7页
基于反应介质酸度对Zn,Cd,Cu和Ni的氢化物发生影响的考察,揭示了氢转移过渡中间态[H+BH4-]*分解反应氢化物生成机理。分别考察了Co2+离子、Ni2+离子、邻菲咯啉、羟基喹啉对Zn,Cd,Cu和Ni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信号的影响,探讨了其增敏机理... 基于反应介质酸度对Zn,Cd,Cu和Ni的氢化物发生影响的考察,揭示了氢转移过渡中间态[H+BH4-]*分解反应氢化物生成机理。分别考察了Co2+离子、Ni2+离子、邻菲咯啉、羟基喹啉对Zn,Cd,Cu和Ni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信号的影响,探讨了其增敏机理。由于Co和Ni的挥发性物种分解抑制了Cd和Zn氢化物在传输过程中的分解损失,明显提高了Cd和Zn氢化物的传输效率。邻菲咯啉与Co2+离子或8-羟基喹啉与Co2+离子对Zn和Cd信号均具有协同增敏效应,8-羟基喹啉和邻菲咯啉对Zn和Cd信号则没有协同增敏效应。考察了阳离子、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氢化物发生的促进作用。结果证实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对分析物信号有明显的增敏效果,其原因在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引起溶液的表面张力显著的降低。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进一步考察了分析物从表面活性剂吸收液中逸出特性,提出了表面活性剂在氢化物发生和传输过程中的增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元素 氢化物 原子荧光 增敏效应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乳浊液的增敏效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立行 沈春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7-688,共2页
提出了用乳浊液作增敏剂的FAAS增敏方法。研究了由 3种有机溶剂 (苯、二甲苯、苯 丙酮 )、1种有机试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3种乳化剂 (Tween 80 ,TritionX 10 0 ,OP)组成的乳浊液对铁、镍、锌、锰、铅的增敏效应。结果表明 ,增敏效... 提出了用乳浊液作增敏剂的FAAS增敏方法。研究了由 3种有机溶剂 (苯、二甲苯、苯 丙酮 )、1种有机试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3种乳化剂 (Tween 80 ,TritionX 10 0 ,OP)组成的乳浊液对铁、镍、锌、锰、铅的增敏效应。结果表明 ,增敏效应显著 ,对以上 5种元素最大增敏百分数分别为 89% ,34 % ,12 1% ,38% ,6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乳浊液 增敏效应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SIC程序的纳米金辐射增敏效应模拟研究
5
作者 陈宜正 李春艳 +3 位作者 邱睿 武祯 张辉 李君利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170,共8页
纳米金粒子(GNP)应用为放疗辐射增敏剂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使用自主研发的纳剂量生物物理蒙特卡罗程序(NASIC),模拟研究了光子照射下细胞环境中GNP的物理增敏效应和生物增敏效应。通过建立单个GNP位于细胞核中心以及多个GNP在... 纳米金粒子(GNP)应用为放疗辐射增敏剂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使用自主研发的纳剂量生物物理蒙特卡罗程序(NASIC),模拟研究了光子照射下细胞环境中GNP的物理增敏效应和生物增敏效应。通过建立单个GNP位于细胞核中心以及多个GNP在细胞内四种理想分布的GNP-细胞模型,分析光子能量、GNP粒子尺寸和分布对能量沉积、DNA辐射损伤和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GNP附近约2μm的范围内具有能量沉积的增强效应,这主要是因为GNP内光电效应作用数目的显著增加。不同条件下细胞核内能量沉积、DSB数目和细胞存活分数增强效应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增强因子呈递减趋势,三种评价指标增强因子的最大值分别为1.55,1.32和1.14。光子能量为40keV、GNP直径为100nm并分布在细胞核表面时,相比其他参数组合具有较高的物理和生物辐射增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粒子 蒙特卡罗 NASIC 物理增敏效应 生物增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型丁胱亚磺酰亚胺对大鼠C_6神经胶质瘤细胞放射增敏效应研究
6
作者 徐慧琴 赵维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 研究有氧及乏氧状态下DL型丁胱亚磺酰亚胺(DL BSO)对大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方法 以60 Coγ射线为放射源 ,分有氧和乏氧状态下单纯照射组、加药照射组。采用细胞克隆形成方法观察DL BSO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放射增... 目的 研究有氧及乏氧状态下DL型丁胱亚磺酰亚胺(DL BSO)对大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方法 以60 Coγ射线为放射源 ,分有氧和乏氧状态下单纯照射组、加药照射组。采用细胞克隆形成方法观察DL BSO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结果 有氧状态下 ,DL BSO的放射增敏作用和药物作用时间有关。 0 1mmol·L-1DL BSO用药 2、6、12h ,未能观察到放射增敏作用 ,放射增敏作用仅在用药后 2 4、4 8h出现。乏氧状态下 ,0 1mmol·L-1DL BSO用药后 ,各时间点 (2~ 4 8h)均可见放射增敏效应。有氧、乏氧状态下不同浓度DL BSO的放射增敏作用和药物浓度有关。结论 DL BSO对有氧及乏氧状态下的大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均有放射增敏作用。离体状态下 ,DL BSO主要表现出乏氧增敏作用 ,并呈现一定的时间、浓度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型丁胱亚磺酰亚胺 大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 放射增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ecoxib对羟基脲抗K562细胞增殖作用的增敏效应和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定胜 张广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 :确定celecoxib对羟基脲的抗K5 6 2细胞增殖作用是否存在增敏效应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低剂量celecoxib(4 0 μmol/L)、羟基脲 (10mmol/L)以及二者合用分别干预K5 6 2细胞 ,用MTT试验、DNA裂解片段分析、Western印迹及RT PC... 目的 :确定celecoxib对羟基脲的抗K5 6 2细胞增殖作用是否存在增敏效应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低剂量celecoxib(4 0 μmol/L)、羟基脲 (10mmol/L)以及二者合用分别干预K5 6 2细胞 ,用MTT试验、DNA裂解片段分析、Western印迹及RT PCR技术分析药物对K5 6 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和机制。结果 :4 0 μmol/Lcelecoxib与10mmol/L羟基脲共同干预K5 6 2细胞 ,较之单用低剂量的Celecoxib或羟基脲抑制K5 6 2细胞增殖活力和诱导细胞凋亡效应更明显。Celecoxib联合羟基脲可明显抑制K5 6 2细胞环氧化酶 2 (COX 2 )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 :Cele coxib对羟基脲的抗K5 6 2细胞增殖作用具有增敏效应 ,其机制可能与药物下调K5 6 2细胞CO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羟基脲 殖作用 增敏效应 低剂量 干预 药物 DNA裂解 片段 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D热增敏效应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阎新文 王建一 张苏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1988年第1期42-43,共2页
高温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治疗手段,目前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热疗合并放疗或化疗巳广为开展并显示出明显的增效作用。但有关应用热增敏剂,即非抗癌药物改善和提高肿瘤细胞对热疗敏感性的研究尚不多见。此外。
关键词 HPD 初步研究 增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耦合增敏剂降低铜冶炼烟尘中微量铟检出限的研究
9
作者 屈伟 李子尚 +1 位作者 李倩 张红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9-1324,共6页
对于铜冶炼烟尘中微量铟的测定,标准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铟含量的测定范围为0.0200%~0.100%,无法实现铟含量低于0.0200%的测定。对于铟含量低于0.0200%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但测试过程中需要用乙酸丁酯... 对于铜冶炼烟尘中微量铟的测定,标准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铟含量的测定范围为0.0200%~0.100%,无法实现铟含量低于0.0200%的测定。对于铟含量低于0.0200%的测定,参照国家标准《锌精矿化学分析方法》,但测试过程中需要用乙酸丁酯萃取微量的铟,再用盐酸溶液反萃,步骤繁琐、操作复杂、分析费时,不能快速配合选矿、冶金的科学研究。文章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OP)存在下,光谱法耦合增敏剂丙酮(Ac),降低了铜冶炼烟尘中微量铟的检出限。机理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铟离子、丙酮和和曲拉通X-100形成三元配合物,对铟的原子吸收光谱产生协同增敏效应,改善了铟原子吸收光谱的强度,增加了其灵敏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出吸光度(A)与铟(In)、丙酮(Ac)和曲拉通X-100(OP)的浓度关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求极值法,计算出三元配合物的摩尔比为1∶1∶2。此外,还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铟的特征光谱,丙酮和曲拉通X-100的加入量,酸种类的选择及加入量,乙炔流量,共存离子的影响等,并用萃取法进行对照实验,分析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得出结论:该研究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铜冶炼烟尘中微量铟的分析检测;用试剂空白进行方法的检出限测定,在置信度为99%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0%,比行业标准方法低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三元配合物 检出限 协同增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硫化镉纳米粒子荧光增敏法测定诺氟沙星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凤歧 李丹 严拯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22-2226,共5页
室温条件下在水溶液中以硫代乙酰胺和硝酸镉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合成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CdS纳米粒子,在pH7.4时,CdS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能够被诺氟沙星增敏,且CdS纳米粒子的荧光光谱显示其带边发射位于495nm,缺陷发射位于565nm而... 室温条件下在水溶液中以硫代乙酰胺和硝酸镉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合成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CdS纳米粒子,在pH7.4时,CdS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能够被诺氟沙星增敏,且CdS纳米粒子的荧光光谱显示其带边发射位于495nm,缺陷发射位于565nm而且不明显,所以表明合成的CdS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较好,同时紫外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也证明了此推论。同时考察了缓冲液、pH值、离子强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因素对CdS纳米粒子-诺氟沙星复合体系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在最佳实验条件下,CdS纳米粒子与诺氟沙星之间的可能作用机理,荧光光谱法显示CdS纳米粒子的增加强度与诺氟沙星浓度成正比,其浓度范围为1.25~11.25μg·mL-1或11.25~100.0μg·mL-1,检测限为1.5×10-3μg·mL-1。该方法为研究诺氟沙星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为研究其在体内代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纳米粒子 硫代乙酰胺 荧光增敏效应 诺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蔺子甲素对碳离子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剑平 卫增泉 +5 位作者 张力 姜永萍 王靖飞 张晓文 郭红云 李文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 探讨马蔺子甲素( Q) 对碳离子的放射增敏作用并与γ射线进行比较。方法 在有氧和乏氧条件下,荷瘤小鼠被随机分为6 组:对照组;碳离子与γ射线治疗组;碳离子与γ射线加药治疗组;单独用药组。以动脉夹阻断小鼠局部血流以... 目的 探讨马蔺子甲素( Q) 对碳离子的放射增敏作用并与γ射线进行比较。方法 在有氧和乏氧条件下,荷瘤小鼠被随机分为6 组:对照组;碳离子与γ射线治疗组;碳离子与γ射线加药治疗组;单独用药组。以动脉夹阻断小鼠局部血流以造成肿瘤乏氧20 min ,比较在有氧与无氧情况下的增敏作用。结果 此药对乏氧肿瘤的增敏比(sensitizationenhancement ratio , S E R) 值明显大于不乏氧肿瘤,且6 Gy 碳离子的放射增敏作用大于18 Gy γ射线的放射增敏作用。结论 马蔺子甲素对小鼠正常皮肤无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 辐射增敏效应 马蔺子甲素 肿瘤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剂对显色反应体系的增敏研究
12
作者 李绍卿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络合剂对三苯甲烷酸性染料与金属离子显色反应的增敏效应。实验表明,在Triton x—305存在下,各种络合剂(磷酸二氢钾、苦杏仁酸、钛铁试剂、盐酸羟胺、抗坏血酸等)对三苯甲烷酸性染料(二甲酚橙、溴... 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络合剂对三苯甲烷酸性染料与金属离子显色反应的增敏效应。实验表明,在Triton x—305存在下,各种络合剂(磷酸二氢钾、苦杏仁酸、钛铁试剂、盐酸羟胺、抗坏血酸等)对三苯甲烷酸性染料(二甲酚橙、溴邻苯三酚红、铬天青S等,其中以铬天青S为主)与金属离子显色体系有增敏、加快显色速度和增强有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对一些干扰离子有一定的掩蔽作用。文章指出显色体系增敏效应的大小因显色体系的不同而异,络合剂掩蔽干扰离子的范围因体系本身的性质而定,虽能提高显色体系的选择性,改善实验条件,但没有规律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反应 增敏效应 络合剂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增强效应与内标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高温合金中痕量碲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那铎 孙莹 +1 位作者 王旻 李辉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9年第6期54-58,共5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碲,不需要对基体进行萃取等复杂的分离手段,通过对碳增敏剂与内标选择等因素进行优化,同时降低了多原子离子的干扰。依照质量数和ICP指数的角度选择铑为内标,校正了测定过程中信...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碲,不需要对基体进行萃取等复杂的分离手段,通过对碳增敏剂与内标选择等因素进行优化,同时降低了多原子离子的干扰。依照质量数和ICP指数的角度选择铑为内标,校正了测定过程中信号的漂移,乙醇作为增敏剂,确定了在线的内标和增敏剂的加入模式,提高了痕量碲的检测灵敏度,测定下限达到(0.4μg/g)。对高温合金的标准物质(GBW01619-01620)进行了测定,其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3)<10%,测定值与认定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效应 痕量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戴瑞平 刘花梅 +5 位作者 黎申英 李彪 张梅玲 刘涛 黄宗兰 吴鑫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5,共10页
为研究有机化合物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影响,分析总结一般规律,为食品中总砷的准确测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考察甲醇和乙醇等14种有机化合物对ICP-MS法测定砷的动能歧视模式(KED)信号值和动态反应模式(DRC)... 为研究有机化合物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食品中总砷的影响,分析总结一般规律,为食品中总砷的准确测定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考察甲醇和乙醇等14种有机化合物对ICP-MS法测定砷的动能歧视模式(KED)信号值和动态反应模式(DRC)信号值的影响,分析各有机化合物的电离能、极性和溶解度等性质,推测其在ICP-MS法测定体系中对砷响应信号值增敏或者抑制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有机化合物对ICP-MS的KED模式测定砷离子As^(+)的信号值有增敏效应,对DRC模式测定氧化砷离子AsO^(+)信号值的影响小于KED模式测定As^(+)的信号值,而且过程也更为复杂。相反,氮氧化物会减弱As^(+)和AsO^(+)的信号值。锗、铟等内标元素原子与砷原子在等离子体中电离行为和灵敏度的差异,使得内标元素校准砷测定信号的漂移受到干扰。推测有机化合物影响ICP-MS测定砷响应信号值的可能机理是: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经电离或裂解之后分别生成碳离子或多原子碳离子和氮氧离子或氮氧基团,碳离子或多原子碳离子会与砷原子发生电荷转移反应,增强As^(+)或AsO^(+)的信号值,同时有机化合物也可能会与As^(+)竞争氧气而降低AsO^(+)的信号值,而具有强电负性的氮氧基团可能会与As^(+)和AsO^(+)发生电荷转移反应而减弱其信号值。有机化合物对砷的ICP-MS响应信号值的影响可能是受到有机化合物电离能、溶解度、极性和分子结构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动能歧视模式(KED) 动态反应模式(DRC) 有机化合物 氮氧化物 增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河水中对苯二酚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术皓 杜凌云 +1 位作者 魏新庭 庄惠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195,共3页
在碱性介质中,高碘酸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对苯二酚对此反应具有极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鲁米诺-高碘酸钾-对苯二酚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对苯二酚的方法。对苯二酚溶液浓度在1.0×10^-8~1.5×10^-7mol·L-1范围内与化... 在碱性介质中,高碘酸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对苯二酚对此反应具有极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鲁米诺-高碘酸钾-对苯二酚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对苯二酚的方法。对苯二酚溶液浓度在1.0×10^-8~1.5×10^-7mol·L-1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5×10^-9mol·L^-1,用于河水中对苯二酚的测定并测得其回收率在93.4%~104.4%之间。探讨了对苯二酚的增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鲁米诺 对苯二酚 增敏效应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B荧光光谱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黄保军 李建军 屈凌波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8-10,共3页
考察了罗丹明B浓度、溶剂的极性、pH值大小、表面活性剂的增敏等因素对罗丹明B的荧光光谱影响,探讨了以上各因素影响罗丹明B的荧光光谱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罗丹明B浓度的增加,荧光光谱波长红移,强度先增后减;溶剂极性增加,波长红移,荧... 考察了罗丹明B浓度、溶剂的极性、pH值大小、表面活性剂的增敏等因素对罗丹明B的荧光光谱影响,探讨了以上各因素影响罗丹明B的荧光光谱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罗丹明B浓度的增加,荧光光谱波长红移,强度先增后减;溶剂极性增加,波长红移,荧光强度则由于溶剂特殊效应的影响而减小;pH=1.O~3.0时,荧光强度随pH的增加而增大,pH>3.O时,荧光强度几乎无变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的荧光强度具有增敏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 荧光光谱 增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醇衍生化的纳米金与癌胚抗原相互作用的光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红娟 赵然琳 +2 位作者 王德舜 李彩霞 刘贻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8-481,共4页
纳米金已在在药物靶向传输体系、疾病检测、分子识别、生物标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纳米金的表面效应,大量的表面原子具有巨大剩余成键能力,使得纳米金粒子较容易团聚、沉聚,影响了其稳定性。为了实现对肿瘤靶标之一-癌胚抗... 纳米金已在在药物靶向传输体系、疾病检测、分子识别、生物标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纳米金的表面效应,大量的表面原子具有巨大剩余成键能力,使得纳米金粒子较容易团聚、沉聚,影响了其稳定性。为了实现对肿瘤靶标之一-癌胚抗原的痕量检测,需要制备出对癌胚抗原检测具有良好的增色效应与荧光增敏效应的纳米材料。该工作采用纳米金的硫醇衍生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硫醇衍生化的纳米金材料,并对此新型硫醇衍生化的纳米金材料的特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新的配体乙二硫醇存在下,有更多的电子从配体的轨道跃迁到与中心离子相关的轨道上,导致荧光增强。这种新型硫醇衍生化的纳米金与癌胚抗原作用时表现出增色效应与荧光增敏效应,而纳米金与癌胚抗原作用时看不到这种增色效应与荧光增敏效应。红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材料的蛋白增色机理为当硫醇衍生化纳米金与癌胚抗原蛋白作用时,体系中蛋白的—OH表现出更多的面外弯曲振动,有利于电子从硫醇衍生化纳米金配合物向蛋白转移而导致其增色和荧光增敏效应。因而这种新的硫醇衍生化纳米金材料比纳米金将具有更好的生物检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硫醇衍生化的纳米金 癌胚抗原 效应 荧光增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Ⅰ)-3,5-二溴-PADAT-十二烷基硫酸钠显色体系的分光光度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祖亭 谢能詠 +1 位作者 徐勉懿 刘国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8期696-698,共3页
本文研究了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LS)存在下,铜(Ⅰ)与5[(3,5-二溴-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简称3,5-二溴-PADAT)的显色反应和光度特性,试验了用该体系测定微量铜的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抗坏血酸将Cu(Ⅱ)还原... 本文研究了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LS)存在下,铜(Ⅰ)与5[(3,5-二溴-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简称3,5-二溴-PADAT)的显色反应和光度特性,试验了用该体系测定微量铜的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抗坏血酸将Cu(Ⅱ)还原为Cu(Ⅰ),在pH2.8-3.8范围内,SLS对于Cu(Ⅰ)和3,5-二溴-PADAT的显色反应只有良好的增敏效应,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ε_(402)=8.26×10^(4))和选择性(存在掩蔽剂),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部分样品中微量铜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分光光度法 显色体系 显色反应 Cu(Ⅰ) 铜(Ⅰ) 增敏效应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失活对FGF21调节糖脂代谢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朝明 郑巨佳 +3 位作者 潘莹莹 叶艳娜 潘薛波 林灼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12-2221,共10页
目的:探索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失活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调节机体血糖平稳及改善异常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8~10周龄雄性db/db小鼠,给予Erk1/2激酶抑制剂U0126(抑制Erk1/2磷酸化,使之失活)处理1周后,再分别给予重组... 目的:探索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失活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调节机体血糖平稳及改善异常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8~10周龄雄性db/db小鼠,给予Erk1/2激酶抑制剂U0126(抑制Erk1/2磷酸化,使之失活)处理1周后,再分别给予重组人FGF21蛋白和腺病毒携带的FGF21(Ad-FGF21)处理,观察120 min内及4周后小鼠血糖、血脂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变化;同时,从体外细胞培养方面探索其分子机制。结果:给予db/db小鼠重组人FGF21蛋白处理120 min能显著下调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但这与U0126处理与否无关。给予Ad-FGF21处理4周能显著改善db/db小鼠异常血糖水平及葡萄糖和胰岛素耐受能力,降低机体脂肪含量,并改善异常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然而,这些变化仍与U0126处理与否无关。此外,在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方面,Ad-FGF21处理能显著上调皮下脂肪组织Erk1/2磷酸化活性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机体脂联素(adiponectin)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但与U0126处理与否无关。在体外实验方面,FGF21处理能显著激活Erk1/2磷酸化,并上调PPARγ和adiponectin的表达水平;然而,给予U0126处理并不能抑制PPARγ和adiponectin的表达。结论:FGF21具有调节机体血糖平稳及改善异常血脂的生物学功能,但Erk1/2失活可能不影响FGF21调节血糖血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胰岛素增敏效应 糖脂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