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共同富裕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构建 被引量:26
1
作者 涂圣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5,共12页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随着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使缩小城乡差距更具现实紧迫性,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民收入的总量增速、收入分配结构以及持续稳定性提出了新要求。健...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随着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使缩小城乡差距更具现实紧迫性,对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民收入的总量增速、收入分配结构以及持续稳定性提出了新要求。健全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面临农村生产要素配置不畅、“统分结合”制度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农民增收潜能、农民收入市场化形成机制不健全、农村居民家庭非经营性支出增长过快、外部冲击加大等障碍和挑战。为此,应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财产性收入比重、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倍增为主攻方向,构建起成长性、安全性、均衡性“三位一体”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强化惠农政策协同效应、要素改革富民效应、先进技术赋能效应、社会保障兜底效应、城乡一体融合效应,畅通产业振兴促增收、壮大集体促增收、深化改革促增收、优化补贴促增收等路径,确保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水平的同时有效化解结构性矛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共同富裕 增收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思考
2
作者 韩爱玲 《经济前沿》 2007年第5期52-54,共3页
本文认为,尽管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相应有所增长,但并没有表现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制约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因素并没有根除。我们应该从城乡统筹发展机制、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制度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和... 本文认为,尽管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相应有所增长,但并没有表现出增长的可持续性,制约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因素并没有根除。我们应该从城乡统筹发展机制、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制度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和规模经营等方面入手,构建后税费时代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新理念 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内源性增收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大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4-159,共6页
农民增收是工业化中后期一个非常棘手而现实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依靠挖掘和开发农村内源性增收渠道,构建内源性增收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专业化与分工、规模调整、结构优化等农民能够自我掌控的方式完成。同时,要充分发挥外源性... 农民增收是工业化中后期一个非常棘手而现实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要依靠挖掘和开发农村内源性增收渠道,构建内源性增收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专业化与分工、规模调整、结构优化等农民能够自我掌控的方式完成。同时,要充分发挥外源性增收机制的牵引和拉伸作用,通过“内推外拉”,共同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增收机制 外源性增收机制 增收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数字经济与农民稳定增收——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80,共14页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研讨数字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的关系至关重要。利用2014—2021年中国2377个县域的宏观数据以及2022年四川省微观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民稳定增收的影响机制。研究显示:第一,自2020年后,中国农民稳定增...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研讨数字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的关系至关重要。利用2014—2021年中国2377个县域的宏观数据以及2022年四川省微观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民稳定增收的影响机制。研究显示:第一,自2020年后,中国农民稳定增收具有波动趋势,且区域、省域与县域间存在明显差异,稳定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依然任重道远。第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欠发达县域的农民开辟了稳定增收的新途径。第三,数字经济借助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与移动支付的普及,间接赋能产业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从而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第四,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民稳定增收具有“倒U形”的非线性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将产生差异化的经济效应。结合研究结论,以深化东西部协作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改革举措,能够夯实中国数实融合中的产业增收道路,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提供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增收长效机制 农民稳定增收 产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渔民家庭生产生活状况调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龙腾 高宏泉 刘子飞 《农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7-63,共7页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及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渔... 渔民生产生活状况、收入增长情况受政策环境、水产品价格、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影响。文章采用渔民入户调查数据及全国渔民家庭收支调查数据,系统分析2017年中国渔民生产生活及渔民家庭收支变化特征及渔民增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渔民家庭经营收入是渔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拉动力,但是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收入结构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亟需拓展渔民增收渠道;(2)雇工费用占渔民家庭经营渔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逐渐成为影响渔民家庭福利的关键因素;(3)中国各区域间渔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基于此,从主体能力、内部机制、产业动力、外部环境角度提出提高渔民自身能力,构建渔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提高渔业产业内部增收动力,实施渔村振兴战略等促进渔民增收振兴渔业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民 家庭收支结构 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增收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