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保护性耕作模式的直播水稻增效减排效应研究
1
作者 石吕 韩笑 +6 位作者 石晓旭 张晋 单海勇 刘旭杰 薛亚光 刘立军 刘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4-232,共9页
为建立基于保护性耕作的直播水稻增效减排集成模式,以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选用控释期4个月的缓混肥,设置对照CK(移栽,秸秆全量旋耕还田,常规氮肥运筹)、T1(等行距条直播,秸秆全量旋耕还田,常规氮肥运筹)、T2(宽窄行条直播,秸秆少... 为建立基于保护性耕作的直播水稻增效减排集成模式,以迟熟中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选用控释期4个月的缓混肥,设置对照CK(移栽,秸秆全量旋耕还田,常规氮肥运筹)、T1(等行距条直播,秸秆全量旋耕还田,常规氮肥运筹)、T2(宽窄行条直播,秸秆少免耕集覆还田,常规氮肥运筹,基肥侧深混施)、T3(宽窄行条直播,秸秆少免耕集覆还田,缓混肥减氮15%,一基一穗,基肥侧深混施)、T4(宽窄行穴直播,其余措施同T3)5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水稻产量效益变化、氮肥利用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结果表明:相比CK,T2、T3、T4处理高峰苗和有效穗数显著增加,T3、T4处理表现为增产,增幅分别为6.40%、3.66%,主要得益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的显著增加;T2、T3、T4处理增效显著,并以T3最明显,其产值、纯收入和产/投比相较CK增幅分别为6.38%、82.04%、24.22%,投入相较CK则降低14.46%。T3处理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最高,T4其次,两者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相较CK分别增加25.15%、21.93%。T2、T3、T4处理CH_(4)累计排放量相比CK分别显著降低15.60%、28.65%、41.05%。与CK相比,T1、T2、T3、T4的GWP分别降低了4.81%、12.62%、25.92%、38.29%;GHGI仅T2、T3、T4处理表现为减排,其GHGI_(Y)和GHGI_(I)的降幅分别为6.56%、30.60%、40.44%和35.89%、59.51%、63.50%。综上,本文探索出一套适配迟熟中粳水稻丰产增效和绿色低碳的直播栽培方式,重点发现“减排+丰产+增效”型保护性耕作模式T3和T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水稻 保护性耕作 缓混肥 氮肥 增效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青花椒生产增效减排的影响
2
作者 卢明 王帅 +6 位作者 王洋 李志琦 罗博 梁涛 方林发 赵敬坤 王洁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4-1503,共10页
发展现代绿肥可有效引导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探究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重庆青花椒高产高效、绿色低碳生产意义重大。2021—2022年在重庆市江津区开展田间试验,以九叶青花椒为试材,对比研究椒农常规管理和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青花椒产量... 发展现代绿肥可有效引导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探究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重庆青花椒高产高效、绿色低碳生产意义重大。2021—2022年在重庆市江津区开展田间试验,以九叶青花椒为试材,对比研究椒农常规管理和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对青花椒产量、年生长干物质累积量及品质、绿肥生物量及养分累积量、椒园土壤化学性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常规管理,优化施肥下种植绿肥显著提高椒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种植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白三叶和紫云英分别显著提高青花椒产量51.2%、17.3%、4.52%和4.03%,并可提高青花椒麻味物质浓度10.7%~24.6%、挥发性芳香油含量10.7%~22.7%,其中光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处理下椒园实现增收3871~21968元/hm^(2);环境效应评价结果显示,种植绿肥明显降低椒园年生产周期活性氮损失13.8%(氮足迹17.0%~42.9%)和温室气体排放量12.7%(碳足迹16.2%~42.2%)。基于青花椒产量、品质综合效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指标综合分析,优化施肥下种植光叶苕子或箭筈豌豆是保障重庆青花椒优质高产高效、绿色低碳生产的适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青花椒 绿肥 优化施肥 高产优质 增效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废弃物轻简化造肥与种养结合实现减排增效 被引量:1
3
作者 冯艳忠 陈赫书 +9 位作者 张海峰 刘自广 王文涛 何鑫淼 吴赛辉 何海娟 李忠秋 李淼 亓美玉 刘娣 《猪业科学》 2023年第7期47-49,共3页
1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背景。为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科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聚焦确保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共遴选44项农业主推技术,各地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1农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背景。为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科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聚焦确保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共遴选44项农业主推技术,各地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为支撑,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操作规范,并面向一定量的科技示范主体及科技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加强了农业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同时加快了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种养结合 农业农村现代化 科技示范 技术培训 安全供给 示范推广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减排能协同企业增效吗?——来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8
4
作者 冯国强 王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32,共8页
环境规制能否促进环境和经济双赢,这一话题一直深受学界关注。体现在微观主体上则表现为,企业能否在实现减排的同时,协同提升经营效益?通过何种机制实现减排增效?该研究借助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9年沪深A股上... 环境规制能否促进环境和经济双赢,这一话题一直深受学界关注。体现在微观主体上则表现为,企业能否在实现减排的同时,协同提升经营效益?通过何种机制实现减排增效?该研究借助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来回答上述问题。研究结果显示:(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促进企业减碳的同时,提升了经营效益,实现减排-增效的协同双赢,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除直接效应以外,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增效协同效应主要通过倒逼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水平的渠道来实现,尤其是绿色发明创新,提升生产效率的机制、化解融资约束的机制对协同效应的作用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因而予以排除。(3)碳减排与企业增效之间的协同效果在高价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更加明显。(4)对于国有企业和较大规模的企业而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产生的减排-增效协同效应更加明显。该研究揭示了微观主体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策略反应,鉴别了减排和增效之间的协同机制。在政策实践层面,基于实证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提升碳排放权交易产生的环境红利与经济红利,提供政策启示。该研究认为有必要根据减排目标与碳交易市场价格综合确定碳配额总量,避免碳配额错配;不断提升碳排放交易倒逼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加大绿色创新投入力度的激励,释放碳排放权对民营经营主体的制度红利;加快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提升市场活跃度与监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 协同效应 准自然实验 微观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减排增效增产 绿色发展惠及长远 被引量:2
5
作者 欧科 《农村百事通》 2023年第5期58-59,共2页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在地球上的水总储量中,淡水仅占1/40,而且70%的淡水储存在两极冰川中。目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地下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300,还不到全球总储水量的万分之一。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在地球上的水总储量中,淡水仅占1/40,而且70%的淡水储存在两极冰川中。目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地下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300,还不到全球总储水量的万分之一。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位居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13个最贫水国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淡水资源 贫水国家 世界人均水平 储水量 淡水资源总量 增效 水资源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制造与企业ESG表现——基于绿色工厂评定的证据
6
作者 杜然 刘柯 方齐云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61,共9页
绿色制造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制造体系下的绿色工厂评定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 绿色制造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2012~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制造体系下的绿色工厂评定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获评绿色工厂有利于提升自身的ESG表现。机制分析表明,绿色工厂评定政策能通过加快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个渠道促进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绿色工厂评定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绿色工厂评定政策可以提高企业经济绩效,实现减排增效,且对上下游企业存在溢出效应,从而发挥示范企业的标杆作用。本文研究为企业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制造 绿色工厂评定政策 ESG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绿色低碳转型 增效 融资约束 企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水肥一体化对设施番茄氮肥利用率及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远 许纪元 +5 位作者 潘云枫 赵冬青 杨东平 巨昇容 闵炬 施卫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6-785,共10页
长江下游地区设施菜地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劳动力紧缺,亟需节工、增效且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在北方设施蔬菜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应用在长江下游地区后对氮肥利用率及氨挥发的影响如何,尚不明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 长江下游地区设施菜地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劳动力紧缺,亟需节工、增效且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在北方设施蔬菜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应用在长江下游地区后对氮肥利用率及氨挥发的影响如何,尚不明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设施番茄滴灌施肥后的氮肥利用率、土壤氨挥发和速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残留等指标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相比传统肥料撒施方式,滴灌施肥可使氮肥利用率由23.92%提高至40.89%,全生育期氨挥发累积量由37.25 kg·hm^(-2)减少至3.07 kg·hm^(-2),氨挥发损失率由16.56%减少至1.36%,显著减少了31.85%的土壤硝态氮(NO_(3)^(-)-N)残留量。本研究为设施菜地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设施蔬菜 氮肥利用率 氨挥发 增效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碳科学——命题及其内涵
8
作者 何鸣元 《化学教学》 CAS 2011年第10期3-7,共5页
阐述了"绿色碳科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内涵;分析了化学、能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基于碳科学理念的增效减排。
关键词 绿色碳科学 碳资源 能源 环境 增效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叶菜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50
9
作者 武星魁 姜振萃 +4 位作者 陆志新 路广 徐永辉 施卫明 闵炬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9-356,共8页
摘 要: 针对叶菜类蔬菜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最佳替代比例及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综合评价较缺乏等问 题,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 对包心菜和小青菜进行等氮水平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 包括: 纯化肥氮 (0M), 25%、50%、75%和 100... 摘 要: 针对叶菜类蔬菜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最佳替代比例及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综合评价较缺乏等问 题,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 对包心菜和小青菜进行等氮水平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 包括: 纯化肥氮 (0M), 25%、50%、75%和 100%有机肥替代化肥(25%M、50%M、75%M 和 100%M), 研究不同处理下蔬菜产 量、经济效益、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结果表明, 25%M 处理下包心菜和小青菜产量均达最高, 且与 0M 处理相比包心菜和小青菜的产量分别增加 15.0%(P<0.05)和 16.3%(P<0.05)。25%M 比 0M 处理经济效益分别增 加 11.7%和 5.4%, 但在 50%M、75%M 和 100%M 处理下经济效益为负增长。25%M 处理下, 氨挥发累积排放 量在包心菜和小青菜季分别为 42.1 kg·hm 2 和 12.9 kg·hm 2, 比 0M 处理分别降低 23.4%(P<0.05)和 41.6%(P<0.05);0M 和 25%M 处理间氧化亚氮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 25%M 处理在包心菜和小青菜季的氧化亚 氮累积排放量分别为 0.74 kg·hm 2和 3.06 kg·hm 2;与 25%M 处理相比, 50%M、75%M 和 100%M 处理下氧化亚 氮排放分别增加 33.7%~60.8%(P<0.05)、50.0%~134.3%(P<0.05)和 56.8%~185.6%(P<0.05)。基于此, 提出叶菜类 蔬菜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的适宜替代比例在 25%左右时可实现最佳的增效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替代化肥 增效减排 包心菜 小青菜 氨挥发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水制氢耦合碳酸盐还原展望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明 邵明飞 +1 位作者 刘清雅 段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1124,共4页
无机金属碳酸盐是一类具有高附价值和地球储量丰富的矿物质资源,且碳酸盐热分解是制备金属氧化物的主要途径。但是,该类反应通常需要在高温、氧气气氛下焙烧获得,从而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与其相关的碳排放总量超过了全国工业碳排放的... 无机金属碳酸盐是一类具有高附价值和地球储量丰富的矿物质资源,且碳酸盐热分解是制备金属氧化物的主要途径。但是,该类反应通常需要在高温、氧气气氛下焙烧获得,从而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与其相关的碳排放总量超过了全国工业碳排放的50%。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无机金属碳酸盐加氢热分解逐渐引起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碳酸盐加氢热分解的研究进展,进一步结合本文作者课题组近期关于电解水制氢和碳酸盐加氢还原的最新成果,提出电解水制氢耦合碳酸盐还原的观点,其有望成为制备金属氧化物的新型技术路线,对我国重排放过程工业的减排增效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热分解 二氧化碳 加氢 制氢 耦合反应 增效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34-1油田井口套管气收集直接外输方案研究及应用
11
作者 马亮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5,共3页
针对渤中34-1油田火炬放空量大、油井套管产气多的情况,通过套管气流程改造,实现了套管气通过油井自身地层能量直接外输利用,降低了火炬放空量,达到了减排增效的效果。该方案的实施在渤海油田尚属首例,可为海上类似油田提供借鉴。
关键词 套管气 直接外输 流程改造 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