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增强检查前的饮食准备管理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护理学组 重庆巿护理学会影像护理专业委员会 +5 位作者 刘士远 彭飞 李雪 刘恒 吴燕燕 李建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3-568,共6页
CT增强检查前预备性禁食方案缺乏循证依据和规范化,存在检查效果下降和患者健康安全隐患,也容易增加医务人员工作负荷,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或给患者就诊体验带来负面影响。为了促进CT增强检查前饮食准备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 CT增强检查前预备性禁食方案缺乏循证依据和规范化,存在检查效果下降和患者健康安全隐患,也容易增加医务人员工作负荷,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或给患者就诊体验带来负面影响。为了促进CT增强检查前饮食准备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注和认识,就患者个体化饮食准备正确方案,笔者基于全国调查问卷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召开多轮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就CT增强检查前的饮食准备管理原则达成本共识。共识内容主要包括不同检查部位的饮食准备管理、特殊患者的饮食准备管理、饮食准备的内容和时间的管理、过度禁食的管理、胃肠道症状的管理等。本共识整合了临床证据、现实需求和专家意见,旨在形成CT增强检查前饮食准备管理规范,在确保患者安全和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患者就诊体验,促进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临床实践标准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检查 饮食准备 禁食 胃肠道不良症状 管理规范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检查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18
2
作者 朱荣华 张桂敏 +1 位作者 杨萍 罗红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23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5-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CT增强检查的4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大多存在恐惧、不信任、怀疑、焦虑等不良情绪,实施针对性的...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5-12月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CT增强检查的4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大多存在恐惧、不信任、怀疑、焦虑等不良情绪,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CT室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采取积极、有效、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以减轻行CT增强检查患者的不良情绪,在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检查的同时,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检查 不良情绪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在CT增强检查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超琼 吕发金 +1 位作者 李建英 吴家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CT增强检查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留置针穿刺的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将46例血管情况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留置针穿刺法进行穿刺;将43例常规穿刺失败患者纳入实验组,应用超声引导留置针穿刺法进行穿刺。采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CT增强检查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留置针穿刺的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将46例血管情况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留置针穿刺法进行穿刺;将43例常规穿刺失败患者纳入实验组,应用超声引导留置针穿刺法进行穿刺。采用卡方检验法,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法,比较2组患者选血管用时、穿刺次数、进针次数。结果:46例常规穿刺患者3例穿刺成功,43例超声引导穿刺均成功,其中一次穿刺成功38例,二次穿刺成功5例,穿刺成功率高达10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一次穿刺成功率(χ^2=70.940,P=0.000)、总成功率(χ^2=77.770,P=0.000)均有明显差异,其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χ^2=15.151,P=0.000);选血管用时明显缩短(3.65±1.57 vs. 36.86±7.11,t=32.412,P<0.01);穿刺次数明显减少(1.12±0.32 vs. 3.56±0.50,t=31.866,P<0.01);进针次数明显减少(1.21±0.47 vs. 7.56±1.65,t=23.685,P<0.01)。结论:将超声引导留置针穿刺术应用于CT增检查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痛苦,为患者顺利完成CT增强检查提供了保障,其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ct增强检查 留置针穿刺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在降低CT增强检查中对比剂渗漏不良事件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超琼 陈洪玲 +1 位作者 李建英 吴家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循环管理程序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检查对比剂渗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行CT增强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2015年3月至...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循环管理程序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检查对比剂渗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行CT增强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进行增强CT检查采用常规护理程序的40 2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进行增强CT检查采用PDCA循环管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的44 83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2组患者对比剂渗漏发生率及渗漏的程度。结果:2组患者共发生76例对比剂渗漏事件,发生率为0.08%。其中观察组28例(0.06%),对照组48例(0.11%)。相比于常规增强CT检查护理程序,PDCA循环管理护理程序可以明显降低对比剂渗漏发生率(28/44 831 vs.48/40 223,χ~2=7.638,P=0.006)。此外,PDCA循环管理护理程序可以明显降低中度渗漏(7/44 831 vs. 16/40 223,χ~2=4.579,P=0.032),而不能降低轻度渗漏(19/44 831 vs. 27/40 223,χ~2=2.402,P=0.121)及重度渗漏(2/44 831 vs. 5/40 223,χ~2=0.811,P=0.368)。结论:CT增强检查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对比剂渗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ct增强检查 对比剂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检查留置针拔除后两种按压方法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家会 黎兴华 +2 位作者 李建英 刁乾利 黄超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比较CT增强扫描检查留置针拔除后手指按压法和棉球胶布加压按压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于我院行CT增强检查中意识清楚、能正确表达、愿意配合、无凝血功能障碍、一次穿刺成功且检查中无对比剂渗漏的1 46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 目的:比较CT增强扫描检查留置针拔除后手指按压法和棉球胶布加压按压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于我院行CT增强检查中意识清楚、能正确表达、愿意配合、无凝血功能障碍、一次穿刺成功且检查中无对比剂渗漏的1 46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752)和对照组(n=713)。留置针拔除后,实验组采用棉球胶布加压按压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指按压法。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种按压法在患者满意度、疼痛等级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年龄、沟通能力、配合程度、凝血功能、血管穿刺难易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统计分析发现,与手指按压法相比,棉球胶布加压按压法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97.03%vs.90.87,P=0.000),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度及以上疼痛发生率(8.37%vs.18.65%,χ~2=33.348,P=0.000),针眼出血发生率(0.93%vs.2.67%,χ~2=6.312,P=0.012),血肿发生率(0.53%vs.1.96%,χ~2=6.181,P=0.013),皮下瘀斑发生率(0.80%vs.2.52%,χ~2=6.772,P=0.009)。结论:CT增强检查留置针拔除后采用棉球胶布加压按压法比手指按压法安全有效、预防按压并发症,而且简单易行,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检查 留置针 手指按压 棉球胶布加压按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CT增强检查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4
6
作者 沈霞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6期410-411,共2页
关键词 ct增强检查 心理干预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检查诊断肺动脉吊带畸形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磊 李欣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3期323-323,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肺动脉吊带 螺旋ct增强 检查诊断 ARTERY ct增强检查 诊断比较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检查致短暂性双目失明一例
8
作者 林芝宇 李雪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3期1804-1804,共1页
关键词 ct增强检查 双目失明 短暂性 ct增强扫描 下段食管癌 125^I 2009年 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CT增强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丽娟 关长群 +1 位作者 李爱娟 杨本强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3期63-64,共2页
目前国内医院大多使用中、高档CT机,具备高分辨力影像的优点,但对人体解剖复杂部位疾病诊断,为清楚显示病灶与病理解剖结构的关系,分辨病灶组织和周围水肿有无侵袭、转移,以区别良、恶性病变,必须作CT增强检查.使用造影剂增强,时常发生... 目前国内医院大多使用中、高档CT机,具备高分辨力影像的优点,但对人体解剖复杂部位疾病诊断,为清楚显示病灶与病理解剖结构的关系,分辨病灶组织和周围水肿有无侵袭、转移,以区别良、恶性病变,必须作CT增强检查.使用造影剂增强,时常发生过敏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现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在CT增强检查中的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造影剂 护理 ct增强检查 病灶 恶性病变 水肿 辨病 高档 区别 复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误诊结节病1例
10
作者 吕东来 胡宗涛 徐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99-2100,共2页
患者男.46岁.咳嗽、咳痰伴气短2个月。患者2010年6月上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咳嗽呈阵发性,痰色白稍黏,量少,无血丝,伴轻度气短.活动后加重。无午后低热,无盗汗、乏力,无咯血,无胸闷、胸痛及心悸。曾于当地医院按肺炎... 患者男.46岁.咳嗽、咳痰伴气短2个月。患者2010年6月上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咳嗽呈阵发性,痰色白稍黏,量少,无血丝,伴轻度气短.活动后加重。无午后低热,无盗汗、乏力,无咯血,无胸闷、胸痛及心悸。曾于当地医院按肺炎行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行胸部增强CT检查见左下肺占位伴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中央型肺癌可能.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2010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显像 结节病 误诊 增强ct检查 抗感染治疗 肿大淋巴结 中央型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行MRI检查安全、可行吗? 被引量:1
1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
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头颅MRI是辅助诊断急性脑梗死最敏感、最准确的方法,但唯一的缺点是耗时比CT长。与CT不同的是,MRI能够迅速、准确地显示超急期脑梗死患者的... 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头颅MRI是辅助诊断急性脑梗死最敏感、最准确的方法,但唯一的缺点是耗时比CT长。与CT不同的是,MRI能够迅速、准确地显示超急期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核心区、血管阻塞部位等,对于准确、高效地开展血管再通治疗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静脉溶栓指南中制订的是以头颅非增强CT检查为基础的溶栓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MRI检查 静脉溶栓 溶栓前 增强ct检查 缺血性坏死 头颅MRI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3例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疗效及并发症 被引量:64
12
作者 陈敏华 严昆 +7 位作者 杨薇 高文 戴莹 王艳滨 张晖 霍苓 邢宝才 黄信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43例778个肝恶性肿瘤行582人次超声引导RFA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HCC)212例,448个癌灶,肿瘤最大径平均4.0 cm,根据国际抗癌协...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43例778个肝恶性肿瘤行582人次超声引导RFA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HCC)212例,448个癌灶,肿瘤最大径平均4.0 cm,根据国际抗癌协会的肿瘤分期,其中63例(29.7%)为Ⅰ~Ⅱ期,149例(70.3%)为Ⅲ~Ⅳ期(含43例手术切除后复发癌).肝转移癌(MLC)131例,330个癌灶,癌灶直径平均为3.9 cm,原发灶69.5%(91例)来自胃肠道.治疗原则为消融范围超过癌周0.5~1.0 cm;对较大肝肿瘤,采用较规范的计算方案指导射频治疗.治疗中密切观察图像异常改变,监测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及周围损伤.治疗后24 h内或1个月后增强CT检查肿瘤无活性为治疗成功.随访时间为2~62个月.结果:射频治疗成功率HCC为95.5%(428/448灶),MLC为96.4%(318/330灶);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5%(38/448灶),11.8%(39/330灶).共有138例(40.2%)由于肿瘤复发或新生而进行2~11次治疗.随访343例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HCC分别为87.7%,67.4%和56.8%,其中63例早期癌分别为92.9%,82.8%,74.5%;MLC分别为81.6%,50.8%,27.2%.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占2.4%(14/582人次),多发生于治疗中或治疗后即刻,主要为机械性损伤、热损伤等,分别为出血5例,肠穿孔1例,邻近脏器结构损伤5例,胆汁瘘2例,皮肤烫伤1例.结论:RFA作为一种肝肿瘤的局部微创治疗方法,对早期肝癌可获得手术治疗效果;对中晚期肝癌、肝癌术后复发、肝转移癌等临床治疗困难的病例,也可提供有效而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重视并发症的表现并采用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恶性肿瘤 射频消融 并发症 增强ct检查 治疗效果 处理措施 肝转移癌 射频治疗 原发性肝癌 手术切除后 局部复发率 机械性损伤 中晚期肝癌 超声引导 肿瘤分期 抗癌协会 Ⅲ~Ⅳ期 消融范围 治疗原则 异常改变 生命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书 张文忠 杨庆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590-2590,共1页
患者男,62岁,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在当地医院检查时,B超检查提示:脾脏回声增强、增粗、不均匀,不排除有占位声像可能。后入我院。我院行脾脏增强CT检查示:脾内占位,考虑恶性肿瘤,血管肉瘤可能性大,肝内多发囊肿。以脾脏... 患者男,62岁,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在当地医院检查时,B超检查提示:脾脏回声增强、增粗、不均匀,不排除有占位声像可能。后入我院。我院行脾脏增强CT检查示:脾内占位,考虑恶性肿瘤,血管肉瘤可能性大,肝内多发囊肿。以脾脏肿瘤行外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血管瘤样 结节性 硬化性 转化 增强ct检查 医院检查 回声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