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CT扫描与FDG-SPECT/PET扫描诊断小肺癌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秦乃姗 蒋学祥 +2 位作者 王荣福 王仪生 唐光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与FDG SPECT/PET显像 (氟 18 脱氧葡萄糖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对小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的小肺癌 11例、炎性结节 5例、结核瘤 2例 ,术前行CT增强扫描 (10 0ml造影剂以 2...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与FDG SPECT/PET显像 (氟 18 脱氧葡萄糖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对小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的小肺癌 11例、炎性结节 5例、结核瘤 2例 ,术前行CT增强扫描 (10 0ml造影剂以 2 .5ml/s速度静脉注射 )和FDG SPECT/PET显像 (FDG 11.1~ 14.8MBq静脉注射 ) ,观察病灶CT图像强化程度及核素显像的FDG浓聚程度。将术前两种不同的扫描结果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分析两种方法对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结果  11例小肺癌增强CT扫描及FDG显像均诊断正确 ,但增强CT将 1例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 ,FDG将一例结核误诊为肺癌。在 11例小肺癌中CT检出 6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FDG检出 5例淋巴结转移。结论 增强CT扫描与FOG SPECT/PET显像均能鉴别诊断小肺癌 ,两者各有优势 ,其正确率无显著差异。两种方法结合分析将更有利于小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肺癌 增强ct扫描 FDG-SPEct/PET显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动态增强CT扫描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遥 吴宁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动态增强ct扫描 影像学诊断 病理生理学 肿瘤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肺增强CT扫描初探
3
作者 涂蓉 俞安乐 +3 位作者 郑妙琼 庄惠玲 施蓉萍 赵平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621-622,共2页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肺增强CT 扫描方法能否提高CT 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检出率并判断局部肺功能。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支气管扩张症17 例,分别做CT 平扫和超声雾化增强扫描,用双盲法比较病变检出情况;并配对测量58 对兴趣区增...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肺增强CT 扫描方法能否提高CT 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检出率并判断局部肺功能。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支气管扩张症17 例,分别做CT 平扫和超声雾化增强扫描,用双盲法比较病变检出情况;并配对测量58 对兴趣区增强前与增强后5 分钟及10 分钟的CT值变化情况。结果 病变显示没有明显增多,肺实质增强前后CT 值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 超声雾化肺CT 增强扫描,不能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 ct 增强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病变的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的应用
4
作者 兰永树 邓明玉 +2 位作者 高礼明 黄新文 唐光才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连续胸部改良式CT增强扫描的病例 12 5例。所有病例在正位定位像上可发现明显的病变。全胸增强扫描前均在病灶中心层面平扫 1~ 3层 ,增强螺旋扫描后再在病灶相应层面... 目的 :探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连续胸部改良式CT增强扫描的病例 12 5例。所有病例在正位定位像上可发现明显的病变。全胸增强扫描前均在病灶中心层面平扫 1~ 3层 ,增强螺旋扫描后再在病灶相应层面加做延迟 2~ 5min的扫描。分析胸部病变改良式动态增强的CT诊断结果 ,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 ,以及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诊断的价值。结果 :CT诊断的 12 5例病例 ,除 4例肺癌无法获得病检外 ,116例诊断正确 ,另 5例误诊。误诊主要在于病变自身特殊的病理结构所致 ,而与使用的这种增强扫描方法关系不大。结论 :胸部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胸部病变的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病变 改良式动态增强ct扫描 影像学诊断 恶性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对胸部增强CT扫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温雅敏 王波 +3 位作者 张敏 杨清华 张志明 王穗春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5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扫描时注射部位的选择与CT图像的关系。方法从853例行胸部增强CT扫描患者的图像资料库中随机抽取50例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图像中,患侧上肢注射14例,仅3例得到满意显影图像,满意率21.4%;36例在健侧上肢、腹壁浅静... 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扫描时注射部位的选择与CT图像的关系。方法从853例行胸部增强CT扫描患者的图像资料库中随机抽取50例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图像中,患侧上肢注射14例,仅3例得到满意显影图像,满意率21.4%;36例在健侧上肢、腹壁浅静脉、下肢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注射者,均得到满意显影效果,满意率100%。结论胸部增强CT扫描注射部位应尽量避免患侧上肢,以取得满意显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病变诊断 ct增强扫描 注射部位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联合增强CT扫描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周妮 陈华芳 施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联合增强CT扫描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9例直肠癌患者,分别行经直肠超声及增强CT扫描,并同术后直肠癌病理T、N分期结果作对照,分析经直肠超声联合增强CT扫描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及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联合增强CT扫描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9例直肠癌患者,分别行经直肠超声及增强CT扫描,并同术后直肠癌病理T、N分期结果作对照,分析经直肠超声联合增强CT扫描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及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癌术前T分期准确率高于增强CT扫描,经直肠超声联合增强CT扫描诊断直肠癌T分期准确率高于单独经直肠超声及增强CT扫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癌术前N分期准确率高于增强CT扫描,经直肠超声联合增强CT扫描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经直肠超声及增强CT扫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联合增强CT扫描可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直肠超声 增强ct扫描 直肠癌 术前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固定器的设计及在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彭莉 丁迎春 +3 位作者 郭先娥 黄玲 罗馨 杨秋月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7期2399-2400,共2页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关节固定器在肿瘤病人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进行CT增强扫描的肿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静脉穿刺前用关节固定器固定好肘关节,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及渗漏情况。[结...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关节固定器在肿瘤病人增强CT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进行CT增强扫描的肿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静脉穿刺前用关节固定器固定好肘关节,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及渗漏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我科自行设计制作的新型关节固定器在肿瘤病人CT增强扫描中应用,有效避免了造影剂渗漏,提高了穿刺成功率,为高压注射器应用于CT增强扫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固定器 肿瘤病人 ct增强扫描 穿刺成功率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密度测量在甲状旁腺腺瘤、甲状腺和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曼 王沄 +2 位作者 田均平 张竹花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通过多期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对甲状旁腺腺瘤、淋巴结及甲状腺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1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并对其术后的病理标本进行研究。在多层螺旋CT检查过程中,记录CT平扫(D0)及增强扫描造影剂注... 目的通过多期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对甲状旁腺腺瘤、淋巴结及甲状腺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1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并对其术后的病理标本进行研究。在多层螺旋CT检查过程中,记录CT平扫(D0)及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入后35 s(D35)与65 s(D65)后甲状旁腺腺瘤、淋巴结和甲状腺在3个不同阶段的密度。结果 D0期甲状旁腺腺瘤ct值[(45±12)HU]与甲状腺实质[(90±1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ROC曲线表明,75 HU是区分甲状旁腺腺瘤和甲状腺实质密度的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2%。注射对比剂35 s后,甲状旁腺腺瘤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淋巴结[(182±39)HU比(80±20)HU,P=0.004];ROC曲线表明,111 HU是区分甲状旁腺腺瘤和淋巴结密度的界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5.2%。注射对比剂35 s至65 s,甲状旁腺腺瘤密度下降52 HU,而淋巴结密度升高13 HU,与甲状旁腺腺瘤密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增强CT不同时段测量密度可以区分甲状旁腺腺瘤、淋巴结和甲状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腺瘤 增强ct扫描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梁俊丽 黄红芳 +2 位作者 陈秀珍 潘锡屏 施黎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344-3348,共5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1月—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接受CT增强检查的碘对比剂外渗病人286例作为研究对象,自制CT增...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1月—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接受CT增强检查的碘对比剂外渗病人286例作为研究对象,自制CT增强检查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风险调查问卷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结果: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8.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史、碘对比剂黏稠度、碘对比剂注射速度是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结果构建的预测模型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0.770,0.915)],约登指数为0.667,最优截断值灵敏度为0.893,特异度为0.774;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72,0.975)],约登指数为0.793,最优截断值灵敏度为0.891,特异度为0.902。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9.566,P=0.221 5,校准曲线与参考线相接近。结论: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医务人员制订个性化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 外渗 皮肤损伤 风险预测模型 影响因素 列线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图像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的三维重建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陈熙 李严兵 +5 位作者 丁红梅 尹知训 谢叻 李学雷 赵卫东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图像在椎动脉、颈内动脉3D可视化技术中的应用。方法:1例经CT增强连续扫描检查的成人患者数据集,应用Mimics8.11对图像血管进行分割,三维重建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数字图像。结果: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图像在椎动脉、颈内动脉3D可视化技术中的应用。方法:1例经CT增强连续扫描检查的成人患者数据集,应用Mimics8.11对图像血管进行分割,三维重建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数字图像。结果: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三维重建数字图像清晰,能够准确的3D显示该血管解剖形态结构及其在颈椎、颅骨内的位置和毗邻关系。结论: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提供复杂血管动态解剖,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解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椎动脉 颈内动脉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在减少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31
11
作者 任丽 石亚娜 +1 位作者 周海燕 朱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探讨前期心理干预在减少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CT增强检查患者897例(男性454例,女性443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7例前期心理干预,对照组450例常规护理,记录分析两组患者造影检... 目的:探讨前期心理干预在减少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行CT增强检查患者897例(男性454例,女性443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7例前期心理干预,对照组450例常规护理,记录分析两组患者造影检查中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轻、中度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4,P<0.05);实验组的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X^2=11.017,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检查前的心理干预能够安抚患者紧张情绪,降低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整体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心理干预 对比剂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肺癌20例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郑红伟 俞鹏辉 +5 位作者 陈勇 薛鹏 皇甫幼田 漆剑频 夏黎明 胡道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6-278,共3页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多已严重侵犯周围组织结构或转移。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空间解剖结构关系、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及其他异常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动脉来源,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 螺旋ct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检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虎 秦东京 +3 位作者 曹新山 姜兴岳 张升华 王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20-1723,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DW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CT平扫疑为肝癌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DWI及MSCT多期增强扫描。由两名... 目的:通过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评价DW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CT平扫疑为肝癌的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DWI及MSCT多期增强扫描。由两名高级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双盲阅片,达成一致的诊断意见,统计两种检查方式对小肝癌(直径≤3cm)和非小肝癌(直径>3cm)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两种检查方式对小肝癌的诊断能力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对于小肝癌病灶,DWI对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50.0%、94.4%、50.0%,而MSCT多期增强扫描为55.6%、50.0%、90.9%、11.1%;对于非小肝癌病灶,DWI对病灶的检出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66.7%、97.2%、33.3%,而MSCT为92.3%、33.3%、94.7%、25.0%。对于小肝癌病灶,ROC曲线下平均面积DWI为0.944,高于MSCT多期增强扫描的0.88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WI有助于提高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检出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DWI ADC值 ct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造影剂推注速度对肝脏CT增强扫描强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小珍 肖春玲 +3 位作者 吴涓 魏晴 胡元明 童光东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0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适宜的碘造影剂推注速度,提高肝脏CT增强扫描强化程度,提高肝脏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90例肝脏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2mL/s组、3mL/s组、5mL/s组各30例,分别以2mL/s、3mL/s、5mL/s速度静脉推注碘造影剂,使用多层C... 目的探讨适宜的碘造影剂推注速度,提高肝脏CT增强扫描强化程度,提高肝脏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将90例肝脏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2mL/s组、3mL/s组、5mL/s组各30例,分别以2mL/s、3mL/s、5mL/s速度静脉推注碘造影剂,使用多层CT行肝脏扫描测量并对比肝实质、主动脉CT值。结果三组肝实质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L/s组与3mL/s组、5mL/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主动脉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行肝脏CT增强扫描时,3mL/s注射流速可使肝脏达到较好的强化效果;5mL/s注射流速可使CT血管造影达到较好的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注射速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中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速率致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任丽 朱英 +2 位作者 施素萍 付玏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CT增强检査患者766例(男性374例,女性392例),根据对比剂注射速率分为三组:注射速率≤2.5ml/s组283例;注射速率2.5~3.5ml/...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中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射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CT增强检査患者766例(男性374例,女性392例),根据对比剂注射速率分为三组:注射速率≤2.5ml/s组283例;注射速率2.5~3.5ml/s组227例;注射速率≥3.5ml/s组256例。记录分析各组患者造影检查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3.5 ml/s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他两组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扫描过程中,非离子型对比剂为一种安全可靠并且稳定的对比剂,其不同的注射速度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应急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防渗漏智能导流报警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子晨 王搏 +1 位作者 黎海涛 陈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1-541,545,共2页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所引起的副反应在增加,尤其是造影剂渗漏造成的局部组织损伤,不仅影响检查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采取的陪护人员或远距离观察方法有较大的弊端,因为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压力高,难以及时纠正渗漏,不能有效...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所引起的副反应在增加,尤其是造影剂渗漏造成的局部组织损伤,不仅影响检查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采取的陪护人员或远距离观察方法有较大的弊端,因为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压力高,难以及时纠正渗漏,不能有效杜绝造影剂外渗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注射器 ct增强扫描 报警 导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及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夏宇 杨迎 +4 位作者 刘进康 曾纪珍 周飞 张铁钢 周晓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探讨CT增强、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主动脉造影证实的 2 3例肺隔离症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 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 5例。 18例结节或肿块平扫密度均匀 ,... 目的 :探讨CT增强、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经手术、主动脉造影证实的 2 3例肺隔离症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含气体或液体的囊肿或软组织肿块 18例。病变为肺气肿所包裹 5例。 18例结节或肿块平扫密度均匀 ,增强扫描 8例表现为无增强 ,5例为薄壁增强 ,5例为厚壁增强。螺旋CT显示异常主动脉供血血管比率( 83 % )高于普通CT( 5 9% ) ,4例CTA清楚显示供血动脉。结论 :肺隔离症的主要CT表现是囊肿、结节和肿块 ,增强CT扫描有助于显示结节和肿块内部的囊性成分及主动脉异常供血血管。CTA能立体显示供血动脉的起源、行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ctA 影像学诊断 肺隔离症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胜前 冯婧 +3 位作者 刘福 江承平 杨云 徐秀华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9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调查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使用碘海醇注射液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623例.详细查问相关数据资料。根据自制的碘造影剂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造影危险因素、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 目的调查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使用碘海醇注射液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623例.详细查问相关数据资料。根据自制的碘造影剂临床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造影危险因素、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3例中有碘海醇造影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的患者302例(48.48%);进行完善健康心理教育的患者115例(18.46%);造影前后均进行水化治疗患者206例(33.07%);造影前、造影后48~72h都做肾功能和尿常规检查者124例(19.90%);33例患者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5.30%。结论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规范临床医师造影剂使用行为,制订完善用药管理措施,以促进造影剂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海醇 碘造影剂 ct增强扫描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腹膜癌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梅列军 王林伟 +5 位作者 周云峰 谢丛华 刘骏方 杨肖军 刘少平 李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增强扫描加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腹膜转移癌(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的诊断效能,分析PC的典型CT征象。方法:对54例PC患者术前进行MDCT多期增强扫描,分析MDCT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与术中探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4例PC患者MDCT增强扫描检测出356个病灶,在1~13分区中每例患者检测出病灶平均数为(6.5±3.4)个。常见转移部位是大网膜、左半膈、脾包膜、盆腔、右半膈、胃周韧带等。转移病灶密度以实性为主,病灶直径为0.5~13 cm。总体敏感度为78.1%(356/456),特异度为92.3%(277/300);病灶≥0.5 cm时,敏感度为90.0%(307/341),病灶<0.5cm时,敏感度为42.6%(49/115)。CT-腹膜癌指数(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index,PCI)与术中PCI的吻合度为0.384~0.640(P<0.05)。结论:MDCT增强扫描加MPR技术可较准确评估CT-PCI,与术中PCI有较高的吻合度,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癌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多平面重建腹膜癌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检查中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素兰 谢静 王超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