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超表面毫米波覆盖增强波束设计与测量 被引量:1
1
作者 滕晓坤 孟声国 +2 位作者 陈伟聪 唐万恺 金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200,共12页
针对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覆盖性能弱的问题,提出使用智能超表面反射宽波束以持续增强弱覆盖区域信号强度的方法。首先,在没有视距路径的收发机之间引入智能超表面,利用智能超表面电波传播模型,得到反射辅助路径的接收信号功率表达... 针对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覆盖性能弱的问题,提出使用智能超表面反射宽波束以持续增强弱覆盖区域信号强度的方法。首先,在没有视距路径的收发机之间引入智能超表面,利用智能超表面电波传播模型,得到反射辅助路径的接收信号功率表达式。随后,根据先验信息的不同获知程度,提出一种智能超表面反射相移设计框架,并采用启发式算法实现智能超表面离散相移约束下的高效寻优。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能够基于智能超表面合成任意宽度的反射波束。同时,根据待覆盖区域的具体形状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智能超表面覆盖增强性能。最后,搭建智能超表面反射方向图测量系统和毫米波通信原型系统,在35 GHz频段开展测量验证,获得与仿真结果一致的性能。在暗室环境下的方向图测量验证了智能超表面波束合成算法的有效性。在实际环境下开展的信号覆盖情况测量中,对比未部署智能超表面的情况,部署智能超表面和所提算法后信号覆盖率从1.5%提升至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毫米波 覆盖增强 波束合成 原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集气覆盖层闭气能力影响因素及优化布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光耀 刘思达 +2 位作者 李鹤 詹良通 夏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为了实现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高效集气,消除填埋气无序逸散造成的环境污染及人身安全问题,提出由HDPE土工膜、膜下集气管和土质调节层构成的增强型集气覆盖层(EGCC)结构.采用Geo-studio软件中的Air/W模块,分析增强型集气覆盖层的闭气... 为了实现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高效集气,消除填埋气无序逸散造成的环境污染及人身安全问题,提出由HDPE土工膜、膜下集气管和土质调节层构成的增强型集气覆盖层(EGCC)结构.采用Geo-studio软件中的Air/W模块,分析增强型集气覆盖层的闭气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质调节层的固有渗透率、膜下集气管的抽气压力和单层填埋垃圾的厚度是影响增强型集气覆盖层闭气效果的3个主要因素.膜下最大气压随着土质调节层的固有渗透率的降低、膜下集气管抽气压力的提高和单层填埋垃圾厚度的提高而增大.提出基于土质调节层的固有渗透率和膜下集气管抽气压力的膜下集气管布置间距估算公式,建议优先选用当地容易获得的中砂或更粗的土料作为土质调节层.在深圳下坪填埋场采用增强型集气覆盖层并结合集气井技术后,2014—2019年期间填埋气收集量提升7倍以上,收集率由不到30%提升至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填埋气 增强型集气覆盖层(EGCC) 集气管间距 优化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覆盖增强技术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宝嘉 徐一成 +1 位作者 王珏 高锐锋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7,共9页
覆盖增强技术包括覆盖性能增强、覆盖区域优化、信号补盲等研究方向,被广泛认为是6G网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IRS)因其低成本、低功耗、易于部署等特点,在覆盖增强技术方面得到广... 覆盖增强技术包括覆盖性能增强、覆盖区域优化、信号补盲等研究方向,被广泛认为是6G网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IRS)因其低成本、低功耗、易于部署等特点,在覆盖增强技术方面得到广泛研究。基于现有文献中的IRS辅助覆盖增强技术,对其应用场景、问题建模及求解方案进行归纳,并按照大尺度网络覆盖优化、小尺度区域覆盖控制以及离散相位码本下的实际部署测试三种典型场景对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对基于IRS辅助的覆盖增强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旨在为该领域中覆盖增强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 智能反射面 覆盖增强 波束赋形 场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移动用户的RIS波束追踪与覆盖增强技术
4
作者 呼和 费丹 +5 位作者 韩福勇 张天乐 郑鹏 陈浩然 张思宇 艾渤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0-1468,共9页
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技术因其能够灵活操控信道环境的电磁特性,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RIS辅助无线通信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测试以静止场景为主,缺乏移动场景的研究。而由... 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技术因其能够灵活操控信道环境的电磁特性,一经出现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RIS辅助无线通信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测试以静止场景为主,缺乏移动场景的研究。而由于RIS反射波束较窄,存在着移动场景下RIS反射波束难以对准目标,导致覆盖增强效果较差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创新性地结合了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理论与RIS覆盖增强技术,实现了针对移动用户的RIS波束追踪与覆盖增强,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Sub 6G频段下RIS辅助的移动场景原型平台。此外,本文在实验室对比了不同速度下,发射端移动而接收端保持静止、接收端移动而发射端保持静止两种场景下,经RIS反射后的接收信号功率与信干噪比(Signal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值。实测结果表明,在两种实测动态场景下RIS编码前后的接收信号功率与SINR均有提升,证明RIS在移动场景下仍然具有较好的性能提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对后续移动场景下RIS辅助通信提供数据支撑与可参考原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波束追踪 覆盖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的确定性信道建模分析
5
作者 谢昀航 胡田钰 +1 位作者 李玲香 陈智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作为6G网络关键候选技术之一的太赫兹通信,其严重的路径损耗和阻塞敏感性对太赫兹信号覆盖范围造成了极大限制。一系列的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技术被提出。为了更好地在实际环境中对覆盖增强技术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部署,针对相应太赫兹无... 作为6G网络关键候选技术之一的太赫兹通信,其严重的路径损耗和阻塞敏感性对太赫兹信号覆盖范围造成了极大限制。一系列的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技术被提出。为了更好地在实际环境中对覆盖增强技术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与部署,针对相应太赫兹无线信道展开建模分析。介绍了太赫兹通信的确定性信道建模方法,针对射线追踪(Ray Tracing, RT)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辅助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的相关技术。基于RT方法构建了面向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的确定性信道模型实例,验证了相关技术对太赫兹通信覆盖具有增强的效果,并对建模的相应挑战展开了讨论。对RT方法在未来太赫兹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通信 确定性信道建模 太赫兹通信覆盖增强 射线追踪 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的三维WSN覆盖优化研究
6
作者 范新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3,共6页
为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覆盖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GWO)算法的三维无线传感器覆盖增强策略。首先,引入二元感知理论构建了节点感知模型;其次,引入非线性收敛因子、高斯扰动动态权重、边界约束处理及螺旋函数扰动等机制,... 为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覆盖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灰狼优化(GWO)算法的三维无线传感器覆盖增强策略。首先,引入二元感知理论构建了节点感知模型;其次,引入非线性收敛因子、高斯扰动动态权重、边界约束处理及螺旋函数扰动等机制,提升算法的全局与局部搜索能力;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二维和三维监测区域中,所提策略的平均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6.98%和98.08%,相较于传统GWO算法分别提高了9.45%和3.69%,其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灰狼优化算法 覆盖增强 二元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移动用户的智能反射表面波束追踪与覆盖增强算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雅婧 章嘉懿 +1 位作者 鲁照华 王明慧 《中兴通讯技术》 2021年第2期54-59,共6页
虽然智能反射表面(IRS)单元可以通过改变相移和反射系数来增强系统性能,但是用户运动和时延等未知因素使反射波束无法准确覆盖用户。为此,提出一种面向移动用户的波束追踪与覆盖增强算法。首先,根据用户的初始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等信... 虽然智能反射表面(IRS)单元可以通过改变相移和反射系数来增强系统性能,但是用户运动和时延等未知因素使反射波束无法准确覆盖用户。为此,提出一种面向移动用户的波束追踪与覆盖增强算法。首先,根据用户的初始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等信息,估算IRS的目标覆盖区域;然后,对IRS单元进行分组,并设计不同分组单元的反射相移使反射波束指向目标区域的相邻位置,进而实现对用户可能位置的有效覆盖;最后,采用注水算法分配由基站(gNB)发射在IRS不同分组单元上的波束功率,实现对目标区域覆盖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IRS 相位设计 增强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势场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路径覆盖增强算法 被引量:28
8
作者 肖甫 王汝传 +1 位作者 叶晓国 孙力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26-2133,共8页
路径覆盖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监控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在分析节点主感知方向可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势场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路径覆盖增强算法(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based path coverage-enhancing algorithm,IPFPC... 路径覆盖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目标监控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在分析节点主感知方向可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势场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路径覆盖增强算法(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based path coverage-enhancing algorithm,IPFPCA).该算法针对传统虚拟势场可能出现的局部极小导致覆盖增强失败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势场函数,通过将相邻传感器节点对路径轨迹点的共同覆盖率引入到斥力计算中,有效引导节点的主感知方向调整,从而达到路径的高效覆盖.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已有的路径覆盖增强算法,IPFPCA可以消除节点的感知重叠区和盲区,最终实现网络路径的高效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传感器网络 势场 路径覆盖增强 虚拟力 方向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势场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 被引量:93
9
作者 陶丹 马华东 刘亮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52-1163,共12页
首先从视频传感器节点方向性感知特性出发,设计了一种方向可调感知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问题进行分析与定义;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势场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PFCEA(potential field based coverage-enha... 首先从视频传感器节点方向性感知特性出发,设计了一种方向可调感知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问题进行分析与定义;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势场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PFCEA(potential field based coverage-enhancing algorithm).通过引入"质心"概念,将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问题转化为质心均匀分布问题,以质心点作圆周运动代替传感器节点传感方向的转动.质心在虚拟力作用下作扩散运动,以消除网络中感知重叠区和盲区,进而增强整个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一系列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传感器网络 有向感知模型 虚拟势场 覆盖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粒群优化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力娟 杜鹏玲 +2 位作者 肖甫 郭剑 王汝传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2-25,共4页
覆盖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中的基础问题反映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感知服务质量.在分析节点主感知方向可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微粒群优化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该算法针对节点主感知方向设计微粒适应值函数和种群进化策略,... 覆盖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中的基础问题反映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感知服务质量.在分析节点主感知方向可调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微粒群优化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该算法针对节点主感知方向设计微粒适应值函数和种群进化策略,以区域覆盖率为优化目标,通过微粒群优化有效调整传感器节点的主感知方向,从而达到有向传感器网络的覆盖增强.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感知模型 微粒群 覆盖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三维感知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 被引量:24
11
作者 肖甫 王汝传 +1 位作者 孙力娟 翁娇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7-172,共6页
覆盖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基础问题直接反映了网络感知服务质量.本文在分析现有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的基础上,构建节点三维感知模型,提出面向三维感知的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Three-Dimensional Perception Base... 覆盖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基础问题直接反映了网络感知服务质量.本文在分析现有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的基础上,构建节点三维感知模型,提出面向三维感知的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Three-Dimensional Perception Based Coverage-Enhancing Algorithm,TDPCA).该算法将节点主感知方向划分为仰俯角和偏向角,并根据节点自身位置及监测区域计算并调整各节点最佳仰俯角,在此基础上基于粒子群优化调整节点偏向角,从而有效减少节点感知重叠区及感知盲区,最终实现监测场景的区域覆盖增强.仿真实验表明:对比已有的覆盖增强算法,TDPCA可有效降低除节点感知重叠区和盲区,最终实现网络的高效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 三维感知模型 覆盖增强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问题的贪婪迭代算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陆克中 冯禹洪 +2 位作者 毛睿 罗秋明 刘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8-694,共7页
在有向传感器网络中,可以通过调整节点的感知方向来增强目标区域的覆盖率.提出了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问题的一种贪婪迭代算法,在每次迭代中,调整那些使得覆盖率增加最大的节点的感知方向,重复此迭代过程直至通过调整任一节点的感知... 在有向传感器网络中,可以通过调整节点的感知方向来增强目标区域的覆盖率.提出了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问题的一种贪婪迭代算法,在每次迭代中,调整那些使得覆盖率增加最大的节点的感知方向,重复此迭代过程直至通过调整任一节点的感知方向已不能再增加覆盖率.此外,还提出了一种通过计算几何求解该算法中区域计算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计算精度和减少计算时间.大量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执行时间较短,收敛速度较快,能够获得比现有算法更高的目标区域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有向传感器节点 覆盖增强 贪婪算法 迭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视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鹏 金炜东 +2 位作者 秦娜 唐鹏 周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61,共5页
以提高视频传感器网络的覆盖率为目标,针对摄像机的有向感知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视频传感器网络监控区域增强算法。通过分析监控区域中摄像机部署位置关系及有向感知性,构建了反映摄像机相互作用的虚拟力,并引入了基于... 以提高视频传感器网络的覆盖率为目标,针对摄像机的有向感知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的视频传感器网络监控区域增强算法。通过分析监控区域中摄像机部署位置关系及有向感知性,构建了反映摄像机相互作用的虚拟力,并引入了基于虚拟力的粒子群导向因子。基于该导向因子,粒子群算法能够有导向地逐步快速地接近优化目标,避免了反复调整过程,提高了优化速度。一系列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能够在复杂的监控区域场景下大幅提高覆盖率,其性能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像头网络 粒子群优化 覆盖增强 虚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航天器微小相机的视场覆盖增强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丽平 顾征 +3 位作者 郑燕红 李铁映 金晟毅 孙冠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09-216,共8页
随着航天器的组成及任务形式逐渐复杂,越来越多的航天器通过配置微小相机在轨实现关键目标及其动作过程的可视化遥测。针对航天器微小相机视场覆盖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微小相机矩形视场的三维有向感知模型,可通过调整视场的俯仰角、偏... 随着航天器的组成及任务形式逐渐复杂,越来越多的航天器通过配置微小相机在轨实现关键目标及其动作过程的可视化遥测。针对航天器微小相机视场覆盖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微小相机矩形视场的三维有向感知模型,可通过调整视场的俯仰角、偏航角和滚动角改变微小相机的感知方向及视场覆盖区域,同时制定了空间点覆盖判定准则,然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相机安装位置及其视场的俯仰角、偏航角和滚动角实现目标运动空间区域的覆盖增强,并将其应用到月面采样空间区域的视场覆盖优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微小相机视场对目标运动空间区域的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微小相机 覆盖增强 有向感知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虚拟力导向微粒群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策略 被引量:8
15
作者 范兴刚 王恒 +1 位作者 张兆娟 徐俊超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20-1726,共7页
针对有向传感器网络的覆盖增强这个研究热点,提出一种虚拟力导向微粒群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策略VFPSO。首先分析节点相互之间作用力,建立了一种节点所受的虚拟力和调整角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在微粒群算法速度更新过程中,通过这... 针对有向传感器网络的覆盖增强这个研究热点,提出一种虚拟力导向微粒群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策略VFPSO。首先分析节点相互之间作用力,建立了一种节点所受的虚拟力和调整角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在微粒群算法速度更新过程中,通过这个关系模型,虚拟力影响微粒更新速度,加快粒子群算法的收敛速度。仿真实验表明,虚拟力导向微粒群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能够更快地收敛至全局最优解,并且算法运行时间有效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传感器网络 虚拟力导向微粒群 虚拟力 调整角度 覆盖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虚拟力的有向传感器网络低冗余覆盖增强算法 被引量:15
16
作者 黄帅 程良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8-422,共5页
首先设计了一种方向可调感知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力的有向传感器网络低冗余覆盖增强算法(Fictitious Force Based Low Redundancy Coverage-Enhancing Algorithm,FFLRCA)。传统基于虚拟力的覆盖增强算法只判断调整方向,... 首先设计了一种方向可调感知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力的有向传感器网络低冗余覆盖增强算法(Fictitious Force Based Low Redundancy Coverage-Enhancing Algorithm,FFLRCA)。传统基于虚拟力的覆盖增强算法只判断调整方向,节点的调整量为固定值,并且没有解决整个网络进入稳定状态后的冗余覆盖问题,FFLRCA算法通过建立虚拟力与角度调整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虚拟力大小改变节点的角度调整量,提高网络的调整效率;在节点进入稳定状态后,通过节点的覆盖子集判断其是否为冗余节点,如果是则使其进入休眠状态,同时该节点一个覆盖子集中包含的所有节点停止调整。仿真结果表明,FFLRCA可以显著提高调整效率,并且在保证覆盖率的前提下有效解决网络中的覆盖冗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传感器网络 低冗余 覆盖增强 覆盖子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势场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的改进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义军 白光伟 张进明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6,共4页
在对现有的基于虚拟势场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该算法改进和优化的方法.核心思想是针对网络中的边界区域节点受力模型,引入虚拟节点,以增强网络对边界区域的覆盖率;同时,提出自调整... 在对现有的基于虚拟势场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该算法改进和优化的方法.核心思想是针对网络中的边界区域节点受力模型,引入虚拟节点,以增强网络对边界区域的覆盖率;同时,提出自调整角速度的机制,不仅提高了该算法的执行效率,而且网络调整后其覆盖效果达到最佳.仿真结果表明,在节点随机部署的情况下,改进后的算法(IPFCEA)可以更有效地增强网络的覆盖率,提高其调整节点时的收敛速度,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传感器网络 虚拟势场 自调整 覆盖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网络上行覆盖增强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胡煜华 王鑫炎 李贝 《电信科学》 2021年第7期134-141,共8页
当前5G网络频段多为高频段,带宽资源丰富,但路径损耗、穿透损耗较高,上行覆盖相对较弱,如果引入低频段资源进行上行传输,高、低频载波协同有助于提升上行覆盖。结合频谱特性及行业现状,分析2.1 GHz和3.5 GHz等频段的链路预算和覆盖性能... 当前5G网络频段多为高频段,带宽资源丰富,但路径损耗、穿透损耗较高,上行覆盖相对较弱,如果引入低频段资源进行上行传输,高、低频载波协同有助于提升上行覆盖。结合频谱特性及行业现状,分析2.1 GHz和3.5 GHz等频段的链路预算和覆盖性能,比较上行覆盖增强的3种方案,并对载波聚合方案的优势和限制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载波聚合方案是5G网络上行覆盖增强的优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上行覆盖增强 载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区覆盖增强技术的Macro-Pico异构网络上行干扰识别与干扰协调机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林 洪佩琳 +1 位作者 薛开平 唐浩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23-2829,共7页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异构网络中,由于宏基站(Macro)与微微(Pico)基站的发射功率相差较大,一些离Pico基站较近的用户因为接收到的宏基站下行信号质量好于Pico基站而选择接入宏小区。然而,因为这些用户距离Pico基站较近,因此上行...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异构网络中,由于宏基站(Macro)与微微(Pico)基站的发射功率相差较大,一些离Pico基站较近的用户因为接收到的宏基站下行信号质量好于Pico基站而选择接入宏小区。然而,因为这些用户距离Pico基站较近,因此上行通信会对Pico基站产生严重的上行干扰。小区覆盖增强(Range Expansion,RE)技术能够减少此类干扰,但同时又可能引入新的下行干扰。该文提出一种基于RE技术的上行干扰识别与协调机制(UIICRE),能够准确识别上行干扰源及其强度,并进行相应的干扰协调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案能够解决Pico小区的上行干扰问题,提升用户的上行通信质量,并保证用户下行通信质量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Long TERM Evolution)异构网络 小区覆盖增强 上行干扰识别 上行干扰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变异ADE算法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欣 熊伟丽 +1 位作者 孙顺远 徐保国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2-556,共5页
针对有向传感器节点大规模随机部署形成的感知重叠区和监测盲区,在节点位置不变、感知方向可调的前提下,协同调整节点感知方向使其覆盖范围从感知重叠区旋转到监测盲区以增强网络覆盖。将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问题转换为以区域覆盖率... 针对有向传感器节点大规模随机部署形成的感知重叠区和监测盲区,在节点位置不变、感知方向可调的前提下,协同调整节点感知方向使其覆盖范围从感知重叠区旋转到监测盲区以增强网络覆盖。将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问题转换为以区域覆盖率为目标函数、节点集感知方向为决策变量的最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展变异模式的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求解该问题,即寻求一种节点感知方向分布方案最大化区域覆盖率。算法迭代前期采用DE/rand/1/bin变异策略以保证种群的多样性,后期采用扩展变异模式DE/current-to-best/2/bin加强算法的收敛速度以保证算法高效率地搜索全局最优解。与传统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对比,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向感知模型 覆盖增强 差分进化 变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