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监测及增效磷与3种菊酯混配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温小遂 彭龙慧 +3 位作者 万雪民 龙炜 罗俊根 张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对江西高安等 16个县、市林区的马尾松毛虫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用点滴法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江西林区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的耐药力有明显提高 ,其中高安、贵溪林区马尾松毛虫的抗性指数达到了低抗水平。马尾松毛虫对... 对江西高安等 16个县、市林区的马尾松毛虫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用点滴法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江西林区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的耐药力有明显提高 ,其中高安、贵溪林区马尾松毛虫的抗性指数达到了低抗水平。马尾松毛虫对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尚未产生抗性。室内用以上 3种拟除虫菊酯与增效磷 (SV1)按 1∶ 0 .5、1∶ 1、1∶ 3、1∶ 5和 1∶ 10的比例混配 ,用点滴法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 ,增效磷与拟除虫菊酯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并且随着 SV1比例的提高 ,增效作用增强。用 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2 .5%溴氰菊酯、2 0 %氰戊菊酯、2 .5%三氟氯氰菊酯和 10 %氯氰菊酯 )加增效磷按不同混配比进行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结果表明 ,增效磷与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混配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林间防治松毛虫以溴氰菊酯 +SV1(1∶ 5)、氰戊菊酯 +SV1(1∶ 3~ 1∶ 5)、三氟氯氰菊酯 +SV1(1∶ 3~ 1∶ 5)以及氯氰菊酯 +SV1(1∶ 5)稀释 80 0 0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溴氰菊酯 氰戊菊酯 三氟氯氰菊酯 抗药性 增效磷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效磷在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汤锋 岳永德 +1 位作者 花日茂 陈瑾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1-76,共6页
研究了增效磷在正己烷、甲醇、乙腈、丙酮及水溶液中以及在不同光源下的光化学降解 ,结果表明 :在正己烷、甲醇、乙腈溶液中 ,增效磷降解效应显著 ,在汞灯下的半衰期分别为 0 .98、1.54、2 .11h,在紫外灯下 ,半衰期分别为 3.59、3.55、6... 研究了增效磷在正己烷、甲醇、乙腈、丙酮及水溶液中以及在不同光源下的光化学降解 ,结果表明 :在正己烷、甲醇、乙腈溶液中 ,增效磷降解效应显著 ,在汞灯下的半衰期分别为 0 .98、1.54、2 .11h,在紫外灯下 ,半衰期分别为 3.59、3.55、6 .0 1h;增效磷在丙酮溶剂中降解缓慢 ,三种光源下的半衰期分别为 8.2 5、53.32、990 .14h;增效磷在水中光解迅速 ,高压汞灯下的光解半衰期为 0 .33h;丙酮对增效磷在水中的光解有极显著的猝灭作用 ,猝灭效率与丙酮的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猝灭效率最高达 - 32 2 .34%。对反应体系的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 ,增效磷在液相中的光解差异与吸收光谱的改变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磷 光降解效应 猝灭作用 有机类杀虫剂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效磷对昆虫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淦军 谭福杰 尤子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A04期39-44,共6页
增效磷(SV_1)对敌百虫在棉铃虫、粘虫、二化螟及小白鼠4种测试动物上均表现增效作用,增效比值为2~3.本试验用增效磷进行昆虫体壁或小白鼠口投处理,体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在5小时后明显下降。离体状态下,二化螟6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转移... 增效磷(SV_1)对敌百虫在棉铃虫、粘虫、二化螟及小白鼠4种测试动物上均表现增效作用,增效比值为2~3.本试验用增效磷进行昆虫体壁或小白鼠口投处理,体内谷胱甘肽(GSH)含量在5小时后明显下降。离体状态下,二化螟6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被增效磷抑制,当增效磷浓度为5.1×10^(-8)molL^(-1)时,抑制率可达68.3%。体内抑制试验表明,用 SV_1预处理5小时后,GST活性首先增大,以后慢慢降低,24小时后,又被抑制43.0%。初步认为,SV_1影响参与降解敌百虫的 GSH—GST 体系的作用,也是对敌百虫产生增效作用的一个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磷 敌百虫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效磷肥对花生生长、产量和磷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索炎炎 张翔 +4 位作者 司贤宗 孙艳敏 李亮 余琼 余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8-895,共8页
采用大田试验,在正阳县酸性砂姜黑土和清丰县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研究了磷肥与不同增效剂(腐殖酸、复合氨基酸和草酸)配施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5%常规施磷与腐殖酸、氨基酸和草酸配施对花生产量的作用效果受土... 采用大田试验,在正阳县酸性砂姜黑土和清丰县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研究了磷肥与不同增效剂(腐殖酸、复合氨基酸和草酸)配施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5%常规施磷与腐殖酸、氨基酸和草酸配施对花生产量的作用效果受土壤类型影响,砂姜黑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82%、4.66%和-1.68%,砂质潮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40%、3.18%和12.08%,砂姜黑土区和砂质潮土区分别以85%常规施磷+腐植酸和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对花生生长和增产的促进效果最好。施磷增效剂也提高了花生磷积累量和磷肥利用率,其原因在于磷增效剂促进了土壤难溶性磷组分转化为活性较高磷组分,与85%常规施磷相比,砂姜黑土区85%常规施磷+腐植酸和砂质潮土区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的花生磷积累总量分别显著增加26.31%和22.89%,磷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7.74%和4.99%,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5.54 g/kg和5.39 g/kg。因此,酸性砂姜黑土区磷肥减量15%配施腐殖酸,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磷肥减量15%配施草酸,可提高磷肥利用率,确保花生不减产,实现磷肥减量增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 砂姜黑土 砂质潮土 花生 产量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层析-溴化法分析增效磷
5
作者 牛俊文 陈玉玲 《陕西化工》 CSCD 1997年第4期36-37,共2页
报道了用薄层层析-溴化法分析增效磷(SV1)含量和结果。该法简便、准确,无需大型仪器和标准品。
关键词 薄层层析 溴化法 增效磷 混配 农药 有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性[土娄]土夏玉米-冬小麦作物体系硫铵替代减磷增效研究
6
作者 董海霞 胡捧娟 +5 位作者 范浩博 赵云 高明霞 杨学云 冯浩 孙本华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5-242,共8页
[目的]研究石灰性土壤上磷肥减施结合硫铵替代尿素措施的效果,为夏玉米-冬小麦体系合理施用磷肥和维持作物高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设置3年田间定位试验,实施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模式,共含有对照(CK,不施磷肥)、常规施磷(CP,年施磷... [目的]研究石灰性土壤上磷肥减施结合硫铵替代尿素措施的效果,为夏玉米-冬小麦体系合理施用磷肥和维持作物高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设置3年田间定位试验,实施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模式,共含有对照(CK,不施磷肥)、常规施磷(CP,年施磷量180 kg P_(2)O_(5)/hm^(2),撒施)、减施磷肥(RP,年施磷量134 kg P_(2)O_(5)/hm^(2),条施)、减磷结合硫铵替代尿素(RPSA,施磷量与RP相同,条施)4个处理。作物收获期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测定玉米和小麦产量、磷肥效率、pH及土壤磷水平。小麦拔节期测定根系形态、菌根侵染率等指标。[结果]与CK相比,施磷处理(CP,RP和RPSA)的玉米和小麦籽粒产量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7.3%~24.8%和5.1%~19.0%;土壤有效磷(Olsen-P)和微生物量磷(MBP)显著提高;除RP外,施磷处理的土壤pH均显著降低。施磷处理间,2018-2019年度RP较CP产量显著降低14.6%,磷回收率和偏生产力显著提高。RPSA较RP土壤pH显著降低,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含量和根系形态及菌根侵染率均显著提高。土壤pH与土壤磷水平、小麦根系形态指标和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DA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小麦菌根侵染率、根系形态和产量的最重要环境因子。[结论]磷肥减施结合硫铵替代尿素调控措施可以降低石灰性土壤pH,提高土壤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磷含量,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并提高菌根侵染率,是石灰性[土娄]土夏玉米-冬小麦体系有效的磷肥减施增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铵替代尿素 增效 根系形态 菌根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增效肥对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武波 王依惠 +1 位作者 姜雯 石岩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1460-1464,共5页
本文研究不同氮磷增效肥施用量对小麦旗叶衰老以及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生产中科学施用氮磷增效肥提供依据。以烟农999为试验品种,分别在大田与盆栽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氮磷增效肥施用量,测定旗叶衰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 本文研究不同氮磷增效肥施用量对小麦旗叶衰老以及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生产中科学施用氮磷增效肥提供依据。以烟农999为试验品种,分别在大田与盆栽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氮磷增效肥施用量,测定旗叶衰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以及最终的产量,来探究不同施用量的氮磷增效肥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整个花后时期,施用增效氮磷肥处理(大田为T1、T2、T4;盆栽为T1、T2、T3、T5)的小麦旗叶衰老指标均有所改善,小麦旗叶的SOD、P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对于缓解小麦旗叶衰老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合理施用增效氮磷肥可以延缓小麦旗叶衰老,并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 小麦 旗叶衰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增效肥对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朱丽敬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第4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增效施肥模式对小麦旗叶衰老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为科学施肥奠定坚实的数据支撑。【方法】以济麦22作为处理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氮磷增效施肥组别,进一步测定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旗叶衰老指标超氧化...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增效施肥模式对小麦旗叶衰老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为科学施肥奠定坚实的数据支撑。【方法】以济麦22作为处理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氮磷增效施肥组别,进一步测定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旗叶衰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酶、丙二醛的具体变化情况,并对小麦的产量进一步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在整个开花阶段尤其是在小麦开花后期通过使用增效氮磷肥处理,小麦旗叶的衰老指标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小麦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明显增加,而丙二醛的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这对缓解小麦旗叶衰老能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结论】在冬小麦生产中,合理施用N、P协同肥料,既能延迟冬小麦旗叶衰老,又能提升冬小麦单产,为冬小麦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 小麦旗叶 衰老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影响番茄磷吸收的根系及微生物动态过程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怡 高伟 +4 位作者 阮云泽 蔡树美 徐四新 诸海焘 张德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9-216,共8页
探究不同供磷条件下蔬菜作物根系形态、根际生理属性和解磷微生物丰度的变化,有助于揭示蔬菜作物高效利用磷的机制,为高投入蔬菜种植体系实现减磷增效提供理论基础。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设置T_(0)(不施化学磷肥)、T_(0.5P)(... 探究不同供磷条件下蔬菜作物根系形态、根际生理属性和解磷微生物丰度的变化,有助于揭示蔬菜作物高效利用磷的机制,为高投入蔬菜种植体系实现减磷增效提供理论基础。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设置T_(0)(不施化学磷肥)、T_(0.5P)(施磷量100 kg/hm~2;减施化学磷肥50%)、T_(0.8P)(施磷量160 kg/hm~2;减施化学磷肥20%)、T_(P)(施磷量200 kg/hm~2;常规施磷)4个处理,测定移栽后第15、30及45 d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和磷吸收以及根系形态(根长密度、比根长)、根际生理属性(有机酸含量)和土壤解磷微生物(pho D、pho C和pqq C)基因丰度,阐明降低磷肥施用量影响作物根系、微生物以及驱动番茄磷吸收的动态过程。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施磷肥50%(施磷100 kg/hm~2)促进了移栽后45 d番茄根系比根长的增加,提高了移栽后45 d番茄根际有机酸的分泌,同时刺激了移栽后30和45 d土壤编码pho C和pqq C基因解磷微生物的增生。解磷微生物pho C和pqq C基因丰度与番茄根系比根长和根际有机酸的分泌呈显著正相关。减施磷肥20%(施磷160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对番茄根系根长密度、比根长以及根际有机酸的分泌无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了成熟期番茄地上部磷吸收。集约化蔬菜种植体系具有较大的减施磷肥的空间,最大化发挥植物根系形态、生理可塑性以及协同解磷微生物活化磷的能力是实现减磷增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 根系形态/生理特征 微生物 蔬菜种植体系 作物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时空特征及改良 被引量:3
10
作者 占楠彪 谷端银 +3 位作者 李婷 崔秀敏 娄燕宏 诸葛玉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07,共14页
为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与速效养分的时空特征以及氮磷增效剂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本试验以受中、轻度污染的酸性棕壤和典型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Cd、Cu、Pb、Z... 为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与速效养分的时空特征以及氮磷增效剂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影响,本试验以受中、轻度污染的酸性棕壤和典型潮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Cd、Cu、Pb、Zn 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0~20 cm土层显著高于深层土壤;棕壤0~20 cm土层Cd含量超标204%,潮土0~20 cm土层Cd、Zn含量分别超标104%、419%;农田土壤0~20 cm土层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占比高于深层土壤,棕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占比高于潮土。棕壤0~20 cm土层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而潮土中仅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农田土壤速效养分随时间波动变化,其中硝态氮和铵态氮波动幅度最大,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44.1%和47.3%。受污染农田土壤的小麦植株体内Cd、Pb、Cu主要积累在叶片,Zn主要积累在籽粒;不同重金属元素从小麦茎、叶向籽粒的迁移程度差异较大,其中Cd迁移率最小,Zn迁移率最大。氮磷增效剂能显著减少棕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底肥+氢醌+双氰胺+生物炭处理的有效态Cd、Cu、Pb、Zn含量较对照(仅加底肥,不加氮磷增效剂)处理分别显著降低24.7%、19.5%、23.7%、18.1%,而在潮土中施用效果不明显。研究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在土壤垂直分布上大体一致,土壤类型是氮磷增效剂对重金属有效态产生不同影响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潮土 重金属 养分有效性 重金属迁移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暴发成因及抗药性治理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发清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3年第2期11-13,8,共4页
棉铃虫暴发成因我国棉花害虫、害螨有254种,常发性危害严重的主要害虫概括为“两棉两红”,即北方棉区的棉蚜、棉铃虫和南方棉区的红铃虫、红蜘蛛。由于近年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态系也有较大的变化,作为生态系成员的棉花... 棉铃虫暴发成因我国棉花害虫、害螨有254种,常发性危害严重的主要害虫概括为“两棉两红”,即北方棉区的棉蚜、棉铃虫和南方棉区的红铃虫、红蜘蛛。由于近年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态系也有较大的变化,作为生态系成员的棉花害虫也随之而变化。在南、北棉区有些害虫危害加重,有些害虫危害减轻,此起彼伏。让人们惊异的是棉铃虫发生危害日趋严重,1992年在北方棉区竟暴发成灾,南方棉区也未能幸免,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北方棉区麦田第1代棉铃虫,过去少有受害记录,可是今年麦田每平方米幼虫平均密度达10头以上,严重的高达20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害虫 害螨 抗性发展 种植业结构 农业结构 杂食性害虫 生态系 增效磷 虫口基数 滞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农药及特点
12
作者 马建华 高忠信 《现代农村科技》 1992年第8期18-18,共1页
复配农药制剂一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农药与增效剂(增效磷、增效醚)复配称增效型农药。如40%增效水胺硫磷,含20%水胺硫磷与20%增效磷。两种农药复配后一般有新名称,如21%杀灭毙,含6%氰戊菊酯与15%马拉硫磷;
关键词 增效磷 增效 氰戊菊酯 水胺硫 马拉硫 毒力测定 农药制剂 增效 敌马合剂 农药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概念值与农药乳化剂配方设计
13
作者 胡四军 印常智 《湖北化工》 1996年第A04期74-76,共3页
以40%增效磷乳油的乳化剂设计为例,探讨了根据化合物有机概念值和复配乳化剂的有机概念值相适应的经验规律,选择乳化剂单体,确定乳油配乳的最佳用量及复配乳化剂的组成范围,达到降低乳化剂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有机概念值 增效磷 农药 乳化剂 配方 设计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